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自带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9352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自带打气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以自行车直杠作为打气筒筒体的自行车自带打气筒。
目前自行车和打气筒是分开的,因此骑自行车外出车胎没气时很不方便,尤其是远途骑车,该不便尤为突出,有一种将打气筒固定在自行车斜梁上的自带打气筒,但打气筒易丢失,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上公告了一种利用自行车斜梁作为充气筒筒体的打气筒,但充气时需将车座卸下,因此很麻烦,气室的封闭采用焊接固定,施工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损坏自行车外形,使用携带方便,易于安装,不会丢失的自行车自带打气筒。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利用自行车的中杠作为打气筒的筒体,接打气筒胶管的出气管与装入中杠下部中的堵块螺纹连接。堵块中留有与出气管和打气筒气室相通的进出气孔,该气孔中装有止气钢球;利用自行车座作为打气筒压柄。固定在与打气 杆相连接的联接轴上,联接轴螺纹连接在装在中杠上端的联接套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打气筒的筒体利用自行车的中杠1,打气筒的出气口设在中杠1的下部,具体结构是在中杠1下部钻一出气孔,出气孔上装有出气管2,出气管2与装入中杠1中的堵块5螺纹连接,出气管2伸出中杠1一端接打气筒胶管(图中未画出),出气管2与中杠1之间垫有密封垫圈3,出气管2装入中杠1中的一端为斜面,堵块5与中杠1采用紧配合。堵块5中留有进出气孔,分别与出气管2上的出气孔和打气筒中的气室相通,在堵块5中的进出气孔中装有止气钢球4。当打气时钢球4靠近出气管2,因为出气管2该端为斜面,故可使气顺利地从出气管2的出气孔中打出,当打气杆11上升使皮碗7吸气时,钢球4利用打气筒胶管压力自动弹回原来位置,堵住堵块5中的进出气口,不会使打气筒胶管中的气回到气筒中;打气杆11装在中杠1中,皮碗7通过压盖螺钉6、垫圈8、挡圈9和压盖螺母10固定在打气杆11的端头,其结构和普通打气筒相同;用自行车座作为打气筒的压柄。对自行车的座管进行了改动,即由联接套13和联接轴14组成自行车座管,联接套13由自行车中杠1的上端装入中杠1中,与中杠1之间采用紧配合,并用螺丝紧固在货架上,联接轴14采用螺纹固定在联接套13上,为了使联接轴14不会左右移动,沿联接套13和联接轴14径向固定有紧固螺丝12,打气杆11从中杠1上端和联接套13中穿出,采用螺纹与联接轴14固定。自行车座紧固在联接轴14上。当打气时松开紧固螺丝12,转动座垫,使联接轴14与联接套13分离,此时将自行车座垫上下移动,带动打气杆11和皮碗7上下运动即可打气,不用打气时可将打气筒胶管用卡子固定在斜杠上,也可取下藏在座垫下面。
本实用新型不损坏自行车外形,随车自带,使用方便,加装该打气筒后的自行车只需增加钢材0.5公斤,而单独生产一部打气筒需钢材1.8公斤,因此每部打气筒可为国家节约钢材1.3公斤。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自带打气筒,利用自行车中杠1作为打气筒的筒体,固定有皮碗7的打气杆11装在中杠1中,其特征是接打气筒胶管的出气管2与装入中杠1下部中的堵块5螺纹连接,堵块5中留有与出气管2和打气筒气室相通的进出气孔,该孔中装有止气钢球4;作为打气筒压柄的自行车座固定在与打气杆11相连接的联接轴14上,连接轴14用螺纹固定在装在中杠1上端的联接套13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带打气筒,其特征是所说的出气管2装入中杠1一端为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自带打气筒,其特征是所说的联接轴14和连接套13沿径向固定有紧固螺丝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自带打气筒,其特征是所说的堵块5和联接套13与中杠1之间采用紧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自带打气筒,特征是利用自行车的中杠作为打气筒的筒体,接打气筒胶管的出气管固定在装入中杠下部中的堵块上,利用自行车的座垫作为打气筒的压柄,通过联接轴与打气杆相连接,使用时转动座垫,使联接轴脱离座管,上下移动座垫带动打气杆和皮碗上下运动,打气筒胶管可用卡子固定在斜杠上,或者取下放在座垫下面。本实用新型不损坏自行车外形,随车自带,使用方便,同时还为国家节约了钢材。
文档编号B60C23/00GK2066399SQ9020570
公开日1990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28日
发明者李书雄 申请人:李书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