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20725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的100%模量比被布置于中央区域A的整个区 域的中央胎面橡胶7a的至少形成接地面的部分的100%模量和被布置于肩部区域C的整个 区域的肩部胎面橡胶7c的至少形成接地面的部分的100%模量这两者都大。优选地,中央 胎面橡胶7a的100 %模量比肩部胎面橡胶7c的100 %模量大。
[0045] 在机动两轮车用轮胎中,在直行时主要是轮胎的胎面部1的中央区域A接触地面, 而在外倾角被施加的转弯行驶期间,通过使轮胎的接地区域从胎面部1的中央区域A移位, 肩部区域C接触地面。由于直行的频率远大于转弯行驶的频率,所以可以通过将强调耐磨 性的橡胶布置于中央区域A并且将强调抓地力的橡胶布置于肩部区域C来获得耐磨性和转 弯性能都优越的轮胎。结果,可以增大轮胎的刚度并可以改善耐磨性。
[0046] 因此,在该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中,在例如中间外倾角被施加到轮胎的转弯结 束处接触地面的中间区域B能够保证高刚度,以增大前后刚度和横向刚度。结果,中间区域 B能够获得高驱动性能和制动性能,也能获得抵抗离心力的足够的横向力。
[0047] 通过将中间胎面橡胶7b的100%模量设定成位于1. 3MPa至2.IMPa的范围内,可 以获得用于高驱动力、制动力以及横向力的足够的刚度。
[0048] 当中间胎面橡胶7b的100%模量小于1. 3MPa时,由于刚度不足,可能不能保证足 够的驱动力和横向力。另一方面,当中间胎面橡胶7b的100%模量大于2.IMPa时,由于刚 度过高,对路面的不平整引起的振动的吸收性能以及接地性能可能恶化。
[0049] 通过将中央胎面橡胶7a的100%模量设定成位于1.OMPa至1. 8MPa的范围内,并 且将肩部胎面橡胶7c的100%模量设定成位于0. 9MPa至1. 7MPa的范围内,可以获得耐磨 性和转弯性能均优越的性能。
[0050] 当中央胎面橡胶7a的100%模量小于1.OMPa时,由于刚度不足,耐磨性可能恶化。 另一方面,当中央胎面橡胶7a的100%模量大于1. 8MPa时,由于刚度过高,对路面的不平整 引起的振动的吸收性能可能恶化。
[0051] 当肩部胎面橡胶7c的100%模量小于0. 9MPa时,由于刚度不足,可能不能保证相 对于横向力的足够刚度。另一方面,当肩部胎面橡胶7c的100%模量大于1. 7MPa时,在转 弯时对路面的不平整引起的振动的吸收性能可能恶化。
[0052] 更优选地,在沿着轮胎子午线剖切的剖视图中,中间胎面橡胶7b的外表面的周向 长度lb在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10%至40%的范围内。
[0053] 在沿着轮胎子午线剖切的剖视图中,通过将中间胎面橡胶7b的外表面的周向长 度lb设定成位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10%至40 %的范围内,能够保证高的前后 刚度和横向刚度,并且能够获得高的驱动性能、制动性能和转弯性能。
[0054] 当中间胎面橡胶7b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b小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 10%时,可能不能保证相对于驱动力、制动力和横向力的足够刚度。另一方面,当中间胎面 橡胶7b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b大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40%时,具有高的100% 模量的中间胎面橡胶7b宽地扩展到中央区域A或肩部区域C。因此,各部分高于所需地增 大其刚度,并且可能恶化对路面的不平整引起的振动的吸收性能。
[0055] 在沿着轮胎子午线剖切的剖视图中,中央胎面橡胶7a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a优 选地在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10%至35%的范围内,并且肩部胎面橡胶7c的外表 面的周向长度lc优选地在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5%至35%的范围内。
[0056] 在沿着轮胎子午线剖切的剖视图中,通过将中央胎面橡胶7a的外表面的周向长 度la设定成位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10%至35%的范围内,并且将肩部胎面橡 胶7c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c设定成位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5%至35%的范围 内,可以分别适应于直行和转弯时的吸收性能和驱动性能以及转弯性能。
[0057] 当中央胎面橡胶7a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a小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 10%时,具有高刚度的中间胎面橡胶7b可能在直行时进入接地区域,使得直行时的接地区 域的刚度变得比所需要的刚度高,这将导致乘坐舒适性的恶化。另一方面,当中央胎面橡胶 7a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a大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35%时,利用中间区域B的 刚度增大来改善驱动性能的效果可能会较小。
[0058] 当肩部胎面橡胶7c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c小于整个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1的 5%时,具有高刚度的中间胎面橡胶7b在转弯时可能大量地进入接地区域,使得接地区域 刚度变得比所需要的刚度高,而且可能恶化转弯时对路面的不平整引起的振动的吸收性能 和接地性能。另一方面,当肩部胎面橡胶7c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lc大于整个接地区域的 周向长度1的35%时,利用中间区域B的刚度增大来改善驱动性能的效果可能会较小。
[0059] 由于机动两轮车中的后轮是驱动轮,所以当本发明被应用于后轮用轮胎中时产生 显著效果。因此,胎侧部2优选地具有表明轮胎是用于机动两轮车的后轮的标记。
[0060] 实施例1
[0061] 接着,实验性地生产后轮用轮胎,尺寸为190/50ZR17的各轮胎的结构如图2所示, 并且包括单丝螺旋带束层和尼龙带束层。如表1和表2所示,对各参数变化的实施例轮胎1 至7和比较例轮胎1和2的驱动性能进行评价。在实验中,前轮用轮胎是尺寸为120/70ZR17 的子午线轮胎。由于除了胎面部以外不需要改变轮胎的结构,所以本发明的轮胎的结构与 传统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结构基本上类似。
[0062] [表 1]
[0063]
【主权项】
1. 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包括: 胎面部,所述胎面部包括具有一层或多层的层状结构的胎面橡胶, 一对胎侧部,所述一对胎侧部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向轮胎径向内侧连续地延伸,以及 胎圈部,每个所述胎圈部延续到所述一对胎侧部中的每个胎侧部的径向内侧, 其中,所述胎面部的接地区域包括五个区域: 中央区域,所述中央区域包括轮胎赤道面; 一对肩部区域,每个肩部区域均包括胎面接地端;以及 一对中间区域,每个中间区域均位于所述中央区域和对应的肩部区域之间; 被布置于所述中间区域的整个区域上的中间胎面橡胶的至少形成接地面的部分的 100%模量比被布置于所述中央区域的整个区域上的中央胎面橡胶的至少形成接地面的部 分的100%模量和被布置于所述肩部区域的整个区域上的肩部胎面橡胶的至少形成接地面 的部分的100%模量这两者都大, 所述中央胎面橡胶的100%模量大于所述肩部胎面橡胶的100%模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胎面橡胶的 100%模量在I. 3MPa至2.IMPa的范围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胎面橡胶 的100%模量在LOMPa至1.8MPa的范围内,所述肩部胎面橡胶的100%模量在0.9MPa至 I. 7MPa的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沿着轮 胎子午线剖切的剖面中,所述中间胎面橡胶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在整个所述接地区域的周 向长度的10%至40%的范围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沿着轮 胎子午线剖切的剖面中,所述中央胎面橡胶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在整个所述接地区域的周 向长度的10%至35%的范围内,并且所述肩部胎面橡胶的外表面的周向长度在整个所述 接地区域的周向长度的5%至35%的范围内。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 部具有表明所述充气轮胎是用于安装到机动两轮车的后轮的标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直行行驶期间主要 是轮胎的上述胎面部的上述中央区域接触地面,而在外倾角被施加的转弯行驶期间,由于 施加有上述外倾角,从而使轮胎的接地区域从上述胎面部的上述中央区域向上述胎肩区域 移位。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该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特别在中间外倾角被施加到轮胎时在不劣化驱动稳定性的情况下改善驱动性能和制动性能。该轮胎包括:胎面部(1)、胎侧部(2)和胎圈部(3),其中,胎面部(1)包括五个区域:中央区域(A)、一对肩部区域(C)以及一对中间区域(B),被布置于中间区域(B)的整个区域上的中间胎面橡胶(7b)的至少形成接地面的部分的100%模量比被布置于中央区域(A)的整个区域上的中央胎面橡胶(7a)的至少形成接地面的部分的100%模量和被布置于肩部区域(C)的整个区域上的肩部胎面橡胶(7c)的至少形成接地面的部分的100%模量这两者都大。
【IPC分类】B60C9-04
【公开号】CN104842715
【申请号】CN201410403152
【发明人】中川英光
【申请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08年5月20日
【公告号】CN101678721A, EP2159079A1, EP2159079A4, EP2159079B1, US7942178, US20100175800, WO200815288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