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3988发布日期:2022-10-05 00:0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踏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的使用量也在逐年的增加。汽车的大量使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乘坐大巴或者公交或者私家车时,能够降低人们出行的疲惫感,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有加速或者减速的情况,而根据驾驶员踩油门和刹车的习惯,易引起次声波对人体器官共振,导致乘客在乘坐车辆时,极易产生眩晕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且改进式脚踏板装置。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包括:
5.底座;
6.踏板,其一端与底座铰接,所述踏板靠近底座的一侧弹性连接有一对旋转脚,两个旋转脚之间活动安装有滚轮;
7.旋转板,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底座上设有储液框,所述储液框内存放有纳米磁性液体,所述旋转板的一端位于储液框的正上方,所述滚轮与旋转板接触,在储液框的正上方设有与车辆连接的铁芯,所述铁芯的表面缠绕有外线圈。
8.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旋转板铰接,所述支撑板与旋转板之间设有复位扭簧。
9.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旋转板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位于储液框的正上方且与储液框接触。
10.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踏板的一侧设有用于铰接旋转脚的安装壳。
11.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安装壳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上活动设有第一转轴。
12.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两个所述旋转脚之间活动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滚轮安装于第二转轴上。
13.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第一转轴的一端通过传送齿带连接。
14.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储液框是由橡胶材料制作。
15.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储液框的内部围设有线圈。
16.在上述的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中,所述滚轮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曲面。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改变储液框内纳米磁性液体的粘性,便可降低踏板装置在加速或者减速上的响应速度,进而削减车辆产生的次声波,如此,便可避免车辆与人之间发生共振,降低乘客乘车时发生晕车的概率,从而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感。
19.2、在实施例二中,通过设置曲面,使得滚轮在滚动时,也能降低踏板结构的加速或者减速的响应速度,削减车辆产生的次声波,进一步的,当削减后的次声波依旧位于传感器的预设范围内时,纳米磁性材料的粘性会继续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踏板装置在加速或者减速上的响应速度,进而削减车辆产生的次声波,如此,便可避免车辆与人之间发生共振,降低乘客乘车时发生晕车的概率。
20.3、接触板与储液框接触的一端设置呈弧形,如此,便可增大接触板与储液框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纳米磁性液体能够更好的支撑接触板。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实施例二中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种改进式脚踏板装置包括踏板200、底座100、旋转脚210、滚轮220、旋转板110以及储液框120。
26.在本实用新型中,储液框是由橡胶材料制作,而橡胶具有一定的弹力,使得储液框在受外力作用发生变形时,具有迅速复原的能力。
27.踏板200的一端与底座100铰接,所述踏板200靠近底座100的一侧弹性连接有一对旋转脚210,两个旋转脚210之间活动安装有滚轮220,旋转板110与所述底座100铰接,所述底座100上设有储液框120,所述储液框120内存放有纳米磁性液体,所述旋转板110的一端位于储液框120的正上方,并且旋转板的该端与储液框的顶部接触,所述滚轮220与旋转板110接触,车辆内设有用于检测次声波的传感器(图中未标注),踏板200的一侧设有用于铰接旋转脚210的安装壳230,安装壳230内设有用于驱动滚轮220转动的电机240,所述储液框的内部围设有内线圈(图中未标注),其中,该内线圈以及电机240均与传感器电连接,底座100上设有支撑板130,所述支撑板130与旋转板110铰接,所述支撑板与旋转板之间设有复位扭簧(图中未标注),在储液框的正上方设有与车辆连接的铁芯300,所述铁芯300的表面缠绕有外线圈310,车辆要加速或者减速时,人们需要踩踏对应的踏板200,两个旋转脚210相对踏板200转动,因滚轮220与底座100上的旋转板110接触,使得电机240驱动滚轮220贴着旋转板110的表面滚动,而车辆在加速或者减速过程中,车辆会产生次声波,在此过程中,传感器会时刻接收该次声波并与其本身的数值进行比对,当次声波的频率位于传感器的预设范围内时,传感器会将该信号传递给内线圈,内线圈通电产生磁场,而纳米磁性液体位于储液框的内部并且内线圈围设在储液框的内部,使得纳米磁性液体受到该磁场的影响,纳米磁性液体的粘性逐渐降低,直至该粘性达到预设的范围值内,即,此时的纳米磁性液体在
储液框内的流动性较大,而在此过程中,旋转板110的一端位于储液框120的上方且与储液框120的顶部接触,并且踏板200是通过滚轮220活动安装在旋转板110上,使得储液框变形,旋转板110受力绕支撑板130转动,在此过程中,外线圈310不通电,如此,便可降低踏板装置在加速或者减速上的响应速度,进而削减车辆产生的次声波,如此,便可避免车辆与人之间发生共振,降低乘客乘车时发生晕车的概率,从而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感,当经过一定时间后,该踏板装置的控制系统控制线圈通电,使得铁芯300对旋转板靠近储液框的一端产生吸力,使得旋转板再次绕支撑板反向转动,与此同时,因旋转板对储液框不再施加作用力,储液框弹性迅速复原至初始形状,当储液框复原完成后,内线圈断电,使得纳米磁性液体的粘度增大,此后,外线圈310断电,使得铁芯300不再对旋转板产生吸力,而在此过程中,旋转脚始终旋转安装壳相应的转动,重复上述的工作原理,使得人们作用在踏板上的作用力不变且踏板相对底座的角度不变时,该车辆依旧能够处于加速或者减速状态,并且能够同时削减次声波的产生。
28.进一步的,旋转脚210与踏板200之间设有弹簧(图中未标注),踏板200与底座100之间设有扭簧(图中未标注),如此,当人们撤去作用在踏板200上的作用力时,弹簧便会带动旋转脚210复位,扭簧带动踏板200复位。
29.旋转板110远离支撑板130的一端设有接触板111,所述接触板111位于储液框120的正上方且与储液框120接触,其中,接触板111与储液框120接触的一端设置呈弧形,如此,便可增大接触板111与储液框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储液框能够更好的支撑接触板111。
30.电机240上活动设有第一转轴241,两个所述旋转脚210之间活动穿设有第二转轴211,所述滚轮220安装于第二转轴211上,第二转轴211的一端与第一转轴241的一端通过传送齿带250连接,当人们在踩踏踏板200,且旋转脚210相对安装壳230转动时,电机240便会带动第一转轴241转动,因第二转轴211与第一转轴241通过传送齿带250连接,滚轮220安装于第二转轴211上,使得传送齿带250能够带动第二转轴211以及滚轮220同步转动,因滚轮220与旋转板110始终接触,使得滚轮220能够沿着旋转板110的表面滚动,当踏板200要复位时,电机240反向转动,使得滚轮220也相对旋转板110反向滚动,如此,便可保证旋转脚210能够稳定复位。
31.实施例二
3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改变了滚轮220的表面性状。
33.具体的,滚轮220的侧面向内凹陷形成曲面221,当人们在踩踏踏板200时,电机240会带动滚轮220贴着旋转板110滚动,而在此过程中,曲面221会优先接触旋转板110,因曲面221距离滚轮220圆心的距离小于滚轮220的半径,如此,便可降低踏板200结构的加速或者减速的响应速度,进而削减车辆产生的次声波,如此,便可避免车辆与人之间发生共振,降低乘客乘车时发生晕车的概率,从而提高乘客乘车的舒适感;当削减后的次声波依旧位于传感器的预设范围内时,纳米磁性材料的粘性会继续由降低,从而进一步降低踏板装置在加速或者减速上的响应速度,进而削减车辆产生的次声波,如此,便可避免车辆与人之间发生共振,降低乘客乘车时发生晕车的概率。
34.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5.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