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防眩目车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3788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防眩目车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效防眩目车用前照灯,它属于车辆的照明装置类。
现有车辆的防眩目前照灯多采用配光器加遮光片(罩)来形成前照射场的明暗区,这会使部分光线被遮阻,于是总光通量的利用率下降;另外,配光器还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有害折射和散射,车辆会车时仍感眩目,且配光器的设计也较为复杂。
几年前本发明人曾公布了一种《全反射防眩目前照灯》(CN87215157),它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反射面来实现所要求的近光配光性能的。
实践表明上述方案仍有不足之处,一是其上部反射面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尚存在有害折射,此外其下部反射面在设计和制造上还有改进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新设计的前照灯上、下反射面的反射来实现GB4599-84所要求的近光配光性能,使灯丝射出光线的上、下两部分均可获得利用,以提高总光通量的利用率;另外,通过在上、下反射面之间增设的隔离片,来消除因制造偏差对前照区明暗截止线带来的影响,使之更加清晰尖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在含有近光灯丝1、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的车用前照灯中,其近光灯丝1位于中轴线A-A的上方且其下缘与该中轴线重合;在所述近光灯丝1的近前方配有截锥筒形的挡光罩4,挡光罩4置根于下反射面3的底部;在所述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之间介设有左(右)隔离片5和右(左)隔离片6,其中,左(右)隔离片5为水平搁置,而右(左)隔离片6则与水平方向夹有一个α角,且两隔离片交际于中轴线A-A上;所述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均是由若干基本座标值确定的空间曲面,曲面上各反射点与前照灯照射场上各照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而从GB4599-84(或ECE)对车用前照灯照射场的要求出发,可借助于数学手段描绘出上述空间曲面并将它们设计制造出来。
所述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分别是其母线DGD、EFE绕前照灯中轴线A-A旋转形成的曲面,而母线DGD、EFE则是按标准配光图的要求用数学方法求得的。所述右(左)隔离片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
图1的B-B剖视图。
附图3是附
图1的C向视图。
图中,1、近光灯丝2、上反射面3、下反射面4、挡光罩5、左(右)隔离片6、右(左)隔离片。
由图可见,近光灯丝1置于前照灯中轴线A-A上方且其下缘与该中轴线重合。在设计上(或下)反射面时,将近光灯丝看作一点Ο(或Ο1,对于下反射面,下同),根据反射光在前照射场上分布的要求,运用数学手段可以计算出上(或下)反射面的若干空间座标点,而包络这些座标点的曲面即是所求的上(或下)反射面。当然,近光灯丝1在实际上不是线状物而是柱状体,所以在实施上述计算时还须作某些修正。这样,一方面可保证前照射场上的光通分布性能,同时可使整个灯丝其它各部发射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后只照射到标准配光图的Ⅰ、Ⅱ、Ⅳ区。而挡光罩4的作用,是遮挡射向上述配光图Ⅲ区的直射光,以确保不因灯丝1的直射而引起眩目。考虑到工艺上难于将反射面做成绝对镜面,它们在反射光线时,可能有杂散光线射向配光图的Ⅲ区(这是现有前照灯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本实用新型的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之间,还介设有交际于前照灯中轴线A-A的左(右)隔离片5和右(左)隔离片6,靠它们挡住下反射面3向上的杂散光,从而获得使明暗截止线异常鲜明的效果。
同时,在满足GB4599-84(或ECE)标准的前提下,还可对照度分布的进一步要求(例如增强明暗截止线的明亮部分的照度,或是对Ⅰ、Ⅱ区照度作改进性调整等)作出响应,并描述出上、下两部分空间曲面,把它们设计制造出来。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反射面均为复杂空间曲面。曾了实用简化的目的,可将上、下反射面设计成由若干片曲面拼接而成,这种拼接可以按轴向划分,也可以按径向划分,还可以按块状拼接。无论取何种方式,其中每一片均是包络若干空间座标点的复杂曲面;当然,也可将它们简化成由确定母线绕前照灯中轴线A-A旋转而形成的曲面。
在具体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可充作专用的汽车会车用近光灯,同时车前另配远光灯,形成四灯制;也可以在前照灯内既装近光灯座丝,也装远光灯丝,形成两灯制,还可以用作不要求防眩目只需要光通量的前照灯,如火车头及船舶的前照灯等。
权利要求1.高效防眩目车用前照灯含有近光灯丝1,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光灯丝1位于前照灯中轴线A-A的上方且其下缘与该中轴线重合;在所述近光灯丝1的近前方配有截锥筒形的挡光罩4,挡光罩4置根于下反射面3的底部;在所述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之间,介设有左(右)隔离片5和右(左)隔离片6,其中,左(右)隔离片5为水平搁置,而右(左)隔离片6则与水平方向夹有一个α角,且两隔离片交际于中轴线A-A上;所述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均是由若干基本座标值确定的空间曲面,曲面上各反射点与前照灯照射场上各照射点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而从GB4599-84(或ECE)对车用前照灯照射场的要求出发,可借助于数学手段描绘出上述空间曲面并将它们设计制造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眩目车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反射面2和下反射面3分别是其母线DGD、EFE绕前照灯中轴线A-A旋转形成的曲面,而母线DGD、EFE则是按标准配光图的要求用数学方法求得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防眩目车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左)隔离片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15°。
专利摘要高效防眩目车用前照灯含有近光灯丝1、上反射面2、下反射面3、挡光罩4及左(右)隔离片5和右(左)隔离片6,近光灯丝位于前照灯中轴线A-A的上方且其下缘与该中轴线重合,挡光罩位于所述灯丝的近前方,上、下反射面均为复杂曲面,是按标准配光图的要求靠数学手段获得的,介设于上、下反射面之间的隔离片其作用是阻断下反射面向上的杂散光线。本实用新型在实用中既可作四灯制的会车近光灯,亦可作两灯制的车用前灯,此外还可利用作火车、轮船的前照灯。
文档编号B60Q1/04GK2172233SQ9323378
公开日1994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1993年4月24日
发明者朱棣, 邓乐治, 金昕, 钱昌明, 杜晓青, 麦国洵 申请人:朱棣, 邓乐治, 金昕, 钱昌明, 杜晓青, 麦国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