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276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摆前进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后轮减震结构的摇摆前进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摇摆前进车如图1所示,这种车之所以能够左右摇摆及转动着车把手10、车首管11产生车前进动力,主要在于车前轮13中心与车前叉12中心间有一长度的后移距14。这是市场上一般摇摆前进车应用的基本原理结构。这种车的车首管11与车身左、右杆16A、16B之间因车把手10摆动动作会造成左、右16A、16B严重摇摆,甚至尾端左、右踏板17A、17B移动或后轮15脱离地面,而影响了使用性及安全性。如图1所示,是一种常见摇摆三轮车的摇摆,主要于车首管11适当高度前方固设前支座111与左、右杆16A、16B前端前轴孔161相枢接。相对于前支座111的车首管11后方向固设后支轴112与横摆杆18中孔181相枢接,而左、右杆16A、16B距前轴孔161后方具有凹孔162并内置一弹性体17供其间横摆杆18左、右端穿入结合。这样,使用者摆动着车把手10使车前进时,车首管11前支座111与左右杆16A、16B前轴孔产生转动,配合横摆杆18随左右杆16A、16B凹孔162内穿入的弹性体17变形,而致使车把手10摇摆前进下,左右杆16A、16B能相对上下摆转而保持着左右踏板17A、17B不会上移且后轮保持贴地面滚动。
以上所述的摇摆前进车的摇摆结构,在复杂路况使用时振动情形严重,影响其使用性和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产品升级的需要,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减震功能,改善摇摆前进车的结构,使摇摆前进车的使用功能进一步的完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的摇摆前进车的后轮减震结构,该摇摆前进车的后轮减震结构主要由固定座结构、后叉结构、承座、套管、转轴螺栓、弹性元件及螺钉组成,固定座结构固设于左、右踏板的底部,并向下开设有一前后方向上的凹形空间;后叉结构前端置入固定座结构的凹形空间内,并通过转轴螺栓和螺钉与固定座相枢接,后端设有向后开口的开口空间;开口空间的前方活动连接承座,后方以置入并固定后轮;左、右踏板的底部固设有套管;承座与套管中间设有弹性元件。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结构的两侧对穿设有外转孔和弯槽孔,后叉结构前端对应设有内转孔和前穿孔,外转孔与内转孔、弯槽孔与前穿孔均以转轴螺栓与螺钉定位。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叉结构中部适当距离两侧设有后穿孔,承座下端对应设有圆孔,以转轴与后叉结构活动连接,转轴中部设有内螺牙,供调整螺钉向上旋入。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承座与套管设有同心的凹孔以置入弹性介质的端头,承座与弹性介质间设有圆片,供调整螺钉向上旋入时抵住以挤压弹性介质。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结构上的弯槽孔呈椭圆形,以限位后叉结构的摆动幅度。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叉结构的后端设有轮轴固定口,与后轮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介质是弹簧或优力胶。


图1为现有技术的摇摆车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动作示意图;图中,1、一种已知摇摆车结构;10、把手;11、车首管;12、前叉;13、前轮;14、后移距;15A、15B、15、左、右后轮;16A、16B、左右杆;17A、17B、左、右踏板;17、弹性元件;18、横摆杆;19、后叉;111、前支座;112、后支轴;161、前轴孔;162、凹孔;2、本实用新型后轮减震结构;20、固定座结构;21上凹空间;22、外转孔;23、弯槽孔;24、转轴螺栓;25、内螺牙;26螺钉;30、后叉结构;31、内转孔;32、前穿孔;33、后穿孔;34、调整螺钉;35、转轴;36、内螺牙;37、轮轴固定口;38、开口空间;39、后轮减震动作;40、承座;41、圆孔;42、凹孔;43、圆片;44、弹性元件;45、套管;46、背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至图5所示,一种改良的摇摆前进车的后轮减震结构,主要由固定座结构20、后叉结构30、承座40、套管45、转轴螺栓24、弹性元件44及螺钉26组成,固定座结构20固设于左、右踏板(17A、17B)的底部,并向下开设有一前后方向上的凹形空间21;后叉结构30前端置入固定座结构20的凹形空间21内,并通过转轴螺栓24和螺钉26与固定座20相枢接,后端设有向后开口的开口空间38;开口空间38的前方活动连接承座40,后方以置入并固定后轮(15A、15B);左、右踏板(17A、17B)的底部固设有套管45;承座40与套管45中间设有弹性元件44。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结构20的两侧对穿设有外转孔22和弯槽孔23,后叉结构30前端对应设有内转孔31和前穿孔32,外转孔22与内转孔31、弯槽孔23与前穿孔32均以转轴螺栓24与螺钉26定位。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叉结构30中部适当距离两侧设有后穿孔33,承座40下端对应设有圆孔41,以转轴35与与后叉结构30活动连接,转轴35中部设有内螺牙36,供调整螺钉34向上旋入。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承座40与套管45设有同心的凹孔42以置入弹性介质44的端头,承座40与弹性介质44间设有圆片43,供调整螺钉34向上旋入时抵住以挤压弹性介质44。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结构20上的弯槽孔23呈椭圆形,以限位后叉结构30的摆动幅度。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叉结构30的后端设有轮轴固定口37,与后轮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介质44是弹簧或优力胶。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适当旋紧调整螺钉(34)在弯槽孔(23)限制范围下,使弹性元件(44)达到一定的预压量,此时当摇摆前进后轮(15)受地面凹凸外力产生震动时,后轮上移使后叉结构(30)顺时针方向摆转,带动承座(40)上移从而缩小与踏板(17A,17B)背面(46)间的距离,因此压缩了其间的弹性元件(40),并同时进行以下情形一、左、右轮(15A,15B)之减震结构(2)虽属同一专利结构,但因左、右轮(15A,15B)各分开装设使用,所以其作用是各自独立的,减震动作随左、右轮(15A,15B)路况各自不同。
二、受固定座结构(20)之弯槽孔(23)限制范围作用,将可限制后叉结构(30)向上摆转角度,因此可防止后轮(15)因弹性元件(44)压缩过量而导致后轮(15A,15B)碰触到左、右踏板(17A,17B),造成危险。
三、弹性元件(44)亦随压缩作用产生略弯曲变形,在变形量微小情形下,待震动外力消失时,可回复原形。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在复杂路况下能够安全减震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摇摆前进车的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摇摆前进车的后轮减震结构主要由固定座结构、后叉结构、承座、套管、转轴螺栓、弹性元件及螺钉组成,固定座结构固设于左、右踏板的前下方,并与后叉结构相枢接,承座与套管中间设有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结构固设于左、右踏板的底部,并向下开设有一前后方向上的凹形空间;后叉结构前端置入固定座结构的凹形空间内,并通过转轴螺栓和螺钉与固定座相枢接,后端设有向后开口的开口空间;开口空间的前方活动连接承座,后方以置入并固定后轮;左、右踏板的底部固设有套管;承座与套管中间设有弹性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结构的两侧对穿设有外转孔和弯槽孔,后叉结构前端对应设有内转孔和前穿孔,外转孔与内转孔、弯槽孔与前穿孔均以转轴螺栓与螺钉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叉结构中部适当距离两侧设有后穿孔,承座下端对应设有圆孔,以转轴与后叉结构活动连接,转轴中部设有内螺牙,供调整螺钉向上旋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承座与套管设有同心的凹孔以置入弹性介质的端头,承座与弹性介质间设有圆片,供调整螺钉向上旋入时抵住以挤压弹性介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座结构上的弯槽孔呈椭圆形,以限位后叉结构的摆动幅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后叉结构的后端设有轮轴固定口,与后轮轮轴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介质是弹簧或优力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摇摆前进车之后轮减震结构,将原来固定于左、右踏板下方的后叉改为固定结构与后叉结构相连接的组合。固定结构设于踏板前下方,并设有上凹空间,用来连接下叉结构的前端;而下叉结构后端设有轮轴固定口,用来安装后轮。靠左、右下叉结构在左、右踏板下方进行的上下摆动,一方面提供了左、右后轮因地面凹凸而产生的上下移动,另一方面压缩了下叉结构承座与踏板管间的弹性体来吸收震动外力,从而达到了左右后轮的减震效果。
文档编号B62K25/04GK2652803SQ0327401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9日
发明者陈雪 申请人:陈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