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94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结构,参阅图l、图2与图3所示,其固定座2 是由 一其顶端与靠护垫3的护垫座31结合的上固定座21与一其底端与辅助把 手4结合的下固定座22组成;其中,上固座21底端是设弧形凹槽211,其前、 后端并分设一呈直立的结合孔212,其顶面则凭借一插销213而与连杆214连接, 连杆214上则设数个调整孔215,以螺栓216穿经护垫座31上所设穿孔311,而 将护垫座31与连杆214结合;而下固定座22顶端则设一弧形凹槽221,其前、 后端也分设一呈直立的结合孔222,其底端设一圆形套座223,并将圆形套座223 朝前方设一穿孔224,以供辅助把手4末端套经所述的穿孔224,而在穿孔224 外侧并设一切槽225,切槽225底端穿设一直立的结合孔226,以供结合栓227 穿经而将辅助把手4锁固在下固座22底端。
而当靠护垫3的护垫座31欲与自行车把手5结合时,便须先行将固定座2 的上固定座21自把手5中段上方,而下固座22自把手5下方作相亘对正,令上、 下固定座21、 22前、后端所设结合孔212、 222作相对正,使上固定座21底端弧 形凹槽211、其与下固定座22顶端所设弧形凹槽221形成的圆形槽孔与把手5套 合(如图3所示),而分别以结合栓23穿经,达到将固定座2的上、下固定座 21、 22锁固在把手5中段位置(如图2所示),然后再以螺栓216穿经护垫座31 所设穿孔311,将护垫座31锁固在连杆214所设调整孔215上,而因连杆214是 凭借插销213而连接在上固定座21顶面上,故相对使靠护垫3的护垫座31与上 固定座21结合成一体。
然而,上述结构中,因固定座2的上、下固定座21、 22欲与把手5结合时, 必须在上、下固定座21、 22前、后端所设结合孔212、 222作相亘对正,特别须 另凭借一旋锁工具(未绘出)方可将二结合栓23在穿经结合孔212、 222后,将
上、下固定座21、 22锁固在把手5中段位置,而连带使靠护垫3的护垫座31与 结合固定在把手5中段位置;反之,当欲将靠护垫3与把手5分离而取下时,同 样便须再度凭借旋锁工具将二结合栓23旋松下方可达成,造成上、下固定座21、 22在与把手5结合过程中,都须凭借助一旋锁工具方可将结合栓23予以作锁紧 或旋松的不便外,若被旋松下来的结合栓23不慎遗失时,更是须再另以寻新的结 合栓23加以补上使用,而都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凭 借偏心孔使调整栓产生拉迫定位作锁紧或旋松操作,达到连同上、下固定座与把 手作结合或分离的简便操控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其包括 一个顶端与护垫座结合的上 固定座与一个底端与辅助把手结合的下固定座;其中,上固定座底端设弧形凹槽, 下固定座顶端设弧形凹槽,使上、下固定座相套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垫座 的靠护垫内侧设呈圆柱状,所述的靠护垫内侧的内部底端设一容置槽,所述的靠 护垫内侧沿轴向设一与容置槽相通的偏心孔;将上、下固定座前端分设枢接孔而 以插销穿经作活动枢接,而上固定座末端设有一个中央设定位孔的定位座,定位 孔上套以一个中央设穿孔的迫定套,迫定套向上设一容置槽,来供一个定位块容 置其内,所述的定位块中央也设穿孔,其顶面设弧形槽,定位座末端并设呈与定 位孔相通的开口槽;而下固定座末端设一套合座,套合座末端设一开口槽,套合 座沿轴向则设一穿孔,以供一中央设穿孔的枢转柱套入穿孔内,穿孔并与开口槽 相通;进而以一底端设有螺纹的调整栓穿经定位块中央穿孔、迫定套中央的穿孔、 枢转柱中央的穿孔,最后与一调整螺帽结合,调整栓顶端则设一穿孔,其顶端并 容置在护垫座内侧底端所设容置槽内,并凭借一插销将其与护垫座枢接成一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一种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其包括 一个顶端与护垫座结合的上 固定座与一个底端与辅助把手结合的下固定座;其中,上固定座底端设弧形凹槽, 下固定座顶端设弧形凹槽,使上、下固定座相套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垫座 内侧与一根连杆连接,所述的连杆内侧设呈圆柱状,而连杆内侧的内部底端设有
一个容置槽,并沿轴向设有一个与容置槽相通的偏心孔;将上、下固定座前端分 设枢接孔而以插销穿经作活动枢接,而上固定座末端设有一个中央设定位孔的定 位座,定位孔上套以一个中央设穿孔的迫定套,迫定套向上设一容置槽,来供一 个定位块容置其内,所述的定位块中央也设穿孔,其顶面设弧形槽,定位座末端 并设呈与定位孔相通的开口槽;而下固定座末端设一套合座,套合座末端设一开 口槽,套合座沿轴向则设一穿孔,以供一中央设穿孔的枢转柱套入穿孔内,穿孔 并与开口槽相通;进而以一底端设有螺纹的调整栓穿经定位块中央穿孔、迫定套 中央的穿孔、枢转柱中央的穿孔,最后与一调整螺帽结合,调整栓顶端则设一穿 孔,其顶端并容置在连杆内侧底端所设容置槽内,并凭借一插销将其与连杆枢接 成一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凭借 偏心孔使调整栓产生拉迫定位作锁紧或旋松操作,达到连同上、下固定座与把手 作结合或分离的简便操控效果。


图1是现有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是现有结构的立体组合实施示意图3是现有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侧视方向);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组合外观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实施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剖面示意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剖面操作示意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合剖面操作示意图IO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1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另一实施的立体组合外观示意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另一实施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2-固定座;21-上固定座;211-弧形凹槽;212-结合孔;213-插销;214-连杆;215-调整孔;22-下固定座;221-弧形凹槽;222-结合孔;223-圆形套座;224-穿孔;225-切槽;226-结合孔;227-结合栓;23-结合栓;3-靠护垫;
31-护垫座;3U-穿孔;4-辅助把手;5-把手;6-固定座;61-上固定座;611-弧形
凹槽;6111-枢接孔;612-插销;613-定位座;6131-定位孔;614-迫定套;6141-穿孔;6142-容置槽;615-定位块;6151-穿孔;6152-弧形槽;616-开口槽;62-下 固定座;621-弧形凹槽;6211-枢接孔;622-套合座;6221-开口槽;6222-穿孔; 623-枢转柱;6231-穿孔;624-调整栓;6241-螺纹;6242-顶端;6243-穿孔;6244-
插销;71-护垫座;711-内侧;712-容置槽;713-偏心孔;8-辅助把手;9-把手;10-连杆;101-内侧;102-偏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余下,兹再就本案的结构特征与操作等项,以配合图示说明方式,谨述在后, 提供审查参阅。
请参阅图4、图5、图6、图7、图8与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辅助 把手固定座6,其主要仍是由 一个顶端与靠护垫的护垫座71结合的上固定座61 与一个底端与辅助把手8结合的下固定座62组成;
其中,上固定座61底端设弧形凹槽611,固定座62顶端设弧形凹槽621,使 上、下固定座61、 62相套合,本案的最主要特征乃在于直接自护垫座的靠护垫 71内侧711设呈圆柱状,而自内侧711内部底端设一容置槽712 (参见图7), 并沿轴向设一与容置槽712相通的偏心孔713;将上、下固定座61、 62前端分设 枢接孔6111、 6211,以插销612穿经而将上、下固定座61、 62前端作活动枢接, 而上固定座61末端设一定位座613,所述的定位座613中央设有定位孔6131,定 位孔6131上套以一中央设有穿孔6141的迫定套614,迫定套614并向上设有一 容置槽6142,来供一定位块615容置其内,所述的定位块615中央也设呈穿孔 6151,而其顶面设有弧形槽6152,而定位座613末端并设有与定位孔6131相通 的开口槽616;而下固定座62末端设一套合座622,套合座622末端是设一开口 槽6221,套合座622沿轴向则设一穿孔6222,以供一中央设有穿孔6231的枢转 柱623套入穿孔6222内,穿孔6222并与开口槽6221相通;进而以一底端设有螺 纹6241的调整栓624穿经定位块615中央穿孔6151、迫定套614中央穿孔6141、 枢转柱623中央穿孔6231,最后与一调整螺帽625结合,调整栓624顶端6242 则设一穿孔6243,而使其顶端并容置在护垫座71内侧711底端所设容置槽712 内,并凭借一插销6244将其与护垫座71枢接成一体。
凭借上述结构组成,当欲将靠护垫的护垫座71凭借固定座6与自行车把手9 结合时,即可凭借固定座6的上、下固定座61、 62前端枢结成一体,将上、下固 定座61、 62末端打开,将把手9放置在下固定座62顶端所设弧形凹槽621上, 将枢转柱623套入下固定座62的套合座622轴向所设穿孔6222中,而将顶端与 靠护垫的护垫座71内侧底端枢接的调整栓624穿经定位块615中央穿孔6151、 迫定套614中央穿孔6141、枢转柱623中央穿孔6231,最后与调整螺帽625结合 后,即可扳转靠护垫的护垫座71,而凭借其呈圆柱状的内侧711采偏心设计下, 对调整栓624作一拉迫,最后将靠护垫的护垫座71朝把手9方向下压,并使护垫 座71呈圆柱状的内侧711周缘因而卡制在定位块615顶面所设弧形凹槽6152中, 且因此将上、下固定座61、 62末端与把手9作迫紧结合而组成一体的便于操作效 果(如图8所示);反的,当欲将整个护垫座连同固定座6的上、下固定座61、 62与把手9分离时,便仅须直接将整个护垫座71向上扳起并旋转90度,然后将 护垫座71连同调整栓624以枢转柱623为旋转中心,朝上固定座61的定位座613 与下固定座的套合座62末端所设的开口槽616、 6221扳开,再将上固定座61朝 上方向前扳动下,即可令整个护垫座71连同上、下固定座61、 62与把手分离, 而达到都不须再凭借助在其它旋锁工具即可作组合或拆解的便利效果。
另,请参阅图IO、图11与图12所示,也可将靠护垫的护垫座71先与一连 杆10连接,而将连杆10内侧101设呈圆柱状,而自内侧101内部底端设一容置 槽(未绘出),并沿轴向设一与容置槽相通的偏心孔102,而配合将调整栓624 顶端6242改容置在连杆10内侧101底端所设容置槽内,并凭借插销6244将其与 连杆10枢接成一体,进而同样提供即可对护垫座71、上、下固定座61、 62与把 手9间作结合成一体的分离的操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其包括一个顶端与护垫座结合的上固定座与一个底端与辅助把手结合的下固定座;其中,上固定座底端设弧形凹槽,下固定座顶端设弧形凹槽,使上、下固定座相套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垫座的靠护垫内侧设呈圆柱状,所述的靠护垫内侧的内部底端设一容置槽,所述的靠护垫内侧沿轴向设一与容置槽相通的偏心孔;将上、下固定座前端分设枢接孔而以插销穿经作活动枢接,而上固定座末端设有一个中央设定位孔的定位座,定位孔上套以一个中央设穿孔的迫定套,迫定套向上设一容置槽,来供一个定位块容置其内,所述的定位块中央也设穿孔,其顶面设弧形槽,定位座末端并设呈与定位孔相通的开口槽;而下固定座末端设一套合座,套合座末端设一开口槽,套合座沿轴向则设一穿孔,以供一中央设穿孔的枢转柱套入穿孔内,穿孔并与开口槽相通;进而以一底端设有螺纹的调整栓穿经定位块中央穿孔、迫定套中央的穿孔、枢转柱中央的穿孔,最后与一调整螺帽结合,调整栓顶端则设一穿孔,其顶端并容置在护垫座内侧底端所设容置槽内,并凭借一插销将其与护垫座枢接成一体。
2. —种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其包括 一个顶端与护垫座结合的 上固定座与一个底端与辅助把手结合的下固定座;其中,上固定座底端设弧形凹 槽,下固定座顶端设弧形凹槽,使上、下固定座相套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垫座内侧与一根连杆连接,所述的连杆内侧设呈圆柱状,而连杆内 侧的内部底端设有一个容置槽,并沿轴向设有一个与容置槽相通的偏心孔;将上、 下固定座前端分设枢接孔而以插销穿经作活动枢接,而上固定座末端设有一个中 央设定位孔的定位座,定位孔上套以一个中央设穿孔的迫定套,迫定套向上设一 容置槽,来供一个定位块容置其内,所述的定位块中央也设穿孔,其顶面设弧形 槽,定位座末端并设呈与定位孔相通的开口槽;而下固定座末端设一套合座,套 合座末端设一开口槽,套合座沿轴向则设一穿孔,以供一中央设穿孔的枢转柱套 入穿孔内,穿孔并与开口槽相通;进而以一底端设有螺纹的调整栓穿经定位块中 央穿孔、迫定套中央的穿孔、枢转柱中央的穿孔,最后与一调整螺帽结合,调整 栓顶端则设一穿孔,其顶端并容置在连杆内侧底端所设容置槽内,并凭借一插销 将其与连杆枢接成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辅助把手固定座改良结构,是由一上固定座与一下固定座组成,上、下固定座相套合,其特征在于将上、下固定座前端呈活动枢接,而自上固定座末端设一中央设有定位孔的定位座,以供定位孔上套以迫定套、迫定套内套设一顶面设弧形槽的定位块,定位座末端设开口槽,下固定座末端设一套合座,套合座末端设开口槽,其沿轴向设穿孔,以供中央设穿孔的枢转柱套入穿孔内,穿孔并与开口槽相通,将护垫座内侧设偏心孔并与一调整栓枢接结合,调整栓底端穿经定位块、迫定套、枢转柱,最后与调整螺帽结合,令即可扳转护垫座,凭借偏心孔使调整栓产生拉迫定位作锁紧或旋松操作,达到连同上、下固定座与把手作结合或分离的简便操控效果。
文档编号B62K21/26GK201065170SQ20072014109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3日
发明者吴怡芬, 林清潭, 赵怡硕 申请人:参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