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5548发布日期:2022-12-14 01:3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根据整车低位安装动力电池舱的侧碰测试要求,动力电池舱需要增加防撞装置,以使得车辆电池系统具有一定的防撞能力。其中,防撞装置通常设置在电池动力舱的舱体与舱门之间,这虽然能够对动力电池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在车辆发生碰撞,尤其是侧碰时导致防撞装置入侵到舱体内部空间与动力电池发生碰撞,这样容易对车辆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出现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能够避免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入侵到舱体内与动力电池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动力电池舱,所述动力电池舱包括舱门和舱体,所述舱体具有用于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纳空间,所述舱门的内表面上设置有防撞梁,所述防撞梁上设置有朝向所述舱体方向延伸的凸起,所述舱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对应的限位块,在x向上,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凸起的内侧且所述限位块的端面与所述凸起的端面相对,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限位块能够限制所述凸起沿x向位移。
5.可选地,所述凸起在x向上的端面与对应的所述限位块的端面相抵接。
6.可选地,所述防撞梁在x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凸起,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与所述凸起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设置。
7.可选地,每个所述限位块均通过连接结构安装于所述舱体。
8.可选地,所述舱体的外端面在x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柱,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立柱,所述安装板在x向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防撞梁的方向凸出。
9.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沿z向的两侧以限制对应的所述凸起沿z向的位移。
10.可选地,所述侧板沿x向的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立柱,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限位块。
11.可选地,所述舱体朝向所述舱门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和外部空间,所述舱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舱体,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舱门能够遮挡所述开口;在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舱门能够使得所述开口暴露。
12.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舱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动力电池舱沿x向并排设置,其中,每个所述动力电池舱的舱体在x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柱。
13.可选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动力电池舱的共用一个所述立柱。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车辆中,通过将防撞梁设置在舱门上,不仅可以减少了动力电池舱的零部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整车重量,还可以对容纳在该动力电池舱的容纳空间中的动力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需要拆卸动力电池的情况下,无需借助工具,只需打开舱门而即可实现防撞梁的拆卸,进而便于快速拆卸动力电池,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尤其在电池出现发热或起火等故障时,能够便于人员快速拆卸动力电池,以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另外,在x向上,舱体上的限位块位于防撞梁上的凸起的内侧且限位块的端面与凸起的端面相对,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限位块能够限制凸起沿x向位移,也就是说,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限位块能够限制防撞梁沿x向的位移,从而避免防撞梁变形入侵到舱体内与动力电池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进而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
15.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中动力电池舱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中动力电池舱的侧视图;
19.图3是沿图1中f-f线的断面图;
20.图4是图3是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为了避免干扰,移除了图面方向上的侧板;
21.图5是图4中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图5的仰视图;
23.图7是图3是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其中,为了避免干扰,移除了图面方向上的侧板;
24.图8是图7中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是图8的仰视图;
26.图10是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中动力电池舱的防撞梁受到碰撞后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0-舱门;101-内表面;200-舱体;201-容纳空间;202-开口;203-立柱;1-防撞梁;2-凸起;3-限位块;4-安装板;5-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30.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动力电池舱具有相互垂直的xyz三个方向,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x方向表示纵向方向,对应左右方位,y方向表示宽度方向,对应前后方位,z方向表示高度方向,对应上下方位,其中,认为舱门100所在的一侧为前侧,与之相反的一侧为后侧,当面向前方时,左手边对应左方位,右手边对应右方位;此外,所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相对于对应的部件自身轮廓而言的内、外。此外,在下面的描述中,当涉及到附图时,除非另有解释,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上述定义仅用于解释和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31.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动力电池舱,其中,参考图1至图10所示,该动力电池舱可以包括舱门100和舱体200,舱体200具有用于容纳动力电池的容纳空间201,舱门100的内表面101上设置有防撞梁1,防撞梁1上设置有朝向舱体200方向延伸的凸起2,舱体200上设置有与凸起2对应的限位块3,在x向上,限位块3位于凸起2的内侧且限位块3的端面与凸起2的端面相对,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限位块3能够限制凸起2沿x向位移。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提供的车辆中,通过将防撞梁1设置在舱门100上,不仅可以减少了动力电池舱的零部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整车重量,还可以对容纳在该动力电池舱的容纳空间201中的动力电池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需要拆卸动力电池的情况下,无需借助工具,只需打开舱门100而即可实现防撞梁1的拆卸,进而便于快速拆卸动力电池,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尤其在电池出现发热或起火等故障时,能够便于人员快速拆卸动力电池,以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另外,在x向上,舱体200上的限位块3位于防撞梁1上的凸起2的内侧且限位块3的端面与凸起2的端面相对,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限位块3能够限制凸起2沿x向位移,也就是说,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限位块3能够限制防撞梁1沿x向向内的位移,从而避免防撞梁1变形入侵到舱体200内与动力电池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进而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
33.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10所示,凸起2在x向上的端面与对应的限位块3的端面相抵接。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凸起2在x向的端面能够与对应的限位块3的端面相抵接,以限制凸起2沿x向的位移,从而有效避免防撞梁1变形进入到舱体200内与动力电池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在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凸起2在x向上的端面可以与对应的限位块3的端面相对且两者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设置为使得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凸起2在x向的端面能够与对应的限位块3的端面相抵接。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34.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10所示,防撞梁1在x向上的两端分别可以设置有凸起2,限位块3的数量与凸起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设置。即,在x向上,防撞梁1的两端的凸起2分别位于对应的限位块3的内侧且每个凸起2的端面与对应的限位块3的端面相对,这样,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每个限位块3能够限制对应的凸起沿x向位移,即,限制防撞梁1的两端沿x向位移,进而能够有效避免防撞梁1变形进入到舱体200内与动力电池发生碰撞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动力电池的碰撞安全性。
35.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每个限位块3均通过连接结构安装于舱体200。其中,连接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配置,可选择地,参考图1至图10所示,舱体200的外端面在x向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立柱203,连接结构可以包括安装板4,安装板4固定于对应的立柱203,安装板4在x向的一侧可以固定有限位块3且限位块3朝向防撞梁1的方向凸出。安装板4的设置能够用于将限位块3固定到舱体200上,即固定到对应的立柱203,以使得限位块3的数量与凸起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的设置。其中,在车辆发生碰撞时,防撞梁1上的凸起2能够与对应的限位块3之间形成自锁,即,防撞梁1受到外力弯曲后,每个限位块3在x向上的端面分别能够限制相对应的凸起2沿x向移动,从而避免防撞梁1变形进入到舱体200内与动力电池碰撞的情况发生。
36.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至图10所示,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两个侧板
5,两个侧板5固定于安装板4沿z向的两侧以限制对应的凸起2沿z向的位移。两个侧板5的设置能够用于限制对应的凸起2沿z向移动,从而避免在x方向上,凸起2端面位于限位块3的端面之外,这样能够避免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1变形进入到舱体200内与动力电池碰撞的情况发生。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
37.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至图10所示,两个侧板5沿x向的一端可以连接于对应的立柱203,另一端连接于对应的限位块3,这样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对该限位块3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能够保证该限位块3与对应的立柱20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38.其中,参考图1至图10所示,每个安装板4朝向防撞梁1的端面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立柱203的端面,而与该安装板4对应的两个侧板5在x向的端部固定连接于该立柱203上与该端面相邻的另一端面,这样安装板4和两个侧板5的端部围成安装槽,该立柱203的部分端面与对应的安装槽固定连接,以增大限位块3与立柱203之间的连接面,从而有利于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中,安装槽的形状适配于立柱203的形状,例如,参考图1至图10所示,立柱203可以构造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立柱,对应的,安装槽可以构造为矩形槽。在本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安装槽还可以是其它的配置方式,例如,立柱203可以构造为圆柱形立柱,对应地,安装槽构造为半圆形槽,对此,本公开不作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应性选择。
39.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2所示,舱体200朝向舱门10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开口202,开口202连通容纳空间201和外部空间,舱门100可转动地连接于舱体200,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切换,在关闭位置时,舱门100能够遮挡开口202,一方面能够保证在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下,舱门100遮挡开口202以保证动力电池位于舱体200的容纳空间内,另一方面也便于提高车辆的美观性。在打开位置时,舱门100能够使得开口202暴露,便于拆卸或更换舱体200的容纳空间内的动力电池。
40.其中,防撞梁1设置在舱门100的内表面,这样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对容纳在该动力电池舱的容纳空间201中的动力电池起到防撞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动力电池的有效布置空间,在保证防撞梁1与动力电池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的情况下避免舱门100与防撞梁1之间发生干涉。另外,在舱门100相对于舱体200打开时,防撞梁1能够跟随舱门100一起移动,这样在需要拆卸或更换动力电池的情况下,无需借助工具,只需打开舱门而即可实现防撞梁1的拆卸,进而便于动力电池的快速拆卸和快速更换,操作简单且省时省力,尤其在车辆发生碰撞后,电池出现发热或起火等故障时,能够便于人员快速拆卸舱体200内的动力电池,以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41.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10所示,动力电池舱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多个动力电池舱沿x向并排设置,其中,每个动力电池舱的舱体200在x向上的两侧均设置有立柱203,以便于固定安装对应的限位块3。其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动力电池舱的舱体200可以共用一个立柱203。对应的,参考图1、图7至图10所示,该两个舱体200上的相邻的两个限位块3固定在同一个安装板4上,且该安装板4固定于该两个舱体200之间共同的立柱203上。
42.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
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3.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4.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