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7108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管式结构的越野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越野摩托车车架如图4、图5所示,由车头管l、上主梁管2、下主梁管16、后 摇篮17、支撑管18、后减震上支撑座13等部件构成。其中上主梁管2与下主梁管16焊接 在车头管1上,之间经过支撑管18加强其强度,后摇篮17与上下主梁管2、 3相连。该车 架只有一根下梁管,并且支撑结构少,所以整体的强度不好,抗震性能差。由于支撑管18、 后摇篮17的结构比较复杂,所以整个车架耗费的材料多,价格昂贵。另外,后减震上支撑 座13直接焊接在上主梁管2上,其位置不能有效的发挥出后减震性能,同时此种支座在后 减运动过程中容易导致座上的孔变形,并且这种结构车架要求使用的材料的性能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两根下梁和多个三角支撑结构的 摩托车车架,使整个摩托车车架呈盒式结构,不仅耗费材料少,而且整体强度好、抗震性能 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管,车头管上固定有上主梁管,该上主梁管上设有后减震上 支撑座,上主梁管的下方设有下前左侧边梁、下前右侧边梁,所述下前左侧边梁、下前右侧 边梁前端固定在车头管上,并且其前端并拢、后端分开;下前左侧边梁、下前右侧边梁的后 端分别连接在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上;所述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的上端固定在上主 梁管上,其下端左右分开并且向下延伸。这样,整体车架由一根上主梁管和两根下边梁、两 根后边梁组成,整体呈盒式结构,不仅耗费材料少,而且整体强度好、抗震性能强。
进一步,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平叉安装片,平叉安装片的下端固定有发动机下托架。用于与平叉、发动机等结构连接。
下前左侧边梁、下前右侧边梁的并拢端与上主梁管之间支撑有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 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使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与上主梁管构成一 个三角支撑结构。下前左侧边梁与后左侧边梁之间支撑有第三支撑管,该第三支撑管与下前 左侧边梁、后左侧边梁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下前右侧边梁与后右侧边梁之间支撑有第四 支撑管,该第四支撑管与下前右侧边梁、后右侧边梁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各支撑管构成 多个三角支撑结构,增加了整个车架的强度,改善了整个车架的抗震性能。
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之间支撑有连接管。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整个车架的强度。 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之间连接有发动机上吊梁。用于连接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本实用新型主体由一根上梁和两根下梁组成,并且 辅以多根支撑管,使整个车架呈盒式结构,不仅耗费材料少,而且整体强度好、抗震性能强。 另外,后减震上支撑座下方有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支撑,可以改变车架在跳跃落地时后 尾部反弹力的作用方向,大大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感。

图l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3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4为背景技术主视图5为背景技术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车头管l,上主梁管2,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梁4,后左侧边梁5, 后右侧边梁6,第一支撑管7,第二支撑管8,第三支撑管9,第四支撑管IO,发动机上吊梁 11,连接管12,后减震上支撑座13,平叉安装片14,发动机下托架15,下主梁管16,后摇 篮17,支撑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 一 3所示,这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管1,车头管1上焊接有上主梁管2,该上主梁管2上设有后减震上支撑座13。上主梁管2的下方设有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 梁4,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梁4的前端焊接在车头管1上,并且其前端并拢、后端 分开。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梁4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上。 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的上端固定在上主梁管2上,其下端左右分开并且向下延伸。 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平叉安装片14,平叉安装片14的下端固定 有发动机下托架15。平叉安装片14有三个安装孔,最上面的孔为平叉安装孔,下面两孔为 发动机下托架固定孔,其结构简洁,加强了后左右侧边梁与前下左右侧边梁连接的强度,同 时外观装饰效果较好。发动机下托架为两片单独的冲压件,直接采用螺栓固定在平叉安装片 14上,结构简单新颖。后减震器上支座13在车架上的位置改善,可以改变车架在跳跃落地 时后尾部反弹力的作用方向,大大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感。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 之间支撑有连接管12。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之间连接有发动机上吊梁11。
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梁4的并拢端与上主梁管2之间支撑有第一支撑管7、第 二支撑管8,第一支撑管7、第二支撑管8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使第一支撑管7、第二支撑管 8与上主梁管2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下前左侧边梁3与后左侧边梁5之间支撑有第三支 撑管9,该第三支撑管9与下前左侧边梁3、后左侧边梁5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下前右 侧边梁4与后右侧边梁6之间支撑有第四支撑管10,该第四支撑管10与下前右侧边梁4、 后右侧边梁6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各支撑管与上主梁管2、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 边梁4、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整体形成一"盒"状结构,中间有小三角形支撑,保 证了运动时的强度不受影响。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管(1),车头管(1)上固定有上主梁管(2),该上主梁管(2)上设有后减震上支撑座(13),其特征是所述上主梁管(2)的下方设有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梁(4),所述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梁(4)的前端固定在车头管(1)上,并且其前端并拢、后端分开;所述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右侧边梁(4)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上;所述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6)的上端固定在上主梁管(2)上,其下端左右分开并且向下延伸。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边梁 (6)的下端分别连接有平叉安装片(14),平叉安装片(14)的下端固定有发动机下托架(15)。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下前左侧边梁(3)、下前 右侧边梁(4)的并拢端与上主梁管(2)之间支撑有第一支撑管(7)、第二支撑管(8),第 一支撑管(7)、第二支撑管(8)的下端连接在一起,使第一支撑管(7)、第二支撑管(8) 与上主梁管(2)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下前左侧边梁(3)与后左 侧边梁(5)之间支撑有第三支撑管(9),该第三支撑管(9)与下前左侧边梁(3)、后左侧 边梁(5)构成一个三角支撑结构;所述下前右侧边梁(4)与后右侧边梁(6)之间支撑有 第四支撑管(10),该第四支撑管(10)与下前右侧边梁(4)、后右侧边梁(6)构成一个三 角支撑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 边梁(6)之间支撑有连接管(12)。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后左侧边梁(5)、后右侧 边梁(6)之间连接有发动机上吊梁(11)。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车头管,车头管上固定有上主梁管,该上主梁管设有后减震上支撑座,上主梁管的下方设有下前左侧边梁、下前右侧边梁,下前左侧边梁、下前右侧边梁前端固定在车头管上,并且其前端并拢、后端分开;下前左侧边梁、下前右侧边梁的后端分别连接在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上;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的上端固定在上主梁管上,其下端左右分开并且向下延伸。本实用新型主体由一根上梁和两根下梁组成,并且辅以多根支撑管,使整个车架呈盒式结构,不仅耗费材料少,而且整体强度好、抗震性能强。另外,后减震上支撑座下方有后左侧边梁、后右侧边梁支撑,可以改变车架在跳跃落地时后尾部反弹力的作用方向,大大提高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感。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1258059SQ20082012090
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0日
发明者戴继刚 申请人:戴继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