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39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飞轮变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目前在国内外广泛制造和使用。以电力助力、燃气、油发动机助力、消耗能源,污染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人力作用下以齿轮变速、使飞轮旋转蓄能、输能的飞轮变速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人力作用的输入轴、齿,以低变速,多级齿轮带动输出功能,同时以高变速齿轮带动多级飞轮空转蓄能,输能。飞轮变速装置采用外壳式或支架,外壳内侧变速齿轮和离合器,飞轮离合器机构。输入轴与输入轮同轴,输入轮通过外壳支架内侧左右变速大小不同的二套齿轮以离合器,“离”,“合”作用使输出轴从动轮输出以动能所需配套。
本发明具有使用性能好,结构简单等优点。


图1为本发明的飞轮变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飞轮变速装置(24)的输入轮与输入轴(2)同轴,飞轮变速装置(24)的从动轴(5)右端头套置一从动轮(17),输出能源,外壳(1)由输入轴(2)装在外壳(1)轴承(3),输入轮(4)中间装超越离合器(单向滚针轴承)(18)与二轴(6)装在外壳轴承(3),右面齿(3-1)啮合半轴(7)装(3-2)齿与(3-1)齿啮合,半轴(8)装(3-3)齿与(3-2)齿啮合(3-3)齿与飞轮上(3-4)齿啮合,左面二轴(6)齿(2-1)与半轴(9)齿(2-2)啮合,半轴(10)齿(2-3)与从动轴(5)齿(2-4)啮合齿中心装超越离合器(单向滚针轴承)(18)齿(2-4)通过单向滚针轴承与前端空心从动轴(5)同轴,从动轴(5)上装有离合器飞轮(11),离合器片(22)离合器左压板(13),离合器右压板(14),压簧(28),飞轮内轴承(26),滑块(29),顶杆(21),从动轴右顶端装从动轮(17),顶杆压杆(20)起动时,离合器通过离合线(31)拉动离合器压杆(20)、顶杆(21)、滑块(29)、压簧(28)使压板(1 3)(14)与离合器片分离,飞轮(11)在从动轴(5)通过内轴承(26)空转蓄能,虽然飞轮齿(3-4)与齿(3-3),齿(3-3)与齿(3-2)齿(3-2)与齿(3-1)齿(3-1)与齿(4)均啮合,但飞轮(11)在从动轴(5)上空转蓄能而输入轴(2)受力转动,齿(4)啮合齿(3-1)同轴齿(2-1)啮合齿(2-2),齿(2-2)啮合齿(2-3),齿(2-3)啮合齿(2-4),齿(2-4)上超越离合器(18)(单向滚针轴承)作用输出从动轴(5)从动轮(17)输出能源。
离合器控制线(31),离合器压簧(28)作用下,压板(13)(14)与飞轮(11)上,离合器片(22)(12)压紧蓄能转动飞轮(11)带动输出从动轴(5),从动轮(17)输出能源。
权利要求
1.其特征在于输入轴(2)飞轮变速装置(24),中轴输入轴(2)与输入轮(18)同轴,飞轮变速装置(24)的输出轴(5)右端头套置一从动链轮(17),从动链轮(17)输出能源。
2.其特征在于飞轮变速装置(24),由外壳及二组齿轮传动变速机构与离合器三大部分构成,齿轮由传动变速机构由2n+1(n=1.2.3)个相互啮合的分别由轴定装于壳内,齿轮由(4)(3-1)(3-2)(3-3)(3-4)(2-1)(2-2)(2-3)(2-4)组成,离合器在输出轴(5),固定于飞轮变速装置(12)壳内,其中齿轮(2-4)在从动轴(5)上离合器的飞轮(11)在从动轴(5)右端头从动轮(17)从动轴(5)上有拄座(23),拄座(23)的左端左离合器压板(13)左离合器摩擦片(22),右离合器压板(14)与拄座(23)压簧杆(25)铆接,飞轮(11)通过轴承(26)拄座(23),其右端面固定有右离合器摩擦片(22)与右离合器压板(14)拄座在凹孔中滑套(27)滑片(24)滑套(27)内左端顶于离合器压板(13),右端顶于离合器压杆(21)6根压簧(28)和弹簧杆(25)通过离合器线(31)拉动离合器压杆(20)顶杆(21)滑块(29)压缩压簧(28)使压板(13)(14)与离合器片分离。飞轮(11)在从动轴(5)通过内轴承(26)空转蓄能。通过离合器线则压簧(28)压力把压板(13)(14)压紧离合器片(22)飞轮(11),惯性蓄能带动从动轴(5),从动轮(17)输出能源。
3.其特征在于飞轮变速装置(24),左右两组变速齿轮变速不同,安装超越离合器(18)在输入轴(2)输入轮(4)从动轴(5)从动轮(17)。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其主要特征飞轮变速装置在人力作用下飞轮蓄能、输能、省力、助力、输入轴输入轮同轴连接,飞轮变速装置中采用齿轮变速机构与离合器的结构,飞轮变速装置的输出轴从动轮输出能源,以低变速齿轮运转,同时高变速齿轮带动飞轮空转,通过控制离合器杆使离合器“离”、“合”飞轮适时蓄能和释放飞轮能量,从而达到省力、加速、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B62M1/00GK101062709SQ200610026188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本荣, 周淳源, 王丽华 申请人:刘本荣, 周淳源, 王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