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合结构、电动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6442发布日期:2023-11-20 22:4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出风口总成,涉及一种离合结构、电动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上都会配备空调来调节车内温度以满足乘客舒适性,而且可以通过调节出风口来实现空调的出风角度以及出风量的调节,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2、在现有技术中,电动出风口通过电机调节出风角度以及出风量,而电机与出风口内的转动件之间并没有离合结构,一旦出风口的叶片被异物卡住容易导致电机过载烧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离合结构、电动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

2、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离合结构,包括:

3、输入轴;

4、输出轴;

5、可变形的传动件,所述传动件设置于所述输入轴或者所述输出轴,所述输入轴通过所述传动件与所述输出轴连接并可施加扭矩带动所述输出轴同步转动;当所述传动件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其自身的抗形变力时所述传动件变形并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被允许相对转动。

6、较佳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行程部,所述第一行程部具有两个第一行程极限面,所述输入轴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行程部配合的第一抵触块;所述第一抵触块可与其中一所述第一行程极限面抵触连接以到达所述输入轴的极限角度。

7、较佳的,所述支架还设置有第二行程部,所述第二行程部具有两个第二行程极限面,所述输出轴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行程部配合的第二抵触块;所述第二抵触块可与其中一所述第二行程极限面抵触连接以限制所述输出轴的极限角度并确保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可正常结合连接。

8、较佳的,所述传动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所述输入轴设置有轴孔,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所述轴孔的内孔壁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并且横截面呈v形的凹槽,所述传动件可与所述凹槽连接或者分离,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凹槽连接时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周向连接,当所述凹槽对所述传动件的作用力大于所述传动件的抗形变力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凹槽分离。

9、较佳的,所述传动件为塑料弹片,所述塑料弹片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所述塑料弹片具有可向内弹性变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同,常态下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当出现机械卡堵时所述塑料弹片变形并且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凹槽分离。

10、较佳的,所述传动件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一端,所述金属弹片具有可向内弹性变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同,常态下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凹槽卡接;当出现机械卡堵时所述金属弹片变形并且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凹槽分离。

11、较佳的,所述传动件为可伸缩的档位销,所述档位销包括弹性件以及销头,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输出轴内,所述销头与所述弹性件连接并且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周面,常态下所述销头的端部伸出于所述输出轴的周面并与所述凹槽卡接;当出现机械卡堵时所述销头向所述输出轴内回缩并且所述销头与所述凹槽分离。

12、较佳的,所述传动件包括主体部和形变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其中之一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与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其中之另一连接;当所述形变部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其自身的抗形变力时所述传动件变形并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被允许相对转动。

13、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包括:所述的离合结构,还包括电机以及叶片组件,所述电机与输入轴连接,所述叶片组件与输出轴连接;

14、所述电机可通过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驱动所述叶片组件转动;

15、当所述叶片组件受到的卡堵力大于预设值时传动件变形并且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被允许相对转动。

16、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电动出风口总成。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8、1、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传动件可离合地连接,在一般情况下电机通过输入轴驱动输出轴转动,当输出轴受到的卡堵力大于预定值时,传动件变形并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分离,两者可以相对转动,所以电机能够保持空转从而保护电机或者叶片不受损伤。

19、2、第一行程部用于限制输入轴的转动行程,即通过两个第一行程极限面来确定输入轴的最大转动角度,输入轴只能转动至第一抵触块与其中一第一行程极限面抵触的位置(即输入轴的极限角度),从而起到行程限位的效果。

20、3、当消除堵住叶片组件的异物后,由于传动件与凹槽错开,所以电机驱动输入轴反向转动,此时输出轴会被一起带动,直至输出轴的第二抵触块与其中一第二行程极限面抵触,此时输出轴无法转动,所以传动件能够重新与凹槽卡接在一起;从原理上来说,输出轴被第二行程极限面限制在极限角度后能够确保传动件与凹槽重新结合。

21、4、凹槽具有两个斜面,在分离时,通过凹槽的形状能够更好地促使传动件变形从而与凹槽分离;在结合时,能够使传动件流畅地卡入凹槽内从而与凹槽卡接。

22、5、出风口总成的叶片组件通过传动件与电机形成了离合传动结构,在叶片被异物堵住时使电机保持空转,在异物消除后控制电机转动至相应位置并使输入轴与输出轴重新连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操纵方便、可防止叶片组件以及电机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300),所述支架(300)设置有第一行程部,所述第一行程部具有两个第一行程极限面(310),所述输入轴(100)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行程部配合的第一抵触块(110);所述第一抵触块(110)可与其中一所述第一行程极限面(310)抵触连接以到达所述输入轴(100)的极限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00)还设置有第二行程部,所述第二行程部具有两个第二行程极限面(320),所述输出轴(200)的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行程部配合的第二抵触块(210);所述第二抵触块(210)可与其中一所述第二行程极限面(320)抵触连接以限制所述输出轴(200)的极限角度并确保所述输入轴(100)与所述输出轴(200)可正常结合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设置于所述输出轴(200)的一端,所述输入轴(100)设置有轴孔(120),所述输出轴(200)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120),所述轴孔(120)的内孔壁设置有沿其轴向延伸并且横截面呈v形的凹槽(130),所述传动件可与所述凹槽(130)连接或者分离,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凹槽(130)连接时所述输出轴(200)与所述输入轴(100)周向连接,当所述凹槽(130)对所述传动件的作用力大于所述传动件的抗形变力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凹槽(130)分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塑料弹片(400),所述塑料弹片(400)固定于所述输出轴(200)的一端,所述塑料弹片(400)具有可向内弹性变形的第一凸起(410),所述第一凸起(410)的形状与所述凹槽(130)的形状相同,常态下所述第一凸起(410)与所述凹槽(130)卡接;当出现机械卡堵时所述塑料弹片(400)变形并且所述第一凸起(410)与所述凹槽(130)分离。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金属弹片(500),所述金属弹片(500)固定于所述输出轴(200)的一端,所述金属弹片(500)具有可向内弹性变形的第二凸起(510),所述第二凸起(510)的形状与所述凹槽(130)的形状相同,常态下所述第二凸起(510)与所述凹槽(130)卡接;当出现机械卡堵时所述金属弹片(500)变形并且所述第二凸起(510)与所述凹槽(130)分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可伸缩的档位销(600),所述档位销(600)包括弹性件(610)以及销头(620),所述弹性件(610)安装于所述输出轴(200)内,所述销头(620)与所述弹性件(610)连接并且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输出轴(200)的周面,常态下所述销头(620)的端部伸出于所述输出轴(200)的周面并与所述凹槽(130)卡接;当出现机械卡堵时所述销头(620)向所述输出轴(200)内回缩并且所述销头(620)与所述凹槽(130)分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离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主体部和形变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输入轴(100)和所述输出轴(200)其中之一固定连接,所述形变部与所述输入轴(100)和所述输出轴(200)其中之另一连接;当所述形变部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其自身的抗形变力时所述传动件变形并且所述输出轴(200)与所述输入轴(100)被允许相对转动。

9.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合结构,还包括电机(700)以及叶片组件,所述电机(700)与输入轴(100)连接,所述叶片组件与输出轴(200)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出风口总成。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合结构、电动出风口总成以及车辆,属于出风口总成技术领域,包括:输入轴;输出轴;可变形的传动件,传动件设置于输入轴或者输出轴,输入轴通过传动件与输出轴连接并可施加扭矩带动输出轴同步转动;当传动件受到的作用力大于其自身的抗形变力时传动件变形并且输出轴与输入轴被允许相对转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传动件可离合地连接,在一般情况下电机通过输入轴驱动输出轴转动,当输出轴受到的卡堵力大于预定值时,传动件变形并使输入轴与输出轴分离,两者可以相对转动,所以电机能够保持空转从而保护电机或者叶片不受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林士强,黄立锋,陈红军,李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