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颈装置及儿童约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80128发布日期:2023-03-29 16:44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护颈装置及儿童约束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儿童约束系统领域,具体涉及护颈装置及儿童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2.为保障儿童乘车安全,用于儿童乘坐的汽车椅上一般都安装有儿童安全座椅。儿童安全座椅连接于汽车椅上,通过安全带把乘坐儿童束缚在儿童安全座椅上,随着消费的升级,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关注儿童乘坐儿童安全座椅的安全性时,也注意到了儿童乘坐的舒适性,但是大部分儿童安全座椅的研发较少关注儿童舒适性。特别是,对于幼儿,由于其体型较小,现有的头枕并不适用,儿童的头部和颈部没有合适的支撑,舒适度差,容易发生歪脖子、窝脖子等情况,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护颈装置来提高儿童的乘坐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颈装置,以实现更好地保护儿童的颈部、增加儿童舒适性、便于将儿童抱出或放入儿童约束装置的目的。
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上述护颈装置的儿童约束系统,提高儿童乘车舒适度并便于家长使用。
5.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护颈装置包括颈枕,所述颈枕中部形成基本形状为圆形的穿戴通道,所述颈枕的两端与儿童约束装置的安全带组件可拆卸连接或缝合。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特别关注了儿童的乘车舒适性,设计了颈枕,能够提高儿童乘车舒适度;(2)颈枕中部形成基本形状为圆形的穿戴通道,能够固定儿童头颈,避免儿童歪脖子或窝脖子,特别是能在儿童睡着时支撑固定儿童颈部;(3)能够理解的是,在将儿童抱出或放入约束系统时必然会调节安全带组件,将颈枕两端与安全带组件连接,颈枕得以在安全带系好状态下自动固定儿童颈部,在安全带松开时同步松开儿童颈部,使得调节安全带组件时颈枕同步运动,不需要再对颈枕进行额外调节,便于使用,特别是,便于事故发生时快速抱出儿童。
7.作为优选的,所述安全带组件包括安全带本体和设置在安全带本体上的护套,所述颈枕与护套可拆卸连接或缝合。颈枕与护套进行连接,便于同步调节颈枕的高度与护套的高度,护颈装置更便于使用。
8.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头垫,所述头垫的第一侧适于与所述颈枕可拆卸连接,用以支撑儿童头部,进一步提高儿童乘车舒适度,颈枕与头垫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两者进行组合使用或分开进行单独使用。
9.进一步的,所述头垫的第二侧适于与儿童约束装置的头枕可拆卸连接。头垫与头枕连接,通过调节头枕高度能够同步带动头垫,进而带动整个护颈装置上下运动,便于调节护颈装置的高度。
10.作为优选的,所述颈枕设有适于与所述头垫连接的第一连接点,及适于与安全带
组件连接的第二连接点,所述头垫的第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点对应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头垫的第二侧设有适于与头枕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点设为三个,所述第二连接点设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连接点分别设置在所述颈枕的两端。
12.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点与安全带组件之间通过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头枕之间通过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纽扣包括四合扣、缝线扣、表扣、盘扣、工字扣中的一种或多种。
14.作为优选的,所述颈枕基本为c字型,所述头垫设置在所述颈枕后侧,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点暴露在所述头垫外侧。头垫的设置不影响颈枕的两端与安全带组件连接。
15.为实现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儿童约束系统,其包括儿童约束装置及上述的护颈装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护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护颈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18.图3为头垫的安装示意图;
19.图4为颈枕的安装示意图;
20.图5为儿童抱出或放入约束系统时的示意图;
21.图6为头垫单独使用的示意图;
22.图7为颈枕单独使用的示意图;
23.图8和图9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对护颈与头垫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0和图11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对护颈与头垫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护颈装置的后视图;
26.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护颈装置与护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中:01、头枕;02、安全带组件;021、安全带本体;022、护套;10、颈枕;1a、穿戴通道;11、第二连接点;12、第一连接点;20、头垫;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2.本技术提供一种护颈装置,如图1-图13所示,包括颈枕10,颈枕10中部形成基本形状为圆形的穿戴通道1a,颈枕10的两端与儿童约束装置的安全带组件02可拆卸连接或缝合。
33.现有技术中,儿童约束装置一般设置有高度可调的头枕01,但是对于年龄较小、体型较小的儿童,特别是还不能坐立的儿童,头枕01基本起不到支撑作用,行车过程中,儿童会逐渐歪脖子或窝脖子,乘车舒适度低,即使为儿童佩戴了额外准备的u型枕,u型枕的位置不便固定,且u型枕前端的纽扣或绑绳容易勒到儿童。
34.本技术设计了颈枕10,能够提高儿童乘车舒适度,如图1、图2所示,颈枕10设有穿戴通道1a,婴幼儿阶段的儿童乘车时头部能被卡在穿戴通道1a内,大龄儿童乘车时脖颈能被固定在穿戴通道1a内,有效的避免了儿童歪脖子或窝脖子,特别是能在儿童睡着时支撑固定儿童颈部,颈枕10的两端与儿童约束系统的安全带组件02可拆卸连接或缝合,如图5所示,在将儿童抱出或放入约束系统时必然会调节安全带组件02,将安全带组件02向两边撑开,由于颈枕10两端与安全带组件02连接,颈枕10得以在安全带系好状态下自动固定儿童的头颈,在安全带松开或被撑开时自动松开儿童头颈,使得调节安全带组件02时颈枕10同步运动,不需要再对颈枕10进行额外调节,颈枕10得以形成一种无感的安装方式,便于使用,特别是,便于事故发生时快速抱出儿童。
35.进一步的,如图4、图6所示,安全带组件02包括安全带本体021和设置在安全带本体021上的护套022,颈枕10与护套022进行可拆卸连接或缝合。颈枕10与护套022进行连接,便于同步调节颈枕10的高度与护套022的高度,护颈装置更便于使用。能够理解的是,安全带组件02的长度、护套022的高度都应当是需要跟随儿童体型进行适应性调节的,故而将颈枕10直接设置在护套022上,便于颈枕10与护套022两者的高度实现同步调节,节省调节步骤、便于操作,并且,如果颈枕10与安全带本体021连接,则颈枕10不便采用缝制的方法与安全带本体021连接,并且需要在安全带本体021上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连接节点,才能实现调节颈枕10高度的目的,使用不便、成本高。
36.作为改进的,护颈装置还包括头垫20,头垫20的第一侧适于与颈枕10可拆卸连接,头垫20能用以支撑儿童头部,进一步提高儿童乘车舒适度。
37.能够理解的是,儿童约束装置,具体如儿童安全座椅,分为小组别和大组别,也分为不同的乘坐形式,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一般在9个月或18斤以内,需要垫腰垫,并将儿童安全座椅反向安装,此时如图5所示,儿童的头能直接卡在颈枕10里面被固定,并如图6所示,头部放在头垫20上,又,随着儿童的长大,儿童能够如图2所示坐立在安全座椅内,此时,头枕01能支撑儿童的头部,颈枕20能固定住儿童颈部,不再需要头垫20,故,本实施例中头垫20的第一侧适于与颈枕10可拆卸连接。
38.更具体的,头垫20的第二侧适于与儿童约束装置的头枕01可拆卸连接。头垫20与头枕01连接,通过调节头枕01高度能够同步带动头垫20上下运动,又由于头垫20与颈枕10之间的连接,进而会带动颈枕10上下运动,通过调节头枕01高度能带动整个护颈装置上下
运动,便于调节护颈装置的安装高度。
39.使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安装、调整颈枕10与头垫20,在颈枕10、头垫20均与儿童约束系统可拆卸连接的情况下,用户除了将颈枕10、头垫20与多种儿童约束装置搭配使用外,也能够将头垫20、颈枕10取下独立应用于其他场景,分别如图6、图7所示,即,当颈枕10、头垫20与儿童约束装置搭配使用时,本技术能够提供单独使用颈枕10、单独使用头垫20、同时使用颈枕10和头垫20三种使用方式,该护颈装置使用方式多样,能够满足儿童不同阶段的使用需求;此外,可拆卸连接还便于取下颈枕10与头垫20进行更换清洁。
40.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中,儿童约束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车用儿童安全座椅、婴儿提篮、婴儿车、餐椅、摇摆椅。
4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头垫的第二侧设有适于与头枕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头垫20背面设有两个第一连接部21,两个第一连接部2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头枕01的左右两侧连接,两个第一连接部2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利于固定头垫20,避免头垫20往一侧倾斜,确保儿童的舒适度,更具体的,第一连接部21为系带。
42.又如图4所示,颈枕10设有适于与安全带组件02可拆卸连接的第二连接点11,第二连接点11为纽扣,护套022上设有对应的纽扣,两个纽扣互相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43.进一步的,参考图8-图9,颈枕10上设有适于与头垫20连接的第一连接点12,头垫20的第一侧上设有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2,头垫20与颈枕1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点12与第二连接部22配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44.其中,第一连接点12设为一个或多个,第一连接点12设为多个时,利于通过多点连接确保颈枕10与头垫20之间的连接稳定可靠,能够理解的是,此处“多个”指两个及两个以上。
45.第二连接点11设为至少两个,颈枕10的左右两端每端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点11,使得颈枕10的两端都能与安全带组件02可拆卸连接。
46.更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12设为三个,第一连接点12设为三个以确保连接可靠,第二连接点11设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点11分别设置在颈枕10的两端,以分别和两个护套022连接。
47.上述的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等连接方式,具体的,第一连接点12与第二连接部22之间通过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第二连接点11与安全带组件02之间通过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第一连接部21与头枕01之间通过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
48.以颈枕10与安全带组件0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为例,两者之间能够设置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每种可拆卸连接结构的数量可以设为一个或一个以上,当设有多种可拆卸连接结构时,用户能够根据习惯选择使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其中粘带、纽扣、系带、挂钩、卡扣等都是使用成本低、易操作的连接方式,头垫20与颈枕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头垫20与头枕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理。
49.进一步的,纽扣包括四合扣、缝线扣、表扣、盘扣、工字扣中的一种或多种。
50.更详细的,如图8和图9所示,颈枕10上设有三个与头垫20连接的第一连接点12,颈枕10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安全带组件02连接的第二连接点11,头垫20上设有三个与第一连接点12对应的第二连接部22,第一连接点12和第二连接部22通过两个互相扣合的纽扣实现
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点11同样设置有纽扣,颈枕10与安全带组件02也通过纽扣可拆卸连接。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连接部22设置为端部带纽扣的绳索,第一连接点12则设有对应的孔眼,通过将纽扣穿过孔眼或脱出孔眼实现第二连接部22与第一连接点12的可拆卸连接。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点12和第二连接部22处分别设置绒毛粘带和勾毛粘带,第一连接点12和第二连接部22通过粘带实现可拆卸连接。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点12和第二连接部22处分别设置绳索,通过绳索之间打结实现连接,即,第一连接点12和第二连接部22通过系带可拆卸连接。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12、第二连接部22其中一个设有挂钩,另一个设有对应的挂孔,第一连接点12和第二连接部22通过挂钩可拆卸连接。
5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点12、第二连接部22其中一个设有插头,另一个设有接口,第一连接点12和第二连接部22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颈枕10基本为c字型,能够较好的贴合儿童颈部,头垫20设置在颈枕10后侧,并且第二连接点11暴露在头垫20外侧。头垫20的设置不影响颈枕的两端与安全带组件连接。
57.进一步的,头垫20设为月牙型,头垫20设为与颈枕10的形状相适应的月牙型,便于颈枕10与头垫20之间的接触连接。
58.能够理解的是,能够通过设置不同种类的连接方式,或,通过颜色、材质、大小、形状区别等方式对不同结构之间的连接点进行区分,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对第一连接点12、第二连接点11设置不同材质和不同颜色的纽扣,以区分该纽扣是用于连接头垫20还是连接安全带组件02,能够在安装护颈装置时起到安装指示的作用,提高安装效率、避免错误连接。
59.能够理解的是,颈枕10的背面与头垫20及安全带组件02连接,颈枕10的正面及内侧面为光滑曲面,颈枕10以光滑的曲面贴合儿童,确保固定效果和舒适度。
60.本技术还能提供一种儿童约束系统,其包括儿童约束装置和上述的护颈装置,具有有效保护儿童头部和颈部、儿童舒适性好、便于家长使用的优点。
61.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