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缸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343993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一个连结部120、其周向两端和活塞密封件45的中心形成的扇形的中心角相比,连结一个缝隙121、其周向两端和活塞密封件45的中心形成的扇形的中心角大。
[0083]在连结部120中与基部101相反侧的前端面部120a与活塞密封件45的轴正交面平行,且以一定内径且一定外径在活塞密封件45的径向上具有一定宽度。连结部120以圆弧状的前端面部120a的周向两侧的一对侧面部120b、120b越远离基部101相互的间隔越窄的方式,相对于与通过连结部120的中心的活塞密封件45的中心轴平行的线形成线对称地倾斜。
[0084]如图4B所示,连结部120与内周唇部102的缩径外周面部102d和中间突出部104的扩径内周面部104a和两者之间的弯曲面部114 一体化。更具体而言,连结部120对弯曲面部114在活塞密封件45的轴向及径向的整个长度上被一体化,也对缩径外周面部102d及扩径内周面部104a,在活塞密封件45的轴向的大致整个长度上被一体化。即,连结部120沿活塞密封件45的轴向形成,从基部101沿着活塞密封件45的轴向并沿着中间突出部104及内周唇部102突出的前端方向形成。连结部120的前端面部120a延伸到比内周唇部102的最小直径部106更靠基部101的相反侧,并延伸到圆筒内周面部102c的轴向中间位置。
[0085]接着,主要参照图2,说明装入缸筒主体15的周槽32内并与初级活塞18的台阶部75的圆筒面部75a的轴向中间位置适当地接触且远离周槽32的底部13侧(图2中的左侧)的周壁90的基本状态(操作制动踏板之前的非制动状态)的活塞密封件45。
[0086]处于该基本状态时,活塞密封件45以基部101与缸筒轴的正交面平行的姿态位于最靠近缸筒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图2中的右侧)。因此,基部101配置成与周槽32的周壁89相对,且在背面部1la与周壁89的平坦面部89a抵接。另外,位于最内周侧的内周唇部102在其内周部与初级活塞18的外周面18a中的台阶部75的圆筒面部75a接触。此时,在内周唇部102中,图4A、图4B所示的缩径内周面部102a和扩径内周面部102b的缩径内周面部102a侧的一部分与图2所示的圆筒面部75a接触,且模拟圆筒面部75a变形成比变形前更大直径的圆筒面状。因此,内周唇部102具有过盈量地与圆筒面部75a接触,此时,内径最小的最小直径部106成为对圆筒面部75a的过盈量最大的最大过盈量部位,而且,延伸到成为该最大过盈量部位的最小直径部106而形成连结部120。
[0087]另外,处于基本状态时,在活塞密封件45中,圆筒内周面部102c和扩径内周面部102b的圆筒内周面部102c侧的一部分向缸筒径向远离活塞18的圆筒面部75a,且在其与圆筒面部75a之间形成间隙部125。该间隙部125形成为以活塞密封件4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圆环状,且通向缸筒轴向的底部13侧(图2中的左侧)。而且,连结部120自比该间隙部125的靠基部101侧的端部位置向基部101的相反侧延伸。
[0088]另外,处于基本状态时,在活塞密封件45中,位于最外周侧的外周唇部103在其最外周侧的圆筒外周面部103d与周槽32的槽底部88抵接。此时,中间突出部104处于与自然状态相同的状态,其前端面部104e与缸筒轴的正交面平行。中间突出部104以与内周唇部102同等的长度比外周唇部103更向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2中的左侧)延伸。
[0089]在此,处于基本状态时,中间突出部104的前端面部104e整体与周槽32的周壁90的平坦面部90a在缸筒径向上使位置对准。中间突出部104配置为在缸筒轴向上与该平坦面部90a面对且能够与该平坦面部90a抵接。但是,此时,中间突出部104从包含平坦面部90a的周壁90沿缸筒轴向分开。
[0090]另外,处于基本状态时,内周唇部102的前端面部102f与周槽32的周壁90的锥形面部90b和R倒角部90c以及初级活塞18的台阶部75的锥形面部75c在缸筒径向上使位置对准。内周唇部102配置为与这些锥形面部90b、R倒角部90c及锥形面部75c面对。但是,此时,内周唇部102在缸筒轴向上从包含锥形面部90b和R倒角部90c的周壁90分开,在缸筒轴上还从锥形面部75c分开。另外,此时,内周唇部102的前端面部102f不会与周壁90的平坦面部90a在缸筒径向上使位置重合。
[0091]另外,处于基本状态时,连结部120的前端面部120a与周槽32的周壁90的锥形面部90b和比周壁90的锥形面部90b更靠槽底部88侧的平坦面部90a的分界部127在缸筒径向上使位置对准。前端面部120a配置为在缸筒轴向上面对该分界部127。换言之,连结部120的前端面部120a配置为与锥形面部90b和平坦面部90a双方在缸筒径向上使位置对准,并且与锥形面部90b和平坦面部90a双方在缸筒轴向上面对。
[0092]在从未图示的制动踏板侧没有输入且如图2所示那样初级活塞18处于使端口 76向开口槽47开口的基本位置(非制动位置)时,活塞密封件45构成为内周唇部102和基部101的内周部位于初级活塞18的台阶部75的圆筒面部75a的位置,并且基部101的内周部在缸筒轴向上与端口 76的一部分位置重合。
[0093]另外,从制动踏板侧具有输入且如图5A所示那样初级活塞18向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5A、图5B中的左侧)移动时,初级活塞18在台阶部75的缸筒主体15的开口部16侧(图5A、图5B中的右侧)的锥形面部75b,与活塞密封件45的基部101的R倒角部1lb抵接而按压活塞密封件45。于是,活塞密封件45与初级活塞18 —体地移动,其结果,如图5A所示,基部101在周槽32内向周壁90侧移动而远离周壁89。与此同时,中间突出部104的前端面部104e与周壁90的平坦面部90a抵接。
[0094]当初级活塞18向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5A、图5B中的左侧)进一步移动时,内周唇部102与初级活塞18—起受到移动的力,但与周槽32的周壁90抵接的中间突出部104强拉由连结部120连结的内周唇部102抑制其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内周唇部102进入初级活塞18的台阶部75和缸筒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9之间的间隙而被它们咬入。
[0095]而且,此时,相对于与周壁90的平坦面部90a抵接而实际上处于停止状态的中间突出部104,被锥形面部75b按压的基部101的R倒角部1lb向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5A、图5B中的左侧)移动,但在活塞密封件45中以基部101的R倒角部1lb为中心产生使中间突出部104的前端面部104e侧向槽底部88侧移动的方向的力矩。其结果,如图5B所示,中间突出部104若干旋转以使前端面部104e接近槽底部88。此时,利用连结部120与中间突出部104连结的内周唇部102也一边利用锥形面部90b抑制向周壁90的接触,一边被中间突出部104强拉而与其一体地移动,沿径向离开初级活塞18的台阶部75并与锥形面部90b的平坦面部90a侧抵接,并且位于比缸筒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9更靠径向外侧。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内周唇部102进入初级活塞18的台阶部75和缸筒主体15的滑动内径部29的间隙。
[0096]当初级活塞18向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5A、图5B中的左侧)进一步移动时,活塞密封件45维持中间突出部104与周壁90的平坦面部90a抵接的状态而其移动被限制。因此,活塞密封件45骑上台阶部75的锥形面部75b越过端口 76而堵塞端口 76,切断初级压力室85和初级补给通路48的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该位置在内的初级活塞18从该位置位于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5A、图5B中的左侧)的范围内,活塞密封件45将初级压力室85和初级补给通路48之间切断而密封初级压力室85。在该状态下,基本上初级压力室85的液压比作为大气压的初级补给通路48的液压高,从图1所示的初级排出通路27向车轮侧的制动用缸筒供给初级压力室85内的制动液。
[0097]堵塞上述端口 76之后,如果初级活塞18进一步向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5A、图5B中的左侧)移动,则活塞密封件45的基部101越过锥形面部75b并骑上外径部74。与此同时,内周唇部102骑上锥形面部75b,然后,内周唇部102骑上外径部74。而且,活塞密封件45通过上述的初级压力室85的液压上升在周槽32内向周壁89侧移动。由此,中间突出部104及内周唇部102离开周壁90,并且基部101在背面部1la与周壁89抵接。
[0098]如上所述,从初级活塞18移动到缸筒主体15的底部13侧(图5A、图5B中的左侦D的状态开始,为了解除制动而开始回踩未图示的制动踏板时,利用图1所示的间隔调整部79,初级活塞18要恢复到图2所示的基本位置。通过该初级活塞18的移动,初级压力室85的容积逐渐扩大。此时,如果经由制动配管的制动液的返回跟不上初级压力室85的容积扩大,则在作为大气压的初级补给通路48的液压和初级压力室85的液压相等之后,初级压力室85内的液压成为负压,初级压力室85的液压比作为大气压的初级补给通路48的液压低。于是,该初级压力室85内的负压使活塞密封件45的基部101的外周唇部103侧以远离周壁89的方式变形,并且使外周唇部103以远离槽底部88的方式变形。由此,在周槽32和活塞密封件45之间形成间隙,经由该间隙的流路,从初级补给通路48向初级压力室85补给制动液。由此,能够将初级压力室85的液压从负压状态恢复到大气压。
[0099]在此,在活塞密封件45上设定连结部120时,优选根据下式设定图3A所示的缝隙121的以活塞密封件45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形成角度Θ。
[0100]Θ ^ (360/(D * Ji)) * ((384 * δ max * E * I)/5(ff/(b * L)))1/4
[0101]式中,Smax为内周唇部102沿内径向被按下的允许位移,W为在锥形面部75b上滑动时内周唇部102受到的相当于缝隙121的宽度的径向反力,L为缝隙1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