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227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体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如图3 图5所示,后轮轮罩外板中间段的翻边向上与侧围 内板搭接,前后下段的翻边转90。向车内与护板搭接(如图3)。这种结构 需要在车内进行施焊,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零件翻边有多个方向,冲压工 艺复杂,零件质量难以保证,总拼时轮罩外板与护板的搭接方式为插接式, 经常产生干涉。第二种是"C"形结构,即所有的翻边均向内翻(如图4)。 此结构不需要在车内焊接,但冲压工艺很复杂,工序较多,零件质量难保 证。第三种是侧围内板直接把后轮罩外板的形状做出来,在前后下端分别 用较小的联接板和护板连接(如图5)。此结构侧围内板形状较复杂,两个 小的连接板定位困难。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轮罩外板冲压工艺复杂,且焊接和定位 装夹困难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降低后轮罩外板成型难度,减少冲压次序, 并在车体外进行轮罩外板焊接的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设计制造一种车体后轮轮罩,它包括轮罩外板、侧围外板、侧围内板、 轮罩内板,轮罩连接板,前后护板,轮罩外板冲压成半"U"型的开放结构。所述轮罩外板具有一轮罩外板转角,由轮罩外板转角延伸出一轮罩外 板第二焊边。所述轮罩外板第二焊边与侧围内板和轮罩连接板预先焊接。所述侧围 内板和轮罩连接板与轮罩外板转角相比较,分别有一突出的侧围内板焊边 和轮罩连接板焊边。所述轮罩内板具有一轮罩内板焊边,轮罩内板焊边与侧围内板焊边焊接。所述前后护板具有一前后护板焊边,前后护板焊边与轮罩连接板焊边焊接。所述的轮罩外板有至少1个轮罩外板定位孔,侧围外板对应轮罩外板 定位孔设有侧围外板定位孔,轮罩外板定位孔与侧围外板定位孔之间设置 定位销。所述的轮罩内板焊边、侧围内板焊边、前后护板焊边、轮罩连接板焊 边均处于操作空间内,该操作空间方便操作人员在车体外直接对空间中的 焊接边进行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后轮轮罩外板的冲压次序,从而 使零件质量得以保证,降低了冲压工艺。总拼时轮罩侧围总成与下车体总 成的搭接方式为平行式,避免零件干涉,而且此结构可以在车外进行焊接, 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中定位销和定位孔的位置示 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后轮轮罩外板中间段的翻边向上与侧围内板搭接, 前后下段的翻边转90°向车内与护板搭接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所有的翻边均向内翻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侧围内板直接把后轮罩外板的形状做出来,在前后 下端分别用较小的联接板和护板连接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设计制造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包括轮罩外板1、侧围外板2、侧围内板3、轮罩内板4,轮罩连接板5,前后护板6,尤其是,轮罩外板1冲压成半"U"型的开放结构。所述轮罩外板1具有一轮罩外板转角11,由轮罩外板转角11延伸出一轮罩外板第二焊边12。所述轮罩外板第二焊边12与侧围内板3和轮罩连接板5预先焊接。 所述侧围内板3和轮罩连接板5与轮罩外板转角11相比较,分别有一突出的侧围内,板焊边31和轮罩连接板焊边51。所述轮罩内板4具有一轮罩内板焊边41,轮罩内板焯边41与侧围内 板焊边31焊接。所述前后护板6具有一前后护板焊边61,前后护板焊边61与轮罩连 接板焊边51焊接。所述的轮罩外板1有至少1个轮罩外板定位孔15,侧围外板2对应轮 罩外板定位孔15设有侧围外板定位孔25,轮罩外板定位孔15与侧围外板 定位孔25之间设置定位销7。所述的轮罩内板焊边41、侧围内板焊边31、前后护板焊边61、轮翠 连接板焊边51均处于操作空间8内。该操作空间方便操作人员在车体外直 接对空间中的焊接边进行操作。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 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包括轮罩外板(1)、侧围外板(2)、侧围内板(3)、轮罩内板(4),其特征在于轮罩外板(1)冲压成半“U”型的开放结构,所述轮罩外板(1)具有一轮罩外板转角(11),由轮罩外板转角(11)延伸出一轮罩外板第二焊边(12);所述轮罩外板第二焊边(12)与侧围内板(3)预先焊接;所述侧围内板(3)与轮罩外板转角(11)相比较,有一突出的侧围内板焊边(31);所述轮罩内板(4)具有一轮罩内板焊边(41),轮罩内板焊边(41)与侧围内板焊边(31)焊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轮罩外板(1)有至少l个轮罩外板定位孔(15),侧围外板(2) 对应轮罩外板定位孔(15)设有侧围外板定位孔(25),轮罩外板定 位孔(15)与侧围外板定位孔(25)之间设置定位销(7)。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轮罩内板焯边(41)和侧围内板焊边(31)均处于操作空间(8) 内。
4. 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包括轮罩外板(1)、侧围外板(2)、轮罩连 接板(5),前后护板(6),其特征在于轮罩外板(1)冲压成半"U"型的开放结构,所述轮罩外板(1) 具有一轮罩外板转角(11),由轮罩外板转角(11)延伸出一轮罩外 板第二焊边(12);所述轮罩外板第二焊边(12)与轮罩连接板(5) 预先焊接;所述轮罩连接板(5)与轮罩外板转角(11)相比较,有 一突出的轮罩连接板焊边(51);所述前后护板(6)具有一前后护 板焊边(61),前后护板焊边(61)与轮罩连接板焊边(51)焊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车体轮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后 护板焊边(61)与轮罩连接板焊边(51)均处于操作空间(8)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体后轮轮罩结构。它包括轮罩外板、侧围外板、侧围内板、轮罩内板,轮罩连接板,前后护板,轮罩外板冲压成半“U”型的开放结构,所述轮罩外板具有一轮罩外板转角,由轮罩外板转角延伸出一轮罩外板第二焊边。所述轮罩外板第二焊边与侧围内板和轮罩连接板预先焊接。所述侧围内板和轮罩连接板与轮罩外板转角相比较,分别有一突出的侧围内板焊边和轮罩连接板焊边。所述轮罩内板具有一轮罩内板焊边,轮罩内板焊边与侧围内板焊边焊接。所述前后护板具有一前后护板焊边,前后护板焊边与轮罩连接板焊边焊接。本实用新型冲压工艺简单、焊接和定位便利。
文档编号B62D25/16GK201092340SQ20072017210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5日
发明者姚伟亮, 毅 廖 申请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