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141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板车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加设有保险连杆及缓冲元件的滑板车。
现今各式滑板车产品均是将刹车组件设在后轮组件的上方,并与后轮保持一适当间距,所以,当想在车体运动中途获得适当的刹车效果时,则只须以单脚触压该刹车组件以使其底端面触及后轮即可。而虽说此等结构设计及使用方式均极其简易,也确实能取得预期的理想刹车目的,但若万一有任何非预期的外力在车体运动中途横加触压该刹车组件,抑或是使用者本身操作不填,则便极为可能发生严重的意外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用更加安全的滑板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包括一前支杆,顶端具有一握柄,下端与骨架结合,并与转向机件相连;一骨架,前、后端下方连设有前、后轮体机构,并在适当位置上利用一枢轴而枢设有一踏板;一踏板,后端向上隆起而罩覆在后轮体机构上方,并形成一刹车用板面;其特点在于踏板后方的刹车组件与骨架相对位置之间,另设有一挡止连杆。该连杆头端呈凸起状,在该头端上方,踏板相对底端面延伸有一顶块;踏板底端设有一强力弹簧,并与该连杆相连;挡止连杆的末端向上突伸出踏板刹车用板面之外;该踏板与骨架之间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缓冲弹性体,并在骨架处设有数个选择锁固孔;该踏板前端配合枢轴与骨架相互枢接;该挡止连杆近骨架相对枢轴的适当位置向上延伸一叉柱,并在叉柱顶端枢结一连结片,该连结片顶端又再枢设一以供固设一缓冲弹性体的座体;在踏板相对于缓冲弹性体的位置突伸有一板片,并配合一螺栓而与缓冲弹性体锁合;一强力弹簧两端分别与叉柱和踏板的底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加设一保险连杆,从而达到使刹车组件除非经由正常的启动程序,否则将无法完成刹车的作用,进而保护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二、使滑板车体具备有适当的缓冲效果,当在颠簸路面行进时,可使使用者感到较佳的舒适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所示结构的操作步骤示意图。
图3是
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操作步骤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作动示意图。
首先,请参阅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图,其包括有如下的基本组件一前支杆10,顶端具有一握柄11,而下端则与骨架20结合,配合转向机件12以操控运动方向;一骨架20,前、后端下方连设有前、后轮体机构30、40,并在适当位置上利用一枢轴21而枢设有一踏板50;一踏板50,后端向上隆起而罩覆在后轮体机构30上方,并形成一刹车用板面51;其特点在于在骨架20适当位置枢设有一挡止连杆22,该连杆22头端23呈凸起状,配合踏板50相对底端面的延伸顶块52产生相互顶持的状态,再利用一在踏板50底端所设的强力弹簧53作用,以将该连杆22恒常拉定于该顶持位置,之后,挡止连杆22的末端24向上突伸出踏板50刹车用板面51之外;所以,如图2所示,当想使踏板50依枢轴21为旋转点使刹车用板面51向后轮体机构40的后轮41压掣以产生预期的刹车效果前,必须先行触及挡止连杆22以使其头端23旋动位移而脱离其与踏板50顶块52的顶持位置,之后方能如图3所示的状态以完成刹车作用,简言之,当挡止连杆22不被先行触动时,将使刹车用板面51无法被触压以达到刹车作用,从而防止该刹车用板面51被不当触压而产生安全上的顾虑。
另外,如
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踏板50与骨架20之间适当位置处又设有一缓冲弹性体60,并在骨架20处设有数个选择锁固孔(未示于图),以使该弹性体60可被前、后调整锁固位置,除据以取得适当的缓冲效果外,更可以因而同步调整刹车用板面51的触压灵敏度。
当然,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利用踏板50前端配合枢轴25与骨架20相互枢接,以增加缓冲弹性体60的变换调整空间。
之后,请再参阅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较佳实施例,其主要是在挡止连杆22近骨架20相对枢轴26的适当位置向上延伸一叉柱221,并在叉柱221顶端枢结一连结片222,而连结片222顶端又再枢设一座体223以供固设一缓冲弹性体61,之后,在踏板50相对于缓冲弹性体61的位置突伸有一板片54,并配合一螺栓55而与缓冲弹性体61锁合,从而使板片54、缓冲弹性体61及连结片222因一强力弹簧56的拉掣作用而恒常处于同一直角纵线的挡止位置,所以,通过上述构件的组装,当挡止连杆22不被先行触动时,也将使刹车用板面51因角度关系而无法被触压以达到刹车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滑板车,包括一前支杆,顶端具有一握柄,下端与骨架结合,并与转向机件相连;一骨架,前、后端下方连设有前、后轮体机构,并在适当位置上利用一枢轴而枢设有一踏板;一踏板,后端向上隆起而罩覆在后轮体机构上方,并形成一刹车用板面;其特征在于踏板后方的刹车组件与骨架相对位置之间,另设有一挡止连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该连杆头端呈凸起状,在该头端上方,踏板相对底端面延伸有一顶块;踏板底端设有一强力弹簧,并与该连杆相连;挡止连杆的末端向上突伸出踏板刹车用板面之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该踏板与骨架之间适当位置处设有一缓冲弹性体,并在骨架处设有数个选择锁固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该踏板前端配合枢轴与骨架相互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该挡止连杆近骨架相对枢轴的适当位置向上延伸一叉柱,并在叉柱顶端枢结一连结片,该连结片顶端又再枢设一以供固设一缓冲弹性体的座体;在踏板相对于缓冲弹性体的位置突伸有一板片,并配合一螺栓而与缓冲弹性体锁合;一强力弹簧两端分别与叉柱和踏板的底端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滑板车,其主要是在踏板后方的刹车组件与骨架相对位置之间,另设有一挡止连杆,当挡止连杆不被先行触动时,刹车组件也无法被触压,从而防止该刹车组件被不当触压而产生安全上的顾虑。另外,在踏板与骨架之间适当位置处又设有一缓冲弹性体,并在骨架处设有数个选择锁固孔,以使该弹性体可被前、后调整锁固位置,从而取得适当的缓冲效果,并可同步调整刹车组件的触压灵敏度。
文档编号B62K17/00GK2439993SQ0024915
公开日2001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8日
发明者王国梁, 吴凉舟 申请人:王国梁, 吴凉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