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胎自动补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8203阅读:1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胎自动补气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持自行车车胎压力的充气装置。
目前,自行车车胎均使用手动打气筒进行充气。由于手动打气筒不便于随车携带,使车辆使用者很感不方便。另外,当刚为车胎打过气时,一般车胎都充气很足,使轮胎失去弹性,行车颠簸;而当车胎气压降落过多时,轮胎变软,骑起来很费劲,影响速度。车胎气压太低或太高,都容易造成车胎损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巧轻便的车胎自动补气筒,该补气筒作为车辆附件安装在车轮上,使车胎在行驶中的空气泄失被自动补充,保持车胎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普通手动打气筒的结构原理基础上,将空气输出单向阀设置在活塞组件内,将活塞杆做成空心杆件并密封伸入内胎中兼专动杆和空气输出管的功能。在车辆行驶中,地面对车胎的反作用力直接推动活塞杆并带动活塞压缩空气。当气缸压缩腔内的空气压力上升到能推开单向阀时,便进入单向阀经活塞杆通路向车胎充气。气缸在外筒内用弹簧定位并能调整其轴向位置以改变车胎充气压力,同时具有过载自动保护功能。当车胎压力逐渐升高到一定值时,活塞行程缩短到所压缩的空气不足以推开单向阀时,充气过程即自动停止。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不仅可以使车辆使用者省去了经常手动打气的麻烦,还由于车胎压力始终保持在正常范围内,防止了车胎气压太高和太低时的种种弊端。由于采用微型气缸,补充筒整体小巧轻便。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剖面结构原理图。
图中1、气门芯 2、压气螺母 3、进气管 4、气缸 5、单向阀 6、活塞 7、螺母 8、O型密封圈 9、O型密封圈 10、空心螺杆 11、活塞杆 12、过载保护弹簧 13、上外筒 14、下外筒 15、进气管座 16、复位弹簧 17、垫圈 18、支承环 19、螺钉20、底座 21、内胎附图中,补气筒底座(20)通过螺纹安装在空心螺杆(10)上,空心螺杆(10)固定在车轮上。活塞杆(11)穿过空心螺杆(10)进入内胎(21),并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力下始终与内胎(21)的外侧接触。单向阀(5)的进气口与气缸(4)的压缩腔相通,排气口与活塞杆(11)的进气口相通,活塞杆(11)的排气口与内胎(21)相通。气缸(4)的上端由过载保护弹簧(12)的弹性力定位,下端靠在支承环(18)上。活塞(6)安装在单向阀(5)的台肩上,并用螺母(7)和垫圈(17)固定。进气管(3)、进气管座(15)和气缸(4)之间均采用密封连接,气门芯(1)和压气螺母(2)采用自行车的标准产品。O型密封圈(8)、(9)是为了保证内胎(21)的空气密封。下外筒(14)与底座(20)点焊连接,上外筒(13)与下外筒(14)螺纹连接,调整上、下外筒的相对位置可改变弹簧(12)的预压缩力。调整螺钉(19),通过支承环(18)可改变气缸(4)的上下位置以改变压缩腔的容积,达到改变车胎充气压力的目的。
补气筒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当车胎被压扁变形时,地面对车胎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空心活塞杆(11)的下端,活塞杆(11)带动活塞(6)压缩空气,压缩腔气压达到能推开单向阀时,压缩空气进入单向阀(5)并经活塞杆(11)的内腔进入内胎(21)。车轮每转一周重复一充次气过程,当内胎充气足够时,车胎压扁变形减少,活塞行程减少,压缩腔气压降低以致不能推开单向阀,充气过程即结束。
过载保护弹簧(12)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内胎气压泄失严重时,活塞组件在地面的作用力下将顶住气缸(4)的顶端,此时,地面的作用力通过气缸(4)压迫弹簧(12)收缩,于是整个传动压缩机构随同弹簧(12)一起缩进外筒内,有效地防止了传动压缩机构的过载损坏。
车胎充气压力的调整原理是这样的当调整螺钉(19)使气缸(4)的位置向上改变时,气缸(4)的压缩腔容积变大,必须增大活塞(6)的压缩行程才能得到较高气压的压缩空气,此时内胎(21)的额定充气力必然会较低;反之,当气缸(4)的位置向下改变时,压缩腔容积变小,内胎(21)的额定充气压力就会提高。
备用打气装置的作用是这样的气门芯(1)、压气螺母(2)和进气管(3)构成备用打气装置。当内胎气压泄失严重以致不能正常骑行时,用手动打气筒通过备用打气装置可为车胎进行充气。
本补气装置在设计制造时,要注意如下有关事项本实用新型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是内胎的密封和气缸、活塞与活塞环的精度,要保证内胎的空气不泄漏和尽量减少活塞压缩过程中压缩腔中空气的泄漏。
活塞的工作原理同普通打气筒是样的,但是活塞环与活塞上的U型槽上下两平面间的间隙比普通打气筒要小得多,约在1毫米以下。
设计时要进行活塞杆的强度校核。活塞杆的受力条件主要由弹簧(12)的最大工作负载决定,弹簧(12)的最小工作负载由内胎的最大充气压力决定,即保证在正常充气过程中弹簧(12)不会被压缩。设计单向阀时要使在充气时气缸压缩腔内的气压与内胎气压之差越小越好,否则内胎充气压力会较低。
气缸的载面直径与压缩腔长度是很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活塞杆的受力状况和内胎的充气压力高低,设计时要认真选取。
进气管(3)的内孔直径应在1毫米左右。
空心螺杆(10)也可直接利用原自行车的气门身代替,但此时要重新设计密封装置。
本实用新型产品重量不大于0.2公斤。
权利要求1.一种车胎自动补气筒,在金属外筒内,活塞组件、活塞杆、气缸、空气输出管路构成一空气压缩及输出机构,其特征是活塞组件的内部是一个单间阀,活塞杆是一空心杆件,空气输出管路由该单向阀和空心活塞杆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胎自动补气筒,其特征是活塞、单向阀和活塞杆固定连接后,单向阀的进气口与气缸压缩腔相通,出气口与活塞杆的进气口相通,活塞杆的出气口在另一端与外界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能保持自行车车胎一定压力的车胎自动补气筒,它是在普通打气筒空气压缩及输出机构中,将空气输出单向阀设置在活塞组件内,将活塞杆做成空心杆件并密封伸入内胎中兼传动杆和空气输出管的功能。在车辆行驶中,地面对车胎的反作用力直接推动活塞杆和活塞压缩空气,当车胎气压低落时,气缸中的压缩空气推开单向阀经活塞杆通路向内胎补充空气。内胎气压升高到额定值时,单向阀关闭,充气过程即结束。
文档编号B60C23/00GK2252728SQ96205910
公开日1997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1996年2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15日
发明者李永乐 申请人:李永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