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车配置动力源的铁路自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2541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随车配置动力源的铁路自翻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货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随车配置动力源的铁路自翻车。
【背景技术】
[0002]铁路自翻车是把卸车设备和车辆结构结合在一起的专用车辆,适用于运输矿石、砂砾、煤块、建筑材料等散粒货物。铁路自翻车具有可倾翻卸货的车厢。在卸货作业过程中,车辆自带的倾翻设备推动车厢向任一侧倾翻,随着车厢逐渐倾翻,在侧门开闭装置控制下,侧门逐渐开启,当车厢向一侧翻转达到一定角度时,侧门将全部打开,侧门板与车厢底部平行,成为地板的延伸面,引导车厢内的货物流出。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铁路自翻车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0004]现有的铁路自翻车通常采用气缸或液压缸推动车厢倾翻,动力由机车或地面的压缩空气栗站供给,所需的电能由机车供给或由地面的电网供给。但如果使用机车提供动力,在倾翻卸货过程中,机车必须始终连挂自翻车,造成机车无法做其他作业,浪费工作时间;如果使用地面提供动力,自翻车只能在固定地点倾翻卸货,但在实际作业时,经常需要在缺少地面设施的环境下作业,因而,使用地面提供动力及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车配置动力源的铁路自翻车,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翻车只能在固定地点倾翻卸货而造成的提供动力及不方便的技术缺陷。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车配置动力源的铁路自翻车,所述铁路自翻车包括侧门控制装置及底架,所述铁路自翻车还包括:至少两个车厢,所述至少两个车厢位于所述底架的上方,且所述至少两个车厢以所述底架为中心轴并列分布;与所述车厢数量相同的动力源,一个所述动力源对应的位于一个所述车厢的下方,且所述动力源固定在所述底架上,所述动力源与外界液压缸或气缸连接,使得通过所述动力源驱动所述液压缸或所述气缸顶升所述车厢翻转作业;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车厢相邻分布在所述铁路自翻车上,以形成所述铁路自翻车的载货区域,且一个动力源驱动所述液压缸或所述气缸独立的控制一个所述车厢翻转作业。
[0007]可选的,还包括:两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所述底架上,且所述动力源固定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
[0008]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是内燃机或者发电机。
[0009]可选的,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支撑架之间的固定连接是螺栓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车配置动力源的铁路自翻车,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0011]通过在车厢的底部安装动力源,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在依靠外部动力源,能够在无外部动力源的条件下独立进行倾翻卸货作业。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倾翻时铁路自翻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倾翻时铁路自翻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1中车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中车厢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17]图5为图1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1中侧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图1中端墙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图1中底架与动力源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车配置动力源的铁路自翻车,
[0023]—方面,通过将侧门控制装置安装在自翻车的端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自翻车侧门开闭装置位于自翻车的车厢下部,使得侧门控制装置在位于车厢下部时需要占用车厢空间,导致车厢必须抬高,此时车厢的重心也随之相应提高了,降低了车辆行驶平稳性的技术缺陷。又一方面,通过将自翻车车厢改为至少两段(至少两个车厢),使得每次倾翻卸货时只倾翻一个车厢,另外一个车厢保持非倾翻状态,这样可以在倾翻卸货过程中减少车厢内的货物向卸货侧滑移带来的重心偏移而对整车的影响,降低了引起车辆倾覆的概率,提高自翻车的倾卸稳定性。再一方面,通过在车厢的底部安装动力源,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在依靠外部动力源,能够在无外部动力源的条件下独立进行倾翻卸货作业。
[0024]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自翻车至少包括侧门控制装置、底架4、至少两个车厢I及动力源2。
[0025]其中,对于至少两个车厢I而言,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择两个车厢1,两个车厢I均位于底架4的上方,且两个车厢I以底架4为中心轴并列(相邻)分布。
[0026]请如图3、图5所示,车厢I至少可以包括:底板10、端墙11、侧门12。其中,底板10、端墙11和侧门12合围形成一个车厢1,且底板10位于车厢I的底部,端墙11位于车厢I的端部,侧门12位于车厢I的侧面。且底板10呈长方形结构,设置有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二固定部102,第一固定部101和第二固定部102相邻分布,可以理解为第一固定部101为底板10 —个边缘部位,第二固定部102为底板10的另一个边缘部位。同时,端墙11固定在第一固定部101上,且端墙11上固定有用于控制侧门开闭的侧门控制装置。侧门12转动地固定于第二固定部102上,且侧门控制装置与侧门活动连接,使得通过侧门控制装置能够控制侧门12相对于底板10进行翻转。
[0027]另外,动力源2的数量与车厢I的数量相同,且一个动力源2对应的位于一个车厢I的下方,并固定在底架4上。动力源2与外界液压缸或气缸连接用于提供动力,同时通过动力源2驱动液压缸或所述气缸顶升车厢I进行翻转作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动力源2固定于底架4上,一方面,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选择机车提供动力时,由于倾翻卸货过程中机车必须始终连挂自翻车,当遇到倾翻卸货作业时间较长时,造成机车无法做其他作业,浪费工作时间,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技术缺陷。另一方面,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使用地面提供动力时,由于顶升车厢I过程中需要完成供电或供风功能,自翻车只能在固定地点倾翻卸货,但在实际作业时,经常需要在缺少地面设施的环境下作业,因而,使用地面提供动力所存在的及其不方便的技术缺陷。
[0028]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选择两个车厢I时,两个车厢I的内部空间形成铁路自翻车的载货区域,且一个动力源驱动液压缸或气缸独立的控制一个车厢I翻转作业,两个平行分布的车厢I之间互不影响。
[0029]换句话说,请分别继续参见图1、图2:
[0030]在附图1中,该状态为自翻车未倾翻货物时候的平稳状态,此时两个车厢I平稳的固定于底架4上。
[0031]在附图中2,该状态为自翻车倾翻货物时候的倾翻状态,此时通过每次倾翻卸货时,先只倾翻一个车厢1(图2中的左边车厢),该车厢内的货物的重心逐渐向侧门12处偏移。另外一个车厢1(图2中的左边车厢)保持非倾翻状态,该车厢内的货物的重心保持不变,仍在车辆的中心。随后,倾翻后的车厢I逐渐回落,另一个车厢再倾翻卸货,卸货完成后再回落。其余各部份的工作原理均与通用自翻车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32]如上所述,在倾翻卸货过程中,通过设置若干个车厢1,使得整个自翻车的部分车厢I重心不变,以此最大程度的减少某一个车厢I内的货物向卸货侧(侧门12)滑移所带来的重心偏移对整车的影响,进而降低引起车辆倾覆的概率,提高自翻车的倾卸稳定性。
[0033]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正是通过将若干个车厢I采取端墙11对端墙11的方式,以底架4作为中心轴平行并列的分布在底架4上。这样得以使得若干个车厢1,在倾翻货物时相邻车厢的侧门12之间互不影响,进而也就达到了当I个车厢I倾翻货物时,其余车厢可保持非倾翻的状态平稳的固定于底架4上,以此降低整车重心偏移的技术效果。
[0034]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门12可以至少包括:第一侧部121和第二侧部122。其中,侧门12也呈方形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一侧部121为侧门12的一个横向边缘部位,第二侧部122为侧门12的一个竖向边缘部位。且第一侧部1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轴121a,与此同时底板10的第二固定部102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槽122b,一个连接轴121a对应连接一个第二连接槽122b,以此将底板10和侧门12相铰接。最终达到侧门12与底板10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