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带的使用方法_2

文档序号:9499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躯干之前,气囊便直接与驾驶员上躯干部分接触,利用气囊的高效缓冲,气囊的中部设置弧形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与所述的接触部分相适应;
C紧口将凹陷部直接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并且紧口的可缩小上腔和下腔之间的进气通道,使得气囊中的气体优先填充上腔,使得其膨胀部分与最大受力部分接触;
D当危险驾驶情况消除后,则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控制气囊开始放气,然而行车正常,夕卜露的气囊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此时直接拉动外露的收紧绳,则气囊开始逐渐被收回压缩腔体;
上述步骤中,在所述安全带本体I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气囊3折叠放置在压缩腔体内,且在所述安全带本体I贴近座椅的一侧设有开缝2,所述气囊3的端部设有进气口 6,在气囊3中部正对开缝2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凹陷部4,且在所述凹陷部4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紧口 5 ;还包括弹性的收紧绳8以及与所述压缩腔体连通的收紧腔体9,所述收紧绳8置于气囊3内且与气囊3正对开缝2的侧壁分段连接,收紧绳8上端部向上延伸直至贯穿所述收紧腔体9。
[0012]当行车动态由高速急速降低时,气囊3通过气栗由进气口 6快速灌入气体,气囊3则实现快速膨胀,气囊3的体积扩大部分开始由开缝2弹射出来,在安全带本体I勒紧驾驶人员上躯干之前,气囊3便直接与驾驶员上躯干部分接触,利用气囊3的高效缓冲,以降低安全带本体I对上躯干的勒紧效果。并且,在行车状态急速变化的过程中,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连接的气栗开始工作,直接对气囊3进行快速充气,而安全带本体I与上躯干之间最主要的接触部分即为肩部至胸部、腹部侧边区域,而本发明中气囊3的中部设置弧形的凹陷部4,该凹陷部4与所述的接触部分相适应,防止碰撞后的气囊3中部直接对该接触部分造成弹射伤害。
[0013]众所周知,在对密闭的腔体内充入气体时,气流通常流向腔体的低压区,即将与进口处相对的腔体底端填充后,气体才将整个腔体填充完毕,因此在本发明中,针对肩部至胸部区域的最大受力部分,该部分的气囊3则要求快速被填充,以降低上躯干中硬伤或是软组织伤的出现,在凹陷部4的中部设置有紧口 5,该紧口 5将凹陷部4直接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并且紧口 5的功能是缩小上腔和下腔之间的进气通道,使得气囊3中的气体优先填充上腔,使得其膨胀部分与最大受力部分接触,进而大大降低减速过程中的受伤率。当危险驾驶情况消除后,则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控制气囊3开始放气,然而行车正常,外露的气囊3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此时直接拉动外露的收紧绳8,则气囊3开始逐渐被收回压缩腔体,与未使用前的气囊3相比,此时使用过后的气囊3体积相应增大,而压缩腔体无法将气囊3完全回收,而本装置中还设置有与压缩腔体连通的收紧腔体9,即收紧绳8可将气囊3收集至收紧腔体9中;并且弹性的收紧绳8与气囊3的内壁分段连接,即气囊3内壁与收紧绳9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点,在气囊3膨胀时,两个相邻的连接点之间的收紧绳9被拉伸,而气囊3在放气后收紧绳9则恢复形变,即相应的缩小了气囊3的占用空间,此时体积减小的气囊3可快速被收集至压缩腔体或是收紧腔体9中,避免裸露的气囊3对驾驶人员的驾驶造成困扰。
[0014]所述紧口 5为内径沿进气口 6指向气囊3底部的方向递减的尼龙锥体7。内径递减的尼龙锥体7将凹陷部4的上腔与下腔之间流道直径直接改变,即能够满足气囊3的上部被快速填充,与此同时,气囊3上腔中的气流通过尼龙锥体7注入到气囊3下腔中,使得整个气囊3完全膨胀,以达到保护上躯干的目的。
[0015]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汽车安全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当行车动态由高速急速降低时,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连接的气栗开始工作,直接对气囊(3)进行快速充气; B气囊(3)的体积扩大部分开始由开缝(2)弹射出来,而安全带(1)与上躯干之间最主要的接触部分即为肩部至胸部、腹部侧边区域,在安全带(1)本体勒紧驾驶人员上躯干之前,气囊(3)便直接与驾驶员上躯干部分接触,利用气囊(3)的高效缓冲,气囊(3)的中部设置弧形的凹陷部(4),该凹陷部(4)与所述的接触部分相适应; C紧口(5)将凹陷部(4)直接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并且紧口(5)的可缩小上腔和下腔之间的进气通道,使得气囊(3)中的气体优先填充上腔,使得其膨胀部分与最大受力部分接触; D当危险驾驶情况消除后,则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控制气囊(3)开始放气,然而行车正常,外露的气囊(3)会对驾驶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此时直接拉动外露的收紧绳(8),则气囊(3)开始逐渐被收回压缩腔体; 上述步骤中,在所述安全带本体(1)内设置有压缩腔体,气囊(3)折叠放置在压缩腔体内,且在所述安全带本体(1)贴近座椅的一侧设有开缝(2),所述气囊(3)的端部设有进气口(6),在气囊(3)中部正对开缝(2)的侧壁上设有弧形的凹陷部(4),且在所述凹陷部(4)中部的内壁上设置有紧口(5);还包括弹性的收紧绳(8)以及与所述压缩腔体连通的收紧腔体(9 ),所述收紧绳(8 )置于气囊(3 )内且与气囊(3 )正对开缝(2 )的侧壁分段连接,收紧绳(8)上端部向上延伸直至贯穿所述收紧腔体(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口(5)为内径沿进气口(6)指向气囊(3)底部的方向递减的尼龙锥体(8)。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布了汽车安全带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行车动态由高速急速降低时,与汽车主动安全系统连接的气泵开始工作,直接对气囊进行快速充气;气囊的体积扩大部分开始由开缝弹射出来,而安全带与上躯干之间最主要的接触部分即为肩部至胸部、腹部侧边区域,在安全带本体勒紧驾驶人员上躯干之前,气囊便直接与驾驶员上躯干部分接触;紧口将凹陷部直接分成相互连通的上腔和下腔,并且紧口的可缩小上腔和下腔之间的进气通道,使得气囊中的气体优先填充上腔,使得其膨胀部分与最大受力部分接触。本发明中气囊的中部设置弧形的凹陷部,该凹陷部与所述的接触部分相适应,防止碰撞后的气囊中部直接对该接触部分造成弹射伤害。
【IPC分类】B60R21/18, B60R21/0132
【公开号】CN105253088
【申请号】CN201510683969
【发明人】刘力
【申请人】成都易默生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