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912发布日期:2018-10-30 23:3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道岔的换道机构大多采用齿轮齿条式,其原理是把齿轮和齿条中的其中一个部件固定,另一部件则固定在活动部分上,并通过齿轮齿条的啮合来传递动力,从而实现道岔的转辙换道。

然而,这种换道机构结构对环境的要求很高,杂物若侵入到齿轮齿条之间会影响齿轮齿条的正常啮合,且齿轮齿条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后期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道岔由固定梁、公共梁、活动梁和驱动装置组成,其中,驱动装置由杆件、驱动件和受力板组成,受力板设置在活动梁上,杆件的一端与驱动件连接,杆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受力板上,通过驱动件来驱动杆件,使得杆件的另一端与活动梁的受力板相互作用,实现了活动梁在公共梁上的移动配合,从而实现了道岔的转辙,不仅简化了道岔的机械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方便维修和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所述道岔由固定梁、公共梁、活动梁和驱动装置组成,其中,所述固定梁包括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所述公共梁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之间;活动梁可移动地连接在所述公共梁上,所述第一边梁和所述第二边梁可分别与所述活动梁限定出两条行车通道;所述驱动装置由杆件、驱动件和受力板组成,所述受力板设置在所述活动梁上,所述杆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杆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受力板上,所述驱动件可驱动所述杆件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梁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受力板设置有受力槽,所述杆件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受力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杆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受力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梁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公共梁上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导轨与所述导轨槽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公共梁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活动梁上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导轨与所述导轨槽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道岔还包括台车,所述台车安装在所述活动梁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梁相对位置处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边梁相对位置处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梁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以限定出可切换的第一行车通道和第二行车通道,其中,在所述活动梁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活动梁与所述第一边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一行车通道,在所述活动梁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活动梁与所述第二边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行车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活动梁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二边梁相接触,在所述活动梁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边梁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道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道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岔,驱动装置采用杆件、驱动件和受力板之间的相互配合来驱动道岔,从而实现道岔转辙,不仅简化了道岔的机械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方便维修和安装。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道岔100;

固定梁1;活动梁2;公共梁3;驱动装置4;导轨5;导轨槽6;台车7;第一行车通道9;第二行车通道10;

第一边梁11;第二边梁12;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第一公共梁段31;第二公共梁段32;驱动件41;杆件42;受力板43;

滚轮421;受力槽4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左”、“右”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台车”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指具有承载功能的装置,可以指具有承载移动功能的装置,也可以指具有连接功能的装置等,此处除非另有说明,“台车”的含义可以是一个或两个及以上;还需注意的是,术语 “设置” 、“连接”、“配合”、“接触”应作广义理解,其具体的设置方式、连接方式、配合方式和接触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不受特定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100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道岔100由固定梁1、活动梁2、公共梁3和驱动装置4组成,其中,驱动装置4由杆件42、驱动件41和受力板43组成,受力板43设置在活动梁2上,杆件42的一端与驱动件41连接,杆件42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受力板43上,通过驱动件41来驱动杆件42,使得杆件42的另一端与活动梁2的受力板43相互作用,实现了活动梁2在公共梁3上的移动配合,从而实现了道岔的转辙,不仅简化了道岔的机械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方便维修和安装。

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100,道岔100由固定梁1、活动梁2、公共梁3和驱动装置4组成,其中,固定梁1包括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公共梁3固定设置在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之间;活动梁2可移动地连接在公共梁3上,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可分别与活动梁2限定出两条行车通道;驱动装置4由杆件42、驱动件41和受力板43组成,受力板43设置在活动梁2上,杆件42的一端与驱动件41连接,杆件42的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受力板43上,驱动件41可驱动杆件42运动从而带动活动梁2移动。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道岔100由固定梁1、活动梁2、公共梁3和驱动装置4组成,其中,固定梁1由相对固定设置的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组成;公共梁3固定设置在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之间;活动梁2可移动地连接在公共梁3上,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可分别与活动梁2限定出两条行车通道;驱动装置4由杆件42、驱动件41和受力板43组成,受力板43设置在活动梁2上,杆件42的一端(例如图4中所示出的左端)与驱动件41连接,杆件42的另一端(例如图4中所示出的左端)可移动地设置在受力板43上,驱动件41可驱动杆件42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活动梁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100,驱动装置采用杆件、驱动件和受力板之间的相互配合来驱动道岔,从而实现道岔转辙,不仅简化了道岔的机械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方便维修和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受力板43设置有受力槽431,杆件42的另一端(例如图4中所示出的右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受力槽431内。具体地,在驱动件41的作用下,杆件42的另一端在通过与受力槽431相互作用来驱动活动梁2,从而实现道岔的转辙。

在一些实施例中,杆件42的另一端(例如图4中所示出的右端)设置有滚轮421,滚轮421可移动地设置在受力槽431内。具体地,在驱动件41的作用下,杆件42绕自身的一端(例如图4中所示出的杆件42左端)转动,同时带动驱动杆件42的另一端(例如图4中所示出的右端)的滚轮421在受力板43中的运动,更为具体地,滚轮421在受力槽431中滚动,此时通过滚轮421与受力槽431之间的相互作用来驱动活动梁2,从而实现道岔的转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活动梁2上设置有导轨5,公共梁3上设置有导轨槽6,导轨5与导轨槽6相配合。具体地,在驱动装置4的驱动作用下,活动梁2通过导轨5在导轨槽6中的导向作用来移动,从而实现道岔100的转辙换道。需要说明的是,将导轨设置在活动梁上,导轨槽设置在公共梁上的设置方式仅为方便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

可选地,将导轨5设置在公共梁3上,导轨槽6设置在活动梁2上,导轨5与导轨槽6相配合。具体地,在驱动装置4的驱动作用下,活动梁2通过导轨5在导轨槽6的导向作用来移动,从而实现道岔100的转辙换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道岔100还设置有台车7,台车7安装在活动梁2下方。具体地,将台车7设置在活动梁2下方,使得,在道岔转辙过程中,台车可起到承载和辅助移动活动梁的作用,从而实现道岔路线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梁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第一侧壁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梁11相对位置处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侧壁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梁12相对位置处的延伸方向相同。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梁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第一侧壁2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梁11相对位置处(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第一边梁11的左边)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侧壁2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梁12相对位置处(例如图1和图2中所示出的第二边梁12的右边)的延伸方向相同。通过将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的延伸方向分别与第一边梁11、第二边梁12相对位置处的延伸方向设置为相同,使得活动梁2在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之间移动的过程中,可实现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分别与第一边梁11和第二边梁12相对位置处的配合,从而形成相对应的两条形成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活动梁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移动以限定出可切换的第一行车通道9和第二行车通道10,其中,在活动梁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活动梁2与第一边梁11共同限定出第一行车通道9,在活动梁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梁2与第二边梁12共同限定出第二行车通道10。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活动梁2沿导轨5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活动梁2与第一边梁11形成第一行车通道9,列车通过第一行车通道9时,列车两侧的车轮可分别在活动梁2与第一边梁11上行驶;如图1所示,在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活动梁2沿导轨5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活动梁2与第一边梁11形成第二行车通道10,列车通过第二行车通道10时,列车两侧的车轮可分别在活动梁2与第二边梁12上行驶。这样设置,使得活动梁通过移动可分别与第一边梁和第二边梁限定出两条行车通道,使得道岔只需移动活动梁即可完成道岔转辙,从而使得道岔结构简单、经济性好,转辙轻便、可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活动梁2移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二侧壁22与第二边梁12相接触,在活动梁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侧壁21与第一边梁11相接触。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活动梁2沿导轨5移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第二侧壁22与第二边梁12相接触;如图1所示,在驱动装置4的作用下,活动梁2沿导轨5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一侧壁21与第一边梁11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设置有上述的道岔100,使得系统整体机械结构简单、经济性好,道岔转辙轻便、可靠,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方便维修和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只需移动活动梁即可完成道岔转辙,从而使得道岔结构简单、经济性好,转辙轻便、可靠;驱动装置采用杆件、驱动件和受力板之间的相互配合来驱动道岔,从而实现道岔转辙,不仅简化了道岔的机械结构,降低了成本,同时方便维修和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道岔和具有其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