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包括拉紧螺栓、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和液压千斤顶;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包括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中部开有圆孔;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泵,所述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泵通过油管相连接;所述承载面板安装在液压油缸的上方,所述拉紧螺栓的螺杆从圆孔穿过,所述拉紧螺栓头部位于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能够在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后,分离一系弹簧座和轴箱,通过在一系弹簧座及轴箱间增加调整垫调节整车轮重差分布,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专利说明】
—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属于轨道车辆装配调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根据GB/T14894-2005《城市轨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实验规则》要求:测得的轴重与该车各动轴实际平均轴重之差不应超过平均轴重的2%;每个车轮的实际轮重与该轴两轮平均轮重之差不应超过该轴两轮平均轮重的±4%。
[0003]轨道车辆的轮(轴)重如此重要,是因为轨道车辆(轴)重偏差是影响车辆黏着牵引能力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轴重偏差越大,车辆的轴重转移越明显。所以在车辆装配和制造过程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小轮(轴)重的偏差。但是由于车辆零部件实际重量偏差、设计偏差及装配过程中公差累积,使得整备状态下通过调簧控制轮重差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复杂O
[0004]目前城际动车组在制造组装过程中车辆落成后需要进行称重找平作业,采取对一系弹簧进行人工加垫调节的方法调整控制轴(轮)重的均衡性进行一系轴簧调整时,需要在弹簧座下增加调整垫片,当车辆落成后,弹簧已经承受整车重量,承载压力在2?3t,且落成后转向架与车体间结构紧凑,作业空间非常狭小,故在弹簧座底下方通过增减垫片实现人工调节轮重差的方法非常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能够在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后分离一系弹簧座和轴箱,通过在一系弹簧座及轴箱间增加调整垫调节整车轮重差分布;进一步地,提供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在实现调节整车轮重差分布的同时安全可靠。
[000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包括拉紧螺栓、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和液压千斤顶;
[0007]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包括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中部开有圆孔;
[0008]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栗,所述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栗通过油管相连接;
[0009]所述承载面板安装在液压油缸的上方,所述拉紧螺栓的螺杆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上方通过圆孔向下穿过,所述拉紧螺栓头部位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的上方。
[0010]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还包括U型套筒,所述圆孔为偏心圆孔,所述偏心圆孔使所述承载面板前侧形成U型缺口,所述U型套筒从偏心圆孔中插入,与承载面板的采用上下搭接,所述U型套筒与承载面板之间采用环焊连接,所述U型套筒从承载面板中心位置向承载面板前侧开有贯通U型缺口。
[0011]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还包括压紧环,所述压紧环安装在U型套筒内,所述压紧环外径与U型套筒内径匹配,所述拉紧螺栓的螺杆同时穿过压紧环和U型套筒。
[0012]所述液压千斤顶为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油缸包括液压油缸一和液压油缸二,所述液压油缸一和液压油缸二分别位于U型套筒的两侧。
[0013]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还包括限位止挡装置,所述限位止挡装置为设置于承载面板的前后侧的挡板。
[0014]所述拉紧螺栓为10.9级高强度螺栓。
[0015]所述油管为高强度油管。
[001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
[0017]先将液压千斤顶的液压油缸放置在构架上方构架工艺圆孔的两侧,然后把轴簧调整装置主体放置在构架上,液压千斤顶工作面朝下,然后将液压油缸放置在轴簧调整装置主体两侧,确保液压油缸下部与构架全部接触,上部与承载面板全部相接触,确认摆放无误后,将拉紧螺栓穿过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后,穿入到构架工艺圆孔中,拧入一系弹簧座的中心螺纹中;
[0018]随后打开液压千斤顶,液压油缸将受力面板顶起,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带动拉紧螺栓受力,使与拉紧螺栓相连的一系弹簧座的提升,并不断压缩一系弹簧,一系弹簧座与构架间距离不断压缩,直到一系弹簧座与轴箱分离出现间隙,此时即可向一系弹簧座与轴箱之间的空隙加入垫片,随后,撤出本实用新型所有装置,一系弹簧恢复初始状态,即实现了对整车轮重差分布的调节。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0]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调整装置主体、液压千斤顶、拉紧螺栓配合使用,手动液压栗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控制液压油缸的升起行程,实现了在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后分离一系弹簧座和轴箱,进而通过在一系弹簧座及轴箱间增加调整垫调节整车轮重差分布,提高了劳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浪费;且本实用新型整个的调簧加垫过程仅需一个人便可以完成,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002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包括U型套筒,U型套筒与承载面板采用上下搭接结构,并采用环焊连接,增强了轴簧调整装置主体的承载力,且U型套筒单侧开有U型缺口,方便在狭小空间内将拉紧螺栓穿入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内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方便性和合理性;
[002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包括压紧环,压紧环对拉紧螺栓进行定位,避免滑脱失效,拉紧螺栓穿入压紧环中,并放置在U型套筒中,既能保证拉紧螺栓能够在狭小空间内顺利放入装置内部,也能在承载时增大螺栓头部受力面积从而避免装置使用时发生失效;
[0023]更进一步地,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油缸一和液压油缸二,所述液压油缸一和液压油缸二分别位于U型套筒的两侧,实现了对承载面板的均匀加载和同步提升;轴簧调整装置两侧设置有限位止挡装置,实现了在装置使用中对液压油缸一和液压油缸二的限位,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24]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能够在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后,分离一系弹簧座和轴箱,通过在一系弹簧座及轴箱间增加调整垫调节整车轮重差分布,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不意图;
[0026]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簧调整装置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8]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包括拉紧螺栓1、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和液压千斤顶;
[0029]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包括承载面板2,所述承载面板2中部开有圆孔;
[0030]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栗4,所述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栗4通过油管5相连接;
[0031]所述承载面板2安装在液压油缸的上方,所述拉紧螺栓I的螺杆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上方通过圆孔向下穿过,所述拉紧螺栓I头部位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的上方。
[0032]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还包括U型套筒6,所述圆孔为偏心圆孔,所述偏心圆孔使所述承载面板2前侧形成U型缺口,所述U型套筒6从偏心圆孔中插入,与承载面板2的采用上下搭接,所述U型套筒6与承载面板2之间采用环焊连接,所述U型套筒6从承载面板2中心位置向承载面板2前侧开有贯通U型缺口。
[0033]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还包括压紧环7,所述压紧环7安装在U型套筒6内,所述压紧环7外径与U型套筒6内径匹配,所述拉紧螺栓I的螺杆同时穿过压紧环7和U型套筒6。
[0034]所述液压千斤顶为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油缸包括液压油缸一8和液压油缸二 9,所述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分别位于U型套筒6的两侧。
[0035]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还包括限位止挡装置10,所述限位止挡装置10为设置于承载面板2的前后侧的挡板。
[0036]所述拉紧螺栓I为10.9级高强度螺栓,表面耐磨设计,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
[0037]所述油管5为高强度油管,提高本实用新型的耐用性。
[0038]本装置使用时,先将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液压油缸一8和液压油缸二 9放置在构架11上方构架11工艺圆孔的两侧,然后把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放置在构架11上,U型套筒6缺口面向作业者侧,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工作面朝下,然后将液压油缸一8和液压油缸二 9放置在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两侧,确保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下部与构架11全部接触,上部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上承载面板2全部相接触,确认摆放无误后,将拉紧螺栓I通过U型套筒6的缺口,穿过压紧环7,穿过U型套筒6,穿入到构架11工艺圆孔中,与一系弹簧座中心螺纹相连,确保拉紧螺栓I拧入到一系弹簧座上工艺螺纹孔中。
[0039]上述工作完毕后,打开手动液压栗4,手动控制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向上升起,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下部与构架11全面接触,上部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全面接触,在顶升起过程中,拉紧螺栓I受力,将连接的一系弹簧座提升,不断压缩一系弹簧12,一系弹簧座与构架11间距离不断压缩,直到一系弹簧座与轴箱分离出现间隙,根据调整需求控制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升起行程,间隙满足要求后,停止操作手动液压栗4,在一系弹簧座下部加入调整垫片,垫片添加过程完毕后,释放手动液压栗4,使得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的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恢复初始状态,此时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上部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的承载面板2分离,无相互作用力,一系弹簧12恢复初始状态,撤除所有工具,调簧完毕。
[004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1]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调整装置主体、液压千斤顶、拉紧螺栓I配合使用,手动液压栗4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控制液压油缸的升起行程,实现了在车体与转向架连接后分离一系弹簧座和轴箱,进而通过在一系弹簧座及轴箱间增加调整垫调节整车轮重差分布,提高了劳动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浪费;且本实用新型整个的调簧加垫过程仅需一个人便可以完成,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004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包括U型套筒6,U型套筒6与承载面板2采用上下搭接结构,并采用环焊连接,增强了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的承载力,且U型套筒6单侧开有U型缺口,方便在狭小空间内将拉紧螺栓I穿入轴簧调整装置主体3内部,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方便性和合理性;
[004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包括压紧环7,压紧环7对拉紧螺栓I进行定位,避免滑脱失效,拉紧螺栓I穿入压紧环7中,并放置在U型套筒6中,既能保证拉紧螺栓I能够在狭小空间内顺利放入装置内部,也能在承载时增大螺栓头部受力面积从而避免装置使用时发生失效;
[0044]更进一步地,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所述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分别位于U型套筒6的两侧,实现了对承载面板2的均匀加载和同步提升;轴簧调整装置两侧设置有限位止挡装置10,实现了在装置使用中对液压油缸一 8和液压油缸二 9的限位,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拉紧螺栓、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和液压千斤顶; 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包括承载面板,所述承载面板中部开有圆孔; 所述液压千斤顶包括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栗,所述液压油缸和手动液压栗通过油管相连接; 所述承载面板安装在液压油缸的上方,所述拉紧螺栓的螺杆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上方通过圆孔向下穿过,所述拉紧螺栓头部位于轴簧调整装置主体的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还包括U型套筒,所述圆孔为偏心圆孔,所述偏心圆孔使所述承载面板前侧形成U型缺口,所述U型套筒从偏心圆孔中插入,与承载面板采用上下搭接并环焊连接,所述U型套筒从承载面板中心位置向承载面板前侧开有贯通U型缺口。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还包括压紧环,所述压紧环安装在U型套筒内,所述压紧环外径与U型套筒内径匹配,所述拉紧螺栓的螺杆同时穿过压紧环和U型套筒。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千斤顶为分离式手动双作用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油缸包括液压油缸一和液压油缸二,所述液压油缸一和液压油缸二分别位于U型套筒的两侧。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簧调整装置主体还包括限位止挡装置,所述限位止挡装置为设置于承载面板的前后侧的挡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螺栓为10.9级高强度螺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际动车组调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为高强度油管。
【文档编号】B61F5/30GK205706691SQ201620690530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张宇, 常虹, 堵建中, 阮国靖, 张国旺, 张玉娟, 李冬梅
【申请人】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