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458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山地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农用拉货车,具体地说是一种便于在山地中运送货物使用的山地车。
背景技术
目前,山村农民使用的小车,车身短,为1.5-1.65米左右,车轮直径大,这种车在山地中使用,由于力臂短操作费力,尤其是下坡操作时,惯性力大引起车身晃动,易滑坡。由于车身短,没有车腿支撑,所装货物的空间小,不实用,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动力臂长,车轮小,操作安全,经济实用的山地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地车,包括车身、车柄、车腿、车轮和橙,所述的车身由左右设置的两条臂构成,其结构要点是,车身长1.7~1.8米,车身的前部活动连接有用活托橙支撑的活托架,车身的中部设有多条支撑橙,该支撑橙的两端分别与臂连接,支撑橙的下部连接有货挡板;车身的后部设有与臂连接的用车腿支撑的门橙;直径为260毫米的车轮安装在车身的前部下方,车轮的上方设有车轮挡板。
依照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上坡时,由于其动力臂长,推“八”字形上翘的手柄非常省力。下坡时,由于车轮小,惯性力小,不滑坡。车身设置了多条车橙和货物挡板,所装货物的空间大而稳固,不管怎么拐弯上下坡都不会晃动,操作非常安全。遇陡坡时,可用车腿当闸滑地增加摩擦阻力。本车可在20公分宽的山路上行驶,由于其车身低,看路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农用小车的改进,改进的部位是加长了车身结构,并在车身上安装了多条车橙,缩小了车轮直径。参见图1,图2,由车身、车柄7、车腿4、车轮1和橙8构成,车身由左右设置的两条臂组成,它的车身长1.7~1.8米,车身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
车身的前部活动连接有用活托橙6支撑的活托架2,活托架2可折叠,可伸开。这种设置可加大车的载货量。车身的中部横向设有多条支撑橙8,多条支撑橙8的两端分别与车臂3连接,支撑橙8的下部固定连接防止货物掉下的货挡板9;车身的后部设有与车臂3连接的用车腿4支撑的门橙11;车腿4即可支撑门橙11又可做车闸滑坡使用。车腿4用腿橙5支撑,腿橙5一端与车臂3固定,另一端与车腿4固定。直径仅为260毫米的车轮1安装在车身的前端下方,车轮1的上方设有车轮挡板10。两条车柄7呈“八”字型结构,与车臂3为一体。
使用时,拉开活托架,货物装在货挡板上,手腿车柄,便可自如的上山和下山。
权利要求1.一种山地车,包括车身、车柄、车腿、车轮和橙,所述的车身由左右设置的两条臂构成,其特征在于,车身的前部活动连接有用活托橙支撑的活托架,车身的中部设有多条支撑橙,该支撑橙的两端分别与臂连接,支撑橙的下部连接有货挡板;车身的后部设有与臂连接的用车腿支撑的门橙;直径为260毫米的车轮安装在车身的前部下方,车轮的上方设有车轮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柄与车臂为一体,两条车柄呈“八”字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长1.7~1.8米。
专利摘要一种山地车,属于农用拉货车。包括车身、车柄、车腿、车轮和橙,所述的车身由左右设置的两条臂构成,车身的前部活动连接有用活托橙支撑的活托架,车身的中部设有多条支撑橙,该支撑橙的两端分别与臂连接,支撑橙的下部连接有货挡板;车身的后部设有与臂连接的用车腿支撑的门橙;直径为260毫米的车轮安装在车身的前部下方,车轮的上方设有车轮挡板。上坡时,由于其动力臂长,推“八”字形上翘的手柄非常省力。下坡时,由于车轮小,惯性力小,不滑坡。车身设置了多条车橙和货物挡板,所装货物的空间大而稳固,不管怎么拐弯上下坡都不会晃动,操作非常安全。
文档编号B62B1/00GK2895179SQ20062002434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30日
发明者李印志 申请人:李印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