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4719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包括地基层、支承板、轨道板和钢轨组件。所述支承板在所述地基上整体浇筑成型,所述支承板的顶面设置为拉毛表面,所述轨道板在所述拉毛表面上整体浇筑成型,在所述支承板内预设有用于与所述轨道板连接的若干插筋,所述插筋一端预埋于所述支承板内,另一端向上伸入所述轨道板内。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利用轨道板与支承板共同形成一体化承载使用阶段荷载的叠合构件,各区域构件截面承载力得以充分应用,相对于原结构形式,构件总厚度显著降低,全线应用不仅可显著降低造价,由于可避免大量浅埋管线的改排,大大减少了施工周期和建设实施难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专利说明】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结构设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中运量的轨道交通,以低碳、环保、建设及养护成本低、乘坐舒适性佳等特点,能很好地适应大中城市的新城区、开发区及二级城市的骨干网络交通。根据当前规划,至2020年之前国内现代有轨电车通车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发展前景广阔。
[0003]为减少后期养护工作量和提升美观效果,现代有轨电车一般采用整体道床。根据目前常规方案,整体道床轨道板及其下部支承板虽然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相互贴合,构件设计却各自独立考虑,故钢轨下方结构物总厚度较大,从而将引起拟建场地内大量浅埋管线的搬迁或调整埋深。尤其对于地下管线密集的既有道路地段,不仅大幅增加了工程费用,也严重制约了工期。
[0004]因此,本发明人致力于开发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实现进一步降低其造价,同时使得各区域构件截面承载力得到充分应用,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建设实施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实现进一步降低其造价,同时使得各区域构件截面承载力得到充分应用,缩短施工周期和降低建设实施难度。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包括地基层、支承板、轨道板和钢轨组件。所述支承板在所述地基层上整体浇筑成型,所述支承板的顶面设置为拉毛表面,所述轨道板在所述拉毛表面上整体浇筑成型,在所述支承板内预设有用于与所述轨道板连接的若干插筋,所述插筋一端预埋于所述支承板内,另一端向上伸入所述轨道板内。
[0007]较佳的,所述钢轨组件的安装座预设在所述轨道板内,通过所述轨道板的整体浇筑成型与所述轨道板固结为一体。
[0008]较佳的,所述支承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率不小于0.2%。
[0009]较佳的,所述拉毛表面的表面凹凸不小于4mm。
[0010]较佳的,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为300mm?500mm。
[0011]较佳的,所述支承板沿线路纵向每隔20m?30m设置有一变形缝。
[0012]较佳的,所述轨道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3]较佳的,所述轨道板沿线路纵向每隔1m?15m设置有一变形缝。
[0014]较佳的,所述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还包括铺装层,所述铺装层覆盖在所述钢轨组件上。
[0015]较佳的,所述铺装层为浙青混凝土层、草坪绿化层或花色面砖层。
[0016]本实用新型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利用轨道板与支承板共同形成一体化承载使用阶段荷载的叠合构件,各区域构件截面承载力得以充分应用,相对于原结构形式,构件总厚度显著降低。同等条件下可减少混凝土用量约35%,降低钢筋用量约20%,全线应用不仅可显著降低造价,由于可避免大量浅埋管线的改排,大大减少了施工周期和建设实施难度,同时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
[0018]其中,本实用新型的轨道板与支承板是各自整体浇筑成型的,且支承板是位于地基上直接浇筑成型,轨道板是位于支承板上直接浇筑成型,不会影响管线排布,再巧妙的配合拉毛表面和插筋使得轨道板与支承板形成的一体化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性。
[0019]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具体实施例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2为具体实施例支承板上插筋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包括地基层10、支承板20、轨道板30和钢轨组件40。其中,本实施例的支承板20在地基层10上整体浇筑成型,支承板20的顶面设置为拉毛表面21,轨道板30在拉毛表面21上整体浇筑成型,在支承板20内预设有用于与轨道板30连接的若干插筋50,插筋50 —端预埋于支承板20内,另一端向上伸入轨道板30内。
[0023]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钢轨组件40包括钢轨41、专用扣件42和安装座43,钢轨组件40的安装座43预设在轨道板30内,通过轨道板30的整体浇筑成型与轨道板30固结为一体,即在轨道板30开始浇筑前,先把安装座放置在轨道板的浇筑模腔中,待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将安装座的部分进行包裹,轨道板整体浇筑成型时即可实现两者的固结。本实施例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还包括铺装层60,铺装层60覆盖在钢轨组件40上,且铺装层60可根据需求选用浙青混凝土层、草坪绿化层或花色面砖层。
[0024]示例性的,本实施例支承板20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率不小于0.2%,拉毛表面21的表面凹凸不小于4mm,支承板20的厚度为400mm,支承板20沿线路纵向每隔25m设置有一变形缝(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的轨道板30也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轨道板30沿线路纵向每隔12.5m设置有一变形缝(图中未示出),轨道板30宽度为2600mm,轨道板30的厚度则根据钢轨组件40的安装座43的类型尺寸以及轨道结构受力计算确定,轨道板30的上表面设置人字形排水坡,坡度1.5%。
[0025]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支承板20内预留的插筋50根据拉毛表面21的受力要求计算确定,对于常规现代有轨电车载荷条件,可采用每根钢轨下方设置4排HRB400级Φ 12钢筋,钢筋间距200mm,单根插筋长度300mm,两端锚入支承板20和轨道板30各150mm。本实施例的支承板20和轨道板30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结合结构受力及耐久性要求综合确定。优选的,本实施例的支承板20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比轨道板30的高一级,支承板20采用不低于C35型号的混凝土进行成型浇筑。
[0026]当然了,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钢轨组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与轨道板进行连接,本实施例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涉及的具体尺寸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如支承板的厚度还可以是300mm或500mm等,所述支承板上设置的变形缝间距也可以是20m或30m等,所述轨道板上设置的变形缝间距也可以是1m或15m等,从此不再赘述。
[0027]示例性的,本实施例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的具体成型施工应用过程如下:
[0028]I)采用平整、压实后原状地基或采用地基加固方式处理后地基,使地基层10的基床系数K30彡110MPa/m。
[0029]2)完成地基层10处理后,再整体浇筑支承板20,并预留供后期与轨道板30连接的插筋50和加工拉毛表面21。
[0030]3)在支承板20达到一定强度后,轨道板30浇筑施工可与全线铺轨同步开展,钢轨组件40的安装座43预设在轨道板的浇筑模腔内,钢轨组件40的安装座43与轨道板30的固结伴随混凝土整体浇筑成型同步完成,一次成型。
[0031]4)待轨道板30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安装座43上匹配安装钢轨组件40的其他部件,并施工完成最后的铺装层。
[0032]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由下往上依次包括地基层、支承板、轨道板和钢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在所述地基层上整体浇筑成型,所述支承板的顶面设置为拉毛表面,所述轨道板在所述拉毛表面上整体浇筑成型,在所述支承板内预设有用于与所述轨道板连接的若干插筋,所述插筋一端预埋于所述支承板内,另一端向上伸入所述轨道板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组件的安装座预设在所述轨道板内,通过所述轨道板的整体浇筑成型与所述轨道板固结为一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率不小于0.2 %。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毛表面的表面凹凸不小于4_。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的厚度为300mm?50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沿线路纵向每隔20m?30m设置有一变形缝。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板沿线路纵向每隔1m?15m设置有一变形缝。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还包括铺装层,所述铺装层覆盖在所述钢轨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现代有轨电车整体道床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铺装层为浙青混凝土层、草坪绿化层或花色面砖层。
【文档编号】E01B21/00GK204059109SQ20142054683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3日
【发明者】徐正良, 张中杰, 吕培林, 张栋梁, 秦晓光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