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移动列车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4529发布日期:2019-09-12 09:51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移动列车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列车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移动列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液压移动装置的使用非常广泛,而制动装置是液压移动装置不可缺少的部分,现有的技术,制动装置多设计在列车底部,拆卸和维修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移动列车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液压移动列车制动装置,包括架体,架体的中部设有滚轮,架体的两侧分别活动铰接有制动臂,每个制动臂的下部内侧均设有制动摩擦块,位于架体上方的油缸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架体两侧的制动臂相连接,油缸外侧套装有拉簧。

进一步地,所述的制动臂底部还安装有防脱轨装置。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的制动臂上安装有两套所述的防脱轨装置,两套所述的防脱轨装置分别位于制动臂的两侧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脱轨装置为带有一个拐角的折弯板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防脱轨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制动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架体包括两个侧板以及将两个所述的侧板连接在一起的若干横梁,架体上还设有贯穿两个所述的侧板的U型槽口,油缸从架体的U型槽口内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的架体上安装有罩住油缸用于防尘的防护罩。

将本制动装置安装到导轨上并通过连杆与列车相连接,制动装置由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在列车需要制动时,给油缸供油,使得活塞杆伸出,活塞杆会顶着制动臂的上部往外运动,制动臂的中部与架体铰接,使得制动臂的下部外架体内部运动,而位于架体两侧的制动臂的下部内侧的制动摩擦块相互配合抱紧导轨,实现制动;当列车需要运行时,油缸回油,活塞杆回收,制动摩擦块与导轨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设计了一种列车外接的制动装置,改变了现有的制动装置发生故障时需要从列车下部拆卸维修,使得制动装置维修起来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非制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动状态图;

图中,1、油缸,2、拉簧,3、制动臂,4、制动摩擦块,5、滚轮,6、防脱轨装置,7、架体,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液压移动列车制动装置,包括架体7,架体7的中部设有滚轮5,架体7的两侧分别活动铰接有制动臂3,每个制动臂3的下部内侧均设有制动摩擦块4,位于架体7上方的油缸1的两端分别与位于架体7两侧的制动臂3相连接,油缸1外侧套装有拉簧2。将本制动装置安装到导轨上并通过连杆与列车相连接,制动装置由液压系统进行控制,在列车需要制动时,给油缸1供油,使得活塞杆克服拉簧2的阻力伸出,活塞杆会顶着制动臂3的上部往外运动,制动臂3的中部与架体7铰接,使得制动臂3的下部外架体7的内部运动,而位于架体7两侧的制动臂3的下部内侧的制动摩擦块4相互配合抱紧导轨,实现制动;当列车需要运行时,油缸1回油,活塞杆回收,制动摩擦块4与导轨脱离。其中,套装在油缸1外侧的拉簧2防止油缸1在无油液状态下,活塞杆伸出,使得制动臂3发生转动以至于制动摩擦块4与导轨发生摩擦,影响列车正常运行。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制动臂3底部还安装有防脱轨装置6。每个所述的制动臂3上安装有两套所述的防脱轨装置6,两套所述的防脱轨装置6分别位于制动臂3的两侧端部。所述的防脱轨装置6为带有一个拐角的折弯板件,折弯板件的其中一侧面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制动臂3的外侧面,折弯板件的另一面则伸进导轨的工字型钢中间位置处,但制动装置正常运行时折弯板件不与导轨相接触,位于架体7两侧的折弯板件相互配合,使得制动装置无法脱离导轨,保证行车安全。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架体7包括两个侧板以及将两个所述的侧板连接在一起的若干横梁,滚轮5安装在两个所述的侧板中间,架体7上还设有贯穿两个所述的侧板的U型槽口,油缸1从架体7的U型槽口内穿过,使得整个制动装置的体积尽可能的减小。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在架体7上安装有罩住油缸1用于防尘的防护罩8,放置活塞杆落入较多的灰尘,影响制动效果。

当行驶中需要制动时,给油缸加压,活塞杆伸出推动制动臂,从而使制动摩擦块贴近轨道产生较大摩擦力,对列车进行制动。当运行列车时,制动油缸活塞杆收回,制动臂回到初始位置,摩擦块与轨道不接触,制动装置靠滚轮与轨道接触,从而在轨道上行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