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88625发布日期:2018-08-17 19:50阅读:1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井下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架空乘人装置。



背景技术:

架空乘人装置是目前矿井下通用或必备的乘人运输设备。现有技术中目前架空乘人装置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另一种是可摘挂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当工人乘车的人数较少时,固定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上的吊椅无法根据人数而减少,往往多个吊椅进行空转,浪费资源。对于可摘挂抱索器架空乘人装置,当工人下车时将吊椅摘下挂在吊椅挂梁上,上车时取下吊椅乘坐,人员集中乘坐时,吊椅传递或摘挂频繁,易引起人员拥挤等隐患,增加了候车时间;且把钩人员调度吊椅时摘挂吊椅工作量较大且在吊椅的频繁摘挂过程中减少了抱索器轴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架空乘人装置,既避免吊椅空转,又能避免频繁摘挂抱索器带来的不便。技术方案为:一种架空乘人装置,包括采用无极循环方式运转的位于巷道两侧的钢丝绳和搭接在钢丝绳上的抱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的下方设置有与钢丝绳平行的循环轨道,所述抱索器为倒V型,抱索器的两个侧边设有滚轮,所述滚轮与循环轨道匹配,抱索器连接有吊椅,所述吊椅位于钢丝绳外侧;一侧的钢丝绳上分别设有下井上车点和下井下车点,另一侧的钢丝绳上分别设有上井上车点和上井下车点;循环轨道在下井上车点、下井下车点、上井上车点、上井下车点处设有隆起段;在钢丝绳的上方设有U型轨道I和U型轨道II,所述U型轨道I和U型轨道II与钢丝绳平行,U型轨道I用于搭接下井上车点和上井下车点的抱索器;U型轨道II于搭接下井下车点和上井上车点的抱索器;当抱索器运行到循环轨道的隆起段时,抱索器升高,抱索器脱离钢丝绳,搭接在U型轨道I或U型轨道II上。

优选的,所述U型轨道I的两个端口高于U型轨道I的尾部;U型轨道II的两个端口高于U型轨道II的尾部。采用本技术方案使吊椅从U型轨道I或U型轨道II的端口进入并存放在U型轨道I或U型轨道II的尾部。

优选的,U型轨道I和U型轨道II的尾部延伸出钢丝绳的运行范围。采用本技术方案可避免存放的吊椅影响钢丝绳的运转。

优选的,所述循环轨道底部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管,L型连接管一端与循环轨道连接,另一端与巷道顶部的钢梁连接;L型连接管位于钢丝绳内侧。L型连接管可固定支撑循环轨道;L型连接管位于钢丝绳内侧,不影响经过的吊椅。

优选的,所述隆起段的最高点低于钢丝绳的高度。采用本技术方案可避免隆起段影响钢丝绳的正常运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钢丝绳的上方设有U型轨道I和U型轨道II,U型轨道I和U型轨道II与钢丝绳平行,U型轨道I和U型轨道II成为吊椅的寄存点,工人需要下井乘坐时,将吊椅拉至钢丝绳一侧的下井上车点,抱索器从U型轨道I的端口滑出,搭接在钢丝绳上,工人乘坐在吊椅上随钢丝绳运行,当运行至钢丝绳一侧的下井下车点时,抱索器经隆起段而升高,抱索器脱离钢丝绳,在隆起段的最高点,抱索器搭接在U型轨道II的一个端口,工人下来吊椅,拉动吊椅,使吊椅进入存放点,依次循环,做到了工人与吊椅一一对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抱索器与循环轨道、吊椅的结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吊椅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循环轨道、1.1-隆起段、2-U型轨道I、3-钢丝绳、4-抱索器、4.1-滚轮、5-吊椅、6-下井上车点、7-下井下车点、8-上井下车点、9-上井上车点、10-U型轨道II。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所示,一种架空乘人装置,包括采用无极循环方式运转的位于巷道两侧的钢丝绳3和搭接在钢丝绳3上的抱索器4,所述钢丝绳3的下方设置有与钢丝绳3平行的循环轨道1,所述抱索器4为倒V型,抱索器4的两个侧边设有滚轮4.1,所述滚轮4.1与循环轨道1匹配,抱索器4连接有吊椅,所述吊椅位于钢丝绳3外侧;一侧的钢丝绳3的上分别设有下井上车点6和下井下车点7,另一侧的钢丝绳上分别设有上井上车点9和上井下车点8;循环轨道在下井上车点6、下井下车点7、上井上车点9、上井下车点8处设有隆起段1.1;在钢丝绳3端部的上方设有设有U型轨道I2和U型轨道II10,所述U型轨道I2和U型轨道II10与钢丝绳平行,U型轨道I2用于搭接运行至下井上车点6和上井下车点8的抱索器4;U型轨道II10于搭接运行至下井下车点7和上井上车点9的抱索器4;当抱索器4运行到循环轨道1的隆起段1.1时,抱索器4被抬高,抱索器4脱离钢丝绳3,搭接在U型轨道I2或U型轨道I10上。

所述循环轨道1、U型轨道I2、U型轨道I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L型连接管,L型连接管一端与循环轨道1连接,另一端与巷道顶部的钢梁连接,与循环轨道1连接的L型连接管位于钢丝绳3内侧,与U型轨道2、U型轨道I10连接的L型连接管位于U型轨道2的内侧。利用L型连接管支撑、固定循环轨道1、U型轨道2、U型轨道I10。

进一步的所述U型轨道I的两个端口高于U型轨道I的尾部;U型轨道II的两个端口高于U型轨道II的尾部。

进一步的,U型轨道I和U型轨道II的尾部延伸出钢丝绳的运行范围。采用本技术方案可避免存放的吊椅影响钢丝绳的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隆起段1.1的最高点低于钢丝绳3的高度。

具体操作步骤:工人下井需要乘坐架空乘人装置时,拉动吊椅5,吊椅5上部的抱索器4沿U型轨道2滑动,当抱索器4滑动至左侧钢丝绳的下井上车点6时,也就是U型轨道2的端口处时,抱索器4从U型轨道2的端口滑出,搭接在U型轨道2端口下部的钢丝绳3上,抱索器4两侧边的滚轮4.1落在循环轨道1上并与循环轨道1匹配,抱索器4在钢丝绳3的牵引下(图2中箭头方向为钢丝绳3的旋转方向),沿循环轨道1运行,随即工人乘坐在吊椅5上随钢丝绳3运行;当抱索器4运行至左侧钢丝绳的下井下车点7时,抱索器4经隆起段1.1而升高,抱索器4脱离钢丝绳3,在隆起段1.1的最高点,抱索器4搭接在U型轨道II10的一个端口,工人下来吊椅5,拉动吊椅5,使吊椅5进入U型轨道II10的尾部(也就是相当于存放点),完成下井。

当工人上井需要乘坐架空乘人装置时,拉动吊椅5,吊椅5上部的抱索器4沿U型轨道II10滑动,当抱索器4滑动至右侧钢丝绳的上井上车点9时,也就是U型轨道II10的端口处时,抱索器4从U型轨道II10的端口滑出,搭接在U型轨道II10端口下部的钢丝绳3上,抱索器4两侧边的滚轮4.1落在循环轨道1上并与循环轨道1匹配,抱索器4在钢丝绳3的牵引下,沿循环轨道1运行,随即工人乘坐在吊椅5上随钢丝绳3运行;当抱索器4运行至右侧钢丝绳的上井下车点8时,抱索器4经隆起段1.1而升高,抱索器4脱离钢丝绳,在隆起段1.1的最高点,抱索器4搭接在U型轨道I2的一个端口,工人下来吊椅5,拉动吊椅5,使吊椅5进入存放点(也就是U型轨道I2的尾部),完成上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