缆索保护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553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缆索保护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整体涉及缆索操作的自行车装置用的缆索保护器机构。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缆索保护器机构,即当自行车翻倒并且缆索操作的装置撞到地面上或在其它情况下在缆索中造成应力时,该机构能保护缆索操作的装置或自行车的零件。
骑自行车成为越来越普及的娱乐形式和运输方式。而且,不论对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运动员,骑自行车都是非常普及的竞赛运动。不管自行车是用于娱乐、运输还是用于竞赛,自行车工业一直在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
现在的自行车大多数是多速自行车,其允许骑车人选择适当的传动比以适应在自行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的特定行驶条件。一种最普通的多速自行车传动装置组件形式是利用在一组前链轮和一组后链轮之间延伸的链条,其中前链轮安装为与踏板一起旋转,后链轮安装在自行车后轮的后轮毂上以与其一起旋转。通常使用两个拨链器在链轮或齿轮之间移动链条。通常,大多数拨链器(前或后拨链器)包括固定在自行车车架上的固定件或基础件,和带有链条导向装置的可移动件,其中可移动件通过连杆组件支撑以相对固定件或基础件运动。链条导向装置具有一对导板,导板构成用于接触链条和在链轮之间移动链条的链条接收槽。
这种多速自行车用的拨链器以及缆索操作的部件一直被重新设计以操作得更有效并改进设计使其可做得更轻些。因此,后拨链器通常用重量轻的材料构造并做得尽可能薄。当然,这会使后拨链器更脆弱,从而当自行车撞到地面上时更易损坏。某些后拨链器有时出现的问题是当自行车翻倒时,后拨链器有时会首先撞到地面上,从而在控制缆索中造成应力。特别是低速档正常型后拨链器,并且当拨链器处于后面上部位置时,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当拨链器撞到地面上时,地面迫使拨链器向内向低速档移动。拨链器的这种移动使变速缆索被拉伸。如果后拨链器不“让步”,则翻倒冲击造成的变速缆索应力会变得如此之大,以致于会损坏或者拨链器或者自行车的安装架(drop-out)。而且,拨链器和变速缆索可能被损坏,使得以后的变速性能变差。缆索保护器机构吸收由拨链器与地面的碰撞产生的变速缆索应力。从而,不会对拨链器或者自行车的安装架造成损坏。
由于以上原因,需要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的缆索保护器机构。从该公开文本中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明显地看到,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这种需要和其它需要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缆索保护器机构,该机构通过吸收对自行车部件的冲击来保护缆索操作的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较简单的缆索保护器机构。
前述目的可基本上这样实现,即在自行车部件的缆索中提供一缆索保护器机构,以在自行车翻倒并撞到地面上时保护自行车部件或自行车的零件。缆索保护器机构具有一第一外壳部分,一第二外壳部分和一偏压件,偏压件位于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之间以迫使它们彼此分开。第一外壳部分具有带第一端壁和与第一端壁间隔开的第一开口端的一第一管形部分。第一端壁包括一第一缆索孔,第一缆索孔的里面部分向第一开口端逐渐扩大。第二外壳部分具有带第二端壁和与第二端壁间隔开的第二开口端的一第二管形部分。第二端壁包括一第二缆索孔。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端可移动地联接在一起。偏压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端壁之间以迫使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彼此分开。
前述目的可基本上这样实现,即在自行车部件的缆索中提供一缆索保护器机构,以在自行车翻倒并撞到地面上时保护自行车部件或自行车的零件。缆索保护器机构具有一第一外壳部分,一第二外壳部分和一偏压件,偏压件位于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之间以迫使它们彼此分开。第一外壳部分具有带第一端壁和与第一端壁间隔开的第一开口端的一第一管形部分。第一端壁包括一第一缆索孔。第一外壳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排水孔。第二外壳部分具有带第二端壁和与第二端壁间隔开的第二开口端的一第二管形部分。第二端壁包括一第二缆索孔。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端可移动地联接在一起。偏压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端壁之间以迫使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彼此分开。
从下面结合附图公开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明显地看出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
现在参考附图,这些附图构成该原始公开文本的一部分,其中

图1为后拨链器上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缆索保护器机构的传统自行车的侧面正视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上面安装有缆索保护器机构的后拨链器的放大侧面正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图2为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的侧面正视图;图4为根据本发明图2和3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的分解侧面正视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图2-4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图2-5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的分解纵向横截面视图;图7为安装在后拨链器上的图2-6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在压缩前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图8为为安装在后拨链器上的图2-7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在压缩后的纵向横截面视图;图9为根据本发明图2-7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第一外壳的左侧正视图;图10为根据本发明图2-7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第一外壳的侧面正视图;图11为根据本发明图2-7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第一外壳的右侧正视图;图12为根据本发明图2-7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第二外壳的左侧正视图;图13为根据本发明图2-7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第二外壳的侧面正视图;图14为根据本发明图2-7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第二外壳的右侧正视图。
首先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如下所述,所示自行车10的后拨链器上安装有缆索保护器机构12。除根据本发明在后拨链器上安装了缆索保护器机构12外,自行车10及其各种部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因此,除与本发明有关的部件外,自行车10及其各种部件在这里不进行讨论或展示了。
如这里所使用的,下面的方向术语“向前、向后、向上、在上面、向下、垂直、水平在下面和横向”以及其它类似的方向术语都是指附装有拨链器14的自行车在其正常行驶位置的方向。从而,如在权利要求中用于描述缆索保护器机构12或拨链器14的这些术语应相对处于其正常行驶位置的自行车10进行解释。
首先参考图1,所示传统自行车10带有各种自行车部件。自行车及其各种部件在现有技术中是公知的,因此,除与本发明有关的部件外,这里不再详细讨论或展示自行车10及其各种部件了。换句话说,由于拨链器14与本发明有关,所以这里仅简要讨论和/或展示拨链器14。在这些自行车部件中,很多都是通过缆索用联接在上面的手柄或操作装置进行操作的。后拨链器14通过变速缆索18用变速单元16以传统方式操作。
变速缆索18是传统的缆索,其具有外套20和内钢丝22。缆索保护器机构12联接在外套20的一端和后拨链器14之间。如下所述,内钢丝22穿过缆索保护器机构12。
如在图2和3中最好地看到的,后拨链器14是低速档正常型拨链器,其在正常状态下被偏压向自行车10后齿轮组的低速齿轮或大齿轮。后拨链器14可以是较传统的低速档正常型拨链器。因此,这里不再详细讨论或展示后拨链器14了。相反地,仅仅简要讨论后拨链器14以便理解缆索保护器机构12的使用。
基本上,后拨链器14具有基础件或固定件30,可移动件32,连杆组件34和偏压件或弹簧(未示出)。固定件30通过传统的支架轴组件(未示出)联接在自行车10的框架上。偏压件或弹簧位于固定件30和可移动件32之间,用于将可移动件32推向低速档位置。连杆组件34具有用于固定内钢丝22端部的缆索固定螺栓34a。可移动件32上枢转联接有笼形架38,笼形架38被偏压以使自行车10的链条被张紧。导轮38a和张紧轮38b可旋转地联接在笼形架38上。有利的是,后拨链器14的每个零件都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较轻刚性材料构造。
如图2、7和8中所示,缆索保护器机构12位于缆索18和后拨链器14的固定件30之间。特别是,紧固零件39,如铆钉或类似物,将缆索保护器机构12枢转联接在后拨链器14的固定件30上。有利的是,紧固零件39不可旋转地联接在缆索保护器机构12上,并具有基本垂直延伸穿过紧固零件39的杆部39b的横向孔39a,用于接收从中穿过的内钢丝22。紧固零件39的杆部39b是非圆形横截面的,例如,一平面部分,以防止缆索保护器机构12和紧固零件39之间的相对旋转。这保证了孔39a的方向保持与缆索保护器机构12正确对准。
缆索保护器机构12可操作地联接在缆索18上,以当自行车10翻倒并且后拨链器14撞到地面上时保持后拨链器14或自行车10的安装架。换句话说,当自行车10倒向安装有后拨链器14的一侧时,后拨链器14就可能首先撞到地面上。特别是低速档正常型后拨链器,并且拨链器处于后面顶部位置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当拨链器14撞到地面上时,地面迫使拨链器14向内同低速档移动。拨链器14的这种移动使变速缆索18被拉伸。如果后拨链器14不“让步”,则由于翻倒冲击在变速缆索18中产生的应力,或者后拨链器或者自行车的安装架将被损坏。而且,后拨链器14和变速缆索18可能被损坏,使得以后的变速性能变差。缆索保护器机构12吸收由于后拨链器14与地面碰撞而产生的变速拉索18的应力。从而,不会对后拨链器14或自行车10的安装架造成损坏。
如在图3-6中所最好地看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12基本包括第一外壳部分60,第二外壳部分42,偏压件44和套筒46。偏压件44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之间以迫使它们彼此分开。缆索调整机构48也联接在第二外壳部分42上,用于调整外套20和内钢丝22之间的相对张力。如图7和8中所示,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套叠联接在一起,偏压件44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之间以迫使它们彼此分开。
如在图7-11中所最好地看到的,第一外壳部分40最好用刚性轻型材料如较硬或刚性较大的塑料模制成单个整体件。第一外壳部分40具有带第一端壁52和与第一端壁52间隔开的第一开口端54的第一管形部分或壁50。
第一管形部分50的内表面限定了圆柱形空腔,用于在其中接收偏压件44的一端。第一管形部分或壁50的外表面具有内凹表面50a和从上面径向向外伸出的三个凸起51。内凹表面50a绕第一管形部分50在圆周方向上延伸。如下所述,内凹表面50a帮助将套筒46组装到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上。有利的是,内凹表面50a在第一外壳部分40的纵向上是弧形的。
有利的是,凸起51绕第一管形部分50的圆周等间隔布置,即间隔约为120°。这些凸起51与第二外壳部分42接合以将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联接在一起。这些凸起51还与第二外壳部分42配合以允许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之间的滑动。每个凸起51都具有倾斜面51a和抵靠面51b。凸起51的倾斜面51a倾斜以与缆索保护器机构12的纵向中心轴线A成一角度。抵靠面51b位于与缆索保护器机构12的纵轴线基本垂直的平面内。
如在图7和8中所最好地看到的,第一端壁52具有内环形壁部分56和外安装部分58,第一缆索孔60从它们中间穿过。第一缆索孔60具有两个部分。第一缆索孔60的第一部分或里面部分62形成在内环形壁部分56内。第二部分或外面部分64形成在外安装部分58内。
内环形壁部分56与第一管形部分50同轴布置。内抵靠面66形成在第一端壁52上,并在第一管形部分50和内环形壁部分56之间径向延伸。内抵靠面66在轴向面向第一外壳部分40的第一开口端54。内抵靠面66与偏压件44的一端接合。
在第一外壳40内抵靠面66上形成有两个排水孔68。当然,排水孔68也可以形成在第二外壳42上。换句话说,至少第一和第二外壳40和42之一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排水孔。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排水孔形成在第一外壳部分40上,但当然也可以有少一些或多一些的排水孔。而且,尽管排水孔68形成在第一外壳部分40的第一端壁上,但也可将排水孔布置在第一外壳部分40的其它位置。有利的是,排水孔68沿第一端壁52内抵靠面66上的假想圆布置,并且排水孔68的间隔相等。
外安装部分58包括安装孔70,安装孔70基本垂直于第一缆索孔60地延伸并位于第一缆索孔60的里面部分和外面部分62和64之间。安装孔70最好是非圆形孔以与紧固零件39的杆部39b配合,以防止它们之间的相对旋转。外安装部分58形成第一缆索孔60的外面部分64,外面部分64与第一缆索孔60的里面部分26基本轴向对齐。
第一缆索孔60的里面部分62是喇叭形或漏斗形的,使得第一缆索孔60向第一开口端54变得越来越大。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第一缆索孔60里面部分62的这种漏斗形使得能够更容易地将内钢丝22穿过第一外壳部分40。
更具体地,第一缆索孔60的里面部分62具有在第一端壁52附近的第一宽度和在第一开口端54附近的第二宽度。第一缆索孔60的第二宽度最好至少为第一缆索孔60第一宽度的两倍,第一宽度等于或稍稍大于内钢丝22的直径。更有利的是,第一缆索孔60的第二宽度最好约为第一缆索孔60的第一宽度的三倍。
如在图5、6、10和11中所最好地看到的,第一缆索孔60的外面部分64具有靠近里面部分62的第一端72和远离里面部分62的第二端74。第一缆索孔60是扇形的。特别是,第一缆索孔60的外面部分64具有一对基本平直的扇形面76,扇形面76彼此间隔开并在其分开端通过一对弧形面78连接。外面部分64具有在弧形面78之间延伸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宽度,该宽度从外面部分64的第一端到外面部分64的第二端逐渐变大。外面部分64具有在平直扇形面76之间延伸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宽度,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外面部分64第一宽度的第一方向。外面部分64的第二宽度由一对基本平行的平直扇形面76限定,扇形面76间隔开的距离与靠近第一端壁52的里面部分62的第一宽度基本相等。
如在图7、8和12-14中所最好地看到的,第二外壳部分42最好是用刚性轻型材料,如较硬或刚性较大的塑料模制成的单个整体件。第二外壳部分42具有带第二端壁82和与第二端壁82间隔开的第二开口端84的第二管形部分或壁80。第二管形部分80套叠联接在第一管形部分50上,使得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可一起移动并压缩偏压件44。
更具体地,外壳管形部分80备有在纵向上延伸的三个槽81。由于凸起51具有倾斜面51a,所以槽81接收第一管形部分50的凸起51。通过在轴向向一起推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可使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通过咬接联接在一起。尽管第二外壳部分42是用刚性相当大的材料制成的,但由于其具有三个纵向裂口85,所以第二外壳部分42稍稍具有弹性。因此,第二管形部分80可径向向外膨胀到凸起51外面并然后回弹,使得凸起51基本被永久地接收在槽81内。
当凸起51位于槽81内时,由于凸起51具有阻止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分开的平直抵靠面51b,所以很难将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分开。在正常静止位置,如在图5和7中所示,由于偏压件44的推力,凸起51的抵靠面51b与最靠近第二外壳部分42第二开口端的槽端部接合。换句话说,当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联接在一起时,偏压件44被预加载以处于压缩状态。
如下面所解释的,在通过变速单元16正常使用拨链器14时,偏压件44不应被压缩。换句话说,偏压件44的推力或偏压力应比在其各种变速位置移动拨链器14时所需要的力大。
第二管形部分80还具有绕包含槽81的部分布置的环形凹进部分86。凹进部分86设计为在其中接收套筒46。换句话说,套筒46盖在槽81上面以使通过槽81进入缆索保护器机构12的灰尘或其它污染物最少。该环形凹进部分86形成一对环形抵靠面86a和86b,它们轴向彼此间隔开的距离基本等于套筒46的纵向长度。当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联接在一起后,经过第一外壳40,然后第二外壳42的开口端84将套筒46插入到环形凹进部分86内。套筒46还保证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不彼此分开。
第二端壁82包括第二缆索孔90。第二缆索孔90最好是阶梯形的,其带有第一或内圆柱部分92和第二或外圆柱部分96,其中第一圆柱部分92具有螺纹套筒插入物94。第二缆索孔90的第二圆柱部分96具有较大的直径,并且备有在第二缆索孔90的第一和第二圆柱部分92和96之间径向延伸的轮廓抵靠面98。如图12中所示,轮廓抵靠面98最好具有以约90°间隔开的四个凹进部分98a。这些凹进部分98a最好是弧形的,使得它们弯曲部分的中心线与缆索保护器机构12的纵向中心线交叉。如下所述,抵靠面98的这些凹进部分98a与缆索调整机构48配合。
第二端壁82具有与第二管形部分80同心布置的内环形壁部分100。抵靠面102形成在第二管形部分80和内环形壁部分100之间。该抵靠面102在轴向面向第二外壳部分42的第二开口端84,用于与偏压件44的一端接合。
偏压件44最好是绕内或里面环形壁部分同心布置的螺旋压缩弹簧。偏压件44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端部之间以迫使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彼此分开。当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联接在一起时,偏压件44被预加载以处于压缩状态。偏压件44的偏压力或推力应足够大,使得在通过变速单元16正常使用拨链器14时偏压件44不被压缩。换句话说,偏压件44的推力或偏压力应比在其各种变速位置移动拨链器14所需要的力大。
套筒46是管形件,最好是用刚性轻型材料如刚性较大的塑料模制成的单个整体件。套筒46绕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同轴安装以防止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分开。当套筒46经过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40和42插入后,第二外壳部分42的自由端向内弯曲进入内凹表面50a。这使套筒46易于插入到第二外壳部分42的环形凹进部分86内。特别是,套筒46位于第二外壳42的环形凹进部分86内,处于抵靠面86a和86b之间。套筒46还保证第一和第二外壳40和42不彼此分开。而且,套筒46覆盖第二管形部分80的槽81。
如在图4-6中所最好地看到的,缆索调整机构48具有缆索调整螺栓110,缆索调整筒套112和偏压件114。缆索调整机构448是较传统的装置,其通常直接安装到缆索操作的部件如拨链器14上。缆索调整机构48与缆索18的外套24接合,用于改变其相对内钢丝22的相对位置。
缆索调整螺栓110最好用如金属材料构造成单个整体件。缆索调整螺栓110具有头部110a和杆部110b,轴向延伸的孔110c穿过头部110a和杆部110b。如下所述,孔110c是阶梯形的。头部110a是带有非圆形外表面(带有四个纵向延伸棱110d的圆柱形面)和圆柱形内表面的管形件,圆柱表内表面带有抵靠面110e,抵靠面110e位于头部110a和杆部110b的相交处。
杆部110b具有带螺纹外表面和圆柱形内表面。外表面的螺纹设计为与第二缆索孔90内的套筒插入物94的内螺纹螺旋接合。从而,旋转缆索调整螺栓110使缆索调整螺栓110相对缆索保护器机构12的外壳部分40和42轴向移动。孔110c沿杆部110b的内径最好大小为等于或稍稍大于内钢丝22的直径。如图7和8中所示,孔110c的内端可备有圆锥形端截面。
如在图4-6中所最好地看到的,缆索调整筒套112最好用刚性轻型材料如较硬的塑料构造成单个整体件。缆索调整筒套112具有抓取部分112a和固定部分112b,阶梯形孔112c从它们中间穿过。抓取部分具有非圆形外表面,其允许使用者可以很容易地旋转缆索调整筒套112。沿抓取部分112a的孔112c最好具有非圆形横截面(四个纵向延伸的凹槽112d)并与缆索调整螺栓110头部110a的外表面对应。因此,旋转抓取部分112a使缆索调整螺栓110旋转。
固定部分112b具有外圆柱形表面,该表面基本等于或稍稍小于第二缆索孔90的圆柱形部分96以在其中进行旋转。固定部分112b的自由端最好具有从其径向伸出的四个止动块或凸起112e。这些凸起最好间隔90°,使得它们可与第二外壳部分42的凹进部分98a接合。换句话说,这些凹进部分98a与凸起112e配合以将缆索调整螺栓110和缆索调整筒套112保持在选定的位置。更具体地,偏压件114绕杆部110b布置并位于头部110a和缆索调整筒套112之间以在其间施加轴向力。由于缆索调整螺栓110可调整地固定在第二外壳部分42上,所以缆索调整筒套112被偏压抵靠在第二外壳部分42上。
缆索调整筒套112的止动块或凸起112e构成第一配合面,而第二外壳部分42的凹进部分98a构成第二配合面,偏压件114将第一和第二配合面推压到一起。带有止动块或凸起112e的第一配合面和带有凹进部分98a的第二配合面的形状做成相互配合以防止缆索调整机构48和第二外壳部分4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直到在其间施加的旋转力超过偏压件114的推力为止,该旋转力在缆索调整机构48和第二外壳部分42之间产生相对轴向移动。
尽管只选择了一个实施例来展示本发明,但从该公开文本中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明显地看到,在不偏离如后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范围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和变型。例如,缆索保护器机构可安装在缆索的中间和/或与缆索操作的部件一起使用。而且,前面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展示目的的,而不是为限制本发明的,本发明由后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表达限定。
权利要求
1.缆索保护器机构,包括一第一外壳部分,其具有一个带第一端壁和与所述第一端壁间隔开的第一开口端的第一管形部分,所述第一端壁包括一第一缆索孔,第一缆索孔的里面部分向所述第一开口端逐渐变大;一第二外壳部分,其具有一个带第二端壁和与所述第二端壁间隔开的第二开口端的第二管形部分,所述第二端壁包括一第二缆索孔,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端可移动地联接在一起;一偏压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壁之间以迫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彼此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索孔的所述里面部分具有在所述第一端壁附近的第一宽度和在所述第一开口端附近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至少为所述第一宽度的两倍。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包括一内抵靠面和一内环形壁部分,其中内环形壁部分从所述内抵靠面向所述第一开口端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壁部分同心地布置在所述第一管形部分内,所述内抵靠面在其间径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是绕所述内环形壁部分同心布置的螺旋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具有一外安装部分,该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缆索孔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部分包括一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缆索孔延伸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缆索孔的外面部分,其与所述第一缆索孔的所述里面部分基本轴向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索孔的所述外面部分具有靠近所述里面部分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里面部分的第二端,所述外面部分的第一宽度从所述外面部分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外面部分的所述第二端逐渐变大。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部分具有与所述外面部分的所述第一宽度垂直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具有一对基本平行的表面,该对表面间隔的距离基本等于在所述第一端壁附近的所述里面部分的第一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部分包括一安装孔,安装孔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缆索孔延伸并位于所述里面部分和所述外面部分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联接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上的缆索调整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调整机构具有一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外壳部分具有一第二配合面,一偏压件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面推到一起,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面之一具有一止动块,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面中的另一个具有凹进部分,凹进部分的形状做成与所述止动块配合以防止所述缆索调整机构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之间的相对转动,直到在其间施加的旋转力超过来自所述偏压件的力为止,以在所述缆索调整机构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之间产生相对轴向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具有一凹进部分,该凹进部分中接收所述缆索调整机构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之一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其上的排水孔。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壁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水孔沿所述第一端壁上的一假想圆布置,所述排水孔之间的间隔相等。
1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套叠联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之一具有至少一个槽,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的另一个具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槽内的凸起。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用同轴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带有所述槽的所述之一上的套筒覆盖。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带有所述凸起的所述另一个的外部表面具有一内凹表面以容纳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带有所述槽的所述之一的一部分的向内偏离。
21.缆索保护器机构,包括一第一外壳部分,其具有带第一端壁和与所述第一端壁间隔开的第一开口端的第一管形部分,所述第一端壁包括一第一缆索孔,所述第一外壳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排水孔;一第二外壳部分,其具有带第二端壁和与所述第二端壁间隔开的第二开口端的第二管形部分,所述第二端壁包括一第二缆索孔,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口端可移动地联接在一起;一偏压件,其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端壁之间以迫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彼此分开。
22.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索孔的里面部分向所述第一开口端逐渐变大。
23.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中的两个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中的四个形成在所述第一外壳中。
25.根据权利要求2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形成在所述第一端壁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排水孔沿所述第一端壁上的一假想圆布置,其中所述排水孔等间隔布置。
27.根据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索孔的所述里面部分具有在所述第一端壁附近的一第一宽度和在所述第一开口端附近的一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至少为所述第一宽度的两倍。
28.根据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包括一内抵靠面和一从所述内抵靠面伸向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内环形壁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8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形壁部分在所述第一管形部分内同心布置,所述内抵靠面在其间径向延伸。
30.根据权利要求29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件是绕所述内环形壁部分同心布置的一螺旋弹簧。
31.根据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具有一外安装部分,该外安装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缆索孔的一部分。
32.根据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部分包括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缆索孔延伸的一安装孔。
33.根据权利要求31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部分构成所述第一缆索孔的外面部分,该外面部分与所述第一缆索孔的所述里面部分基本轴向对齐。
34.根据权利要求33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缆索孔的所述外面部分具有在所述里面部分附近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里面部分的第二端,所述外面部分的第一宽度从所述外面部分的所述第一端向所述外面部分的所述第二端逐渐变大。
35.根据权利要求34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面部分具有与所述外面部分的所述第一宽度垂直的第二宽度,所述第二宽度具有一对基本平行的表面,该对表面之间间隔的距离与所述第一端壁附近的所述里面部分的第一宽度基本相等。
36.根据权利要求34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安装部分包括一安装孔,安装孔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缆索孔并位于所述里面部分和所述外面部分之间。
37.根据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还包括一联接在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上的缆索调整机构。
38.根据权利要求37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索调整机构具有一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外壳部分具有一第二配合面,一偏压件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面推到一起,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面之一具有一止动块,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合面中的另一个具有一凹进部分,凹进部分的形状做成与所述止动块配合以防止所述缆索调整机构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之间的相对转动,直到在其间施加的旋转力超过来自所述偏压件的力为止,以在所述缆索调整机构和所述第二外壳部分之间产生相对轴向移动。
39.根据权利要求37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部分具有一凹进部分,该凹进部分中接收所述缆索调整机构的一部分。
40.根据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套叠联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之一具有至少一个槽,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的另一个具有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槽内的凸起。
41.根据权利要求40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用同轴安装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带有所述槽的所述之一上的套筒覆盖。
42.根据权利要求39中所述的缆索保护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带有所述凸起的所述另一个的外部表面具有一内凹表面以容纳所述第一和第二管形部分中带有所述槽的所述之一的一部分的向内偏离。
全文摘要
在缆索操作的部件,如后拨链器中提供了缆索保护器机构以当自行车翻倒并且缆索操作的部件,例如后拨链器撞到地面上时保护缆索操作的部件或自行车的零件。缆索保护器机构具有第一外壳部分,第二外壳部分和偏压件,偏压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之间以迫使它们彼此分开。第一外壳部分具有带第一端壁和与第一端壁间隔开的第一开口端的第一管形部分。第一端壁包括第一缆索孔,其内剖面向第一开口端逐渐变大。第二外壳部分具有带第二端壁和与第二端壁间隔开的第二开口端的第二管形部分。第二端壁包括第二缆索孔。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的第一和第二开口端可移动地联接在一起。偏压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端壁之间以迫使第一和第二外壳部分彼此分开。
文档编号B62M9/00GK1313222SQ0013108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5日
发明者P·T·林 申请人:岛野(新)私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