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296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型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采用简单折叠机构的微型自行车。
由于现有微型自行车的车架形状局限在传统的菱形或车架前侧为单、双管形,因此便携的折叠结构必然首先是车架的折叠,不仅其折叠部件较多而使结构复杂,还存在折叠后的整体厚度不理想的缺陷。此外,现有微型自行车前、后车轮为等径设计,也是便携折叠结构必须首先折叠车架的重要原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采用简单折叠结构的微型自行车。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车架的上管和前管的两轴线相交角为90-95度,后轮车圈与前轮车圈的半径比是1∶0.5-0.65。
所说的上管其后端固定具有独立开放下端口的支撑鞍座的座管,车架后斜管的上端与座管相固定。
所说的上管其前部与车架五通轴套之间设有支撑管。
所说的前管其长度大于前车叉弓形段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车架长度较短且前轮较小,因此可方便地采用向一侧折转车把把管、下移鞍座及折叠脚蹬的简单折叠结构即可实现便携式折叠微型自行车。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
本实用新型附图1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实施例,车架的上管2和前管4两轴线相交角度为90度,后轮7的车圈半径R=175mm,前轮5的车圈半径R=100mm,后轮与前轮半径之比约1∶0.57。座管9固定于上管2后端,且具有独立的、开放的下端口,以便于鞍座通过其立管10下移至最低位或适当高度,立管由座管9上端口的锁柄锁定。附图1车架上管2的前端与车架五通轴套间焊接固定有支撑管3,它与上管2后端与五通轴套间传统设置的后支撑管相配合,可有效增强车架强度。本实施例的车架前管4高度为240mm,大于前车叉弓形段6的170mm高度,该设计以满足小径前车轮需要。
本实施例的车把即把横管其把管1设有使之实现向一侧折翻的连接装置。
权利要求1.微型自行车,由车架、把横管、把管、前车叉、鞍座及立管,前后车轮所组成,其特征是车架的上管和前管的两轴线相交角度为90-95度,后轮车圈与前轮车圈的半径比是1∶0.5-0.6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说的上管,其后端固定具有独立开放下端口的支撑鞍座的座管,车架后斜管的上端与座管相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说的上管,其前部与车架五通轴套之间设有支撑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说的前管,其长度大于前车叉弓形段长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采用简单折叠机构的微型自行车。本微型自行车车架的上管和前管的两轴线相交角为90-95度,后轮与前轮车圈的半径比是1∶0.5-0.7。本实用新型具有车架长度较短且前轮较小,可采用向一侧折转车把、下移鞍座及折叠脚蹬的简单折叠结构即可实现便携式折叠微型自行车的突出优点。
文档编号B62K3/00GK2473108SQ01219900
公开日2002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23日
发明者曹宣, 吴勤良 申请人:天津新时代自行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