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7887发布日期:2023-02-24 20:1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托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托运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行车托架。


背景技术:

2.如今汽车车载自行车架非常常见,人们采用托架实现了自行车可以用汽车方便的携带,例如公开为cn212047139u的一种方便转动的车载自行车托架,其包括一端固定在车后部的l形固定杆,所述l形固定杆另一端上部设有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包括两个竖直设置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中部之间转动连接支撑梁一端,所述支撑梁另一端连接主体支座,所述主体支座包括两个倒t字形的支座板,所述主体支座的水平两端贯通固定有横杆,所述主体支座上部内转动连接有竖杆,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连接有两个轮座,所述竖杆上部设有两个固定钩,虽然,通过上述的托架能够实现车辆对自行车的运载,但上述方案的托架在被长期折叠或者展开时,因竖杆与主体支座两端之间的距离并不匹配,导致竖杆在主体支座之间发生错位移动,致使竖杆或者主体支座靠近两者连接处的表面发生磨损,长期以往,只会缩短该托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稳定性好的自行车托架。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行车托架,包括:
5.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架;
6.立柱,转动安装于连接杆上,所述立柱靠近连接杆的一端设有弹块,当立柱与连接杆垂直时,弹块限制立柱相对连接杆转动;所述连接杆设有一对用于连接立柱的固定板,所述立柱的一端通过铰接件铰接于两个固定板之间,所述铰接件包括穿过两个固定板与立柱的铰杆,所述铰杆的两端均设有外挡板,所述铰杆上穿设有固定板数量相同的内挡板,所述立柱位于两个所述内挡板之间,每个所述固定板均位于相邻的外挡板与内挡板之间;
7.尾架,设于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
8.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连接对应支撑杆的支撑套,每个所述支撑架包括脚杆,所述脚杆的一端设有套接在对应支撑杆上的第一抱箍,所述第一抱箍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9.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所述脚杆上设有用于支撑自行车轮胎的支撑条,所述脚杆上设有绑带,所述脚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绑钩,所述绑带可与对应的绑钩连接。
10.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每个所述内挡板靠近外挡板的一侧均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块,每个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插设对应的定位块的定位孔。
11.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每个所述固定板上均设有用于穿设铰杆的铰孔。
12.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卡设弹块的弹孔,
所述立柱的底端面设置呈圆弧面。
13.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所述立柱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数量为支撑架数量的一半,各个限位组件朝向均不相同。
14.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每个所述限位组件均包括套接于立柱上的第二抱箍,每个所述第二抱箍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栓连接。
15.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在上述的一种自行车托架中,每个所述第二抱箍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限位板,同一个第二抱箍的各个限位板上穿设有同一个折弯杆,所述折弯杆上套设有防护套。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该内挡板的设置,便可将立柱与固定板隔开,避免立柱在折叠过程中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立柱与固定板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更好的保护立柱的表面以及固定板靠近立柱一侧的侧面,另外,内挡板的面积远小于固定板的面积,而立柱位于两个内挡板之间,如此,便可有效减少立柱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摩擦力,从而更加方便人们转动立柱。
18.2、折弯杆上套设有防护套,通过该防护套的设置,避免折弯杆与车架直接接触,避免车架的表面发生刮花的情况。
19.3、当人们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卡进对应的支撑条内时,人们需要将绑带在车轮上缠绕至少一圈,并将绑带的一端与铰杆连接,将绑带的另一端与绑钩连接,以使得绑带能够将对应的轮子限制在对应的支撑条上,避免汽车在托运自行车时,自行车的轮子从对应的支撑条内脱离出来。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立柱与连接杆的组装图。
22.图3是立柱与铰接件的组装图。
23.图4是铰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连接杆与限位组件的组装图。
25.图6是连接杆与固定板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7.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托架包括连接杆100、支撑杆110、支撑架200、立柱300、弹块310以及尾架500。
28.连接杆100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支撑杆110,每个所述支撑杆110的两侧均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架200,立柱300转动安装于连接杆100上,所述立柱300靠近连接杆100的一端设有弹块310,当立柱300与连接杆100垂直时,弹块310限制立柱300相对连接杆100转动,尾架500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100远离支撑杆110的一端,所述立柱300上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限位组件320,所述限位组件320的数量为支撑架200数量的一半,各个限位组件320朝
向均不相同,在使用前,人们需要根据自行车的长度适当的调整位于支撑杆110同一侧两个支撑架200之间的距离,以使得人们在放置自行车时,自行车能够能够稳固安置于该自行车托架上,此后,人们需要转动立柱300,直至立柱300与连接杆100垂直,并使得弹块310限制立柱300相对连接杆100转动,在使用时,人们需要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放置于对应的支撑架200上,之后,通过立柱300上的限位组件320把自行车的车架压制住,以使得自行车在运输的过程中,其不会相对支撑架200错位移动;进一步的,人们在不使用该自行车托架时,需将各个支撑架200从支撑杆110拆卸下来,再将支撑杆110从连接杆100上拆卸下来,并将尾架500从连接杆100上拆卸下来,此后,再将根据搬运需求,将立柱300相对连接杆100转动,以使得拆卸后自行车托架能够减少占用空间,从而符合运输要求。
29.如图1—图4和图6所示,连接杆100上设有用于连接对应支撑杆110的支撑套130,每个所述支撑架200包括脚杆210,所述脚杆210的一端设有套接在对应支撑杆110上的第一抱箍220,所述第一抱箍220的两端通过第一螺栓230连接,脚杆210上设有用于支撑自行车轮胎的支撑条240,安装时,人们需要各个支撑杆110插入至对应的支撑套130内,并将支撑套130与支撑杆110螺纹连接,此后,人们需根据自行车的长度,相应的调整第一抱箍220在支撑杆110上的安装位置,以使得两个支撑条240之间的距离能够符合自行车的长度,此后,将第一抱箍220通过第一螺栓230套接在支撑杆110上,以使得脚杆210不会相对支撑杆110错位移动,以确保支撑条240能够稳定支撑自行车。
30.进一步的,脚杆210上设有绑带250,所述脚杆210远离支撑杆110的一端绑钩260,所述绑带250可与对应的绑钩260连接,当人们将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卡进对应的支撑条240内时,人们需要将绑带250在车轮上缠绕至少一圈,并将绑带250的一端与铰杆410连接,将绑带250的另一端与绑钩260连接,以使得绑带250能够将对应的轮子限制在对应的支撑条240上,避免汽车在托运自行车时,自行车的轮子从对应的支撑条240内脱离出来。
31.连接杆100设有一对用于连接立柱300的固定板120,所述立柱300的一端通过铰接件400铰接于两个固定板120之间,在折叠过程中,人们便可通过该铰接件400将立柱300相对连接杆100转动,便可完成立柱300的折叠。
32.铰接件400包括穿过两个固定板120与立柱300的铰杆410,所述铰杆410的两端均设有外挡板420,所述铰杆410上穿设有固定板120数量相同的内挡板430,立柱300位于两个所述内挡板430之间,每个所述固定板120均位于相邻的外挡板420与内挡板430之间,通过该内挡板430的设置,便可将立柱300与固定板120隔开,避免立柱300在折叠过程中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立柱300与固定板120之间发生摩擦,从而更好的保护立柱300的表面以及固定板120靠近立柱300一侧的侧面。
33.每个所述内挡板430靠近外挡板420的一侧均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块431,每个所述固定板120上设有用于插设对应的定位块431的定位孔121,每个所述固定板120上均设有用于穿设铰杆410的铰孔122,其中一个外挡板420与第一螺栓230的头部一体成型,另外一个外挡板420与适用于该第一螺栓230的螺母(图中未标注)连接,因此,在安装时,人们需要将铰杆410穿过两个固定板120、两个内挡板430以及立柱300穿过,并使得立柱300位于两个内挡板430之间,一个内挡板430上的两个定位块431分别卡进对应的定位孔121内,之后,将螺母与拧在第一螺栓230上,并使得两个外挡板420抵住对应的固定板120,如此,便可实现立柱300通过铰接件400铰接于两个固定板120之间,并能实现立柱300与固定板120之间不会
发生接触。
34.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120上设有用于卡设弹块310的弹孔123,弹块310与立柱300之间具有弹簧(图中未标注),当立柱300以铰杆410为中心转动时,弹块310受弹簧的弹力作用卡进弹孔123时,弹块310便会限制立柱300相对连接杆100转动,从而确保立柱300与连接杆100之间处于垂直状态,使得安装在立柱300上的限位组件320能够稳定限制自行车的车架,进一步的,立柱300的底端面设置呈圆弧面330,使得立柱300底端不会刮伤连接杆100的表面。
35.如图1和图5所示,每个所述限位组件320均包括套接于立柱300上的第二抱箍321,每个所述第二抱箍321的两端均通过第二螺栓322连接,每个所述第二抱箍321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平行设置的限位板323,同一个第二抱箍321的各个限位板323上穿设有同一个折弯杆324,安装时,人们需要根据自行车的高度,相应的调整限位组件320在立柱300上的位置,并将第二抱箍321通过第二螺栓322套固在立柱300上,以使得折弯杆324能够压制不同高度的自行车的车架。
36.折弯杆324上套设有防护套325,通过该防护套325的设置,避免折弯杆324与车架直接接触,避免车架的表面发生刮花的情况。
37.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8.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0.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