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65766发布日期:2023-02-21 19:2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排水抢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


背景技术:

2.随着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排水抢险车逐渐成为应急抢险装备中用于应急排水作业主要装备。排水抢险车可适用于公路隧道、立交桥及下穿桥积水排除等城市内涝救援,也可进行农田水渠灌水等抗旱调水作业。
3.排水抢险车车厢用于放置各种设备,比如:移动泵站、液压油箱、液压管道以及水管等等。由于排水抢险车主要功能是用于排水,因此,需要保证排水抢险车车厢内具有足够长的水管,但成捆的水管太重,在进行排水作业时水管的取出不够方便。并且成捆的水管容易过多的占据车厢空间,致使排水抢险车的厢体体积较为臃肿。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用于解决成捆的水管过多占据车厢空间且不方便拿取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车厢本体的底部具有槽体,槽体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水管。
6.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移动泵站,移动泵站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水管用于与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移动泵站放置在车厢本体内,槽体设置在移动泵站的下方。
7.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两个止轮件,止轮件安装在车厢本体的底部上,止轮件的止轮面朝向移动泵站,止轮件用于停止移动泵站。
8.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两个限位挡板,车厢本体的底部在放置移动泵站的两侧安装有限位挡板,限位挡板用于限制移动泵站移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槽体沿排水抢险车车厢的长度方向设置。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槽体包括u形槽或者凹形槽。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至少一个水管卷盘组件,水管卷盘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水管卷盘以及卷盘架,卷盘架安装在车厢本体上,卷盘架上安装有水管卷盘,水管卷盘用于卷绕水管。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移动导轨以及移动油缸;移动导轨沿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宽度方向安装在车厢本体的底部上,卷盘架设置在移动导轨上,移动油缸的活动端与卷盘架连接,移动油缸用于驱动卷盘架在移动导轨上移动,以将水管卷盘移出排水抢险车车厢。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水管卷盘组件包括第一水管卷盘组件以及第二水管卷盘组件,第一水管卷盘组件与第二水管卷盘组件间隔设置在移动导轨上且第一水管卷盘组件与第二水管卷盘组件的移动方向相反;排水抢险车车厢还包括脚踏板,脚踏板安装在第一水管
卷盘组件与第二水管卷盘组件之间,脚踏板用于供使用者脚踏。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车厢本体的侧面具有工具箱,工具箱内放置有手提泵。
15.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在车厢本体的底部具有槽体,利用槽体来放置水管,在保证能放置更多水管的同时,不占据车厢的空间。在拿取时,直接从车厢的尾部拿取即可,操作方便。
16.上述实用新型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仅用于示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18.在说明书附图中:
19.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其他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机构移动的状态图;
23.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泵站在车厢的状态图;
24.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泵站在尾门翻转机构的状态图;
25.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泵站通过尾门翻转机构下车时的状态图;
26.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尾门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尾门翻转机构的左视图;
28.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翻转油缸翻转的状态图;
29.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举升油缸举升的状态图;
30.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尾门翻转机构的状态图。
31.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32.2、车厢;
33.21、车厢本体;
34.211、槽体;
35.22、移动泵站;
36.23、水管卷盘组件;
37.231、水管卷盘;
38.232、卷盘架;
39.233、第一水管卷盘组件;
40.234、第二水管卷盘组件;
41.24、止轮件;
42.25、限位挡板;
43.26、脚踏板;
44.27、液压散热器;
45.28、液压油箱;
46.29、液压阀块;
47.3、尾门翻转机构;
48.31、尾门;
49.32、翻转油缸;
50.33、举升油缸;
51.34、连杆;
52.5、移动机构;
53.51、移动导轨;
54.6、液压卷盘;
55.61、止推块;
56.62、液压管道;
57.7、工具箱;
58.8、手提泵;
59.a、第一状态;
60.b、第二状态;
61.c、第三状态;
62.d、第四状态;
63.e、排水抢险车车厢的长度方向;f、排水抢险车车厢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6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6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技术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6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6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68.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
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69.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70.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技术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7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73.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排水抢险车车厢2,包括车厢本体21以及移动泵站22;车厢本体21的底部具有槽体211,槽体211形成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放置水管。
7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在车厢本体21的底部具有槽体211,利用槽体211来放置水管,在保证能放置更多水管的同时,不占据车厢2的空间。在拿取时,直接从车厢2的尾部拿取即可,操作方便。
7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移动泵站22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水管用于与进水口或出水口连通,移动泵站22放置在车厢本体21内,槽体211设置在移动泵站22的下方。
76.移动泵站22包括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停车状态,此时,移动泵站22处于车厢本体21内。另一种状态是作业状态,此时,移动泵站22下车在地面上进行排水作业。移动泵站22放置在车厢本体21内,即表示移动泵站22处于停车状态。移动泵站22的下方为槽体211,槽体211刚好开设在移动泵站22行走机构的中间位置,不影响移动泵站22的放置。其中,移动泵站22包括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处连接水管进行排水作业。
77.通过将槽体211设置在移动泵站22的下方,保证正常放置移动泵站22的前提下,还合理地运用了移动泵站22下方的空间,从而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放置。
7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两个止轮件24,止轮件24安装在车厢本体21的底部上,止轮件24的止轮面朝向移动泵站22,止轮件24
用于停止移动泵站22。
79.止轮件24可以是橡胶或者不锈钢材质等等,止轮件24朝向移动泵站22的一面为止轮面,止轮面根据移动泵站22的行走机构设置一定形状,可以是弧形或者带弧度的形状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大摩擦,在止轮面上还设置有凸起或者花纹。车厢本体21的底部在槽体2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止轮件24,由此,当移动泵站22处于停车状态时,槽体211刚好处于移动泵站22的下方。
80.在实际使用时,由于移动泵站22上车时需要控制移动泵站22停止指定地点,使移动泵站22处于停车状态。因此,在车厢本体21的底部设置有止轮件24,通过止轮件24停止移动泵站22。同时,止轮件24还可限制移动泵站22沿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长度方向e移动。
8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两个限位挡板25,车厢本体21的底部在放置移动泵站22的两侧安装有限位挡板25,限位挡板25用于限制移动泵站22移动。
82.车厢本体21的底部在槽体2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挡板25,两个限位挡板25间的距离大于移动泵站22的宽度。限位挡板25相比止轮件24更靠近尾部设置。
83.在移动泵站22上车时,移动泵站22在两个限位挡板25间移动,限位挡板25起到引导作用。直到移动泵站22接触到止轮件24后停止移动。此时,移动泵站22处于停车状态,移动泵站22的两侧即为限位挡板25。由于排水抢险车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颠簸路段,整车会随之晃动,为了避免移动泵站22在车厢本体21内晃动造成到处移动,设置限位挡板25限制移动泵站22沿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宽度方向f移动。
8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所示,槽体211沿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长度方向e设置。
85.槽体211沿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长度方向e开设。作为一优选实施例,车厢本体21在前端到后端具有槽体211。
86.设置槽体211沿车厢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能更好地利用车厢本体的空间,使得容纳腔内能放置更多的水管。
8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槽体211包括u形槽或者凹形槽。
88.槽体211包括圆形槽、矩形槽或者船形槽等等,可选地,设置槽体211包括u形槽或者凹形槽。
89.u形槽或者凹形槽更方便加工,且能更好地发挥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空间。
9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2及图3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至少一个水管卷盘组件23,水管卷盘组件23包括至少一个水管卷盘231以及卷盘架232,卷盘架232安装在车厢本体21上,卷盘架232上安装有水管卷盘231,水管卷盘231用于卷绕水管。
91.卷盘架232可为不锈钢材质或者合金材质等等,卷盘架232用于供水管卷盘231放置。为了较少水管卷盘231占据的空间,设置有卷盘架232,因此,卷盘架232沿着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高度方向延伸,即水管卷盘231竖直堆放在卷盘架232上。可选地,由于受车厢2高度限制,一般一个水管卷盘组件23在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高度方向上最多放置有两个水管卷盘231。
92.通过设置卷盘架232将水管卷盘231集中起来,较少水管卷盘231占据空间且方便拿取。
9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移动机构5,移动机构5包括移动导轨51以及移动油缸;移动导轨51沿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宽度方向f安装在车厢本体21的底部上,卷盘架232设置在移动导轨51上,移动油缸的活动端与卷盘架232连接,移动油缸用于驱动卷盘架232在移动导轨51上移动,以将水管卷盘231移出车厢2。
94.移动导轨51沿排水抢险车车厢2的宽度方向f安装在车厢本体21的底部上,卷盘架232的两侧在移动导轨51内并于移动导轨51的内侧接触。移动油缸卷盘架232设置在移动导轨51上且在移动油缸的作用下可相对移动导轨51移动。
95.如图5所示,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对卷盘架232上的水管卷盘231进行收管或者放管处理,因此,需要将卷盘架232整体移出车厢2或者移入车厢2。在此前提下,通过人工手动推不现实,因此,设置在移动油缸和移动导轨51的作用下驱动卷盘架232在移动导轨51上移动,实现卷盘架232的移入和移出,操作简单。
9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1至图4所示,水管卷盘组件23包括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以及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与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间隔设置在移动导轨51上且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与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的移动方向相反;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脚踏板26,脚踏板26安装在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以及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之间,脚踏板26用于供使用者脚踏。
97.脚踏板固定在移动导轨51或者车厢本体21的底部上,移动油缸可安装在脚踏板26的下方。脚踏板2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以及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对应一个移动油缸,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对应另一个移动油缸。如图4箭头所示,在各自移动油缸的作用下,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以及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沿着箭头方向向车厢2外移动,移动方向相反。
98.为了方便使用者拿取水管卷盘231或者从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以及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间通过,在第一水管卷盘组件233与第二水管卷盘组件234设置有脚踏板26,方便使用者脚踏通过。
9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液压卷盘6,液压卷盘6与液压油箱28连通,液压卷盘6用于卷绕液压管。
100.液压油箱28在液压泵的作用下将液压油传输给所述液压管。液压管可与外部设备(例:手提泵8)连通,为外部设备提供液压动力。可选地,液压卷盘6通过液压管道62与液压油箱28连通,液压管道62具有一定长度,其中部分可通过管卡安装在车厢本体21的顶部的内侧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每个卷盘都有一个液压马达单独控制,而马达在使用时抖动比较大。因此,在液压卷盘6上设置有止推块61,通过止推块61卡住液压马达。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液压卷盘6上还设置有搭杆,液压管搭在搭杆上,用于方便液压管放管使用。可选地,搭杆可设置有多个,朝向不同方向。
10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2及图3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液压散热器27以及液压阀块29,液压散热器27以及液压阀块29都设置在车厢本体21内。液压散热器27用在液压系统的回路上。工作时,液压系统中高温油流经液压散热器27,在换热器中与强制流动的冷空气进行高效热交换,使油温降至工作温度以确保设备可以连续进行正常运转。液压阀块29是指将液压阀集成在液压阀块29的表面的组合体,液压阀块29与液压
油箱28连通,通过液压阀块29用于是控制液压装置中液压油的流动方向或调节其压力和流量。
10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2及图3所示,车厢本体21的侧面具有工具箱7,工具箱7内放置有手提泵8。
103.为了更好利用车厢2空间,在车厢本体21的侧面还设置有工具箱7,工具箱7内部中空,可放置小型设备。可选地,在工具箱7内放置有手提泵8。泵是指将机械能变为液体能量从而达到抽送液体目的机器。本技术中的手提泵8主要用于排水使用,且方便携带和移动。手提泵8也需要液压油才能作业,因此,液压管也可与手提泵8连通。
104.排水抢险车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碰到连移动泵站22都无法进入的地形,因此,为了使排水工作正常运行,还设置有手提泵8,手提泵8具有便携性。在实际使用时,将液压管与手提泵8连通,将手提泵8拿至指定排水点后,启动液压泵,手提泵8开始进行排水作用。当手提泵8排水完毕后,再将手提泵8放回原处即可,操作方便。
10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可选地,如图5至图12所示,排水抢险车车厢2还包括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翻转机构3安装在排水抢险车的车架上;尾门翻转机构3包括尾门31、翻转油缸32、举升油缸33以及连杆34,翻转油缸32的一端与车架铰接,翻转油缸32的另一端与尾门31铰接,连杆34的一端与车架铰接,连杆34的另一端与尾门铰接,举升油缸33的一端与车架铰接,举升油缸33的另一端与连杆34铰接,翻转油缸32与举升油缸33相配合使尾门31翻转或升降,尾门31用于打开或者关闭车厢2,尾门31还用于供移动泵站22进入车厢2或者离开车厢2。
106.在车厢2的尾部仅设置有一个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翻转机构3可作为车厢2的箱门,通过尾门翻转机构3可打开或者关闭车厢2,取消了原本的箱门,在使用时操作更加简单。具体地,在排水抢险车的车架的大梁上安装有尾门翻转机构3,尾门翻转机构3用于供移动泵站22上车或者下车。如图10所示,尾门翻转机构3包括尾门31、翻转油缸32、举升油缸33以及连杆34,尾门31用于放置移动泵站22,起到过渡作用。其中,翻转油缸32以及连杆34均铰接在车架上,连杆34具有三头,每头铰接一个零部件。
107.如图5、图8及图9所示,移动泵站22处于停车状态,此时,尾门翻转机构3处于初始状态,即尾门31贴合车厢2,车厢2处于关闭状态。如图6及图10所示,当移动泵站22需要作业时,先使翻转油缸32驱动尾门31旋转至水平,再将移动泵站22移动至尾门31上。之后,如图11所示,举升油缸33驱动尾门31沿着竖直方向下降。最后,如图8所示,翻转油缸32驱动尾门31触地,最后将移动泵站22从尾门31移动至地面上。由此,完成移动泵站22的下车。如图12所示,当移动泵站22作业完成,需要上车时,将移动泵站22移动至尾门31上后,举升油缸33不动,翻转油缸32推动,可实现从第一状态a翻转到第二状态b状态。之后,翻转油缸32不动,举升油缸33推动,可实现第二状态b平移到第三状态c。此时,将移动泵站22移动至车厢本体21内,移动泵站22恢复原状。最后,举升油缸33不动,翻转油缸32推动,可实现第三状态c翻转到第四状态d,由此,尾门31恢复原状。
108.通过设置尾门翻转机构3替代原有的车厢箱门,操作更加简单。并且尾门翻转机构方便移动泵站22上车以及下车。
109.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在车厢本体21的底部具有槽体211,利用槽体211来放置水管,在保证能放置更多水管的同时,不占据车厢2的空间。在拿取时,直接从车厢2的尾
部拿取即可,操作方便。
11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技术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技术的实质理念,利用本技术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