一种用于车辆工程的车门内部防撞装置

文档序号:32044440发布日期:2022-11-03 06:31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工程的车门内部防撞装置

1.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车辆工程的车门内部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2.车辆工程专业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在车辆工程进行车辆研究时,经常会对车门进行撞击试验,来检测车门的耐冲击力。
3.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用于车辆工程的车门内部防撞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比如:现有的车门为了提高耐撞性,通常会在内部加入加强条,而加强条属于钢板,当车门受到撞击时,加强条会随着门框的变形顶出,从而提高了对车内人员的危险系数。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工程的车门内部防撞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车辆工程的车门内部防撞装置,其结构包括主体、窗体、把手,所述主体的上端设有窗体,所述把手设置在主体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主体包括门框、内腔、防撞装置,所述门框的上端设有窗体,且前端面设置有把手,所述内腔位于门框的内端,所述防撞装置安装在内腔的正中间位置。
6.进一步的,所述防撞装置包括支撑板、缓冲装置、防护装置、加强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内腔的上下两端,所述缓冲装置设有两个,且安装在支撑板的两端,所述防护装置设置在支撑板的端面,所述加强板的端面连接于缓冲装置,且与防护装置相连接,所述缓冲装置与加强板活动配合。
7.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滑动柱、缓冲块、滑动环、连接座、活动杆,所述滑动柱连接于支撑板的侧端,所述缓冲块设有五个以上,且排列于滑动柱的端面,所述滑动环嵌套在滑动柱的端面,所述连接座焊接于滑动环的上端面,所述活动杆一端卡合于连接座,且另一端卡合于加强板,所述缓冲块的端面与滑动柱端面形成的夹角为30度。
8.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环包括圆环体、活动槽、复位弹簧、卡合块,所述圆环体嵌套在滑动柱的端面,所述活动槽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圆环体的内部上下两端,所述复位弹簧设有六个,以三个为一组设置在活动槽的内部,所述卡合块卡合于活动槽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与卡合块活动配合。
9.进一步的,所述卡合块包括卡合体、滚动槽、滚柱,所述卡合体卡合于活动槽,所述滚动槽设置在卡合体的底部侧端,所述滚柱安装在滚动槽的内部,所述滚柱与滚动槽活动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装置包括触发装置、闭合板、连接板、安全气囊,所述触发装置连接于加强板的后端,所述闭合板设置在支撑板的端面,所述连接板连接于闭合板的两侧,
所述安全气囊嵌固在连接板的中间位置,所述闭合板设有两个,且相互活动卡合。
11.进一步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块、形变槽、支撑条、下顶块,所述触发块嵌固在加强板的底部端面,所述形变槽位于触发块的内部正中间,所述支撑条设有两个,且倾斜设置在形变槽的内部,所述下顶块嵌固在触发块的底部正中间,所述触发块为橡胶材质,所述支撑条的宽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缩小。
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位弹簧复位顶住卡合块的端面,使得卡合块在缓冲块倾斜的端面滑动时,卡合块能够受到较大的摩擦力,加强对加强板起到缓冲力,避免及加强板受到的撞击力度过大往外顶出对人员造成伤害。
13.2.本发明加强板受到冲击发生形变,带动触发装置往安全气囊的端面活动,从而触发安全气囊,从闭合板中弹出,对车上的人员进行保护,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车辆工程的车门内部防撞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的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的防撞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的缓冲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滑动环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发明的卡合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本发明的防护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本发明的触发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主体1、窗体2、把手3、门框11、内腔12、防撞装置13、支撑板131、缓冲装置132、防护装置133、加强板134、滑动柱a1、缓冲块a2、滑动环a3、连接座a4、活动杆a5、圆环体a31、活动槽a32、复位弹簧a33、卡合块a34、卡合体b1、滚动槽b2、滚柱b3、触发装置c1、闭合板c2、连接板c3、安全气囊c4、触发块c11、形变槽c12、支撑条c13、下顶块c14。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4.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其结构包括主体1、窗体2、把手3,所述主体1的上端设有窗体2,所述把手3设置在主体1端面的中间位置,所述主体1包括门框11、内腔12、防撞装置13,所述门框11的上端设有窗体2,且前端面设置有把手3,所述内腔12位于门框11的内端,所述防撞装置13安装在内腔12的正中间位置。
25.所述防撞装置13包括支撑板131、缓冲装置132、防护装置133、加强板134,所述支撑板131设置在内腔12的上下两端,所述缓冲装置132设有两个,且安装在支撑板131的两端,所述防护装置133设置在支撑板131的端面,所述加强板134的端面连接于缓冲装置132,且与防护装置133相连接,所述缓冲装置132与加强板134活动配合,有利于通过加强板134
受到冲击往内进行位移,从而能够通过缓冲装置132发生形变让加强板134得到缓冲。
26.所述缓冲装置132包括滑动柱a1、缓冲块a2、滑动环a3、连接座a4、活动杆a5,所述滑动柱a1连接于支撑板131的侧端,所述缓冲块a2设有五个以上,且排列于滑动柱a1的端面,所述滑动环a3嵌套在滑动柱a1的端面,所述连接座a4焊接于滑动环a3的上端面,所述活动杆a5一端卡合于连接座a4,且另一端卡合于加强板134,所述缓冲块a2的端面与滑动柱a1端面形成的夹角为30度,有利于通过加强板134顶住活动杆a5发生形变,让滑动环a3在设有缓冲块a2的滑动柱a1端面进行侧滑。
27.所述滑动环a3包括圆环体a31、活动槽a32、复位弹簧a33、卡合块a34,所述圆环体a31嵌套在滑动柱a1的端面,所述活动槽a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圆环体a31的内部上下两端,所述复位弹簧a33设有六个,以三个为一组设置在活动槽a32的内部,所述卡合块a34卡合于活动槽a32的内部,所述复位弹簧a33与卡合块a34活动配合,有利于卡合块a34在缓冲块a2倾斜的端面滑动时,卡合块a34能够受到较大的摩擦力。
28.所述卡合块a34包括卡合体b1、滚动槽b2、滚柱b3,所述卡合体b1卡合于活动槽a32,所述滚动槽b2设置在卡合体b1的底部侧端,所述滚柱b3安装在滚动槽b2的内部,所述滚柱b3与滚动槽b2活动配合,有利于通过卡合块a34滑动到缓冲块a2倾斜的端面,能够顺滑的往上移动。
29.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当车门受到撞击时,加强条134会随着门框的变形顶出,可以利用加强板134受到冲击往内进行位移,从而能够通过缓冲装置132发生形变让加强板134得到缓冲,防止门框11受到撞击出现较大的形变危及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再利用车门受到冲击,让加强板134对车门承受冲击,使得加强板134能够顶住活动杆a5发生形变,让滑动环a3在设有缓冲块a2的滑动柱a1端面进行侧滑,而倾斜30度的缓冲块a2端面可以减小滑动环a3侧滑的速度,从而对加强板134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门框11受到较大的冲击出现较大的变形让加强条134顶出,再利用复位弹簧a33复位顶住卡合块a34的端面,使得卡合块a34在缓冲块a2倾斜的端面滑动时,卡合块a34能够受到较大的摩擦力,加强对加强板134起到缓冲的作用,最后利用滚柱b3在滚动槽b2中进行旋转,使得卡合块a34滑动到缓冲块a2倾斜的端面,能够顺滑的往上移动,避免卡合块a34卡死在缓冲块a2的端面,从而更好的让加强板134得到缓冲力,防止加强板134顶出门框11对人员造成伤害,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
30.实施例二:请参阅图7-图8,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如下:所述防护装置133包括触发装置c1、闭合板c2、连接板c3、安全气囊c4,所述触发装置c1连接于加强板134的后端,所述闭合板c2设置在支撑板131的端面,所述连接板c3连接于闭合板c2的两侧,所述安全气囊c4嵌固在连接板c3的中间位置,所述闭合板c2设有两个,且相互活动卡合,有利于通过触发装置c1往安全气囊c4的端面活动,从而触发安全气囊c4。
31.所述触发装置c1包括触发块c11、形变槽c12、支撑条c13、下顶块c14,所述触发块c11嵌固在加强板134的底部端面,所述形变槽c12位于触发块c11的内部正中间,所述支撑条c13设有两个,且倾斜设置在形变槽c12的内部,所述下顶块c14嵌固在触发块c11的底部正中间,所述触发块c11为橡胶材质,所述支撑条c13的宽度由两端向中间逐渐缩小,有利于通过下顶块c14顶住触发块c11往形变槽c12中挤压支撑条c13发生形变,让安全气囊c4减小冲击力。
32.基于上述实施例,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利用加强板134受到冲击发生形变,带动触发装置c1往安全气囊c4的端面活动,从而触发安全气囊c4,从闭合板c2中弹出,对车上的人员进行保护,再利用下顶块c14与安全气囊c4接触进行触发,且通过下顶块c14顶住触发块c11往形变槽c12中挤压支撑条c13发生形变,能够减小下顶块c14对安全气囊c4的撞击力度,避免安全气囊c4受损,让安全气囊c4能够正常弹出对车上的人员进行保护,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系数。
3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4.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