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挡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9080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用挡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挡风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速克达摩托车于出厂贩售时多半未加装挡风遮板,部分骑乘者为提高骑乘的舒适感,均会自费购买挡风遮板进行安装。参阅图1,现今市面上最常见到的挡风遮板11是直接以螺丝锁固于车架12上,为增进美观,于挡风遮板11外侧通常会加设一美化板13。然而此种挡风遮板11仅能提供单一形式的遮挡效果,也就是说,该挡风遮板11并无法任意改变位置,对于身高不一的摩托车骑乘者来说,多半无法发挥最佳的挡风效果而显得十分不方便。
参阅图2,为改善固定式挡风遮板的11的使用效率,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103186号“调节式摩托车挡风板”揭露一组分设于龙头左右两侧的固定杆21及一连杆组22。该连杆组22设于固定杆21上方,连杆组22包括多数支杆23枢接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架构,并于各平行四边形的内上至外下的同一方向的支杆23上设有挡风板24。
由于所有支杆23均是枢接而可彼此相对位移,因而可利用此项特色改变连杆组22的总高度,以及挡风板24的排列方式,如图所示为该连杆组22上升至一般高度,而所有挡风板24提供的遮挡面积介于最大与最小间。
与前一挡风遮板11相较后可知,该公告案的挡风板24虽然可因应骑乘者需求而改变挡风板24的排列方式及其设置高度,但就整个结构复杂性而论是相对偏高,即该挡风板24必须在固定杆21、连杆组22的相配合下才能装设于摩托车上,且连杆组22是由多个支杆23相枢接所组成,随着结构复杂性及组件数的提高,整体于摩托车上所占去的设立体积更是惊人,相形之下,该挡风板24所提供的便利性就相显降低,而无法成为骑乘者们的最佳选择。有鉴于前述各项原因,如何在挡风高度调整性与设置便利性之间取得最佳协调,遂成为制造业者们所欲突破发展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能根据骑乘者身高及骑乘习惯,而可易地调整遮挡高度的摩托车用挡风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装设在该摩托车车架前段设置的二彼此纵向平行的固定架上,该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包含一转置件,可调整地枢设于该二固定架上;一挡风件,可拆离地固设在该转置件上;该转置件以平行于该二固定架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于该二固定架上,并以数个定位组件定位于该二固定架上,又以数个定位组件由外侧将该挡风件固定于该转置件上。
所述的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置件设有数个分别沿着该各固定架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定位孔,该各定位组件是穿设于该定位孔而将该转置件定位于该二固定架上。
所述的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置件设有数个分别间隔往远离该固定架方向突伸的凸垣,而该挡风件设有数个分别对应于该各凸垣的穿孔,该各凸垣穿设于该各穿孔。
所述的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罩盖件,该罩盖件是以定位组件罩覆固定于该挡风件外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利用转置件相对于该二固定架调整至最适位置,并连带地改变该挡风件的设置高度,不但提供骑乘者改变挡风高度的可选择性,更能依据不同骑乘者的骑乘习惯与身高,达到最佳化的骑乘舒适感。

图1是习用挡风遮板锁固于一车架上的一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中国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103186号“调节式摩托车挡风板”的一立体组合图;图3是一使用状态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挡风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装设在一摩托车的二平行固定架上的情形;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位于一相对较低位置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位在一相对较高位置的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挡风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挡风装置3的较佳实施例是装设在一摩托车4上,该摩托车4具有一构成摩托车主体结构的车架41(图3中未绘出,但为便于说明,另于图4中绘出部分车架结构)、一设于车架41前段的车头42、一固设于车架41中段的置物箱43、一自外侧罩覆该车架41的车壳44、一由上方封闭该置物箱43且可供骑乘者乘坐的坐垫45,以及二分别可转动地枢设在该车架上的车轮46。
配合参阅图4,该车架41于前段具有二彼此呈纵向平行的固定架411。该车壳44包括一锁设于该车架41前段的前壳体441,该前壳体441具有二分别对应于每一固定架411的长向槽442,以使该二固定架411是裸露于外界环境中而可便于进行装设作业。
该摩托车用挡风装置3包含一转置件31、一挡风件32、一罩盖件33,以及多数定位组件34。
该转置件31具有一本体311、二分别间隔自该本体311顶缘向上平行于固定架411延伸的延伸臂312、数个分别依序间隔形成于每一延伸臂312上的定位孔313,以及四个分别位于每一延伸臂312上的第一、二凸垣314、315。
位于同一延伸臂312上的所有定位孔313排列型态是平行于对应固定架411的长度延伸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延伸臂312上共形成三个定位孔313,且其中任一位在两端的定位孔313与位在中间的定位孔313的距离相等。第一、二凸垣314、315是以成对的方式排列于每一延伸臂312上,同一延伸臂312上的二第一凸垣314的距离是大于二第二凸垣315的距离,而所有第一、二凸垣314、315的突伸方向是远离该二固定架411。
该挡风件32是由可透视性的材料所制成,具有数个分别对应于每一固定架411延伸方向排列的第一穿孔321及第二穿孔322,在本实施例中共分别有四个第一、二穿孔321、322,每一第一穿孔321是对应于第一凸垣314,每一第二穿孔322中环设有一中空橡胶套环323并供对应第二凸垣315穿设,同时,该第一穿孔321的孔径是大于第二穿孔322的孔径。
该罩盖件33是相当于该转置件31的外型而自外侧罩覆于挡风件32上。该数个定位组件34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为螺栓。
同时参阅图4及图5,于该挡风装置3被装设在摩托车4上前(为便于说明,图中并未绘出摩托车结构),必须先将该前壳体441罩覆并锁固于该车架41前段,此时该车架41前段虽然是被前壳体441所覆盖,但该二固定架411却未被前壳体441遮蔽而经由长向槽442裸露于环境中。
该挡风装置3的组装顺序依序为先选定其中两个定位孔313而将该转置件31锁合于该二固定架411上(本实施例是选用位于较上方的其中四个定位孔313),以使该转置件31呈无法任意移动的固定状态。再使每一第一凸垣314穿置于对应第一穿孔321,每一第二凸垣315穿伸于对应第二穿孔322中,因第二穿孔322的孔径较小,可利用橡胶套环323与第二凸垣315直接产生紧密配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挡风装置3更在挡风件32外侧可脱离地罩设该罩盖件33,将其中另外数个定位组件34分别穿过罩盖件33以直接锁合于每一第一凸垣314中,藉以将该罩盖件33、挡风件32锁掣固定于转置件31上,因该罩盖件33是概与转置件31的外型相当,故可完全遮蔽转置件31,除可达到美观效果外,亦能保护转置件31结构免于外界环境的直接破坏。
参阅图4及图6,若该摩托车4是由一身高较高的骑乘者所驾驶骑乘,则挡风件32原高度相对于该位骑乘者而言较低,无法确切符合该位骑乘者对遮挡气流的需求,因此必须借着改变该二固定架411与转置件31间的相对位置,即选定位在相对下方的其中四个定位孔313作为定位组件34再次设定固定架411及转置件31间的锁合位置。
首先旋松螺设于第一凸垣中314的定位组件34以依序取下该罩盖件33,同时亦能将挡风件32及转置件31彼此分离,取下螺设于定位孔313及固定架411上的定位组件34,使该转置件31不再受到定位组件34所限制而能自由地相对该二固定架411向上移动,每一固定架411转而与位在相对下方的其中四个定位孔313对应,再以定位组件34依序穿伸过转置件31的定位孔313及固定架411进行锁固,最后同样地依序锁合上挡风件32、罩盖件33即完成组合。
本实施例透过转置件31上设有数个定位孔313,提供骑乘者根据自身需求及骑乘习惯而选择其中数个定位孔313,作为与固定架411对应螺设定位用,因而可选择性地调整该二固定架411及转置件31间相对位置来决定挡风件32的设置高度,进而改变该挡风件32的气流挡止总面积,适切地符合各骑乘者对于挡风效果的需求。
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挡风件32是利用定位组件34对固定架411、转置件31、挡风件32以及罩盖件33进行固定锁合,若需要立即改变挡风件32的设立位置,仅需要旋松拆下各定位组件34后便能变换转置件31相对于该二固定架411的位置,以利用在最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调整挡风件32位置的调整作业。
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挡风装置3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是将转置件31上的定位孔设成长条孔316,可以更便于调整变换转置件31相对于该二固定架411的位置。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用挡风装置3利用转置件31可相对于该二固定架411改变固定位置,连带地使挡风件32改变相对设立位置并产生不同的设定遮挡高度,便于骑乘者快速完成调整工作继而产生最佳挡风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是装设在该摩托车车架前段设置的二彼此纵向平行的固定架上,该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包含一转置件,可调整地枢设于该二固定架上;一挡风件,可拆离地固设在该转置件上;该转置件以平行于该二固定架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于该二固定架上,并以数个定位组件定位于该二固定架上,又以数个定位组件由外侧将该挡风件固定于该转置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置件设有数个分别沿着该各固定架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定位孔,该各定位组件是穿设于该定位孔而将该转置件定位于该二固定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转置件设有数个分别间隔往远离该固定架方向突伸的凸垣,而该挡风件设有数个分别对应于该各凸垣的穿孔,该各凸垣穿设于该各穿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罩盖件,该罩盖件是以定位组件罩覆固定于该挡风件外侧。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其是装设在该摩托车车架前段设置的二彼此纵向平行的固定架上,该摩托车用挡风装置包含一转置件,可调整地枢设于该二固定架上;一挡风件,可拆离地固设在该转置件上;该转置件以平行于该二固定架的延伸方向相对设置于该二固定架上,并以数个定位组件定位于该二固定架上,又以数个定位组件由外侧将该挡风件固定于该转置件上。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骑乘者身高及骑乘习惯,而简易地调整该挡风件的遮挡高度。
文档编号B62J17/04GK2670209SQ20032012431
公开日2005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日
发明者余诚文, 苏文铭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