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7904发布日期:2018-09-21 23:24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轨道行业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列车的安全运行变得更加重要。轨道交通运输,由于受雨雪、霜冻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车辆的牵引力和轮轨粘着力不平衡会导致轮对空转和滑行现象的产生,使车辆处于不可控状态,严重危害轮轨和行车安全。防止车辆的空转和滑行,可以避免轮轨严重擦伤,以延长轮轨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性。近几十年来,特别是随着交流传动技术的应用,轨道车辆防滑防空转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产生了多种轨道车辆防滑防空转系统。目前使用的轨道车辆防滑防空转系统都是采用微机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获得的转速信号,进行运算处理,根据速度差、减速度等多个判据的变化进行防滑防空转控制。

现有的防滑防空转系统的不足之处是:控制系统的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差,由于普通编码的传感器需外接电源,其输出信号受供电电源质量影响,当供电电源波动较大时,可导致输出信号不稳定,从而使防滑防空转系统不能稳定可靠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直流电源、牵引控制器、电动机、传动轴、制动缸和车轮;每个所述车轮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滑链条,所述电动机的电源通过所述牵引控制器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车轮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每个所述制动缸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每个所述制动缸的气路通道上安装了一个防滑阀,每个所述防滑阀包括两个电磁阀,一个电磁阀控制所述制动缸的进风,另一个控制所述制动缸的排风,所述数据控制处理部分包括转速传感器、速度演算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驱动器,所述转速传感器、速度演算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驱动器之间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的转速传感器通过电池驱动,所述转速传感器的电池能够拆卸或者通过太阳能充电,外接电源,其输出信号受供电电源质量影响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车轮联结,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牵引控制器联结,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每个所述传动轴上,用于实时采集所述传动轴的速度,所述速度演算器接收每个所述传动轴的速度,然后通过计算各传动轴的速度差及减速度,判断所述各传动轴是否发生空转,所述速度演算器发出一判断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接收所述判断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器将所述防滑阀打开或者关闭。

优选的,所述防滑阀排气时,所述制动缸压力降低,所述传动轴速度增大,所述防滑阀进气时,所述制动缸压力增大,所述传动轴速度减小。

优选的,所述牵引控制器控制每节车厢的所有所述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转子上设置有所述一检测器,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采集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实时推定所述电动机的减速度,从而控制所述牵引控制器牵引所述电动机的扭矩电流,进而控制所述电动机的扭矩力。

优选的,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具有多节车厢,每节车厢均设置有传动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

优选的,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还包括卡设在轨道上的导向轮及稳定轮。

优选的,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还包括紧急电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所述传动系统包括直流电源、牵引控制器、电动机、传动轴、制动缸和车轮;每个所述车轮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滑链条,以避免车轮打滑所述电动机的电源通过所述牵引控制器和所述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车轮连接,所述车轮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每个所述制动缸与所述传动轴相连,每个所述制动缸的气路通道上安装了一个防滑阀,每个所述防滑阀包括两个电磁阀,一个电磁阀控制所述制动缸的进风,另一个控制所述制动缸的排风,进而迅速把打滑的车轮恢复再黏着状态,所述数据控制处理部分包括转速传感器、速度演算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驱动器,所述转速传感器、速度演算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驱动器之间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的转速传感器通过电池驱动,所述转速传感器的电池能够拆卸或者通过太阳能充电,避免外接电源,其输出信号受供电电源质量影响,所述转速传感器与所述车轮联结,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牵引控制器联结,所述转速传感器安装在每个所述传动轴上,用于实时采集所述传动轴的速度,所述速度演算器接收每个所述传动轴的速度,然后通过计算各传动轴的速度差及减速度,判断所述各传动轴是否发生空转,所述速度演算器发出一判断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接收所述判断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器将所述防滑阀打开或者关闭,重新恢复车轮再黏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滑阀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信号处理图;

图中:1、车轮;2、导向轮;3、稳定轮;4、轨道;5、传动轴;6、转速传感器;7、传动系统;8、数据处理系统;9、直流电源;10、牵引控制器;11、制动缸;12、电动机;13、翻转固定座;14、限位孔;15、速度演算器;16、数字信号处理器;17、驱动器;18、防滑阀,19、紧急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系统7及数据处理系统8,所述传动系统7包括直流电源9、牵引控制器10、电动机12、传动轴5、制动缸11和车轮;每个所述车轮1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滑链条,所述电动机12的电源通过所述牵引控制器10和所述直流电源9连接,所述电动机1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5与所述车轮1连接,所述车轮1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5的两端,每个所述制动缸11与所述传动轴5相连,每个所述制动缸11的气路通道上安装了一个防滑阀18,每个所述防滑阀18包括两个电磁阀,一个电磁阀控制所述制动缸11的进风,另一个控制所述制动缸11的排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8包括转速传感器6、速度演算器16、数字信号处理器15和驱动器17,所述转速传感器6、速度演算器16、数字信号处理器15和驱动器17之间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的转速传感器6通过电池驱动,所述转速传感器6的电池能够拆卸或者通过太阳能充电,所述转速传感器6与所述车轮1联结,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15通过所述驱动器17与所述牵引控制器10联结,所述转速传感器6安装在每个所述传动轴5上,用于实时采集所述传动轴5的速度,所述速度演算器16接收每个所述传动轴5的速度,然后通过计算各传动轴5的速度差及减速度,判断所述各传动轴5是否发生空转,所述速度演算器16发出一判断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15接收所述判断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器17将所述防滑阀18打开或者关闭。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阀18排气时,所述制动缸11压力降低,所述传动轴5速度增大,所述防滑阀18进气时,所述制动缸11压力增大,所述传动轴5速度减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控制器10控制每节车厢的所有所述电动机12,所述电动机12的转子上设置有所述一检测器,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15采集所述检测器的检测信号,实时推定所述电动机12的减速度,从而控制所述牵引控制器10牵引所述电动机12的扭矩电流,进而控制所述电动机12的扭矩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具有多节车厢,每节车厢均设置有传动系统7及数据处理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还包括卡设在轨道4上的导向轮2及稳定轮3。

本实施例中,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还包括紧急电磁阀19。

工作原理:本发明设置了一种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所述轻轨车防滑防空转控制系统包括传动系统7及数据处理系统8,所述传动系统7包括直流电源9、牵引控制器10、电动机12、传动轴5、制动缸11和车轮;每个所述车轮1上设置有可拆卸的防滑链条,以避免车轮打滑,所述电动机12的电源通过所述牵引控制器10和所述直流电源9连接,所述电动机1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5与所述车轮1连接,所述车轮1的设置于所述传动轴5的两端,每个所述制动缸11与所述传动轴5相连,每个所述制动缸11的气路通道上安装了一个防滑阀18,每个所述防滑阀18包括两个电磁阀,一个电磁阀控制所述制动缸11的进风,另一个控制所述制动缸11的排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8包括转速传感器6、速度演算器16、数字信号处理器15和驱动器17,所述转速传感器6、速度演算器16、数字信号处理器15和驱动器17之间通过信号线连接,所述的转速传感器6通过电池驱动,所述转速传感器6的电池能够拆卸或者通过太阳能充电,所述转速传感器6与所述车轮1联结,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15通过所述驱动器17与所述牵引控制器10联结,所述转速传感器6安装在每个所述传动轴5上,用于实时采集所述传动轴5的速度,所述速度演算器16接收每个所述传动轴5的速度,然后通过计算各传动轴5的速度差及减速度,判断所述各传动轴5是否发生空转,所述速度演算器16发出一判断信号,所述数字信号处理器15接收所述判断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器17将所述防滑阀18打开或者关闭,重新恢复车轮再黏着状态。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