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车车体及铁路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2381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铁路客车车体及铁路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客车车体及铁路车辆。该车体包括车体钢结构,车体钢结构包括车体侧b墙和车体顶,车体顶内侧还设有沿纵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内顶板组件;内顶板组件包括:骨架、中顶板,以及位于中顶板两侧的侧顶板;骨架包括至少两个纵梁和至少两个横梁,中顶板覆盖在骨架下方、且两侧分别与两个纵梁固定连接,且在相邻的两个顶板组件的中顶板对接处还设置有用于挡住两相邻中顶板之间的缝隙的挡缝盖板,挡缝盖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固定连接;侧顶板朝向骨架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纵梁固定连接,侧顶板另一侧与车体侧墙固定连接。本发明的铁路客车车体,可以方便装配操作、提高装配效率,并可方便地实施检修维护。
【专利说明】铁路客车车体及铁路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铁路客车车体及铁路车辆。

【背景技术】
[0002]铁路客车车体承担着承载乘客的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车体钢结构和内饰板。其中,车体钢结构包括两侧的车体侧墙和顶部的车体顶,内饰板则包括设置在车体侧墙内表面的侧墙板以及安装在车体顶内侧的内顶板。
[0003]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内顶板包括通过托梁组件安装在车体顶的中顶板和位于中顶板11两侧的侧顶板12,侧顶板12朝向中顶板11的一侧螺接在托梁组件13上的灯带吊铁上,侧顶板12背离中顶板11的一侧则通过侧顶板连接梁安装在车体侧墙的连接码上。其中,中顶板11包括多个、且沿纵向依次排列,对应地,侧顶板12也包括沿纵向排列的多个,每个中顶板11和侧顶板12边缘分别设置有插接部,而相邻的中顶板11之间、相邻的侧顶板12之间,以及相邻的中顶板11与侧顶板12之间均通过上述特定配合的插接部插接连接,使得安装时,需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一块一块安装各中顶板、侧顶板及相关附件,操作不便,效率较低;此外,在后续检修维护过程中,无法单独拆下中顶板或侧顶板,因此需要将车体内部的整个内顶板拆除才能实施检修维护,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客车车体及铁路车辆,实现方便、高效安装内顶板,且便于后续车体顶部的检修维护。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客车车体,包括车体钢结构,所述车体钢结构包括车体侧墙和形成于侧墙顶部的车体顶,所述车体顶内侧还设有沿纵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内顶板组件;所述内顶板组件包括:骨架、中顶板,以及位于所述中顶板两侧的侧顶板;所述骨架固定连接在车体顶内表面上;所述骨架包括至少两个纵向延伸的纵梁和至少两个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中顶板覆盖在所述骨架下方、且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固定连接,且在相邻的两个顶板组件的中顶板对接处还设置有用于挡住两相邻中顶板之间的缝隙的挡缝盖板,所述挡缝盖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侧顶板朝向所述骨架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纵梁固定连接,所述侧顶板另一侧与所述车体侧墙固定连接。
[000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铁路车辆,包括:转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架上的、如本发明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
[0007]本发明提供的铁路客车车体及铁路车辆,可以先在车下组装形成多个内顶板组件,然后方便、快速地将个内顶板组件安装到车体钢结构上,完成车体安装工序,大大方便了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由于一个车体内可以设置多个内顶板组件,因此,在维修时仅需拆卸局部位置的内顶板组件即可,方便了检修维护,也节约了维护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铁路客车内顶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发明铁路客车车体中内顶板的俯视图;
[0010]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0011]图4为图2中D-D向视图
[0012]图5为图2中C-C向视图;
[0013]图6为图3中X处的放大图;
[0014]图7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15]图8为图3中Z-Z向视图;
[0016]图9为图2中E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2为本发明铁路客车车体中内顶板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图2中D-D向视图;图5为图2中C-C向视图;请参照图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客车车体,包括车体钢结构,该车体钢结构包括车体侧墙11和形成于侧墙顶部的车体顶10,车体顶10内侧还设有沿纵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内顶板组件2 ;内顶板组件2包括:骨架21、中顶板22,以及位于中顶板22两侧的侧顶板23 ;骨架2固定连接在车体顶10内表面上;骨架包括至少两个纵向延伸的纵梁211和至少两个固定连接在两个纵梁211之间的横梁212,中顶板22覆盖在骨架21下方、且两侧分别与两个纵梁211固定连接,且在相邻的两个顶板组件2的中顶板22对接处还设置有用于挡住两相邻中顶板22之间的缝隙的挡缝盖板24,挡缝盖板2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211固定连接;侧顶板23朝向骨架21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纵梁211固定连接,侧顶板23另一侧与车体侧墙固定连接。
[0018]具体地,车体钢结构由底部的地板、侧部的车体侧墙和顶部的车体顶10围成,且整体沿纵向延伸,其中纵向即指车体长度方向。内顶板组件2可以为沿纵向排列的多个,每个内顶板组件2可分别包括:一个骨架21、一个中顶板22,以及位于中顶板22两侧的侧顶板23 ;每个骨架21可以为由两个横梁212和两个纵梁211固定连接形成的矩形状,中顶板22则可以为能够覆盖与横梁212和纵梁211围成的空间的板状。其中骨架的形成方式可以为焊接、螺接等,本发明对此不作特别限定。当然,每个骨架21的、位于前、后两端的横梁212之间还可以增设至少一个横梁212,以提高承载能力,满足更高载荷应用场景的需求。中顶板22两个相对的、均沿纵向延伸的边缘可以分别通过螺钉与纵梁211上的快装螺母固定连接。
[0019]每个内顶板组件2内包括两个侧顶板23,两个侧顶板23分别设置在中顶板22两侧,其中侧顶板23的形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成弧形板或弯折板。
[0020]进一步地,多个内顶板组件2沿纵向排列,使得多个中顶板22和多个侧顶板23分别沿纵向排列。相邻的中顶板22之间、且在中顶板22外侧设置有长形的挡缝盖板24,该挡缝盖板24的宽度大于上述缝隙,且两端分别通过螺栓或螺钉贯穿中盖板紧固在对应的纵梁211上,以通过挡缝盖板24遮挡住上述缝隙。
[0021]优选地,侧顶板23可呈弧形板状,侧顶板23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形成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一弧形边231和第二弧形边232 ;第一侧边可与纵梁211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在纵梁211上,第二侧边则可以以斜面卡装的方式卡接在车体侧墙上的侧顶连接码上,以更方便拆装。并且,每个侧顶板23的该第一弧形231边凸出形成翻边234,翻边234延伸至相邻的内顶板组件2的侧顶板23的第二弧形边232,以通过该翻边234遮挡住相邻的侧顶板23之间的缝隙。
[0022]本实例提供的铁路客车车体在组装过程中,不但可以分别将内顶板组件中的各个部件依次装配到车体钢结构上,而且还可以实现模块化安装。具体地,可以先将中顶板22固定连接到骨架21上,再将两个侧顶板23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在骨架2的两个纵梁211上,从而形成一个内顶板组件2,然后便可将各内顶板组件2分别通过骨架吊7安装到车顶上,同时使侧顶板23另一侧固定连接在车体侧墙上;待所有内顶板组件2安装完成后,再在相邻的中顶板22之间安装挡缝盖板24。
[0023]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铁路客车车体,可以先在车下组装形成多个内顶板组件,然后方便、快速地将个内顶板组件安装到车体钢结构上,完成车体安装工序,大大方便了操作、提高了装配效率;此外,由于一个车体内可以设置多个内顶板组件,因此,在维修时仅需拆卸局部位置的内顶板组件即可,方便了检修维护,也节约了维护成本。
[0024]优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铁路客车车体中,每个纵梁211可以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分纵梁211a和第二分纵梁211b,中顶板22两侧可分别与两个第一分纵梁211a固定连接,侧顶板23 —侧可与第二分纵梁211b固定连接。即将纵梁设置成两根的形式分别用于连接中顶板22和侧顶板23,可以有效地提供纵梁211及整个骨架2的承载强度。
[0025]并且,第一分纵梁211a和第二分纵梁211b可以相距一定距离,以形成第一间隔,此时,可在第一间隔内设置灯带4,灯带4与第一纵梁211a和/或所述第二纵梁211b和/或所述横梁212固定连接。
[0026]具体地,灯带4可包括灯体40和灯罩42两部分,其中灯体41可与第一纵梁211a的卡槽或第二纵梁的滑槽设置安装接口,灯罩42整体集成在灯体41预留的卡装槽内。本实施例中的灯带4为完全独立单元,可有效避免灯体)两侧露光,且在维护时,可以整体拆装,大大方便现车检修维护的需要。
[0027]如图3、图6和图7所示,侧顶板23与车体侧墙连接处可位于行李架上方,在其与行李架之间,可利用行李架上盖板及其上面的防火胶条26处理缝隙,起到密封、防火、吸音、公差补偿的作用;同时,侧顶板23上还可设置相关电气安装件(含扬声器、烟雾报警器等)。在车体装配过程中,可以在将相关电气安装件安装到内顶板组件上后再进行内顶板组件与车体之间的安装工序。而在检修这些电气安装件时,仅需要预先拆除对应模块的单个灯罩(4-2)即可,而不影响整体顶板模块以外接口部件的调整,后续的检修工作更独立方便。
[0028]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上述铁路客车车体中,内顶板组件2还可以包括设在车体顶20和骨架2之间的风道3,风道3沿纵向延伸,且风道3的底部与骨架2固定连接。即每个内顶板组件2还可以包括一个筒状的风道3,风道3的底部形状可以与骨架2的横梁212匹配,以通过螺栓或螺钉将风道3与横梁212紧固呈一体。当然相邻的内顶板组件2的风道3之间可以对接、并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可在组装内顶板组件2时,将风道3也随之安装到骨架2上,后续将带有风道3的内顶板组件安装到车体钢结构上即可。
[0029]进一步地,风道3底面上开设有第一送风口,中顶板22上可开设有供风道3的排出的风通过的第二送风口,即通过中顶板22实现送风,有利于给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坐环境。
[0030]其中,如图3、图8和图9所示,风道3可通过L形连接板31与横梁212螺接固定;即,L形连接板可以由弧形垂直的第一伸出部和第二伸出部组成,第一伸出部与风道3底部螺接固定,第二伸出部则通过T形螺栓与横梁212螺接固定。并且,相邻的内顶板组件2的风道3之间也螺接固定在一起,以提高整体强度。此外,相邻的内顶板组件2的骨架21之间通过连接板28固定连接。
[0031]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车辆,包括转向架,以及设置在该转向架上的、如上任一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中,铁路车辆车体的结构和功能与前述实施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00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客车车体,包括车体钢结构,所述车体钢结构包括车体侧墙和形成于侧墙顶部的车体顶,所述车体顶内侧还设有沿纵向排列的至少两个内顶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板组件包括:骨架、中顶板,以及位于所述中顶板两侧的侧顶板;所述骨架固定连接在车体顶内表面上;所述骨架包括至少两个纵向延伸的纵梁和至少两个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所述中顶板覆盖在所述骨架下方、且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固定连接,且在相邻的两个顶板组件的中顶板对接处还设置有用于挡住两相邻所述中顶板之间的缝隙的挡缝盖板,所述挡缝盖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侧顶板朝向所述骨架的一侧分别与对应的纵梁固定连接,所述侧顶板另一侧与所述车体侧墙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顶板呈弧形板状,所述侧顶板包括纵向延伸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一弧形边和第二弧形边;所述第一弧形边凸出形成翻边,所述翻边延伸至相邻的内顶板组件的侧顶板的第二弧形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纵梁包括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分纵梁和第二分纵梁,所述中顶板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分纵梁固定连接,所述侧顶板分别与所述第二分纵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纵梁和第二分纵梁形成第一间隔,在所述第一间隔内设置有灯带,所述灯带与所述第一纵梁和/或所述第二纵梁和/或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顶板组件还包括设在所述车体顶和所述骨架之间的风道,所述风道沿纵向延伸,且所述风道的底部与所述骨架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底面上开设有第一送风口,所述中顶板上开设有供所述风道的排出的风通过的第二送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通过L形连接板与所述横梁螺接固定;相邻的内顶板组件的风道之间也螺接固定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内顶板组件的所述骨架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9.一种铁路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转向架上的、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铁路客车车体。
【文档编号】B61D17/12GK104210502SQ201410496276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李夏艳, 鱼宝林, 赵金星, 高国燕, 刘惠屏, 李东波, 熊力 申请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