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95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特别是涉及适于二轮机动车上装载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对将向车体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冲击时能有效地束缚乘坐者的安全气囊组件适用于二轮机动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探讨。作为二轮机动车与四轮车的主要不同点,可举例机动二轮车的乘坐者不能被座位安全带等束缚在车体上。因此,为了有效地束缚乘坐者,公知有如下方法,即,将一端固定于车体侧的支承带的另一端与安全气囊连接,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不仅通过收纳安全气囊的壳体部,而且还通过所述连接的支承带以从车体后方拉伸的方式支承安全气囊。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安全气囊装置,即,在小型摩托车型二轮机动车中,该安全气囊装置在从前罩开始跨越腿部挡板、脚踏部、后罩设置的左右一对收纳槽中收纳安全气囊的支承带。根据该安全气囊装置,能够不增大安全气囊的容量,并且在车体偏转动作或侧倾动作大时也能够有效束缚乘坐者。
专利文献1特开2003-327182号公报在使用上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时,在其收纳部中设置用于避免受到天气等外在因素影响的罩部件为好。以往,作为这样的罩部件结构,一般在其背面设有多个爪状突起,使该突起与设于收纳部侧的嵌合槽嵌合从而进行结合。但是,在这样的仅由爪状突起嵌合的嵌合结构或专利文献1的结构等中,即使在随所述安全气囊膨胀展开而拉出支承带的情况以外时,也会由于某种冲击而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适于二轮机动车装载的安全气囊支承收纳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具有将安全气囊和车体连接的支承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的车宽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设有安全气囊组件,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后方的左右设有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收纳所述支承带的空间。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空间由树脂制的罩覆盖。
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罩能够以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为轴向外侧打开。
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罩在其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与车体侧连接固定,并且,在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与车体侧嵌合固定,所述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大致中央部分由夹具固定。
本发明第五方面,所述夹具与所述罩上设置的孔卡合,并且,在所述孔上设有脆弱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能够将安全气囊的支承带收纳于连接安全气囊收纳部和车体侧的固定位置的最短直线上的附近。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能够防护安全气囊支承带不受雨水、灰尘等室外环境或恶作剧等外在原因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能够得到在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开放的带罩不会与乘坐者等接触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能够得到通常时不易脱离、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能适当地开放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通过改变脆弱部的强度能够调整带罩开放所需的拉伸负荷。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概要说明图;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局部放大图;图3A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的立体说明图;图3B是表示安全气囊对乘坐者的束缚状态的侧面图;图3C是与乘坐者的头部抵接部分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形状;图3D是与乘坐者的胸部抵接部分的安全气囊的剖面形状;图4是从机动二轮车上方看到的安全气囊组件的配置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组件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5的A向视图;图8(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的侧面图及正面图;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带罩的立体图;图10是图6的B-B线剖面图;图11是图6的C-C线剖面图;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罩支杆的详细说明图;图13(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罩支杆的详细说明图;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罩支杆的详细说明图;图15(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罩支杆的详细说明图。
符号说明1二轮机动车;4掌舵手柄;9风窗玻璃;10主座;12点火器罩;13供油口盖;14带罩;22组件罩;23壳体;50安全气囊;51支承带;65收纳空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二轮机动车1的概要说明图。二轮机动车1的框架2主要由从头管3向车体斜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管2L及2R(未图示)构成。下管4从该上管2L、2R的头管3附近向下方延伸,在其前端固定地悬吊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15。在所述头管13上经由下托架6轴支承有可由手柄4掌舵的左右一对的前叉7,在该前叉7的下端部可旋转地轴支承有前轮WF。另外,在所述框架2的车体后方连接有支承主座10及后座11等的座框架5,在可摆动地与所述框架2连接的摇臂(未图示)的后端部上,可旋转地轴支承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
在本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1中设有安全气囊50,在向车体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冲击时,该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成从主座10的上方直至与仪表盒36相接并设于上部围罩8的上端部的风窗玻璃9附近大小的大致球体。在比乘坐者的就座位置靠车体前方的位置上,由支承杆21将安全气囊组件20固定在所述上管2L、2R上,该安全气囊组件20一体地收纳所述安全气囊50和产生用于使该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的气体的充气机(未图示)。另外,在安全气囊50车体后方连接的支承带51为了有效地束缚了乘坐者而将安全气囊50保持在适当位置上,本发明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适用于该支承带51的收纳空间以及其罩。
图2是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二轮机动车1的局部放大图。与上述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参照图1)在箱形的壳体23中收纳有所述充气机及折叠的安全气囊50,其上部由组件罩22盖住,组件罩22设置在点火器罩12与供油口盖13之间,所述点火器罩12覆盖将连接掌舵手柄4和所述前叉7连接的顶桥(未图示)的上方,所述供油口盖13位于燃料箱(未图示)的上方。在气囊组件50膨胀展开时,向所述壳体23内的安全气囊50瞬时供给充气机的气体,通过该气体的压力使组件罩22以车辆前方一边为轴打开。
另外,通常时,折叠收纳于带罩14L、14R下部的收纳空间65中的支承带51随着所述安全气囊50的膨胀展开而强制地向左右两方向打开带罩14L、14R,并且一直展开至图中虚线所示的位置。另外,该图中,虽然将掌舵手柄4向左方向转向,但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通过掌舵手柄4处于中立状态下的左侧开关部74L附近的I部、右侧开关部74R附近的J部两处,再加上仪表壳36上的图示H部以及组件罩22上的图示K部两处,共计四处位置,稳定地支承安全气囊50的前方下部。
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的收纳结构的特征在于,设有收纳所述支承带51的收纳空间65,该收纳空间65向安全气囊组件20的后方左右且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另外,支承带51的下端部在位于顶部遮体71R上方的主座10的下方与车体侧部件牢固地连接。
图3A是气囊组件50膨胀展开时的二轮机动车1的立体说明图。所述安全气囊50为了有效地包住乘坐者而在膨胀展开式使乘坐者一侧的面形成大致V形。另外,该安全气囊50不仅如前所述地由支承带51支承,也通过所述掌舵手柄4、仪表罩36等位于安全气囊50前方下部的所有各部件支承。在所述安全气囊50的上部左右两面上设有束缚驾驶员并以适当的速度排出所述气体的气孔56(例如φ45)。
图3B是表示膨胀展开安全气囊50束缚乘坐者100的状态的示意图。在所述气孔56的下方设有将左右的连接部57拱形连接的第二支承带58。该第二支承带58在束缚乘坐者100时限制安全气囊50向左右方向过大展开。另外,设于安全气囊50左右下部的、与掌舵手柄4的凸状对应的凹状的图示X部也有助于有效地支承安全气囊50。
图3C及图3D表示图3B的Y点(头部)以及Z点(胸部)的安全气囊50的剖面形状。如图所示,由于形成于所述安全气囊50背面的V形状与乘坐者100的头部以及胸部的形状配合而形成,故能够有效地束缚乘坐者100。
图4是表示适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二轮机动车1的局部放大图。与所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该图表示所述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前的状态。与所述头管3连接的上管2L、2R分别向相反方向画弧地向车体后方延伸,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将其整个宽幅都收纳于该上管2L、2R之间。另外,所述带罩14的顶面在闭合状态下也与顶部遮体71L、71R以及前罩72L、72R同样地形成沿供油口盖13的平滑面,不存在由于安全气囊组件20的设置而产生的车宽方向的突出部等,对于乘坐者的乘车姿势等不会造成影响。另外,在所述供油口盖13的车体后方设有形成外壳的一部分的顶部遮体70。
图5是表示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与所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20的壳体23的下部焊接有左侧支承杆21L及右侧支承杆21R,其分别通过规定的螺栓而固定在焊接于所述上管2L、2R上的支承部件30(未图示)、31、32上。设于所述壳体23的车辆前方侧面的连接器(コネクタ)25用于向收纳于壳体23中的所述充气机输入点火信号。
对导入发动机15的外界气体进行过滤的空气滤清盒44及其上部罩41夹在所述上管2L、2R之间而配置,在其上方设有大致长方体的音响单元40。另外,在设于所述壳体23与上管21之间的第三支承杆33上固定有用于固定燃料喷射控制(FI)单元的FI单元支承杆34和从车辆前方向所述空气滤清盒44导入外界空气的左侧气管42L。另外,在所述上部罩41的侧面设有将来自空气滤清盒44内配置的进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的连接器43。在所述壳体23的乘坐者侧的侧面上部设有作为通过所述支承带51的间隙的切口24。
根据上述的安全气囊组件20的安装结构,由于能够将最佳地配置安全气囊组件20而生成的安全气囊组件20的下方空间有效利用为其他零件的设置空间,故能够实现安全气囊组件20的设置空间小容量化。另外,由该图的安装状态来看,通过将所述FI单元支承杆34及第三支承杆33拆下,可不移动拆下安全气囊组件20而将音响单元40及上部罩41从车辆左侧拆下。因此,空气滤清盒44内的空气滤清器(未图示)的更换等维修操作也可容易地进行。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表示所述带罩14周围的结构。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图中右半侧部分表示所述壳体23的上面形状。所述带罩14由罩支杆14a、14b、16三处支承在车体上,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通过所述支承带51拉出的力,将所述罩支杆16和车体侧的结合分离,以所述罩支杆14a、14b两点为轴向车宽方向外侧打开。
图7是图6的A向视图,表示从车体左侧看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的配置。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述收纳空间65的配置有效地利用位于燃料箱30的供油口31上方的供油口盖13(参照图6)在车宽方向两侧产生的剩余空间。另外,一端部与安全气囊组件20内部收纳的安全气囊50连接的支承带51,其另一端部固定在与车体侧的支承部件60接近的带用支杆52的上部。该带用支杆52经由金属制的垫圈83、84、利用螺栓80连接固定在左右的上管2L、2R上。另外,在嵌合于所述垫圈84的外周的树脂制的环82上浮动地连接燃料箱30的安装部81。并且,支承带51中通常长度剩余的部分被折叠收纳在所述收纳空间65中。
图8(a)、(b)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50的侧面图(a)及正面图(b)。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安全气囊50的两侧面上部设有所述气孔56,其用于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后一边束缚乘坐者一边以适当的速度抽取空气。另外,从支承带51的连接部件53开始,在两侧面的连接部件57上连接有在乘坐者被束缚时用于将安全气囊保持为最佳形状的第二支承带58。另外,所述带用支杆52成为与拱形的左右一体的零件,适用于与支承带51牢固地连接。
图9是表示所述带罩14L(左侧)的形状之一例的立体图。含有右侧带罩14R的该带罩14由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因此若解除所述罩支杆16与车体侧的连接,则与车体侧连接的罩支杆14a、14b弯曲而能够向车体外侧方向展开。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带罩14的特征在于,在该罩支杆16的夹具孔16a上设有脆弱部。在该夹具孔16a的一部分上设有切缝,若在带罩14的开放方向上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则夹具孔16a于切缝处破裂。
图10是图6的B-B线剖面图,表示所述罩支杆16周围的结构。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述带罩14的罩支杆16通过夹具17与底部板19连接,该底部板19为了形成所述收纳空间65的底部而与侧遮体18结合。在所述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通过将所述支承带51(参照图7)向车体上方拉起,在所述罩支杆16的夹具孔16a破裂的方向上施加力。并且,该夹具孔16a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时破裂,由此将带罩14开放。因此,通过改变该夹具孔16a的强度,能够调整所述带罩14开放时所需的拉伸负荷。
图11是图6的C-C线剖面图,表示所述罩支杆16设置位置以外处的带罩14的卡合结构。与上述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与上述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所述带罩14与顶部遮体70通过设于带罩14侧端部的突起部14c而可脱离地卡合。若在所述安全气囊膨胀展开时施加规定值以上的力,则所述带罩14以及顶部遮体70相互稍微变形,由此越过突起部14c,卡合脱离,带罩14打开。因此,在所述罩支杆16以外的位置,除了通常时由外在因素打开带罩14或防止水分或灰尘浸入收纳空间65之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突起部14c的形状来调整带罩14开放所需的拉伸负荷。
图12是所述罩支杆16的详细说明图。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夹具孔16a上,在图示下方设有作为脆弱部的V形切口16b,其在施加规定值以上的负荷时断裂。
图13(a)及(b)是表示作为所述罩支杆16的变形例的罩支杆30的详细说明图。如图13(b)的E-E线剖面图所示,其特征在于,在本变形例的夹具孔30a中设有在图示下方具有V行剖面的槽30b。另外,在图14中,表示作为所述罩支杆16的第二变形例的罩支杆31,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变形例的夹具孔31a中,在图示下方设有作为脆弱部的切缝31b。另外,在图15中表示作为所述罩支杆16的第三变形例的罩支杆32。图15(b)是图15(a)的F-F线剖面图。在第三变形例的罩支杆32中,在形成有夹具孔33的延伸部的基部形成缩颈部34、34,并且设有作为脆弱部的V形槽35。根据本变形例,通过改变缩颈部34、34以及槽35的形状,能够任意地调整所述带罩14开放时所需的拉伸负荷。另外,本变形例的缩颈部34、34以及槽35能够与图12~14所示的夹具孔的脆弱部组合适用。另外,也可以代替缩颈部34、34或槽35,将形成有夹具孔33的延伸部的基部整体比其他部分更加壁薄地形成,该薄壁部整体作为脆弱部起作用。如上所述,罩支杆的夹具孔或脆弱部等的形状能够进行各种变形,能够容易地调整所述带罩14开放所需的拉伸负荷。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支承带收纳结构,能够得到通常时不易脱离、防护支承带的收纳空间不被水分、灰尘等侵入、能够容易地调整带罩的开放负荷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另外,由于所述罩支杆及嵌合部构成为隐藏在其他的外壳零件的内侧,故容易提高带罩周边的外观。
另外,所述带罩的展开方向、带罩及夹具孔的形状、配置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显然可进行各种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具有将安全气囊和车体连接的支承带,其特征在于,在车体的车宽方向的中央或大致中央设有安全气囊组件,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后方的左右设有在车体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收纳所述支承带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由树脂制的罩覆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能够以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为轴向外侧打开。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在其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与车体侧连接固定,并且,在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与车体侧嵌合固定,所述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大致中央部分由夹具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与所述罩上设置的孔卡合,并且,在所述孔上设有脆弱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于二轮机动车上装载的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该安全气囊支承带收纳结构中,将连接二轮机动车(1)车体和安全气囊(50)的支承带(51)设置在由组件罩(22)和壳体(23)构成的安全气囊组件的后方左右,收纳于在车体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收纳空间(65)中。在所述带罩(14)的车宽方向内侧的一边设置不仅通过形成爪状的嵌合部,而且还通过夹具而与车体侧贯通固定的罩支杆,通常时带罩难以脱离。另一方面,在安全气囊(50)膨胀展开时,施加有规定拉伸负荷时设于所述罩支杆的夹具孔上的脆弱部断裂,所述带罩以车宽方向外侧的一边为轴展开。可通过脆弱部的强度改变来调整开放强度。
文档编号B62J99/00GK1927625SQ20061012674
公开日2007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8日
发明者堀内忠德, 津田遥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