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8068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固定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用固定座。
如所周知,随着工商社会的演进,相对地,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随身携带物亦日益增多,此尤见于信息与通讯产品上,如由寻呼机乃至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等通迅产品即为一端,又如便携式电脑,亦为由传统物中所增加的随身携带物。
以移动电话为例,虽其体积逐年缩小,但由于需基本配备,如电源供应及通讯元件…等,所以有其极限,即以目前号称最小体积的移动电话而言,其至多可置放于人们的口袋中,但也往往造成人们口袋松垮,目前街市上有藉助皮套挂置于腰带者,这样,虽在行走时有其方便性,但在坐下或开车时,则可能造成不舒服或取用困难。同时,车内物品的放置,也不止于此这一物品。
为了适应车用的情况,业者曾就此开发出一些放置用的夹具,且本创作人前亦以一系列相关的夹具向国内外申请并获准专利,经实施后获得相当大的好评。此后,本创造人仍继续研究,期能发展一更便捷且更具有功效的移动电话夹座,经再三实验,始创作出本实用新型车用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便捷更具有功效的可前后左右调整角度的移动电话夹座的车用固定座。目前所用的车用固定座均为贴附或锁固在车体内,籍其他的延伸元件为同平面上角度调整完全不同于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面座籍底环、底塞、面环、面塞间的作动而达到前后及左右三度空间的调整,所以在角度调整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较佳的因应,而其效果也显示在此种前后左右间的角度调整上,这是目前任何车用固定座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包括
一底座,由一底板、一底环及一底塞所组成;底板为由一平面的底盘板,其一端中央半圆形一体延伸一底盘弧,且中央具有一垂直向的长条底盘弧孔贯穿,背面凹陷形成一底盘凹,且底盘弧的弯曲面上,设置若干等距排列的底盘纹;底环其正面为圆形,具有若干等距的放射状底环齿,背后形成一长方形内凹的底环弧,且凹面上具有若干与底盘纹对应的底环纹,中央则具有一底环孔贯穿;底塞为一体成形的塞体,其一面具有拱起的底拱,弧度对应于底盘凹,中央则具有一底塞孔的贯穿;一面座,其为相同于底座唯反向设置,亦由一面板、一面环及一面塞组成,面板由一面盘板其中央半圆形一体延伸一面盘弧,且中央开有一垂直向长条的面盘弧孔,背面凹陷形成一面盘凹,面盘一面为圆形,具有放射状面环齿,背面则为长方形内凹的面环弧,且具有面环纹设置,中央则具有一面环孔贯穿;另面塞为一体成型的塞体,一面为拱起的面拱,中央具有一面塞孔贯穿;藉底塞与面塞分别塞入底盘凹与面盘凹,且底环与面环分别经由底盘纹与底环纹间,面盘纹与面环纹间的扣合,以一螺杆自面塞孔依序穿越面盘弧孔、面环孔、底环孔、底盘弧孔、底塞孔再螺合一螺帽而成。
本实用新型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极得加贴双面胶或于四角处开有底盘孔。
本实用新型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嵌座,其为一体成型的盖孔,尺寸对应于面盘板,两侧壁各设一嵌钩,外壁上一体突设一嵌榫而成。
本实用新型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挂座,其亦为一体成型的盖体,尺寸对应于面盘板,两侧壁上各一体延伸挂钩,外侧具有一体延伸挂框,并形成一挂槽。
以下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与移动电话夹座连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与具有皮套的移动电话吊挂的立体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1.底座、11.底板、111.底盘板、112.底盘弧、113.底盘弧孔、114.底盘凹、115.底盘孔、116.底盘纹、12.底环、121.底环齿、122.底环弧、123.底环纹、124.底环孔、13.底塞、131.底拱、132.底塞孔、2.面座、21.面板、211.面盘板、212.面盘弧、213.面盘弧孔、214.面盘凹、215.面盘板孔、216.面盘纹、22.面环、221.面环齿、222.面环弧、223.面环纹、224.面环孔、23.面塞、231面拱、232.面塞孔、3.嵌座、31.嵌钩、32.嵌榫、4.挂座、41.挂钩、42.挂框、43.挂槽。
请参阅本实用新型附
图1、2、3。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上是由一底座1、一面座2及一嵌座3或挂座4所组成。
其中,底座1系由一底板11、一底环12及一底塞13所构成。底板11为一平面的底盘板111,其一端中央半圆形一体延伸一底盘弧112,且其中央开有一长条底盘弧孔113贯穿,背面亦以同弧度凹陷,形成一底盘凹114(因投影角度未能示出,请参阅面座2的面盘凹214),且可与他物固定螺合,所以在底盘板111的四角处,各开一底盘孔115,此外,在底盘弧112的弯曲面上,设置若干等平行距排列的底盘纹116,供与后述的底环12嵌置螺合。底环12,其正面为圆形,且具有若干等距的放射状底环齿121,而其背后,则成一长方形弧形内凹的底环弧122(因投影角度未能示出,请参阅面座2的面环弧222),且凹面上具有若干与前述底盘纹116对应的底环纹123,而中央则具有一底环孔124贯穿。底塞13为一体成形的塞体,其一面为拱起的底拱131,且弧度对应于底盘凹114,中央则具有一底塞孔132的贯穿。
面座2,为底座1的反向设置,所以两者的构成元件完全相同,亦由一面板21、一面环22及一面塞23所构成,且面板21亦为一面盘板211,其一面中央半圆形一体延伸一面盘弧212,且中央开有一长条的面盘弧孔213,背面以同弧度凹陷,形成一面盘凹214,面盘板211四角处,开有面盘板孔215,面盘弧212的弯曲面上,亦设置若干等距平行排列的面盘纹216,另面环22亦具有放射状面环齿221,背面则为长方形内凹的面环弧222,凹面上具有与面盘纹216对应的面环纹223,而中央亦具有一面环孔224贯穿。此外,面塞23亦一如底塞13,为一体成型的塞体,一面为拱起的面拱231,且中央具有一面塞孔232的贯穿。
嵌座3,为一体成型的盖状物,其两侧壁具一横向延伸内钩的嵌钩31,外壁上则一体突设一嵌榫32,以供移动电话夹座的嵌置,而嵌座3的尺寸,对应于面座2的面盘板211,使其可互为嵌合而藉嵌钩31钩合于面板21外缘成定位连结状态。
挂座4,亦为一体成型的盖体,其对应于面座2的面板21,且两侧壁上亦一体延伸挂钩41,而外侧则一体延伸一挂框42,并形成一挂槽43,以供移动电话皮套上所附设的扣片穿越挂置。
请再参阅图示,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首先将底塞13与面塞23分别塞入底盘凹114与面盘凹214,且底环12与面环22分别由底盘纹116与底环纹123扣合,面盘纹216与面环纹223扣合,而后以一螺杆自面塞孔232穿越面盘弧孔213而至面环孔224、底环孔124、底盘弧孔113、底塞孔132再螺合一螺帽而成,则嵌座3或挂座4即可嵌扣在面盘板211上,供放置或挂置移动电话。
经由底环12的底环纹123与底板11的底盘纹116间啮合角度的具选择性,以及面座2的相同的具角度调整,进而底环12与面环22间的具角度调整,即可使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为水平与垂直方向,乃至于多重角度的调整,如此,即可适用于任何车型的驾驶座空间。
此外,为避免底板11的螺合于车内的不便现象,亦可将其以双面胶方式贴合于车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无论就目的、手段与功效,均显示其迥异于已知的技术特征,且其首先创作合于实用。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座包括一底座,由一底板、一底环及一底塞所组成;底板为由一平面的底盘板,其一端中央半圆形一体延伸一底盘弧,且中央具有一垂直向的长条底盘弧孔贯穿,背面凹陷形成一底盘凹,且底盘弧的弯曲面上,设置若干等距排列的底盘纹;底环其正面为圆形,具有若干等距的放射状底环齿,背后形成一长方形内凹的底环弧,且凹面上具有若干与底盘纹对应的底环纹,中央则具有一底环孔贯穿;底塞为一体成形的塞体,其一面具有拱起的底拱,弧度对应于底盘凹,中央则具有一底塞孔的贯穿;一面座,其为相同于底座唯反向设置,亦由一面板、一面环及一面塞组成,面板由一面盘板其中央半圆形一体延伸一面盘弧,且中央开有一垂直向长条的面盘弧孔,背面凹陷形成一面盘凹,面盘一面为圆形,具有放射状面环齿,背面则为长方形内凹的面环弧,且具有面环纹设置,中央则具有一面环孔贯穿;另面塞为一体成型的塞体,一面为拱起的面拱,中央具有一面塞孔贯穿;藉底塞与面塞分别塞入底盘凹与面盘凹,且底环与面环分别经由底盘纹与底环纹间,面盘纹与面环纹间的扣合,以一螺杆自面塞孔依序穿越面盘弧孔、面环孔、底环孔、底盘弧孔、底塞孔再螺合一螺帽而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盘板得加贴双面胶或于四角处开有底盘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嵌座,其为一体成型的盖孔,尺寸对应于面盘板,两侧壁各设一嵌钩,外壁上一体突设一嵌榫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固定座,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挂座,其亦为一体成型的盖体,尺寸对应于面盘板,两侧壁上各一体延伸挂钩,外侧具有一体延伸挂框,并形成一挂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固定座,其中底座系由一底板、一底环及一底塞所组成;而面座系与底座反向设置,亦包括一面板、一面环及一面塞所组成。组装时,先将底塞与面塞分别塞入底盘凹与面盘凹,且底环与面环分别经由底盘纹与底环纹的扣合,面盘纹与面环纹的扣合,而后以一螺杆自面塞孔穿越面盘弧孔而至面环孔、底环孔、底盘弧孔、底塞孔再螺合一螺帽而成,则嵌座或挂座即可嵌扣在面盘板上,供放置或挂置移动电话。该实用新型的夹具为水平与垂直方向,乃至于多重角度的调整,即可适用于任何车型的驾驶座空间。
文档编号B60R11/02GK2249701SQ96200418
公开日1997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9日
发明者王进杨 申请人:王进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