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后减震机构的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57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后减震机构的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代步车,特别是一种带有后减震机构的电动代步车。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代步车,其车体大都为一整体结构,在其车架上没有任何减震机构。因此在行驶中,遇到路面高低不平时,整个车体容易产生剧烈的晃动及震动,使驾驶者产生极为不舒适的的感觉。而且一般的电动代步车是针对老年人或行动不方便者所设计,而老年人原本已体弱或行动不灵活,若行驶间产生剧烈的晃动及震动,极易使老年人在驾驶电动代步车时发生意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带有后减震机构的电动代步车,使代步车行驶在路面高低不平的道路时,可减少震动,增加乘座和驾驶的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后减震机构的电动代步车,由车体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座椅插管4与后车架1之间设有减震器2,减震器2的一端与设置在座椅插管4上的支座3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后车架1上的支座7连接;前车架6与后车架1通过设置在前车架6两侧的套管8、9及销轴5、10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将减震器2巧妙地设置在座椅和后车架之间,同时,将前车架和后车架设计为铰接结构,使电动代步车在行驶过程中有效地减少震动,同时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方便,适宜推广应用。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代步车整体结构俯视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动代步车整体结构侧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首先电动代步车是由前车架6,后车架1,转向系统13,传动系统14,座椅系统15,悬吊减震系统16等组成。
后减震机构,主要是在座椅插管4上有设置用于固定减震器2一端的支座3,在后车架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减震器2另一端的支座7,减震器2的一端可用螺栓11固定在支座3上,另一端可用螺栓12固定在支座7上,前车架6设置有对称的套管8、9及起铰接作用的销轴5、10。代步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驶时,后轮的震动压力通过后车架1传递到减震器2上,同时,由于后车架1与前车架6是通过铰接连接,能使前、后车架绕铰接连接的销轴中心转动,从而使减震器2有效地吸收后轮的震动压力。
权利要求1.一种带后减震机构的电动代步车,由车体等构成,其特征在于座椅插管(4)与后车架(1)之间设有减震器(2),减震器(2)的一端与设置在座椅插管(4)上的支座(3)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后车架(1)上的支座(7)连接;前车架(6)与后车架(1)通过设置在前车架(6)两侧套管(8)、(9)内的销轴(5),(10)铰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后减震机构的电动代步车,其主要是在座椅插管与后车架之间,设有一减震器。同时,前车架上设置有对称的左、右套管,套管内装有可转动的销轴,销轴可插入与前车架相匹配的后车架前横梁衬套内。代步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行驶时,后轮的震动压力通过后车架1传递到减震器2上,同时,由于后车架1与前车架6是通过销轴铰接连接,能使前、后车架绕销轴中心转动,从而使减震器达到有效地吸收后轮的震动压力,使代步车行驶平稳。提高乘坐的舒适感。
文档编号B62K11/02GK2484244SQ0121488
公开日2002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1日
发明者郑敏雄 申请人:东莞先豪电器玩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