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省力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5608阅读:23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省力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部件,尤其是一种摩托车的支撑架。
目前不论什么样的摩托车在车底下部都要装有一个支撑,其主要目的是在停放车时,有个稳定性和安全性。现在的摩托车种类很多。不管是普通男装车,还是女装踏板车,或豪华型太子车等,它们支撑的结构和使用方法都是相同的,只有在形状上因车而异,按车架的高矮来决定支撑的高度。它们的结构比较简单,以普遍型为例,它的造型是用一钢管压弯成半圆叉形而成,弯管两端为支撑下底部分、钢管中段即半圆处为支撑上部。在半圆顶部焊接一轴套,用一轴与车架套起,它是支撑的主要转动部位。在支撑的左边下部,焊有一条向外伸的小圆铁,有定位停车作用,右边装有一条回位弹簧。当要停放车时,架车者要站在车的左边,左右手分别抓住车头把手和座垫护架,右脚踩下支撑底下小圆铁,使支撑与地面定位后,右手用力向上又朝后拉起整车重量,到支撑将垂直,就可把车撑稳。要行车时,同样的方法,把车相反朝前推,车移动后回位弹簧把支撑收起。此种支撑的优点是制作工艺简单,耗料少,缺点是使用不方便,耗体力大,对于体力弱者使用困难,车身重的更需费大劲。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车者不需下车就可用脚操作支撑,省力,停放车安全,能很好发挥支撑作用的摩托车省力撑。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两支撑支柱6中段间固定一内设转轴9的轴套,转轴9一端连接装有助力臂8的长力臂7,转轴9中间装上套式曲尺形短力臂5,传动叉3一端活动连接短力臂5,另一端与顶座11下的两固定环活动连接。本结构可在摩托车原支撑上安装,也可另截钢管焊成。
本摩托车省力撑可使每位开车者都能发挥支撑的功能,停放车有安全感。它与原来支撑相比,开车者不需下车,坐在车上用左脚操作支撑,车便可停稳,需行车时同样去操作即可。它不需用手拉起车身的重量,只靠开车者自身的体重来压下支撑力臂机构,这就是它比原来支撑的方便与省力之处。它能使开车者坐在车上就直接能停放车和行车,真够潇洒自然,也正是当代人心理追求的一种风度,也是进一步完善了摩托车的使用性能。
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本省力撑可在原支撑上安装,也可另截钢管焊成。截两条长度合适的钢管做支撑两边支柱6,支柱上端用一短度合适的钢管焊接,再在这短钢管旁平焊上一条支撑轴套2,使成为支撑的基本形状。再在支撑支柱中段上加装一条转轴9联着长力臂7,由轴套固定在支柱上,转轴9中间装上套式曲尺形短力臂5,用销钉固定在转轴上,短力臂5另一端钻个活动孔,联着传动叉3,传动叉3上端钻个活动孔,用穿销同顶座的两块固定环相联可转动,顶座11焊有轴套,用转轴10同支撑轴套2穿成一体,整体构成一直角三角形。在顶座11面上焊有一原装套1和固定板12,可直接装到原来支撑的位置上,再在固定板上用螺丝与车架上紧,在支柱6左边装一回位弹簧4,另外在长力臂7下段装上助力臂8,辅助长力臂的工作。其工作原理为运用本结构的直角三角形,只要两直角边长度不变,斜边长度改变或等于零时,那么直角边的夹角发生变化。再运用长力臂与短力臂的杠杆原理的能力,即可起到省力作用(图示属停车状态)。操作助力臂,用力踩下助力臂,加在助力臂上的重心力偏移,推动了长力臂,长力臂转轴传动给短力臂再拉动了传动叉,这时短力臂与传动叉两端之间的距离变短,顶座与支撑的距离拉近,在支撑将离开地面时(指装上车后),弹簧把支撑拉起,支撑变为行车状态。需停车时,加在长力臂上的力继续向下,长力臂与短力臂产生作用力之后,短力臂与传动板两端距离大小变大,可把车支撑起,完成其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省力撑,包括连接车上支撑套,其特征在于在两支撑支柱(6)中段间固定一内设转轴(9)的轴套,转轴(9)一端连接装有助力臂(8)的长力臂(7),转轴(9)中间装上套式曲尺形短力臂(5),传动叉(3)一端活动连接短力臂(5),另一端与顶座(11)下的两固定环活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省力撑,采取在两支撑支柱中段间固定一内设转轴的轴套,转轴一端连接装有助力臂的长力臂,转轴中间装上套式曲尺形短力臂,传动叉一端活动连接短力臂,另一端与顶座下的两固定环活动连接。该省力撑不需用手拉起车身支撑,只靠开车者自身体重来压下支撑力臂即可撑起,开车者不需下车,坐在车上用脚操作支撑,车即可停稳,需行车时同样操作即可,既方便、省力,又安全。
文档编号B62H1/02GK2476476SQ0123971
公开日2002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6日
发明者梁仕炎 申请人:梁仕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