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可折叠篷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46984阅读:1284来源:国知局
货车可折叠篷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货运输货车辅助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车可折叠篷布。
【背景技术】
[0002]在散货汽车道路货物运输中,为防止货物被雨淋、风吹、颠簸掉落等,需要在货物上覆盖篷布。尤其是运送土石方的自卸车辆,往往需要在市区穿行,其上的土石方等极易掉落,不但严重污染道路环境且对路上人员和车辆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相关部门强制要求该类车辆运输时必须覆盖篷布。
[0003]目前,篷布的覆盖还主要是人工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容易松动,驾驶员因反复爬车盖篷布带来很多麻烦和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货车可折叠篷布,将整体篷布借助于拱形撑杆支撑,同时拱形撑杆与车架两侧的轨道滑动配合,相邻拱形撑杆端部安装的滑锁之间安装曲张绳,在覆盖篷布时,人工向车架尾端拉最后一根拱形撑杆,在曲张绳的作用下,依次带动其他拱形撑杆运动,将篷布撑开,实现篷布全覆盖,虽然需要人工操作,但是,本实用新型预先将篷布与车体固定连接,只需要拉动最后一根拱形撑杆至车架尾端即可实现篷布全覆盖,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货车可折叠篷布,包括水平安装在车架两侧上部的两根导轨、篷布和沿着篷布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至少两套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拱形撑杆和安装在拱形撑杆两端的滑锁,所述拱形撑杆与篷布内侧连接,所述滑锁与导轨滑动配合,位于车架同一侧的相邻两套滑锁之间安装曲张绳。
[0006]所述导轨为焊接在车架侧部的方钢,所述方钢下表面上开设有两端开放的长槽孔,长槽孔的长度方向与方钢长度方向相同。
[0007]所述滑锁包括两腿水平设置的槽钢、借助于竖向板安装在槽钢内侧的滑轮组、竖向固定安装在槽钢顶面上的套管以及设置在套管侧壁上的径向顶丝,所述槽钢外侧面上设有与其垂直的连杆,所述与每根拱形撑杆两端安装的两套滑锁相对设置,所述拱形撑杆两端插入所述套管内、且借助于顶丝与套管固定,所述滑锁的滑轮组设于方钢内、且与设有长槽孔的方钢底板滚动配合,所述曲张绳两端挂设在相邻两滑锁的连杆上。
[0008]所述与位于车架前端的拱形撑杆两端连接的滑锁与车架固定连接。
[0009]所述滑轮组包括两套同轴轮对,两套同轴轮对均包括轮轴和借助于轴承安装在轮轴两端的滑轮,所述轮轴中部与设置在槽钢内侧的竖向板固定连接。
[00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整体篷布借助于拱形撑杆支撑,同时拱形撑杆与车架两侧的轨道滑动配合,相邻拱形撑杆端部安装的滑锁之间安装曲张绳,在覆盖篷布时,人工向车架尾端拉最后一根拱形撑杆,在曲张绳的作用下,依次带动其他拱形撑杆运动,将篷布撑开,实现篷布全覆盖,虽然需要人工操作,但是,本实用新型预先将篷布与车体固定连接,只需要拉动最后一根拱形撑杆至车架尾端即可实现篷布全覆盖,在需要将篷布折叠的时候,从后向前推动最后一根拱形撑杆即可,最后一根拱形撑杆两端的滑锁与前方的拱形撑杆两端的滑锁接触后依次向前移动,直至将所有的拱形撑杆全部推至车架前端完成折叠,无需人工覆盖后多点固定篷布,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端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架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滑锁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滑锁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拱形撑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实用新型拱形撑杆与篷布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9是本实用新型导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在附图中:1、车架;2、拱形撑杆;3、篷布;4、滑锁;4-1、连杆;4_2、槽钢;4_3、顶丝;4-4、套管;4-5、轮对;5、导轨;6、曲张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为解决现有散货运输货车在覆盖篷布过程中费时费力,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的货车可折叠篷布,包括水平安装在车架I (参见附图4)两侧上部的两根导轨5 (参见附图9)、篷布3和沿着篷布3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至少两套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拱形撑杆2和安装在拱形撑杆2两端的滑锁4 (参见附图3、4、5、6、7),所述拱形撑杆2 (参见附图7)与篷布3内侧连接,所述滑锁4与导轨5滑动配合,位于车架I同一侧的相邻两套滑锁4之间安装曲张绳6 ;所述导轨5为焊接在车架I侧部的方钢,所述方钢下表面上开设有两端开放的长槽孔,长槽孔的长度方向与方钢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滑锁4包括两腿水平设置的槽钢4-2、借助于竖向板安装在槽钢4-2内侧的滑轮组、竖向固定安装在槽钢4-2顶面上的套管4-4以及设置在套管4-4侧壁上的径向顶丝4-3,所述槽钢4-2外侧面上设有与其垂直的连杆4-1,所述与每根拱形撑杆2两端安装的两套滑锁4相对设置,所述拱形撑杆2两端插入所述套管4-4内、且借助于顶丝4-3与套管4-4固定,所述滑锁4的滑轮组设于方钢内、且与设有长槽孔的方钢底板滚动配合,所述曲张绳6两端挂设在相邻两滑锁4的连杆4-1上;所述与位于车架I前端的拱形撑杆2两端连接的滑锁4与车架I固定连接;所述滑轮组包括两套同轴轮对4-5,两套同轴轮对4-5均包括轮轴和借助于轴承安装在轮轴两端的滑轮,所述轮轴中部与设置在槽钢4-2内侧的竖向板固定连接。
[0023]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以直接将导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在现有货车车帮顶部,也可以采用专用车架,将车架与车帮顶部固定连接,一般的拱形撑杆数量根据货车车厢长度均匀设置,相邻两根拱形撑杆之间的间距为40-70厘米,同时尽量保证拱形撑杆的高度,拱形撑杆的高度可以使用套管侧壁上的径向顶丝来调整,篷布与拱形撑杆之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连接,可以在篷布下表面上安装套环,将拱形撑杆套在套环内,也可以直接将拱形撑杆与篷布缝制在一起,主要目的是在拱形撑杆移动时,能够带动篷布展开或者折叠,另外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中的导轨和滑锁还可以采用其他配合形式,比如将导轨设置为燕尾槽,滑锁的槽钢直接使用燕尾块替代,在燕尾块上表面上安装套管,也可以实现滑动的目的,但是,由于散货在运输和装车过程中容易散落在导轨上,造成导轨阻塞,影响正常使用。
[0024]总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整体篷布借助于拱形撑杆支撑,同时拱形撑杆与车架两侧的轨道滑动配合,相邻拱形撑杆端部安装的滑锁之间安装曲张绳,在覆盖篷布时,人工向车架尾端拉最后一根拱形撑杆,在曲张绳的作用下,依次带动其他拱形撑杆运动,将篷布撑开,实现篷布全覆盖,虽然需要人工操作,但是,本实用新型预先将篷布与车体固定连接,只需要拉动最后一根拱形撑杆至车架尾端即可实现篷布全覆盖,在需要将篷布折叠的时候,从后向前推动最后一根拱形撑杆即可,最后一根拱形撑杆两端的滑锁与前方的拱形撑杆两端的滑锁接触后依次向前移动,直至将所有的拱形撑杆全部推至车架前端完成折叠,无需人工覆盖后多点固定篷布,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
【主权项】
1.一种货车可折叠篷布,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安装在车架(I)两侧上部的两根导轨(5)、篷布(3)和沿着篷布(3)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至少两套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拱形撑杆⑵和安装在拱形撑杆⑵两端的滑锁(4),所述拱形撑杆(2)与篷布(3)内侧连接,所述滑锁(4)与导轨(5)滑动配合,位于车架(I)同一侧的相邻两套滑锁(4)之间安装曲张绳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货车可折叠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5)为焊接在车架(I)侧部的方钢,所述方钢下表面上开设有两端开放的长槽孔,长槽孔的长度方向与方钢长度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货车可折叠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锁(4)包括两腿水平设置的槽钢(4-2)、借助于竖向板安装在槽钢(4-2)内侧的滑轮组、竖向固定安装在槽钢(4-2)顶面上的套管(4-4)以及设置在套管(4-4)侧壁上的径向顶丝(4-3),所述槽钢(4-2)外侧面上设有与其垂直的连杆(4-1),所述与每根拱形撑杆(2)两端安装的两套滑锁(4)相对设置,所述拱形撑杆(2)两端插入所述套管(4-4)内、且借助于顶丝(4-3)与套管(4-4)固定,所述滑锁(4)的滑轮组设于方钢内、且与设有长槽孔的方钢底板滚动配合,所述曲张绳(6)两端挂设在相邻两滑锁(4)的连杆(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货车可折叠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与位于车架(I)前端的拱形撑杆(2)两端连接的滑锁(4)与车架(I)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货车可折叠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两套同轴轮对(4-5),两套同轴轮对(4-5)均包括轮轴和借助于轴承安装在轮轴两端的滑轮,所述轮轴中部与设置在槽钢(4-2)内侧的竖向板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货车可折叠篷布,包括水平安装在车架两侧上部的两根导轨、篷布和沿着篷布长度方向均匀布设的至少两套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拱形撑杆和安装在拱形撑杆两端的滑锁,所述拱形撑杆与篷布内侧连接,所述滑锁与导轨滑动配合,位于车架同一侧的相邻两套滑锁之间安装曲张绳;将整体篷布借助于拱形撑杆支撑,同时拱形撑杆与车架两侧的轨道滑动配合,相邻拱形撑杆端部安装的滑锁之间安装曲张绳,在覆盖篷布时,人工向车架尾端拉最后一根拱形撑杆,在曲张绳的作用下,依次带动其他拱形撑杆运动,将篷布撑开,实现篷布全覆盖,无需人工覆盖后多点固定篷布,省时省力,降低劳动强度,消除安全隐患。
【IPC分类】B60P7-04
【公开号】CN204354898
【申请号】CN201420849780
【发明人】张树海, 刘军伟, 闫永辉, 孙俊山
【申请人】清河汽车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5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