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79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轮车,特别是一种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市面上的人力三轮车和电动三轮车比较笨重,不用时占据空间 大,且携带、运输极不方便,针对此弊病,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折叠式三轮车, 但这些折叠式三轮车结构复杂、功能单一、不能完全折叠,而且不易打开,上 下车不安全,使用非常不便。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能够完全 折叠、轻松打开且稳定性好的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 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多样、能够完全折叠、轻松打 开且稳定性好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包括车把、前车架、前轮、车厢、主动 后轮、从动后轮和传动机构,车把与前车架的连接处设有车把折叠合页,前车 架的后部安装有电池,主动后轮通过后飞轮和转轴固定在车厢左侧下部位置, 从动后轮通过后闸和转轴固定在车厢右侧下部位置;车厢由车厢支架、车厢挡 板及车厢折叠机构组成,车厢支架由两个平行放置的车帮支架组成,每个车帮 支架为五根立管组成的"曰"形支架;车厢挡板由车厢后挡板、可对折车厢前 挡板、两个车厢侧挡板及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构成,车厢后挡板的两端活动 固定在两车帮支架后端的立管上部,可对折车厢前挡板的两端套装在两车帮支 架前端的立管上部,两个车厢侧挡板分别固定在两车帮支架的上部位置,底板、 桌面两用活动板的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的中部立管的后部;车厢折叠机 构由固定在两车帮支架前端立管的上、下固定横梁及位于两车帮支架之间前部 位置的马札机构组成,上、下固定横梁的两端均设有折叠合页,上、下固定横 梁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车厢右侧车帮支架的前端立管上,其另一端通过快速 拧紧螺栓固定在车厢左侧车帮支架的前端立管上,马札机构的上部由设在两车 帮支架中部立管上的托架定位,其中、下部通过活动轴固定在两车帮支架前端 立管的下部;传动机构为通过设于前轮轮轴处的电动机传动,或通过脚蹬、轮 盘、前链条、传动杆、后链条和后飞轮传动。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所述传动杆是由右飞轮、右万向节、伸縮节、左万向节、左飞轮通过传动轴顺次连接而成,传动杆的带有伸缩节的一端固定在车帮支架上,传动 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横梁中部的孔鼻上。
本发明所述传动为通过电动机带动前轮转动驱动三轮车前行;或通过脚蹬 转动轮盘,轮盘通过前链条带动传动杆上的右飞轮转动,右飞轮通过传动轴带 动传动杆上的左飞轮转动,左飞轮通过后链条带动后飞轮转动,后飞轮带动主 动后轮转动驱动三轮车前行。
本发明所述马札机构由两个中部带有两个平行升降支架的交叉折叠支架和 中部带有两个合页的折叠座底板构成,两交叉折叠支架平行设置在两车帮支架 之间的前部位置,折叠座底板位于两交叉折叠支架的上部,折叠座底板的两端 通过活动轴与两交叉折叠支架的上端固定在一起。
本发明在两车帮支架后端立管的下端设有折叠脚踏板。
本发明所述可对折车厢前挡板为布挡板。
本发明所述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卸下来后,将其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 支架上部立管的后部,将车厢后挡板向上翻起并固定在两车帮支架上部立管的 后端,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和车厢后挡板一起组成桌面。
本发明所述车厢后挡板卸下,将其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下部立管的 后部,这样车厢后挡板就为轮椅脚踏板。
本发明所述上、下固定横梁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车厢左侧车帮支架的前 端立管上,其另一端通过快速拧紧螺栓固定在车厢右侧车帮支架的前端立管上。
本发明的优点为结构简单、功能多样、能够完全折叠、轻松打开,折叠 后体积小、重量轻、存放方便,且其两后轮轴距宽,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 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厢部分的主视图
图3为车厢部分从中间截开后的主视图
图4为车厢折叠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车厢向箭头方向折叠收起结构示意图
图6为前车架按箭头指示方向折叠至车厢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3、前车叉;9、车座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l——6所示,本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包括车把5、前车架 6、前轮2、车厢、主动后轮20、从动后轮23和传动机构,车把5与前车架6 的连接处设有车把折叠合页4,前车架6的后部安装有电池8,主动后轮20通过后飞轮22c和转轴固定在车厢左侧下部位置,从动后轮23通过后闸30和转
轴固定在车厢右侧下部位置;车厢由车厢支架、车厢挡板及车厢折叠机构组成,
车厢支架由两个平行放置的车帮支架18组成,每个车帮支架18为五根立管组 成的"曰"形支架;车厢挡板由车厢后挡板17、可对折车厢前挡板13、两个车 厢侧挡板15及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构成,车厢后挡板17的两端活动固定 在两车帮支架18后端的立管上部,可对折车厢前挡板13的两端套装在两车帮 支架18前端的立管上部,两个车厢侧挡板15分别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的上部 位置,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的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的中部立管 的后部;车厢折叠机构由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前端立管的上、下固定横梁IO、 11及位于两车帮支架18之间前部位置的马札机构组成,上、下固定横梁IO、 11的两端均设有折叠合页32,上、下固定横梁IO、 ll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 车厢右侧车帮支架18的前端立管上,其另一端通过快速拧紧螺栓12固定在车 厢左侧车帮支架18的前端立管上,马札机构的上部由设在两车帮支架18中部 立管上的托架31定位,其中、下部通过活动轴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前端立管 的下部;传动机构为通过设于前轮2轮轴处的电动机1传动,或通过脚蹬7、轮 盘28、前链条24a、传动杆、后链条24b和后飞轮22c传动。所述传动杆是由 右飞轮22a、右万向节25a、伸縮节26、左万向节25h、左飞轮22b通过传动轴 27顺次连接而成,传动杆的带有伸縮节26的一端固定在车帮支架18上,传动 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横梁11中部的孔鼻上。所述传动为通过电动机1带动 前轮2转动驱动三轮车前行;或通过脚蹬7转动轮盘28,轮盘28通过前链条 24a带动传动杆上的右飞轮22a转动,右飞轮22a通过传动轴27带动传动杆上 的左飞轮22b转动,左飞轮22b通过后链条24b带动后飞轮22c转动,后飞轮 22c带动主动后轮20转动驱动三轮车前行。所述马札机构由两个中部带有平行 升降支架33的交叉折叠支架19和中部带有两个合页29的折叠座底板14构成, 两交叉折叠支架19平行设置在两车帮支架18之间的前部位置,折叠座底板14 位于两交叉折叠支架19的上部,折叠座底板14的两端通过活动轴与两交叉折 叠支架19的上端固定在一起。在两车帮支架18后端立管的下端设有折叠脚踏 板21。所述可对折车厢前挡板13为布挡板。所述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卸 下来后,将其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上部立管的后部,将车厢后挡板17 向上翻起并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上部立管的后端,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 和车厢后挡板17—起组成桌面。所述车厢后挡板17卸下,将其两端活动固定 在两车帮支架18下部立管的后部,这样车厢后挡板17就为轮椅脚踏板(如图3 中双点划线所示位置)。所述上、下固定横梁IO、 11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车 厢左侧车帮支架18的前端立管上,其另一端通过快速柠紧螺栓12固定在车厢右侧车帮支架18的前端立管上。
本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在折叠时,先拧开上、下两个快速拧紧螺
栓12,使上、下固定横梁IO、 11的一端与车帮支架18断开,再将伸縮节26与 传动轴27断开,然后将三轮车从前轮2到上、下固定横梁IO、 ll处的部分, 通过上、下固定横梁IO、 11上的折叠合页32向右或向左折叠,使其折叠至车 厢的右侧或左侧,车把5通过车把折叠合页4弯折;折叠车厢时,先将车厢后 挡板17与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卸下,然后向上拉动折叠座底板14,交叉 折叠支架19向中间合拢折叠,从而使车厢折叠;这样,三轮车即达到完全折叠。
权利要求
1、一种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包括车把(5)、前车架(6)、前轮(2)、车厢、主动后轮(20)、从动后轮(23)和传动机构,其特征是车把(5)与前车架(6)的连接处设有车把折叠合页(4),前车架(6)的后部安装有电池(8),主动后轮(20)通过后飞轮(22c)和转轴固定在车厢左侧下部位置,从动后轮(23)通过后闸(30)和转轴固定在车厢右侧下部位置;车厢由车厢支架、车厢挡板及车厢折叠机构组成,车厢支架由两个平行放置的车帮支架(18)组成,每个车帮支架(18)为五根立管组成的“曰”形支架;车厢挡板由车厢后挡板(17)、可对折车厢前挡板(13)、两个车厢侧挡板(15)及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构成,车厢后挡板(17)的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后端的立管上部,可对折车厢前挡板(13)的两端套装在两车帮支架(18)前端的立管上部,两个车厢侧挡板(15)分别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的上部位置,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的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的中部立管的后部;车厢折叠机构由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前端立管的上、下固定横梁(10、11)及位于两车帮支架(18)之间前部位置的马札机构组成,上、下固定横梁(10、11)的两端均设有折叠合页(32),上、下固定横梁(10、11)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车厢右侧车帮支架(18)的前端立管上,其另一端通过快速拧紧螺栓(12)固定在车厢左侧车帮支架(18)的前端立管上,马札机构的上部由设在两车帮支架(18)中部立管上的托架(31)定位,其中、下部通过活动轴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前端立管的下部;传动机构为通过设于前轮(2)轮轴处的电动机(1)传动,或通过脚蹬(7)、轮盘(28)、前链条(24a)、传动杆、后链条(24b)和后飞轮(22c)传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 传动杆是由右飞轮(22a)、右万向节(25a)、伸縮节(26)、左万向节(25b)、 左飞轮(22b)通过传动轴(27)顺次连接而成,传动杆的带有伸縮节(26)的一 端固定在车帮支架(18)上,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下固定横梁(ll)中部的孔鼻 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 所述传动为通过电动机(1)带动前轮(2)转动驱动三轮车前行;或通过脚蹬(7)转动轮盘(28),轮盘(28)通过前链条(24a)带动传动杆上的右飞轮(22a) 转动,右飞轮(22a)通过传动轴(27)带动传动杆上的左飞轮(22b)转动,左 飞轮(22b)通过后链条(24b)带动后飞轮(22c)转动,后飞轮(22c)带动 主动后轮(20)转动驱动三轮车前行。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 马札机构由两个中部带有两个平行升降支架(33)的交叉折叠支架(19)和中部带有两个合页(29)的折叠座底板(14)构成,两交叉折叠支架(19)平行设置在两车 帮支架(18)之间的前部位置,折叠座底板(14)位于两交叉折叠支架(19)的上部, 折叠座底板(14)的两端通过活动轴与两交叉折叠支架(19)的上端固定在一起。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在两 车帮支架(18)后端立管的下端设有折叠脚踏板(21)。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 可对折车厢前挡板(13)为布挡板。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卸下来后,将其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 上部立管的后部,将车厢后挡板(17)向上翻起并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上 部立管的后端,底板、桌面两用活动板(16)和车厢后挡板(17) —起组成桌 面。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 车厢后挡板(17)卸下,将其两端活动固定在两车帮支架(18)下部立管的后 部,这样车厢后挡板(17)就为轮椅脚踏板。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其特征是所述 上、下固定横梁(10、 11)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车厢左侧车帮支架(18)的 前端立管上,其另一端通过快速拧紧螺栓(12)固定在车厢右侧车帮支架(18) 的前端立管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包括车把、前车架、前轮、车厢、主动后轮、从动后轮和传动机构,车把与前车架的连接处设有车把折叠合页,前车架的后部安装有电池,主动后轮通过后飞轮和转轴固定在车厢左侧下部位置,从动后轮通过后闸和转轴固定在车厢右侧下部位置;车厢支架由两个平行放置的车帮支架组成,每个车帮支架为五根立管组成的“曰”形支架;车厢折叠机构由固定在两车帮支架前端立管的上、下固定横梁及位于两车帮支架之间前部位置的马札机构组成;传动机构为通过设于前轮轮轴处的电动机传动,或通过脚蹬、轮盘、前链条、传动杆、后链条和后飞轮传动;其优点为结构简单、功能多样、能够完全折叠、轻松打开、两后轮轴距宽、稳定性好。
文档编号B62K15/00GK101549724SQ20091007442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0日
发明者韩子超, 韩连印 申请人:韩子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