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47210阅读:来源:国知局
施方式的轮胎。以下,使用与图1 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来 表示与图1中示出的元件相同的元件。
[0037] 充气轮胎1包括带束6,带束6包括周向带束层6c和宽度方向带束层6w,周向带 束层6c通过利用橡胶包覆彼此平行排列且沿胎面周向延伸的多个帘线而形成,宽度方向 带束层6w通过利用橡胶包覆彼此平行排列且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帘线而形成,宽 度方向带束层6w位于周向带束层6c的轮胎径向外侧。
[0038] 这里应当注意,"沿胎面周向延伸"一词并不意味着严格地沿与胎面周线平行的方 向延伸,而是指沿包含胎面周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因此,构成周向带束层6c的帘线不必要 是严格意义上沿胎面周向延伸,而是可以沿例如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10°至80°的方向 延伸。同样地,"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一词并不意味着严格地沿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的轮 胎宽度方向延伸,而是指沿包含轮胎宽度方向分量的方向延伸。因此,构成宽度方向带束层 6w的帘线不必要是严格意义上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而是可以沿例如相对于胎面周向倾斜 70°至90°的方向延伸。
[0039] 在充气轮胎1中,带束6包括周向带束层6c和宽度方向带束层6w,然而如图4所 示,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中,还可以包括在子午线胎体帘布层5与周向 带束层6c之间的交叉带束层6i,交叉带束层6i包括两层倾斜带束层6il、6i2,各倾斜带束 层6il、6i2均通过利用橡胶包覆彼此平行排列且相对于胎面周线倾斜延伸的多个帘线而 形成。
[0040] 如图1所示,胎面2设置有缓冲橡胶7a、7b,缓冲橡胶7a、7b位于带束6的轮胎径 向外侧。缓冲橡胶7a、7b从轮胎宽度方向的一外侧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另一外侧延伸,然而, 缓冲橡胶7a、7b未载置于包括轮胎赤道面CL的给定区域。换言之,两个构件的缓冲橡胶 7a、7b载置于隔着轮胎赤道面CL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彼此分隔开的位置。
[0041] 此外,胎面2设置有基部橡胶8,基部橡胶8位于将缓冲橡胶7a、7b分隔开的分隔 区域(缓冲橡胶分隔区域)7d且位于该区域7d的轮胎径向外侧,基部橡胶8的弹性模量高 于缓冲橡胶7的弹性模量。
[0042] 这里应当注意,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动两轮车用充气轮胎中,基部橡胶可以载置于 缓冲橡胶分隔区域或缓冲橡胶分隔区域的轮胎径向外侧。
[0043] 此外,轮胎胎面2设置有冠部橡胶9,冠部橡胶9位于缓冲橡胶7a、7b和基部橡胶 8的轮胎径向外侧。
[0044]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必要的是,缓冲橡胶分隔长度Wn和 基部橡胶的长度Wb满足以下关系:Wn < Wb。
[0045] 与轮胎倾斜时相比,机动两轮车在轮胎直立时速度更快。因此,当轮胎直立时接地 的、包括轮胎赤道面的中央侧区域趋于具有反复的应变,因而趋于增加了胎面中的发热量, 导致在胎面中蓄热。
[0046] 在充气轮胎1中,具有比基部橡胶的弹性模量低的弹性模量的缓冲橡胶7a、7b未 载置于(包括轮胎赤道面CL的)中央侧区域。因此,与在胎面的轮胎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 上设置有缓冲橡胶7a、7b的假想轮胎相比,可以减小中央侧区域中的变形量,这能够抑制 中央侧区域的发热量增加。此外,将具有比缓冲橡胶低的发热性且具有比缓冲橡胶高的弹 性模量的基部橡胶8载置于未载置缓冲橡胶7a、7b的中央侧区域。因此充气轮胎1能够进 一步抑制该区域中的发热量的增加,这能够确保轮胎的耐久性。
[0047] 能够在肩部侧区域得到利用缓冲橡胶的效果。即,在具有大刚性的带束与胎面表 面之间载置的橡胶中发生的增大的剪切变形能够改善轮胎转动时的抓地性能。
[0048] 此外,将基部橡胶8载置于缓冲橡胶分隔区域7d和区域7d的轮胎径向外侧,能够 进一步抑制中央侧区域中的发热量的增加,这进一步确保了轮胎的耐久性。
[0049] 在此方面,当Wn/Wb超过I. 0时,则胎面具有在缓冲橡胶分隔区域7d的轮胎径向 外侧未设置有基部橡胶的区域。因此,抑制上述中央侧区域中的发热的效果可能不足。
[0050] 根据发明人的发现,设置有包括周向带束层和宽度方向带束层的带束(以下,也 称为"双重带束结构")的充气轮胎1具有沿轮胎径向层叠的多个帘线层,因而趋于存蓄胎 面中产生的热。特别地,胎面中的中央侧区域与肩部侧区域相比具有更高的蓄热性。
[0051]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能够在满足关系Wn < Wb的轮 胎中得到的、确保轮胎的耐久性和改善轮胎转动时的抓地性能的本发明的效果高。
[0052] 此外,在充气轮胎1中,Wn和Wb优选满足关系:0· 2彡Wn/Wb彡0· 8。
[0053] 将Wn/Wb限定为0. 2或更大能够确保改善轮胎转动时的抓地性能。而且,能够减 少待设置于中央侧区域的缓冲橡胶,以抑制中央侧区域中的发热量增加,由此能够容易地 得到确保轮胎的耐久性的效果。此外,将fc/Wb限定为0. 8或更小能够使得具有低发热性 的基部橡胶充分覆盖缓冲橡胶分隔区域,以易于确保抑制中央侧区域中的发热量增加,由 此能够确保轮胎的耐久性。
[0054] 出于与前述相同的理由,Wn/Wb更优选满足关系:0. 4彡Wn/Wb彡0. 6。
[0055] 这里应当注意,图1中示出的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满足关系:0. 2 < Wn/ Wb < 0. 8,而图2示出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满足关系:Wn/Wb < 0. 2。
[0056] 此外,在如图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带束宽度方向 最外端6s与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7s之间的长度Ll、即带束宽度方向最外端-缓冲宽度方 向最外端之间的长度(在图3中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外侧示出)优选为0.1 Wr或更小,其 中Wr是带束宽度方向最外端6s之间的长度、即带束6的长度。
[0057] 将带束宽度方向最外端-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之间的长度Ll限定为0.1 Wr或更 小能够使得具有相对低的弹性模量的缓冲橡胶到达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因此,能够改善当 配备有这些轮胎的车辆在转动时的轮胎接地性,以进一步改善轮胎转动时的抓地性能。
[0058] 出于与前述相同的理由,Ll更优选满足0彡Ll彡0. 05Wr。
[0059] 这里应当注意,图3中示出的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带束宽度方向最外 端6s位于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7s的带束延伸方向外侧,而在图1中示出的根据一实施方 式的充气轮胎中和在图2中示出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带束宽度方向最外端 6s位于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7s的带束延伸方向内侧。
[0060] 然而,图1和图2中两种情况都使得缓冲橡胶到达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能够得到与 将Ll限定为0.1 Wr或更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0061] 此外,在如图3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从胎面接地端 TG向下引出的到缓冲橡胶7a的垂线的垂足P与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7s之间的长度L2、即 胎面接地端-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之间的长度(在图3中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一外侧示出) 优选为〇. IWt或更小。
[0062] 将胎面接地端-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之间的长度L2限定为0.1 Wt或更小能够使 得具有相对低的弹性模量的缓冲橡胶到达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因此,能够改善当配备有该 轮胎的车辆在转动时的轮胎接地性,以进一步改善轮胎转动时的抓地性能。
[0063] 出于与前述相同的理由,L2更优选满足关系:0彡L2彡0. 05Wt。
[0064] 这里应当注意,图3中示出的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垂线的垂足P位于 缓冲宽度方向最外端7s的垂线延伸方向外侧,而在图1中示出的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 胎中和在图2中示出的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中,该垂线的垂足P位于缓冲宽度方 向最外端7s的垂线延伸方向内侧。
[0065] 然而,图1和图2中的两种情况都使得缓冲橡胶到达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能够得到 与将L2限定为0.1 Wt或更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0066] 当将设置有缓冲橡胶7a、7b的区域与缓冲橡胶分隔区域7d结合的区域(以下,还 称为"缓冲层区域")7的长度表示为Wc时,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优选满足关系:Wb < ffCo
[0067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