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2614发布日期:2023-08-27 10:0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用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背景技术:

1、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优良的防撞梁结构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能量,减少乘员舱及车身结构的损坏,不但能够减少乘员受伤程度还能减少维修费用。防撞梁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部件,在发生碰撞时防撞梁的抗弯性能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衡量指标。现有的防撞梁结构强度不佳,抗弯性能较弱,而且吸能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包括横梁和吸能盒,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所述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采用金属板冲压形成,所述前横梁部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前横梁部件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向外隆起并沿所述前横梁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后横梁部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后横梁部件在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之间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向外隆起并沿所述后横梁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三边缘焊接,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二边缘与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四边缘焊接,所述前横梁部件与所述后横梁部件形成空腔横梁。

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前横梁部件具有两条所述第一凸筋,所述前横梁部件的截面呈m形。

5、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后横梁部件具有两条所述第二凸筋,所述后横梁部件的截面呈m形。

6、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具有向外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均具有向外弯折的第二翻边,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一翻边与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二翻边对接并焊接。

7、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第三吸能盒和第四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与所述第二吸能盒互为镜像,并支撑于所述横梁两端后侧,所述第三吸能盒与所述第四吸能盒互为镜像,并支撑于所述横梁两端后侧,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支撑于所述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支撑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

8、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在彼此正对的表面上设有压溃筋,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在彼此正对的表面上设有压溃筋。

9、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的末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的末端安装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螺栓连接孔。

10、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前横梁部件的中部外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采用金属板向后弯折形成底部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部件。

11、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前横梁部件的两端外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采用金属板向后弯折形成上下开口的n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部件。

12、第二方面,一种车辆,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

1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两个冲压部件组成空腔横梁,并以此作为主要应对行人保护和高速与低速碰撞的承力结构,利用横梁的空腔结构以及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通过冲压形成的凸筋,横梁的本体强度很大,抗弯性能更佳,能够更好的吸收碰撞所带来的冲击力,提升汽车安全性能。

14、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和吸能盒,所述横梁包括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所述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采用金属板冲压形成,所述前横梁部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前横梁部件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第一凸筋,所述第一凸筋向外隆起并沿所述前横梁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后横梁部件具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后横梁部件在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之间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第二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向外隆起并沿所述后横梁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一边缘与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三边缘焊接,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二边缘与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四边缘焊接,所述前横梁部件与所述后横梁部件形成空腔横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部件具有两条所述第一凸筋,所述前横梁部件的截面呈m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部件具有两条所述第二凸筋,所述后横梁部件的截面呈m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具有向外弯折的第一翻边,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均具有向外弯折的第二翻边,所述前横梁部件的第一翻边与所述后横梁部件的第二翻边对接并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包括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第三吸能盒和第四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与所述第二吸能盒互为镜像,并支撑于所述横梁两端后侧,所述第三吸能盒与所述第四吸能盒互为镜像,并支撑于所述横梁两端后侧,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支撑于所述横梁的一端,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支撑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在彼此正对的表面上设有压溃筋,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在彼此正对的表面上设有压溃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和所述第三吸能盒的末端安装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吸能盒和所述第四吸能盒的末端安装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螺栓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部件的中部外侧设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采用金属板向后弯折形成底部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架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部件的两端外侧设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采用金属板向后弯折形成上下开口的n形结构,所述第二支架的后端连接于所述前横梁部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前防撞梁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前防撞梁结构和车辆,包括横梁和吸能盒,横梁包括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前横梁部件和后横梁部件采用金属板冲压形成,前横梁部件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第一凸筋,第一凸筋向外隆起并沿前横梁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后横梁部件在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之间设有通过冲压形成的第二凸筋,第二凸筋向外隆起并沿后横梁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前横梁部件的第一边缘与后横梁部件的第三边缘焊接,前横梁部件的第二边缘与后横梁部件的第四边缘焊接,前横梁部件与后横梁部件形成空腔横梁。横梁的本体强度很大,抗弯性能更佳,能够更好的吸收碰撞所带来的冲击力,提升汽车安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陈思捷,周勇飞,高维华,容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