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415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式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驱动的轮式滑板车,特别是一种两轮折叠式滑板车。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运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滑板车的面世满足了人们对健身器材的欲望,尤其是车体能折叠的滑板车不用时可折叠缩小体积,便于携带和收藏,更是备受欢迎。但是,现有的滑板车没有减震功能,震动较大;其次是中途休息时滑板车无法竖着放置,须借助其它附属物,第三是滑板车都无鸣笛信号,无法告知前方的行人或行车,在滑行中容易造成碰撞事故。
为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滑行平稳、放置方便、并装有鸣笛信号的折叠式滑板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式滑板车,包括把手、伸缩管、膨胀管、前叉转动体、前叉、前轮、折叠装置、车身和后轮,伸缩管套接在膨胀管上,前叉活动固定在前叉转动体上,所述的前叉上装有减震装置,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前叉上的凸块、装有减震弹簧的减震杆和固定前轮的减震固定体,前叉上开有腰子孔,前轮轴装在腰子孔内,前轮轴和减震杆固定在减震固定体上,减震固定体可带动减震杆沿凸块上的导孔上下移动。
所述的车身上装有车身支承架。
在前轮的对应位置上设有挡水板,挡水板固定在前叉上。
所述的车身上设有电笛,控制开关放置在把手的三通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前轮上装有减震装置,使滑行平稳、骑车舒适,又由于车身上设有车体支承架,中途休息停车方便,又由于车上装有电笛,可提前通知前方,使滑行更安全可靠,具有滑行平稳、放置便利、结构简单、折叠方便、刚性好、整车美观大方等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笛控制原理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式滑板车,包括把手1、伸缩管2、膨胀管4、转动体6、前叉7、前轮15、折叠装置8、车身11和后轮13,伸缩管2套接在膨胀管4上,前叉7活动固定在转动体6上,为减少滑行振动,本实用新型的前叉7上装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前叉7上的凸块21,凸块21上开有一导孔,装有减震弹簧22的减震杆23和固定前轮15的减震固定体24,前叉7上开有腰子孔25,装有前轮的前轮轴装在腰子孔25内,并一起和减震杆23固定在减震固定体24上,滑行时,前轮轴可在前叉7的腰子孔25内上下移动,并带动减震固定体24及固定在减震固定体24上的减震杆23上下移动,从而使减震杆23沿凸块21上的导孔上下移动。
为了中途休息时停车方便,车身11上装有车身支承架9。为了防止泥水飞溅,在前轮15的对应位置上设有挡水板14,挡水板14固定在前叉7上。为了确保滑行安全,在车身11上设有电笛10,控制开关26放置在把手1的三通上。当需要鸣笛开道时,按下控制开关(S)26,四声模拟集成块得电工作,输出声控信号给三极管V放大,三极管V输出电信号控制电笛B声音的大小,电容C主要起交流滤波作用,电阻R主要起电路平衡作用。为了控制滑行速度,在后轮13的对应位置上还装有刹车片12,用脚踩刹车片12,控制刹车片12与后轮13磨擦力的大小来控制滑行速度。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式滑板车,包括把手、伸缩管、膨胀管、前叉转动体、前叉、前轮、折叠装置、车身和后轮,伸缩管套接在膨胀管上,前叉活动固定在前叉转动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叉(7)上装有减震装置,所述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前叉(7)上的凸块(21)、装有减震弹簧(22)的减震杆(23)和固定前轮(15)的减震固定体(24),前叉(7)上开有腰子孔(25),前轮轴装在腰子孔(25)内,前轮轴和减震杆(23)固定在减震固定体(24)上,减震固定体(24)可带动减震杆(23)沿凸块(21)上的导孔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11)上装有车身支承架(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轮(15)的对应位置上设有挡水板(14),挡水板(14)固定在前叉(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折叠式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11)上设有电笛(10),控制开关(26)放置在把手(1)的三通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滑板车,包括把手、伸缩管、膨胀管、前叉转动体、前叉、前轮、折叠装置、车身和后轮,前叉上的减震装置包括固定在前叉上的凸块、装有减震弹簧的减震杆和固定前轮的减震固定体,前叉上开有前叉腰子孔,前轮轴装在腰子孔内,前轮轴和减震杆固定在减震固定体上,减震固定体可带动减震杆沿凸块上的导孔上下移动。车身上设有车体支承架,车上装有电笛,具有滑行平稳、放置便利、安全可靠、折叠方便、整车美观大方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K17/00GK2446039SQ0024914
公开日2001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8日
发明者应龙丁 申请人:应龙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