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3415阅读:1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



背景技术:

轨道交通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轨道交通车站站台作为乘客等车及上下车的聚集点,在整个轨道交通的运输线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台间隙过小则会引起车辆进站停靠碰擦设备,影响行车安全;过大则会涉及乘客人身安全,尤其是老人失足被卡、幼儿跌入车底或是手机掉进站台间隙,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乘客人身安全。为了确保运营期轨道交通进站车辆的安全运行,在长期的运营管理与线路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轨道交通站台限界几何关系进行检测,保证站台间隙在安全范围之内。

目前对于站台限界测量主要依靠人工利用刻度尺、铅锤或量杆等器具进行测量,不仅测量误差大,而且作业繁琐复杂且测量效率低,不能满足站台限界测量和管理工作的需要。而且一般工务及维保部门都忽略对站台限界的测量,而是出现问题才检测,在电气化区段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包括左激光器机盒、前固定板、右激光器机盒、前方管固定座、中间连接机构、后方管固定座、工业相机机盒、后固定板、笔记本安装支架和推行把手;所述前方管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左激光器机盒和右激光器机盒,且左激光器机盒和右激光器机盒之间设有前固定板,前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前方管固定座上;所述前方管固定座的后端设有后方管固定座,后方管固定座中部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后固定板的后端固定安装有工业相机机盒;所述前固定板与后固定板通过中间连接机构连接;中间连接机构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前固定板上,中间连接机构的另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后固定板上;前方管固定座和后方管固定座的两端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气撑机构,气撑机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走行轮支架,走行轮支架上设有走行轮;走行轮支架的内侧端底部安装有靠轮;所述中间连接机构上安装有推行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连接机构包括后蝶形连接板、前蝶形连接板和连接轴,所述后蝶形连接板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轴座,前蝶形连接板上安装有两个轴承座,轴承座的一侧均安装有轴承固定挡圈,连接轴穿过导向轴座和轴承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蝶形连接板上设有配合安装推行把手的安装座,所述推行把手的底部与安装座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中间连接机构的前蝶形连接板通过若干固定旋钮、若干定位销可拆卸的连接在前固定板上,中间连接机构的后蝶形连接板通过若干固定旋钮、若干定位销可拆卸的连接在后固定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撑机构包括滑轨左固定端盖、滑轨座、导向轴、滑轨右固定端盖和气充件;滑轨座滑动设于导向轴上,气充件的一端设于滑轨座中,导向轴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滑轨左固定端盖,导向轴、气充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滑轨右固定端盖。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编码器,编码器与其中一个走行轮的轮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便于携带,采用拼装式结构,通过走行轮在轨道上推行进行站台限界检测,拆卸、安装快捷、检测高效;利用气撑结构使小车自适应轨道轨距变化,保证小车在测量时基准的唯一性,减小机械测量误差的影响;同时手推杆也方便了检测人员在检测时的现场推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站台限界检测要求,且精度较高,能够适应施工控制、竣工验收、运营管理和线路维护等多阶段的站台限界要求,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的主视图。

图3为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的侧视图。

图4为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的俯视图。

图5为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中气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中中间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激光器机盒;2、固定旋钮;3、前固定板;4、右激光器机盒;5、前方管固定座;6、气撑机构;601、滑轨左固定端盖;602、滑轨座;603、导向轴;604、滑轨右固定端盖;605、气充件;7、中间连接机构;701、轴承固定挡圈;702、轴承座;703、前蝶形连接板;704、连接轴;705、导向轴座;706、后蝶形连接板;8、后方管固定座;9、走行轮支架;10、走行轮;11、靠轮;12、工业相机机盒;13、定位销;14、后固定板;15、编码器;16、笔记本安装支架;17、推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6,一种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包括左激光器机盒1、前固定板3、右激光器机盒4、前方管固定座5、中间连接机构7、后方管固定座8、工业相机机盒12、后固定板14、笔记本安装支架16和推行把手17;

所述前方管固定座5上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安装有左激光器机盒1和右激光器机盒4,且左激光器机盒1和右激光器机盒4之间设有前固定板3,前固定板3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安装在前方管固定座5上;所述前方管固定座5的后端设有后方管固定座8,后方管固定座8中部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14,后固定板14的后端通过螺栓固定方式固定安装有工业相机机盒12;工业相机机盒12、左激光器机盒1和右激光器机盒4保护内部传感器不受外力影响,并且起到用途;

所述前固定板3与后固定板14通过中间连接机构7连接,所述中间连接机构7包括后蝶形连接板706、前蝶形连接板703和连接轴704,所述后蝶形连接板706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导向轴座705,前蝶形连接板703上安装有两个轴承座702,轴承座702的一侧均安装有轴承固定挡圈701,连接轴704穿过导向轴座705和轴承座702;中间连接机构7的前蝶形连接板703通过若干固定旋钮2、若干定位销13可拆卸的连接在前固定板3上,中间连接机构7的后蝶形连接板706通过若干固定旋钮2、若干定位销13可拆卸的连接在后固定板14上;通过将前后蝶形板固定在前后固定板上,改变小车整体的刚性结构,使小车适应轨道超高带来的影响,保证测量基准的唯一性,降低机械误差的影响,提高检测精度;

前方管固定座5和后方管固定座8的两端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气撑机构6,所述气撑机构6包括滑轨左固定端盖601、滑轨座602、导向轴603、滑轨右固定端盖604和气充件605;滑轨座602滑动设于导向轴603上,气充件605的一端设于滑轨座602中,导向轴60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滑轨左固定端盖601,导向轴603、气充件6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滑轨右固定端盖604;所述气撑机构6通过滑轨左固定端盖601和滑轨右固定端盖604固定安装在前方管固定座5、后方管固定座8上,滑轨座60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走行轮支架9,走行轮支架9上设有走行轮10;通过滑轨座602在导向轴603上左右滑动,改变走行轮的工作距离;走行轮支架9的内侧端底部安装有靠轮11,靠轮11为有到轴承的滚轮,通过气撑机构,使靠轮11紧靠两股钢轨内侧面上,自适应轨距变化;

所述后蝶形连接板706上设有配合安装推行把手17的安装座,所述推行把手17的底部与安装座铰接,方便检测小车的推行,提高检测效率;所述后方管固定座8上可拆卸的安装有笔记本安装支架16,便携便携笔记本的运输携带;

还包括编码器15,编码器15与其中一个走行轮10的轮轴通过联轴器固定在一起,记录检测小车的走行里程,将站台限界情况与里程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及时检修超限处的站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小车安装就位后,启动电源开关,推行检测小车前进,工业电脑上实时记录限界检测数据和里程数据;当轨距变化时,气撑机构水平方向产生变化,气撑自动伸缩,自适应轨距变化,两侧走行测量机构位置不变,保证测量基准的唯一性;当轨道的水平变化时,如进入弯道有外轨超高影响时,车架方杆上的轴承装置在水平方向产生变化,使在两侧钢轨上走行的小车变成一个柔性结构,两侧走行测量机构位置不变,保证测量基准的唯一性。

该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设计合理,操作简单,便于携带,采用拼装式结构,通过走行轮在轨道上推行进行站台限界检测,拆卸、安装快捷、检测高效;利用气撑结构使小车自适应轨道轨距变化,保证小车在测量时基准的唯一性,减小机械测量误差的影响;同时手推杆也方便了检测人员在检测时的现场推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站台限界检测要求,且精度较高,能够适应施工控制、竣工验收、运营管理和线路维护等多阶段的站台限界要求,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本轨道交通站台限界检测小车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