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26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
当组装时,后车架12直立于地面上,且前车架11位于后车架12的相对上方且彼此垂直,使用者必须一手扶持前车架11,另一手扶持后车架12,以将前车架11的钩合片111及后车架12的钩合块121钩合在一起,并将后车架12往水平方向推移,拉动拉柄123往下往外移动并穿伸于嵌合孔113中,藉此组装完成代步车1。
然而,由于代步车1是通过前车架11的钩合片111及后车架12的钩合块121相互卡合而定位的,所以在组装过程中,往往因为前车架11必须以人力扶持为悬空状态,因此,若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便会造成前车架11掉落或向下倾斜,使得前车架11的钩合片111与后车架12的钩合块121彼此分离,因而常常需要两人相互配合方能达到顺利组装的目的,但基本上代步车讲求的不外乎是携带轻巧和组装方便,虽然可通过拆解而成为前、后车架11、12以减少占用体积,但如果仍需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组装,则在实际操作中将缺乏便利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包含有一第一车架,具有一中心杆,以及两个沿横向分别位于该中心杆相反两侧且彼此平行的侧边杆,所述中心杆包括两个分别自该中心杆横向相反两侧往外突伸的卡止块;一与第一车架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二车架,具有一轴杆,且第一车架的中心杆垂直于第二车架的轴杆;及一卡掣单元,具有一第一卡掣部、两个第二卡掣部、两个分别位于轴杆相反远离两端的凸块、以及两个分别形成于每一侧边杆上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卡掣部自第一车架的中心杆顶端向外突伸,并与中心杆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于卡钩在所述第二车架的轴杆上,所述第二卡掣部分别间隔地位于第二车架的轴杆上,并分别与每一卡止块相配合,所述限位槽开口朝下,并与相对应的凸块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还包含一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具有一固设于第一车架上的固定座、一固设于第二车架上的底座、一位于固定座与底座间的操作组、以及一定位件,所述固定座具有一开口向外的滑槽,所述操作组具有一连接杆与一顶推把手,所述顶推把手设置于连接杆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定位件将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于底座上;所述连接杆可枢转地穿伸于所述固定座的滑槽中,并且所述顶推把手抵靠在所述固定座上。
通过第一卡掣部和轴杆与第二卡掣部和卡止块的相互配合且相对运动而完成卡合,并且每一凸块在每一限位槽中能够自旋转,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单人完成组装工作,且不需借助额外的辅助工具,因此不但减少了组装复杂度,更能够在短时间内组装完成,并且在定位单元的配合下能够确保第一、二车架间组合的稳固性,以确保整体结构稳定,进而增加行驶安全性,在追求组装简便的同时,亦同时兼顾了实用性与安全性。
卡掣单元23具有一第一卡掣部231、二个第二卡掣部232、二个凸块233,及二个限位槽234,第一卡掣部231自第一车架21的中心杆211顶缘向外突伸,并与中心杆211位于一条直线上,第二卡掣部232分别间隔地突出于第二车架22的轴杆221上,并分别与每一卡止块213对应,凸块233分别位于第二车架22的轴杆221相远离的相反两端,而每一限位槽234分别形成于每一侧边杆212邻近轴杆221处且开口朝下。定位单元24具有一固设在第一车架21的中心杆211上的固定座241、一固设在第二车架22上的底座242、一操作组243,及一定位件244(显示于图5),该固定座241具有一开口向外的L型滑槽245,该操作组243包括一连接杆246及一顶推把手247,顶推把手247设置于连接杆246远离底座242的其中一端,定位件244(显示于图5中)与连接杆246螺接在一起,并将连接杆246的另一端枢接于底座242上。
如图3所示,使第一车架21位于第二车架22的相对上方,第一车架21平行于地面,而第二车架22以垂直于地面的方式将第一、二车架21、22彼此靠近,第一卡掣部231钩覆于第二车架22的轴杆221上,而每一凸块233对应地穿过限位槽234中。
如图4所示,使用者将第二车架22如图中箭头所指方向逐渐向上举升,第一、二车架21、22以第二车架22的轴杆221为一运动中心进行相对运动,第一卡掣部231卡钩住第二车架22的轴杆221,第二卡掣部232包覆住第一车架21的卡止块213,此外,每一凸块233在第二车架22的轴杆221带动下,在每一对应限位槽234中进行自身旋转。
如图5所示,当第一、二车架21、22相对转动至同一平面上,第一车架21的中心杆211垂直于第二车架22的轴杆221,且第一、二车架21、22彼此前后相连,此时,第一卡掣部231完全钩覆于轴杆221上,第二卡掣部232也将每一卡止块213加以扣钩,每一凸块233位于相对应的限位槽234中,若施加一水平外力,则无法将第一、二车架21、22彼此拆离。
如图6所示,将操作组243的连接杆246以枢接处为中心加以拉动并穿伸于固定座241的滑槽245中,并将顶推把手247往固定座241的方向推压,使得顶推把手247能够抵压于固定座241(如图6所示),从而连接杆246无法自滑槽245中滑出,藉以加强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2的结构稳定性;当使用完毕后,仅需以与上述步骤相反的步骤,也就是将顶推把手247往远离固定座241的方向推动,使得连接杆246得以自滑槽245中滑出,再使第一、二车架21、22自同一平面相对转动至彼此垂直的位置,就可完成拆解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然而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一切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改变,都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元件标号对照1代步车 22 第二车架11 前车架 221 轴杆111 钩合片 23 卡掣单元112 嵌合块 231 第一卡掣部113 嵌合孔 232 第二卡掣部12 后车架 233 凸块121 钩合块 234 限位槽
122 底座24 定位单元123 拉柄241 固定座2电动代步车的组合242 底座车架装置243 操作组21 第一车架244 定位件211 中心杆 245 滑槽212 侧边杆 246 连接杆213 卡止块 247 顶推把手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第一车架,具有一中心杆,以及两个沿横向分别位于该中心杆相反两侧且彼此平行的侧边杆,所述中心杆包括两个分别自该中心杆横向相反两侧往外突伸的卡止块;与第一车架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二车架,具有一轴杆,且第一车架的中心杆垂直于第二车架的轴杆;及一卡掣单元,具有一第一卡掣部、两个第二卡掣部、两个分别位于轴杆相反远离两端的凸块、以及两个分别形成于每一侧边杆上的限位槽,所述第一卡掣部自第一车架的中心杆顶端向外突伸,并与中心杆位于同一直线上,用于卡钩在所述第二车架的轴杆上,所述第二卡掣部分别间隔地位于第二车架的轴杆上,并分别与每一卡止块相配合,所述限位槽开口朝下,并与相对应的凸块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定位单元,该定位单元具有一固设于第一车架上的固定座、一固设于第二车架上的底座、一位于固定座与底座间的操作组、以及一定位件,所述固定座具有一开口向外的滑槽,所述操作组具有一连接杆与一顶推把手,所述顶推把手设置于连接杆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定位件将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于底座上;所述连接杆可枢转地穿伸于所述固定座的滑槽中,并且所述顶推把手抵靠在所述固定座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代步车的组合车架装置,它包含一第一车架、一具有轴杆的第二车架及一卡掣单元,该第一车架具有一包括两卡止块的中心杆及二侧边杆,该卡掣单元具有一自中心杆向外凸伸的第一卡掣部、两个分别位于轴杆上的第二卡掣部、两个分别设在轴杆相反远离两端上的凸块、及两个分别形成于每一侧边杆上的限位槽,第一、二车架通过相对运动而使第一卡掣部钩合于轴杆上并且每一第二卡掣部与每一卡止块相卡掣,同时每一凸块受到对应限位槽的限位,从而使得第一、二车架可以在单人作业的状态下,不需借助任何工具就可进行并完成组装工作。
文档编号B62K11/02GK2584498SQ02259488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7日
发明者陈瑞田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