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10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转向部件,具体是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汽车动力转向器在没安装行程卸压阀时,在汽车转向过程中, 当前轴上的限位凸台与转向节上柳艮位螺栓相碰时,離被钢性限位,转 向阻力无限大,液压系统压力升到最高,液压泵会大量发热,液压系统工 作性能将加速恶化,同时转向杆系将承受极大负荷,因此会使转向系统的 工作寿命大大地降低,所以常在转向器中设置行程卸压阀来解决上述问题。 但目前国内生产的动力转向器中的行程卸压阀装车时稳定性不好,且零件 加工精度要求高。而国外生产的动力转向器虽有自动调整行程卸压阀,但 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且结构紧凑,不适宜普遍在国内动力转向器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 -种汽车在转向过程中,转至极P艮位置时, 能使转向器的高低压腔串通的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汽车动力转向器中的壳体22、转
向螺母20上设置上腔卸压阀和下腔卸压阀实现高低压腔串通卸压,上腔卸压 阀包括设置在转向器壳体22底端由螺母10、导杆ll、调整套12构成的调整件 C、与调整^C同轴设置的上腔卸压阀身A,下腔卸压阀包括扭杆19、与扭杆 19同轴设置的下腔卸压阀身B,上腔卸压阀身A是由转向螺母上的容置孑LD、 套装在容置 LD内的密封螺母14、套装在密封螺母14之内的阀杆13、套装在 阀杆13开孔内的弹簧17、 一侧与弹簧17相抵顶相对的另一顶lj与容置 LD底线 密封配合的钢球18所组成的,容置孔D与转向螺母轴线平行,端部设有3^M 侧壁的贯通孔,阀杆13由细到粗中间由锥面过渡,细端伸出密封螺母14外,粗端端面开口穴孔与侧壁有M L中间锥体段与密封螺母14线密封配合,
下腔卸压阀身B是由卸荷阀体3、与之相配合的密封堵头7、设置在卸荷阀#3 和密封堵头7形成的容置空腔内的阀杆2、弹簧4、钢球6所组成,钢球6—侧 与弹簧17相抵顶相对的另一侧与密封堵头7线密封配合,阀杆2由细到粗中间 由锥面过渡,细端伸出密封螺母14外,粗端端面开口穴孔与侦幢有连通孔, 中间锥体段与卸荷阀体3线密封配合,弹簧17套装在阀杆2开孔内;为了防止 弹簧失稳在上腔卸压阀身A和下腔卸压阀身B中的弹簧17、弹簧4内还可以各 套装有稳定杆16、稳定杆5;在上腔卸压阀身A的容置子LD和密封螺母14之间 也可以设有0形圈15;下腔卸压阀身B的卸荷阀^3设置阀杆2此端外壁上也还 可以设有轴用挡圈l。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其阀杆设置成由一端细一端 粗,粗细端之间以锥面连接过渡,锥面还与阀体线密封配合,粗端与阀体腔 内滑动配合,起到了导向作用,开设穴孔用于套装弹簧,保证了弹簧的轴线 不会偏移,使所抵顶的钢球受力点能居中且均匀,细端伸出卸荷阀体外,方 便推抵,具有结构巧妙,安装方便,使用可靠平稳不易损坏的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左转柳艮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右转柳艮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下腔卸压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上腔卸压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M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 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对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制。 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附图4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循环球式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 置是安装在转向螺母20底端的上腔卸压阀A和下腔卸压阀B组成的,上腔卸压 阀A包括转向螺母20上的容置孔D、螺母IO,导杆ll,调整套12,阀杆13,密 封螺母14, 0形圈15,稳定杆16,弹簧17,钢球18,螺母IO,导杆ll,调整 套12组合成调^^C连接于转向器22上,容置孑LD与转向螺母轴线平行自浅到深逐级縮小,;ft^端设有与侧壁的m L螺母10螺纹连接于与容置 LD内, 阀杆13—端细一端粗,由细到粗中间段为锥面过渡,细端伸出密封螺母14 外,粗端端面开口穴孔13a与侧壁有魏孔13b,中间锥鹏与密封螺母14 为线密封配合,弹簧17套装在阀杆13粗端端面开口穴 U3a中为了防止失稳 弹簧17内套装了稳定杆16,钢球18—侧与弹簧17相抵顶相对的另一侧与容置 孑LD底线密封配合。下腔卸压阀B是由卸荷阀体3、与之螺纹配合的密封堵头7、 设置在卸荷阀体3和密封堵头7形成的容置空腔内的阀杆2、弹簧4、稳定杆5、 钢球6所组成,钢球6—侧与弹簧17相抵顶相对的另一侧与密封堵头7线密封 配合,阀杆2由细到粗中间由锥面过渡,细端伸出卸荷阀体3外,粗端端面幵 口穴 L2a与侧壁有3ia孔2b,中间锥体段与卸荷阀体3线密封配合,弹簧4 套装在阀杆2穴孔内,稳定杆5套装在弹簧4内,钢球6—侧与弹簧4相抵顶相 对的另一侧与密封堵头7线密封配合。
汽车转向时,方向盘右转,上腔S2压力升高,转向螺母20向极限位置D1移 动,而上腔S2的液压油克服弹簧17的抵顶力使钢球18左移而进入上腔卸压阀 A内,此时,上腔卸压阀A与上腔S2压力逐渐趋于一致,当转向螺母20抵达极 限位置D1时,调整^C顶住阀杆13使之锥面与密封螺母14脱开形成通道,上 腔S2的高压力的液压油就流入了下腔S1中,使得上腔S2与下腔S1的压力趋于 平衡。
方向盘左转,下腔S1压力升高,转向螺母20向极限位置D2移动,而下腔S1 的液压油克服弹簧4的抵顶力使钢球6右移而iSA下腔卸压阀B内,此时,下 腔卸压阀B与下腔S1压力逐渐趋于一致,当转向螺母20抵达极限位置D2时, 扭杆19顶住阀杆2使之锥面与卸荷阀体3脱开形成通道,下腔S1的高压力的液 压油就流入了上腔S2中,使得上腔S2与F腔S1的压力趋于平衡。
本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的应用可以增加油泵的使用寿命,减小| 及转向杆系的变形。当转向轮处于极限转角时(即最大的转向角,如急转弯), 转阀全部作用来自泵的高压油全部进入由转向螺母与外壳组成的密封腔的 一端。继续施加转向力,这时系统的压力最高,泵在长时间的高压作用下容 易磨损、损坏,此时前桥及转向杆系所受的拉压力过大而产生了形变。自动 卸荷阀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即当转向轮达到极限转角时,卸荷阀自动开启,卸压,即使继续施加转向力(即手力),系统的压力也不会再升高,维
持在3~~5Mpa的压力(转向轮达到极限转角时,系统压力达到油泵调节的 最大压力,对B01转向器,系统压力可达到13Mpa);当转向轮偏离极限转角 时,自动卸荷阀复位,维持系统压力。
由于阀杆设置成由一端细一端粗,粗细端之间以锥面连接过渡,粗端与 阀体腔内滑动配合,起到了导向作用,粗端开设穴孑L用于套装弹簧,保证了弹 簧的轴线不会偏移,使所抵顶的钢球受力点能居中且均匀,细端伸出卸荷阀 体外,方便推抵,这种结构,安装定位容易,运行精确平稳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它由安装在转向螺母底端的上腔卸压阀和下腔卸压阀组成,上腔卸压阀包括设置在转向器壳体底端由螺母(10)、导杆(11)、调整套(12)构成的调整件C、与调整件同轴设置的上腔卸压阀身A,下腔卸压阀包括扭杆(19)、与扭杆(19)同轴设置的下腔卸压阀身B,其特征在于上腔卸压阀身A是由转向螺母(20)上的容置孔D、套装在容置孔D内的密封螺母(14)、套装在密封螺母(14)之内的阀杆(13)、套装在阀杆(13)开孔内的弹簧(17)、一侧与弹簧(17)相抵顶相对的另一侧与容置孔D底线密封配合的钢球(18)所组成的,容置孔D与转向螺母轴线平行,端部设有连通侧壁的贯通孔,阀杆(13)由细到粗中间由锥面过渡,细端伸出密封螺母(14)外,粗端端面开口穴孔与侧壁有连通孔,中间锥体段与密封螺母(14)线密封配合,下腔卸压阀身B是由卸荷阀体(3)、与之相配合的密封堵头(7)、设置在卸荷阀体(3)和密封堵头(7)形成的容置空腔内的阀杆(2)、弹簧(4)、钢球(6)所组成,钢球(6)一侧与弹簧(4)相抵顶相对的另一侧与密封堵头(7)线密封配合,阀杆(2)由细到粗中间由锥面过渡,细端伸出卸荷阀体(3)外,粗端端面开口穴孔与侧壁有连通孔,中间锥体段与卸荷阀体(3)线密封配合,弹簧(4)套装在阀杆(2)穴孔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腔卸压阀身A和下腔卸压阀身B中的弹簧(17)、弹簧(4)内还各套装 有稳定杆(16)、稳定杆(5)。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 于上腔卸压阀身A的容置孔D和密封螺母(14)设有0形圈(15)。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其特征在 于下腔卸压阀身B的卸荷阀体(3)设置阀杆(2)此端外壁上还设有轴 用挡圈(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转向器卸压装置。它由安装在转向螺母底端的上腔卸压阀和下腔卸压阀组成,上腔卸压阀包括在转向器壳体底端由螺母、导杆、调整套构成的调整件、与调整件同轴设置的上腔卸压阀身;下腔卸压阀包括扭杆、与扭杆同轴设置的下腔卸压阀身,其中阀杆由细到粗中间由锥面过渡,细端伸出密封螺母外,粗端端面开有穴孔容置抵顶钢球的弹簧,中间锥体段与密封螺母线密封配合。这种结构粗端与阀体腔内滑动配合,起到了导向作用,开设穴孔用于套装弹簧,保证了弹簧的轴线不会偏移,使所抵顶的钢球受力点能居中且均匀,细端伸出卸荷阀体外,方便推抵,具有结构巧妙,安装方便,使用可靠平稳不易损坏的特点。
文档编号B62D5/06GK201305023SQ20082012094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4日
发明者周思梁, 朱忠民, 杜高永, 陈烈红 申请人:浙江新越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