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06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自行车传动机构,尤其涉及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 传动纟几构。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的传动机构主要由轮盘,中轴,脚蹬,曲柄,链条及齿形飞轮组 成,行驶时,骑行者双脚向前循环蹬踏脚蹬,曲柄通过中轴带动轮盘旋转并 通过链条传动,使飞轮转动,自行车前行。骑行者在操作这种传动机构时, 左右两侧曲柄交替从轮盘顶部转至底部,再靠惯性返回顶部,人体腿部须满 圓周大幅度动作,但驱动自行车前行的实际高功效及省力区域仅在曲柄前转
半圓形轨迹中自水平位置上下40°的范围内,在其余区域既费力也难于产生 较强力矩以至作无用功,因而使骑行者虚耗体力易疲劳且影响行驶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出 一种自行车用杠杆式带 双侧槽形飞轮的新型传动机构,其特点是机构中去除现有传动机构中的轮 盘,中轴,曲柄,链条,代之以杠杆,传送线体,导向件,尤其在现有齿形飞轮 的结构基础上将其外缘轮齿去掉改设为凹槽,并采用双侧槽形飞轮传动机 构,从而达到与现有传动机构比,使骑行者省力,或提高行车速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后轴套的 飞轮,脚蹬,其特征是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杠杆,杠杆传动导向轮,杠
杆复位导向轮及传动线体,所述的飞轮为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以现有飞轮 为基础改设成外缘为环周开凹槽且在槽面两侧开孔通过飞轮体形成穿线孔道
的槽形飞轮;杠杆前端连接脚蹬、后端铰接在后轴棍上;两杠杆传动导向轮固
定于鞍座斜梁上部;两杠杆复位导向轮置位于车体上方;传动线体一端自车体
左侧的传动导向轮垂直固定连接水平置位的杠杆,另一端以张紧状态绕过该
传动导向轮至槽形飞轮,顺时针环凹槽缠绕,自穿线孔道外侧孔口穿入,内侧
孔口穿出,继续顺时针环凹槽缠绕并上引依次通过两杠杆复位导向轮至车体
右侧,并以与左側对称方式缠绕槽形飞轮;并通过杠杆传动导向轮垂直向下固
定连接水平置位的杠杆。
所述的两杠杆传动导向轮通过导向支架固定于鞍座斜梁上部,导向支架 为平行于后轴棍固定在鞍座斜梁上的横梁,横梁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杠杆传动 导向轮,两杠杆传动导向轮的间距与两槽形飞轮的凹槽间距相一致。
所述的两杠杆复位导向轮固定于货架上,两杠杆复位导向轮的间距与两 槽形飞轮的凹槽间距相一致。
所述的传动线体是尼龙绳或钢丝绳。
在自行车下横梁两侧对应于所述杠杆后部自水平位置下转40。 -50°范围 内的任一位置对称设置杠杆限位器。
本实用新形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提供出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 车传动机构,与传统的曲柄,轮盘,链条及齿形飞轮的传动机构比,杠杆的转 动角度仅在以水平位置为基准± 40°范围内变化,骑行者无须满圓周蹬车,每 次蹬踏均为高力矩及省力区域,且为有用功,可使骑行者省力近5 0%或提高车 行速度,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图1是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双侧槽形飞轮结构及缠绕传动线体的A向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l是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应用结构示意图;图2 是图1中双侧槽形飞轮结构及缠绕传动线体的A向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 示出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后轴套16 的飞轮,脚蹬1,其特征是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杠杆2-1, 2-2,杠杆传 动导向轮3,杠杆复位导向轮9及传动线体6,所述的飞轮为对称设置于车体 两側的以现有飞轮为基础改设成外缘为环周开凹槽且在槽面两侧开孔通过飞 轮体形成穿线孔道12、 13的槽形飞轮1(H、 10~2;杠杆2-1, 2-2前端分别连接 脚蹬1、后端铰接在后轴棍11两端。脚蹬1可安装在杠杆前端的端面或前端 外侧面,本实施例中,两脚蹬1分别固定安装在杠杆2-1、 2-2的前端外侧面。 两杠杆传动导向轮3固定于鞍座斜梁5上部,本例中,两杠杆传动导向轮3通 过导向支架4固定于鞍座斜梁5上部,导向支架4为平行于后轴棍11固定在 鞍座斜梁5上的橫梁,橫梁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杠杆传动导向轮3,两杠杆传动
导向轮3的间距与两槽形飞轮l(H、 10"2的凹槽间距相一致,这样可保证传动 线体6的平直运行。两杠杆复位导向轮9置位于车体上方,本例中,两杠杆复 位导向轮9通过固定块8固定于货架7上,两杠杆复位导向轮9的间距与两槽 形飞轮1(M、 10"2的凹槽间距相一致,这样可保证传动线体6的平直运行。传 动线体6 —端自车体左侧的传动导向轮3垂直固定连接水平置位的杠杆2-1, 另一端以张紧状态绕过该传动导向轮至槽形飞轮10-l,顺时针环凹槽缠绕,自 穿线孔道12外侧孔口穿入,内侧孔口穿出,继续顺时针环凹槽缠绕并上引依次 通过两杠杆复位导向轮9至车体右侧,并以与左侧对称方式缠绕槽形飞轮 10-2,即逆时针环凹槽缠绕,自穿线孔道13内侧孔口穿入,外侧孔口穿出,继 续逆时针环凹槽缠绕,并通过杠杆传动导向轮3垂直向下固定连接水平置位的 杠杆2_2。上述的传动线体6应具有一定强度及柔韧性,可采用尼龙绳或钢丝 绳。上述的杠杆采用管材,如钢管,既节约材料也可减轻重量。自行车下横梁 14两侧对应于所述杠杆2-l, 2-2后部自水平位置下转40。 -50°范围内的一位 置对称设置杠杆限位器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骑行者 的蹬踏区间位于自水平位置上下转动40°的区域内,为防止停车时杠杆前部 触地或因尼龙绳或钢丝绳断裂杠杆碰撞地面引发危险,在下横梁14上设置杠 杆限位器15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本实施例中,限位器15采用了焊接在下横 梁14两側的外折弯直角弯角件。
杠杆式带双側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骑行时,骑行者首先左脚下踏车体左侧脚蹬l,杠杆2-l向下倾斜,则向 下拉动尼龙绳6,经左侧杠杆传动导向轮3,拉动该侧槽形飞轮10-1,因传尼 龙绳6是顺时针缠绕在槽形飞轮10-1上,因此带动槽形飞轮10-1逆时针转 动,车前行;又因尼龙绳6经两杠杆复位导向轮9至车体右侧,逆时针缠绕在槽 形飞轮10-2上,因此,拉动槽形飞轮10-2顺时针空转,此时尼龙绳6经槽形 飞轮10-2通过右侧传动导向轮3连接杠杆2-2,因此将杠杆2-2上拉强制复 位;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蹬踏区间位于自水平位置上下转动40°的区域内, 接着,右脚下踏右侧脚蹬1,杠杆2-2向下倾斜,则向下拉动尼龙绳6,经右侧杠 杆传动导向轮3,拉动该侧槽形飞轮10-2,来自杠杆传动导向轮3的尼龙绳6 是顺时针缠绕在槽形飞轮10-2上,因此带动槽形飞轮10-2逆时针转动,车前 行;因车体两側尼龙绳6对称缠绕,尼龙绳6经两杠杆复位导向轮9至车体左 侧,逆时针缠绕在槽形飞轮10-1上,因此,拉动槽形飞轮10-1顺时针空转,尼 龙绳6通过左侧传动导向轮3连接杠杆2-1,因此将杠杆2-1上拉强制复位。
如此周而复始循环,自行车在两杠杆2-1、 2-2交替上下倾斜转动中前行。本 实用新型中,尼龙绳6两端固定连接杠杆2-1、 2-2的最佳位置为杠杆2-1、 2-2 的中间;欲提高速度则将连接位置向前移,欲追求省力则将连接位置后移。
本实用新型还可应用于三轮车等其它非机动车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 状材料和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 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 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后轴套的飞轮,脚蹬,其特征是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杠杆,杠杆传动导向轮,杠杆复位导向轮及传动线体,所述的飞轮为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以现有飞轮为基础改设成外缘为环周开凹槽且在槽面两侧开孔通过飞轮体形成穿线孔道的槽形飞轮;杠杆前端连接脚蹬、后端铰接在后轴棍上;两杠杆传动导向轮固定于鞍座斜梁上部;两杠杆复位导向轮置位于车体上方;传动线体一端自车体左侧的传动导向轮垂直固定连接水平置位的杠杆,另一端以张紧状态绕过该传动导向轮至槽形飞轮,顺时针环凹槽缠绕,自穿线孔道外侧孔口穿入,内侧孔口穿出,继续顺时针环凹槽缠绕并上引依次通过两杠杆复位导向轮至车体右侧,并以与左侧对称方式缠绕槽形飞轮;并通过杠杆传动导向轮垂直向下固定连接水平置位的杠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两杠杆传动导向轮通过导向支架固定于鞍座斜梁上部,导向 支架为平行于后轴棍固定在鞍座斜梁上的横梁,横梁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杠杆 传动导向轮,两杠杆传动导向轮的间距与两槽形飞轮的凹槽间距相一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 其特征是所述的两杠杆复位导向轮固定于货架上,两杠杆复位导向轮的间距 与两槽形飞轮的凹槽间距相一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线体是尼龙绳或钢丝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 其特征是在自行车下横梁两侧对应于所述杠杆后部自水平位置下转40° -50° 范围内的任一位置对称设置杠杆限位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杠杆式带双侧槽形飞轮的自行车传动机构,包括飞轮,脚蹬,其特征是还包括对称设置于车体两侧的杠杆,杠杆传动导向轮,杠杆复位导向轮及传动线体,所述的飞轮为对称设于车体两侧的外缘开凹槽且设穿线孔道的槽形飞轮;杠杆前端连接脚蹬后端铰接后轴棍;传动导向轮固定于鞍座斜梁;复位导向轮置于车体上方;传动线体一端自车体左侧的传动导向轮连接杠杆,另一端绕过该传动导向轮至槽形飞轮,顺时针环槽缠绕,穿入穿出穿线孔道,并通过复位导向轮至车体右侧,以与左侧对称方式缠绕槽形飞轮经传动导向轮连接杠杆。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骑行者蹬踏区域为高力矩及省力区域,骑行省力或提高速度;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文档编号B62M1/24GK201010016SQ20072009557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刘允中 申请人:刘允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