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空调模块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2144发布日期:2023-08-04 05:3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车载空调模块以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载制冷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车载空调模块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1、汽车空调模块安置于车辆仪表台内,该模块作用是对车辆乘员舱的空气进行温度,湿度,清洁度等进行调节。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车载空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一种车载空调模块的主要结构与工作过程如下:由壳体3构建整个空调模块,承载其中各种零部件。使用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16、第三隔板17将内部空间划分为数个相对独立的气流通道。使用内外循环风门4来切换空气来源(车内空气源1或者车外空气源2),使用过滤芯5进行空气颗粒及气味等净化,使用蒸发器6对气流进行降温,使用暖风芯体8对气流进行升温。使用温度风门7来控制进入暖风芯体8中的空气流量,从而通过冷热空调混合的方式来调整气流到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最后经由除霜风门11,吹面风门9,吹脚风门10进行气流调整,使第二气流13吹到前挡及侧窗玻璃,使第一气流12吹到乘员胸部以上区域,使第三气流14吹到乘员脚部区域。作为冷源的蒸发器6,内部流动的低温相变工质。作为热源的暖风芯体8内部流动的高温液体。

2、图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车载空调模块(其他车型)中暖风芯体8可以由冷凝器18(内部流动的高温相变工质)以及电加热器19单一或组合使用作为替代热源。

3、在现有技术中,作为冷源的蒸发器内部流动相变工质,工作压力高,分子小容易泄漏,零件对生产要求较高。

4、当部分车型中,通过调整蒸发器内相变工质压力来改变冷源制冷量供给。通过调整冷凝器内相变工质压力来改变热源制热量供给。但这些调整需要监控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中多个点的压力与温度状态后,驱动压缩机,冷凝风扇,电子膨胀阀等器件协同配合完成,过程复杂,标定难度大。

5、在新能源车中,除了空调模块使用到蒸发器以外,整个空调制冷剂循环系统会存在多个蒸发器,管路配置复杂,外加制冷剂在蒸发器中相变,冷冻机油在制冷剂循环中不容易返回压缩机,引起压缩机缺油发生故障,而且,占据了较大的车内空间,压缩了车辆乘员舱的有效空间。

6、部分新能源车型中,使用冷凝器与电加热作为热源,结构复杂,通风阻力较大,对于鼓风机的功率要求较高。同时空调模块的噪音也会相应提高,对车辆隔音降噪提出更高要求。

7、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更小的车载空调模块以及具有该车载空调模块的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空调模块以及汽车,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困难,能够将冷源与热源合并,减少空调模块内部芯体的数量,起到简化空调模块内部结构、增大乘员舱空间、降低开发与生产成本的作用,通过分区流通非相变工质提升了控制的精确性,并且还能改善压缩机回油提高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空调模块,包括:

3、一壳体,具有一分区进风组件和一分区出风组件,并形成连通所述分区进风组件和分区出风组件的唯一气流通道;以及

4、一空调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分区进风组件的下游与所述分区出风组件的上游之间,所述空调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调节热源热量的区域,每个区域具有对应的换热管路以分区流通非变相工质。

5、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区出风组件包括至少两套风门管道组件,每个所述区域各自连通对应的风门管道组件,所述风门管道组件至少包括一具有吹面风门的第一出风口、一具有吹脚风门的第二出风口,经所述风门管道组件的至少一出风口向所述壳体外发射空气流。

6、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风门管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车内的同一座位空间发射经过换热后的第一空气流和第三空气流。

7、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门管道组件还包括一具有除霜风门的第三出风口。

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设有一热源,以再次加热经过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二空气流。

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风门管道组件还包括一具有吹身风门的第四出风口。

1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区域通过独立气道连通对应的所述风门管道组件,所述风门管道组件的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三搁板分隔。

11、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区进风组件包括两进风口和一内外循环风门,所述内外循环风门位于两个所述进风口的下游,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连通车内空气源和外空气源,所述内外循环风门择一连通两个所述进风口中的一个,两所述进风口之间由第一搁板分隔。

12、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过滤芯,设置于分区进风组件的下游与所述空调换热器的上游之间。

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的车载空调模块,所述车载空调模块内嵌于所述汽车的仪表台,向乘员舱发射空气流。

14、本实用新型的车载空调模块以及汽车能够将冷源与热源合并,减少空调模块内部芯体的数量,起到简化空调模块内部结构、增大乘员舱空间、降低开发与生产成本的作用,通过分区流通非相变工质提升了控制的精确性,并且还能改善压缩机回油提高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出风组件(23)包括至少两套风门管道组件,每个所述区域各自连通对应的风门管道组件,所述风门管道组件至少包括一具有吹面风门(9)的第一出风口、一具有吹脚风门(10)的第二出风口,经所述风门管道组件的至少一出风口向所述壳体(3)外发射空气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风门管道组件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向车内的同一座位空间发射经过换热后的第一空气流(12)和第三空气流(1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管道组件还包括一具有除霜风门(11)的第三出风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口设有一热源(21),以再次加热经过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二空气流(1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管道组件还包括一具有吹身风门的第四出风口。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区域通过独立气道连通对应的所述风门管道组件,所述风门管道组件的各出风口之间通过第三搁板(17)分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区进风组件(22)包括两进风口和一内外循环风门(4),所述内外循环风门(4)位于两个所述进风口的下游,两个所述进风口分别连通车内空气源(1)和外空气源(2),所述内外循环风门(4)择一连通两个所述进风口中的一个,两所述进风口之间由第一搁板(15)分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过滤芯(5),设置于分区进风组件的下游与所述空调换热器(20)的上游之间。

10.一种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空调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空调模块内嵌于所述汽车的仪表台,向乘员舱发射空气流。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车载空调模块以及汽车,其中,车载空调模块包括:一壳体,具有一分区进风组件和一分区出风组件,并形成连通分区进风组件和分区出风组件的唯一气流通道;以及一空调换热器,设置于分区进风组件的下游与分区出风组件的上游之间,空调换热器包括至少两个可独立调节热源热量的区域,每个区域具有对应的换热管路以分区流通非变相工质。本技术能够将冷源与热源合并,减少空调模块内部芯体的数量,起到简化空调模块内部结构、增大乘员舱空间、降低开发与生产成本的作用,通过分区流通非相变工质提升了控制的精确性,并且还能改善压缩机回油提高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卿,唐启天,姚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立马瑞利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