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4783发布日期:2024-02-26 16:5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特别涉及一种充电桩。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日益普及,作为配套设施的充电桩也遍布于各个城市。

2、目前主要有将充电桩安装至墙面或者立柱主要方式为将充电桩通过螺丝固定在立柱上或者挂置在墙面上,充电桩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需要将螺丝贯穿充电桩的机壳与墙体或立柱连接进行安装,不仅二次拆装不便、稳定性差,多个螺丝的使用也会影响充电桩安装后的美观度,该类充电桩存在有安装稳定性差、不易重复拆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充电桩,旨在提高充电桩安装时的稳定性,以及便于重复拆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充电桩,包括:

3、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开口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限位部;和

4、背板,所述背板用于安装至墙面,所述背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限位部;

5、所述壳体沿平行于所述背板的表面移动,以使所述第一限位部滑入所述第二限位部内并卡合,所述背板盖合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

6、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孔的孔壁开设有与所述开口边沿连通的滑槽,所述限位凸起由所述滑槽的开口滑入,并卡接于所述限位孔内。

7、可选地,所述背板包括底部和侧部,所述侧部连接于所述底部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边缘,所述底部覆盖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底部的另一侧边缘,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开设有缺口,所述壳体沿平行于所述底部的表面移动,所述侧部盖合于所述缺口处。

8、可选地,所述背板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底部的另一侧边缘,并朝向所述壳体的表面设置,所述连接部抵持于所述容纳腔的内腔壁,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部。

9、可选地,一所述连接部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开口的一侧边设置第一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第一限位部对应与一所述第二限位部滑动卡合。

10、可选地,所述侧部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容纳腔的腔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壳体和所述背板通过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以紧固连接。

11、可选地,所述侧部开设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容纳腔的腔侧壁开设所述第二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与一所述第二螺纹孔对齐设置。

12、可选地,所述侧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通所述容纳腔。

13、可选地,所述底部开设有贯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安装所述背板至墙面。

14、可选地,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于所述底部呈阵列排布设置。

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背板充当墙面固定的连接件,安装时可以将背板先与墙面进行固定安装,再将壳体沿平行于背板的表面移动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滑动卡合,利用背板与壳体可拆卸限位卡接的连接方式,可重复拆装,安装简单,一人可操作,无需增加其他稳固件也实现充电桩与墙面或立柱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安装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5)为限位孔,第二限位部(31)为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孔的孔壁开设有与所述开口边沿连通的滑槽,所述限位凸起由所述滑槽的开口滑入,并卡接于所述限位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0)包括底部(30a)和侧部(30b),所述侧部(30b)连接于所述底部(30a)朝向所述壳体(10)的一侧边缘,所述底部(30a)覆盖所述开口(13)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31)设于所述底部(30a)的另一侧边缘,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开设有缺口,所述壳体(10)沿平行于所述底部(30a)的表面移动,所述侧部(30b)盖合于所述缺口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30)还包括连接部(30c),所述连接部(30c)连接于所述底部(30a)的另一侧边缘,并朝向所述壳体(10)设置,所述连接部(30c)抵持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腔壁,所述第二限位部(31)设于所述连接部(30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连接部(30c)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部(3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开口(13)的一侧边设置第一限位部(15)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第一限位部(15)对应与一所述第二限位部(31)滑动卡合。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0b)还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3),所述容纳腔(11)的腔侧壁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7),所述壳体(10)和所述背板(30)通过紧固件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33)和所述第二螺纹孔(17)以紧固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0b)开设所述第一螺纹孔(33)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容纳腔(11)的腔侧壁开设所述第二螺纹孔(17)的数量为多个,一所述第一螺纹孔(33)对应与一所述第二螺纹孔(17)对齐设置。

8.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30b)开设有通风孔(32),所述通风孔(32)连通所述容纳腔(11)。

9.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30a)开设有贯穿的连接孔(34),所述连接孔(34)用于安装所述背板(30)至墙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3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34)于所述底部(30a)呈阵列排布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充电桩,充电桩包括壳体和背板;壳体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纳腔,开口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一限位部;背板用于安装至墙面,背板的一侧边缘设有第二限位部;壳体沿平行于背板的表面移动,以使第一限位部滑入第二限位部内并卡合,背板盖合于容纳腔的开口。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将背板充当墙面固定的连接件,安装时可以将背板先与墙面进行固定安装,再将壳体沿平行于背板的表面移动使得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滑动卡合,利用背板与壳体可拆卸限位卡接的连接方式,可重复拆装,安装简单,一人可操作,无需增加其他稳固件也实现充电桩与墙面或立柱连接的稳定性,降低了安装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朱张平,邓纯发,江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0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