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495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器材或车用电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汽车安全行驶的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越来繁忙,但交通事故也随之上升。中国专利公开了多种汽车防撞装置,其工作原理大都是以车速控制红外激光扫描车前方一定距离范围,如在定值距离内有障碍物反射回红外光,则控制汽车减速或刹车。以上类似原理的装置有以下局限性1、根据车速将扫描范围分段以设置的安全定值距离,并不能与汽车实际制动距离相吻合,(因为汽车制动距离与车速成指数关系),而且激光反射区域无法确保准确与设置距离相吻合,所以精确受影响。2、由于没有考虑汽车与前方车辆相对位置变化因素(接近还是远离),将对于实际行车中一些情况如超车或被超车等情况无法做正确处理。3、没有考虑天气对路面的影响(如潮湿、冰雪等路面)对减速和制动距离的影响,故实际应用中准确度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可以由电脑根据车速动态地按指数关系计算出相对安全制动距离,并对车前方物体主动测距与之比较,并判别与前方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状态(接近、不变或远离),从而自动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报警、控速、保持车距、防撞之目的;同时兼有限制最高车速功能。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测控技术综合分析处理车速、距离、相对路况等因素,故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在正常情况下对驾车司机毫无影响,在非常情况下弥补司机自然性的反应时间慢,动作不及时或误操作可能等方面的不足,并可将测距值与计算安全距离值显示给司机以做为提醒警告,故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采用“INTEL”公司生产的“87C51”的微计算机芯片构成中央处理器(CPU)控制电路A,系统控制软件存于芯片的程序存器(EPROM)中。“87C51”具有两级程序保密功能,可防止外部对程序的非法读取。软件分为监控程序和控制程序部分。监控程序可以防止程序跑飞或陷经循环,并能自动对本机复位,是一种地程序本身进行工作监视的程序,可以提高可靠性。控制程序是本实用新型实现功能的表现,具体说明如下由CPU控制电路A控制测距数字采集电路B对车前方物体每0.01秒测距一次,并能通过测距信号接口电路读入数据总线。每测一次距离值立即与前一次测距值比较,以判别本车与前方物体位置变化是接近还是远离或是不变。同时,CPU控制电路A控制测速电路C每0.25秒测车后轮转速,并通过车速信号采集接口电路读入数据总线。根据轮转速与设定好的轮周长值计算出车速值,再根据车速与设定好的路面摩擦系数值计算出动态的安全制动距离值。以上基本参数计算完成存于片内数据存贮器RAM后,中央处理器CPU控制电路A将综合处理分析参数,相应地给减速、制动机电伺服电路或报警、动作状况指示电路发出指令,以达到相应的控制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汽车撞物,追尾的装置,同时具有根据路面状况的不同(潮湿、冰雪或正常路面)而限制相应的最高车速之功能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



图1为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附图2为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的主控制板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及测速原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的测距控制板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的显示报警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的司服电机控制板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结构是由控制电路A、测距电路B、测速电路C、报警显示电路D及伺服驱动电路E构成,测距电路B、测速电路C、报警显示电路D及伺服驱动电路E与控制电路A并接。
控制电路A是由集成电路P1—P4、P9—P11、与非门P48、P43、P45、获非门P41、P42、二极管D1、电容C1—C9、电阻R1—R5及插接件CA—CG组成,集成电路P1的P00—P07脚分别与集成电路P2的DB0—DB7脚、集成电路P3、P4、P5的2Y4—2Y1、1Y4—1Y1脚并接,集成电路P1的P20脚与集成电路P2的A0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24脚与或门P44的2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25脚与集成电路P2的CS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26脚与或门P46的2脚相接,集成电路电路P1的P27脚与或门P42的3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ALE/P脚与集成电路P2的CLK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10、P11、P15脚与插接件CE、CG相接,集成电路P1的INT1脚与与非门P45的1脚相接,与非门P45的2、3脚与集成电路P2的IRQ脚并接,集成电路P1的INT0脚与与非门P48的2脚及集成电路P8的Q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EA/VP脚接电源VCC,集成电路P1的X1、X2脚与晶振C3并接,电容C4的一脚与集成电路P1的X1脚相接,另一脚接地,电容C5的一脚与集成电路P1的X2脚相接,另一脚接地,集成电路P1的reset脚与集成电路P9的Q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RD脚与或门P41或门P44的3脚及集成电路P2的RD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WR脚与或门P42的2脚及集成电路P2的WR脚相接,或门P42的1脚并接与非门P43的2、3脚,或门P41的1脚与集成电路P3的1G、2G脚并接,2脚与或门P42的3脚相接,或门P44的1脚与集成电路P4的1G、2G脚并接,集成电路P3的2A1—2A4脚、1A1—1A4脚与插接件CA相接,集成电路P4的2A4—2A1、1A4—1A1脚与插接件CD相接,集成电路P2的OUTB0—OUTB3脚、OUTA0—OUTA3脚与插接件CE相接,集成电路P2的SL0—SL2脚与集成电路P10的A、B、C脚相接,集成电路P11的A、B脚与集成电路的P10的A、B脚相接,集成电路P2的RL0—RL3脚、集成电路P11的V0、V1脚与插接件CF相接,集成电路P2的SHIFT、CNTL/S脚并接后接地,集成电路P2的RESET脚串接电阻R5接地,电容C7的负极与集成电路P2的RESET脚相接,正极接电源正极VCC,集成电路P10、P11的E1、E2脚并接后接地,集成电路P2的BD脚与集成电路P10的E3脚相接,集成电路P10的V0—V7脚与插接件CE相接,集成电路P8的R脚与电源正极VCC脚相接,电阻R1、R2串接于电源正极VCC脚及集成电路P8的THR脚之间,电阻R1、R2的中间接点与集成电路P8的DIS脚相接,电容C1并接在GND脚、TRIQ脚之间,电容C2并接在集成电路P8的CVOIT脚与地线GND脚之间,电池B1的正极与集成电路P9的VCC脚及R脚并接,电池B1的负极与地线GND脚相接,电容C6并接在地线GND脚与THR脚之间,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正极VCC、二极管D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集成电路P9的R脚、电池B1的正极并接,集成电路P9的TRIG脚与DIS、THR脚并接后串接电阻R4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6并接在地线GND脚与THR脚之间,与非门P43的1脚与光电耦合器01的1脚相接,2脚串接电阻R6接地,3脚与电源正极VCC相接,4脚与插接件CB相接。
测距电路B是由集成电路P12—P23、三极管N1、N2、NA、NB、NC、红外激光二极管JGL1—JGL3、光电二极管D011—D013、D021—D023、电阻R7—R19、电容C10—C15组成,其中P21—P23为与非门,P17、P18为触发器,集成电路P12的Q0—Q2脚与插接件CA的1—3脚相接,Q3脚与集成电路P13的CLK脚及插接件CA的4脚相接,CEP、CET脚与电源正极VCC相接,MR脚与集成电路P13的MR脚、与非门P21的1脚、触发器P17的CD脚、触发器P18SD脚、集成电路P14及P15的MR脚相接;集成电路P13的Q0—Q3脚与插接件CA的5—8脚相接,与非门P22的2、3脚与插接件CA的6、7脚相接,与非门的2、3脚与插接件CA的9脚相接,集成电路P14的Q0—Q3与插接件CB的1—4脚相接,Q3脚与集成电路P15的CLK脚相接,集成电路P14的CEP、CET脚、集成电路P15的CLK脚相接,P14及P15的CEP脚、CET脚与电源正极VCC并接,集成电路P15的Q0—Q3脚分别与插接件CB的5—8脚相接,与非门P23的2、3脚与插接件的6、7脚相接,与非门P23的1脚接与非门P19的5脚,与非门P19及P20的3、4脚接触发器的Q脚,与非门P19的2脚接集成电路P16的1Y脚,与非门P19的1脚接与非门P20的2脚及集成电路P14的CLK脚,与非门P20的1脚接集成电路P12的CLK脚;集成电路P16的1UI脚与电源正极VCC、电容C12相接,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1、C18并接在集成电路P16的两个1CEXT脚之间,集成电路P16的1G脚和GND脚接地;触发器P17的SD脚与三极管N2的集电极相接后再串接电阻R7与电源正极VCC、光电管D011—D013、D021—D023的负极并接,三级管N2的基极与光电管D011—D013的正极并接,电阻R8并接在三极管N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N2的发射极接地;触发器P18的CD脚与三极管N1的集电极相接后再接电阻R9接电源VCC,三极管N1的基极与光电管D021—D023的正极并接,电阻R18并接在三极管N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三极管N1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A的集电极串接红外激光二极管JGL1、电阻R11、R12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13并接在三极管NA的发射极与电阻R11、R12接点之间,三极管NA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B串接红外激光二极管JGL2、电阻R14、R15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14并在三极管NB的发射极与电阻R4、R15接点之间;三极管NC的集电极串接红外激光二极管JGL3、电阻R17、R18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15并接在三极管NC的发射极与电阻R17、R18接点之间,三极管NA、NB、NC的基极分别串接电阻R13、R16、R19与插接件CB的1脚相接。
测速电路C是由P5—P8集成电路P5的2Y4—2Y1脚、1Y4—1Y1脚与集成电路P1的P00—P07脚相接,集成电路P5的2A4—2A1脚及1A4—1A1脚与集成电路P6、P7的Q3—Q0脚相接,或门P47的2脚与集成电路P1的UR脚相接,或门P46的1脚与集成电路P5的2G、1G脚相接,或门P46的2脚、或门P47的3脚与集成电路P1的P26脚并接,获非门P46的3脚与集成电路P1的RD脚相接,获非门P46、或门P47的1脚与集成电路P6、P7的MR脚相接与非门P48的3脚串接电阻R3与电源正极VCC相接,与非门P48的1脚与集成电路P6的CLK脚相接,与非门P48的2脚与集成电路P8的Q脚、集成电路P1的INTO脚相接,电阻R3的两端与测速传感器H相接。
报警显示电路D是由数码管LED、集成电路P24—P40、发光管L1—L4、三极管N3、二极管D1、蜂鸣器B1、电容C16—C18、电阻R20—R25、排电阻RP、触发器P24组成,集成电路P25—P32的1脚分别接插接件的1—8脚,集成电路P25—P32的2脚分别接数码管的9—16脚和排电阻RP,数码管的1—8脚分别接集成电路P33—P40的2脚,集成电路P33—P40的1脚分别与插接件CE的9—16脚相接,排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发光管L2—L4的正极分别串接电阻R23—R25与插接件CE的24—26脚相接,触发器P24的R脚与插接件CE的22脚相接,电容C16接在触发器P24的THR脚及电线GND脚之间,电容C17接在触发器P24的CVOIT脚与地线GND之间接地,电阻R20、R21串接于电源正极VCC与触发器P24的CVOIT、THR脚接点之间,触发器P24的DIS脚与电阻R20和R21的中间接点相接,P24的Q脚串接电阻R22接三极管N3的基极,二极管D1与报警器B1并接后,再串接发光管L1于三极管N3的集电极与电源12V之间,三极管N3的发射集接地。
伺服驱动电路E是由三极管N4—N8、光电耦合器02—04、电阻R26—R31、力矩电机M1、M2及滑动变阻器W组成,电子开管02—04的2脚分别串接电阻R31—R29与插接件CG的3—5脚相接,光电转换开关02—04的3脚分别电阻R31—R29与三极管N6—N4的基极相接,滑动变阻器W串接在电阻R30与三极管N5的基极之间,三极管N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N6、N8的集电极及力矩电机M2相接,三极管N5、N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8的基极并接,三极管N8的发射极接地线,三极管N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7的发射极并接,三极管N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4、N7的集电极与力矩电机M1相接,三极管N7的发射极接地,力矩电机M1、M2的一端头接电源+12V。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电路中所使用的集成电路的型号分别为P1为CPU中央处理器,型号为87C87;P2为8279;P3、P4、P5为74S244;P6、P7、P12—P15为74S161;P8、P9、P24为555;P10、P11为74S138;P16为74S124;P17、P18为74S74;P19、P20为74S20;P21—P23;P25—P40为7407。P41—P43为74S244;P44—P48为74S32。其它键盘、三极管、二极管电阻、电容等零部件均为通用电子器件。
现以城市低速拥挤路况下行车、野外高速宽阔路况下行车、超车,被超车四种实际情况为例,简要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城市低速拥挤路况下行车,车速一般不超过30公里/时,跟车距离近时仅有2—3米,如果跟车距离过大,则难免被后车超车后填入。本实用新型如车速25KM/H时,计算安全距离约为3米,这样,如果车距大于3米或虽小于3米但车距保持不再接近,则本装置不动作或仅发出报警。由于低速下人的反应时间能够满足处理突发事情,故这种控制效果完全适合低速拥挤下驾车。野外高速开阔路况下行车,车速如果达到90KM,则计算安全距离大约45米,实际行车中,由于前方车辆如果需要紧急制动,制动后也要滑行相当长距离,故实际行车时司机一般不会保持大于45的车距的。这样,如果车距小于45米,则本装置报警,并将实际车距与安全距离显示给司机以示警告;此时,如果车距保持不变或远离,本装置除报警之外并不动作;如果前方车辆突然减速或制动,则由于车距缩小,本装置立即限出减速信号,减速后车距还在缩小(再缩小1米)则装置发出制动信号。这样,本车与前车可以几乎同时制动滑行,故可以防止追尾。由上以两例可以看出,由于本装置采用安全距离随车速成指数变化,而且只有在车距同时满足安全值并且成缩小趋势,本装置才减速制动,并实用性强。如果仅采用定值安全距离法,假设安全距离定为15米,则高速行车时此值太小,无法保证安全,低速行车时此值过大,如果保持15米车距将会不断有后车超车填入,而导致本车根本无法行车之后果。超车情况下,只要使本车中轴线与前车错开,即可正常超车。被超车情况下,因为后面超车之车辆比本车车速快,当其超车后无论是否再转入本车行驶车道,由于其车速或与本车保持同一车速,故本车与之车距不再改变或开始拉远,故本车不会受影响。如果本装置不考虑本车与前方车辆相对位置变化因素,则当后车超过本车后如立即转入一车行驶车道,虽然超车之车辆比本车速度快,车距不断扩大,但由于已小于安全车距,则本车将产生制动等后果,这样在实际上是不符合正常行驶规律的。所以,由以上四例看出,本装置综合考虑车速,相对位置变化及根据车速以指数关系计算安全车距是保证实用性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共有以下特点一、本实用新型可以控制三个或多个激光发射、接受装置,安装于汽车风挡后,不但可以减小控测盲区,而且不受驾驶室外灰尘或天气影响。二、测距系统充分利用于门电路(74S00系列)的导通时间做为计数延时,可以得到多一倍的上升沿计数发脉冲,沿距精度可以达到1米,但电路硬件仅需通用集路,避免于使用超高频工作集成电路造成硬件投资大的后果。三、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全数字化设计,可靠性高,信息处理功能强大,而且由于综合考虑于速度、距离、相对位置变化、天气、路况等各方面因素,特别是安全距离以速度指数运算所得,使安全距离与实际制动距离可以高度吻合,氢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可以达到在正常驾驶时完全不影响司机习惯性驾驶方式的效果。四、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改变汽车原结构,仅仅是安装部分附件即可达到使用效果。五、本实用新型控制简单,调节完全由键盘完成,非专业人员即可方便地安装调试。六、本实用新型设计中留有效大的扩展余地,可以扩展增加对后限车辆显示本车制动、减速情况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易于加工、易于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包括控制电路A、测距电路B、测速电路C、伺服驱动电路D及报警显示电路E,其特征在于测距电路B、测速电路C、伺服驱动电路D及报警显示电路E与控制电路A并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A是由集成电路P1—P4、P9—P11、与非门P48、P43、P45、或门P41、P42、二极管D1、电容C1—C9、电阻R1—R5及插接件CA—CG组成,集成电路P1的P00—P07脚分别与集成电路P2的DB0—DB7脚、集成电路P3、P4、P5的2Y4—2Y1、1Y4—1Y1脚并接,集成电路P1的P20脚与集成电路P2的A0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24脚与或门P44的2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25脚与集成电路P2的CS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26脚与或门P46的2脚相接,集成电路电路P1的P27脚与或门P42的3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ALE/P脚与集成电路P2的CLK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P10、P11、P15脚与插接件CE、CG相接,集成电路P1的INT1脚与与非门P45的1脚相接,与非门P45的2、3脚与集成电路P2的IRQ脚并接,集成电路P1的INT0脚与与非门P48的2脚及集成电路P8的Q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EA/VP脚接电源VCC,集成电路P1的X1、X2脚与晶振C3并接,电容C4的一脚与集成电路P1的X1脚相接,另一脚接地,电容C5的一脚与集成电路P1的X2脚相接,另一脚接地,集成电路P1的reset脚与集成电路P9的Q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RD脚与或门P41或门P44的3脚及集成电路P2的RD脚相接,集成电路P1的WR脚与或门P42的2脚及集成电路P2的WR脚相接,或门P42的1脚并接与非门P43的2、3脚,或门P41的1脚与集成电路P3的1G、2G脚并接,2脚与或门P42的3脚相接,或门P44的1脚与集成电路P4的1G、2G脚并接,集成电路P3的2A1—2A4脚、1A1—1A4脚与插接件CA相接,集成电路P4的2A4—2A1、1A4—1A1脚与插接件CD相接,集成电路P2的OUTB0—OUTB3脚、OUTA0—OUTA3脚与插接件CE相接,集成电路P2的SL0—SL2脚与集成电路P10的A、B、C脚相接,集成电路P11的A、B脚与集成电路的P10的A、B脚相接,集成电路P2的RL0—RL3脚、集成电路P11的V0、V1脚与插接件CF相接,集成电路P2的SHIFT、CNTL/S脚并接后接地,集成电路P2的RESET脚串接电阻R5接地,电容C7的负极与集成电路P2的RESET脚相接,正极接电源正极VCC,集成电路P10、P11的E1、E2脚并接后接地,集成电路P2的BD脚与集成电路P10的E3脚相接,集成电路P10的V0—V7脚与插接件CE相接,集成电路P8的R脚与电源正极VCC脚相接,电阻R1、R2串接于电源正极VCC脚及集成电路P8的THR脚之间,电阻R1、R2的中间接点与集成电路P8的DIS脚相接,电容C1并接在GND脚、TRIQ脚之间,电容C2并接在集成电路P8的CVOIT脚与地线GND脚之间,电池B1的正极与集成电路P9的VCC脚及R脚并接,电池B1的负极与地线GND脚相接,电容C6并接在地线GND脚与THR脚之间,电阻R4的一端与电源正极VCC、二极管D1的正极相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集成电路P9的R脚、电池B1的正极并接,集成电路P9的TRIG脚与DIS、THR脚并接后串接电阻R4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6并接在地线GND脚与THR脚之间,与非门P43的1脚与光电耦合器01的1脚相接,2脚串接电阻R6接地,3脚与电源正极VCC相接,4脚与插接件CB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测距电路B是由集成电路P12—P23、三极管N1、N2、NA、NB、NC、红外激光二极管JGL1—JGL3、光电二极管D011—D013、D021—D023、电阻R7—R19、电容C10—C15组成,其中P21—P23为与非门,P17、P18为触发器,集成电路P12的Q0—Q2脚与插接件CA的1—3脚相接,Q3脚与集成电路P13的CLK脚及插接件CA的4脚相接,CEP、CET脚与电源正极VCC相接,MR脚与集成电路P13的MR脚、与非门P21的1脚、触发器P17的CD脚、触发器P18SD脚、集成电路P14及P15的MR脚相接;集成电路P13的Q0—Q3脚与插接件CA的5—8脚相接,与非门P22的2、3脚与插接件CA的6、7脚相接,与非门的2、3脚与插接件CA的9脚相接,集成电路P14的Q0—Q3与插接件CB的1—4脚相接,Q3脚与集成电路P15的CLK脚相接,集成电路P14的CEP、CET脚、集成电路P15的CLK脚相接,P14及P15的CEP脚、CET脚与电源正极VCC并接,集成电路P15的Q0—Q3脚分别与插接件CB的5—8脚相接,与非门P23的2、3脚与插接件的6、7脚相接,与非门P23的1脚接与非门P19的5脚,与非门P19及P20的3、4脚接触发器的Q脚,与非门P19的2脚接集成电路P16的1Y脚,与非门P19的1脚接与非门P20的2脚及集成电路P14的CLK脚,与非门P20的1脚接集成电路P12的CLK脚;集成电路P16的1UI脚与电源正极VCC、电容C12相接,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1、C18并接在集成电路P16的两个1CEXT脚之间,集成电路P16的1G脚和GND脚接地;触发器P17的SD脚与三极管N2的集电极相接后再串接电阻R7与电源正极VCC、光电管D011—D013、D021—D023的负极并接,三级管N2的基极与光电管D011—D013的正极并接,电阻R8并接在三极管N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N2的发射极接地;触发器P18的CD脚与三极管N1的集电极相接后再接电阻R9接电源VCC,三极管N1的基极与光电管D021—D023的正极并接,电阻R18并接在三极管N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三极管N1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A的集电极串接红外激光二极管JGL1、电阻R11、R12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13并接在三极管NA的发射极与电阻R11、R12接点之间,三极管NA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B串接红外激光二极管JGL2、电阻R14、R1 5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14并在三极管NB的发射极与电阻R4、R15接点之间;三极管NC的集电极串接红外激光二极管JGL3、电阻R17、R18与电源正极VCC相接,电容C15并接在三极管NC的发射极与电阻R17、R18接点之间,三极管NA、NB、NC的基极分别串接电阻R13、R16、R19与插接件CB的1脚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测速电路C是由P5—P8集成电路P5的2Y4—2Y1脚、1Y4—1Y1脚与集成电路P1的P00—P07脚相接,集成电路P5的2A4—2A1脚及1A4—1A1脚与集成电路P6、P7的Q3—Q0脚相接,或门P47的2脚与集成电路P1的WR脚相接,或门P46的1脚与集成电路P5的2G、1G脚相接,或门P46的2脚、或门P47的3脚与集成电路P1的P26脚并接,或门P46的3脚与集成电路P1的RD脚相接,或门P46、或门P47的1脚与集成电路P6、P7的MR脚相接与非门P48的3脚串接电阻R3与电源正极VCC相接,与非门P48的1脚与集成电路P6的CLK脚相接,与非门P48的2脚与集成电路P8的Q脚、集成电路P1的INTO脚相接,电阻R3的两端与测速传感器H相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报警显示电路D是由数码管LED、集成电路P24—P40、发光管L1—L4、三极管N3、二极管D1、蜂鸣器B1、电容C16—C18、电阻R20—R25、排电阻RP、触发器P24组成,集成电路P25—P32的1脚分别接插接件的1—8脚,集成电路P25—P32的2脚分别接数码管的9—16脚和排电阻RP,数码管的1—8脚分别接集成电路P33—P40的2脚,集成电路P33—P40的1脚分别与插接件CE的9—16脚相接,排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发光管L2—L4的正极分别串接电阻R23—R25与插接件CE的24—26脚相接,触发器P24的R脚与插接件CE的22脚相接,电容C16接在触发器P24的THR脚及电线GND脚之间,电容C17接在触发器P24的CVOIT脚与地线GND之间接地,电阻R20、R21串接于电源正极VCC与触发器P24的CVOIT、THR脚接点之间,触发器P24的DIS脚与电阻R20和R21的中间接点相接,P24的Q脚串接电阻R22接三极管N3的基极,二极管D1与报警器B1并接后,再串接发光管L1于三极管N3的集电极与电源12V之间,三极管N3的发射集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伺服驱动电路E是由三极管N4—N8、光电偶合器02—04、电阻R26—R31、力矩电机M1、M2及滑动变阻器W组成,电子开管02—04的2脚分别串接电阻R31—R29与插接件CG的3—5脚相接,光电转换开关02—04的3脚分别电阻R31—R29与三极管N6—N4的基极相接,滑动变阻器W串接在电阻R30与三极管N5的基极之间,三极管N5的集电极与三极管N6、N8的集电极及力矩电机M2相接,三极管N5、N6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8的基极并接,三极管N8的发射极接地线,三极管N4的发射极与三极管N7的发射极并接,三极管N7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N4、N7的集电极与力矩电机M1相接,三极管N7的发射极接地,力矩电机M1、M2的一端头接电源+12V。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其结构是由控制电路A、测距电路B、测速电路C、显示报警电路D及伺服驱动电路E构成,测距电路B、测速电路C、显示报警电路D及伺服驱动电路E与控制电路A并接。该汽车行驶电脑安全辅助监控装置由电脑根据车速动态地按指数关系计算出相对安全制动距离,并判别与前方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状态,从而自动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报警、控速、保持车距、防撞之目的,具有设计合理、易于加工、易于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因而,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B60R99/00GK2413956SQ9924724
公开日2001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1999年11月26日
发明者魏永军, 汤霞, 魏永玲, 杨皓志, 汤传军, 宋保勇 申请人:魏永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