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养维修汽车内胎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9686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保养维修汽车内胎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轮胎拆御的器械技术领域。
汽车内胎的保养维修,通常是靠人力用撬杠一点一点的撬,才可以把内胎取出。这种方法不但在撬的时候很容易把内胎撬破,撬破率平均60%-70%,而且费工费力,劳动强度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有的专门配备吸气机,而购买吸气机,就要花费大笔费用,很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是不用撬杠撬就很容易把汽车内胎取出的装置,这种装置结构要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和上盖,在外壳内横向放置的隔板,放置在隔板上的海绵,在外壳下底面安装有出气管,在上盖的一侧面高于海绵的部位安装有进气管,在隔板上设有均布的隔板孔。
在使用时,将本装置的进气管与汽车内胎的进气口密封衔接,出气管与空压机的进气口密封衔接,在空压机工作时,将汽车内胎内的空气抽出,使汽车内胎内呈现负压状态,汽车内胎被抽瘪,于是,很容易将汽车内胎取出。
由于汽车维修点都配有空压机,所以使用本实用新型取出汽车内胎,结构既简单,使用又方便,可以完全代替用撬杠撬的落后、笨重的方法,既省工又省力,提高劳动效率,又不损伤汽车内胎,还可以将抽出的气体再充到其他汽车内胎中去。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它包括外壳(1)和上盖(2),在外壳(1)内横向放置的二层隔板(3),每层隔板(3)上设有均布的隔板孔(4),放置在隔板(3)上的海绵(5),在外壳(1)下底面设置的出气管(6),在上盖(2)的一侧面高于海绵(5)的部位装有进气管(7),进气管(7)由螺母(11)和(12)固定在上盖(2)上并由橡胶密封圈(10)密封。出气管(6)与外壳(1)的连接关系,同进气管(7)与上盖(2)的连接关系。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上盖(2)、隔板(3)、出气管(6)和进气管(7)选用金属制作。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它是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又在上盖(2)另一侧面高于海绵(5)的部位设有进气口(8),进气口(8)内插接有密封塞(9),密封塞(9)的外端面接有与上盖(2)连接的链环(13),密封塞(9)选用橡皮制作。本实施例除了用于保养维修汽车内胎之外,还可以将密封塞(9)从进气口(8)内拔出,出气管(6)与空压机的气缸相接,作为空压机的空气滤清器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保养维修汽车内胎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和上盖(2),在外壳(1)内横向放置的隔板(3),放置在隔板(3)上的海绵(5),在外壳(1)下底面安装有出气管(6),在上盖(2)的一侧面高于海绵(5)的部位安装有进气管(7),在隔板(3)上设有均布的隔板孔(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用于保养维修汽车内胎的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盖(2)另一侧高于海绵(5)的部位设有进气口(8),在进气口(8)内插接有密封塞(9)。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说的用于保养维修汽车内胎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塞(9)的外端面接有与上盖(2)连接的链环(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轮胎拆卸的器械技术领域,它包括外壳和上盖,在外壳内放置的隔板,在隔板上放置的海绵,在外壳下底面安装的出气管,在上盖的侧面上安装的进气管。在保养维修汽车内胎时,将本实用新型与空压机配套使用,可以完全代替用撬杠撬的落后、笨重方法,既省工又省力,又不损伤汽车内胎。
文档编号B60C25/01GK2075606SQ9021919
公开日1991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8日
发明者任惠, 王永生 申请人:任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