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4500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了气体燃料罐的车辆。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了填充有高压气体燃料的燃料罐的低公害车辆为世 人所知。例如,在特开2000-127860中公开了一种搭载了填充有压缩天 然气(CNG)作为气体燃料的CNG储气瓶的公共汽车。该公共汽车通 过覆盖车顶的车顶盖形成收纳CNG储气瓶的瓶收纳空间,在车顶盖的 前面下边部和车顶之间设有间隙。该公共汽车行驶时,空气从该间隙 流入瓶收纳空间,流过瓶收纳空间的空气从设在车顶盖后面的空气流 出部流出到外部。

发明内容
但是,如果设想由于某种原因,气体燃料从气体燃料罐流出的情 况,则优选瓶存储空间中滞留的气体燃料尽早排出,但在上述专利文 献1中,在公共汽车不行驶的情况下,滞留在瓶收纳空间内的气体燃 料难以流动,因而不能尽早排出气体燃料。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 能够尽早排出瓶收纳空间内滞留的气体燃料。
本发明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采取如下方式。艮P,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搭载气体燃料罐,包括车 顶盖,覆盖车顶而设置,形成可以收纳1个以上的所述气体燃料罐的 燃料罐收纳空间;和换气口,设置所述车顶盖的上表面、且对着所述 气体燃料罐的上方的位置上。
在该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填充在气体燃料罐中的气体燃料是 CNG (以甲烷为主要成分)或氢气等比重比空气小的燃料。因此,在 由于某种原因燃料气体从气体燃料罐中漏出时,由于该燃料气体比空 气轻,因此在燃料罐收纳空间中抬起,迅速到达形成在车顶盖上表面 中对着气体燃料罐上方的位置上的换气口,由此高效流出到外部。因 此,能够尽快排出滞留在燃料罐收纳空间的燃料气体。在此,除了公 共汽车或大型轿车、小型轿车等汽车之外,也可以是列车。
在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换气口设置在所述车顶 盖的上表面、且对着所述气体燃料罐上方的位置的多个部位上。这样 一来,燃料罐收纳空间内的气体燃料能够从设在多个部位的换气口中 最近的换气口流出到外部,因此能够更高效地流出。
在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换气口由在所述车顶盖 上设置的开口中隔开间隔架设多个百叶板而形成的狭缝组构成。这样 一来,百叶板能够起到保护气体燃料罐不受飞石或太阳光等损伤的作 用,因此与仅仅将换气口形成开口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气体燃料罐的 耐久性。
此时,百叶板可以是包括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部和与该倾斜 部的至少一端连接、大致水平地形成的水平部的部件。这样一来,百 叶板的水平部能够防止飞石等直接砸到气体燃料罐,百叶板的倾斜部 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气体燃料罐。并且,该百叶板可以是水平部连接
到倾斜部两端的截面大致z字状的部件。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提高百叶板保护气体燃料罐的功能。并且,百叶板的倾斜部可以相对于水 平面以10 40。的角度倾斜。这样一来,白天的太阳光基本上不会照射 到气体燃料罐。
在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换气口可以是在所述车 顶盖中在车辆左右两侧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车顶盖中包括所述换气 口的开口部的总开口面积至少基于所述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容积来确 定。例如,可以是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容积越大,总开口面积越大。这 样一来,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压力容易经由换气口释放。另外,作为用 于决定总开口面积的参数,也可以在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容积的基础上, 增加气体燃料罐的个数、气体燃料罐的容量、气体燃料罐的内压以及 燃料罐收纳空间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并且,总开口面积可以是设 在车顶盖上表面且对着气体燃料罐上方的位置的多个部位上的换气口 及其他换气口 (例如上述狭缝等)的总和。
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具有盖部件,其可开关地安装在 所述车顶盖上,在所述燃料罐收纳空间达到超过大气压的规定压力时, 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在此,规定压力可以是在超过大气压的范 围内任意确定的压力,例如也可以决定为小于所设想的燃料罐收纳空 间内的最大压力。
在这种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即使由于某种原因,燃料罐收纳 空间超过大气压达到规定压力,由于盖部件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 因此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压力降低。因此,能够避免燃料罐收纳空间超 过规定压力而变成高压。
在此,所述盖部件也可以以人行道侧的强度弱于车道侧的强度的 方式安装。并且所述盖部件可以以在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人行道侧打开的方式安装。进而,所述盖部件可以以人行道侧端部以车 道侧端部为轴抬起的方式安装。在上述情况下,打开的盖部件不会从 乘降口侧倒入。并且,所述盖部件可以经由限制部件安装在所述车辆 或所述车顶盖上,所述限制部件用于防止其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 时从车辆脱离。这样一来,打开的盖部件不会从车辆上脱离。该限制
部件具有将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盖部件保持在所述车辆车顶上 的功能。这样一来,打开的盖部件不会落到地面上。并且,所述盖部 件以根据所述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的 方式被弹性支撑,或者以根据所述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改变变 成打开状态后的开口面积的方式被弹性支撑。
本发明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车顶盖的下方部分,以与 车辆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侧面的上方部分的方式形成。这样一 来,由于所述车顶盖的下方部分以与车辆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 侧面的上方部分的方式形成,与在车顶盖的前面下边部与车顶之间设 置间隙的情况相比,从前方看时外观变得美观,并且由于前面没有间 隙,因而还可以避免行驶风形成乱流。另外,该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 具有气体燃料罐,搭载在车体车顶上;和车顶盖,覆盖所述车顶而 设置,形成可以收纳1个以上的所述气体燃料罐的燃料罐收纳空间, 所述车顶盖的下方部分,以与所述车体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侧 面的上方部分的方式形成。
在以与车体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侧面的上方部分的方式形
成车顶盖的下方部分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侧面的上方部分 可以是所述侧面与所述车顶的边界部分。这样一来,间隙的入口和燃 料罐收纳空间的距离变短,因而气体容易经由间隙出入燃料罐收纳空 间。
并且,在以与车体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侧面的上方部分的 方式形成车顶盖的下方部分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车顶盖的下方部分以与基座抵接的状态被固定,所述基座从所述侧面向侧方突 出与所述规定间隙大致相同的长度。这样一来,在组装车顶盖时,可 以使车顶盖的下方部分与车体侧面间的间隙容易保持为一定间隔。另 外,也可以在基座上设置螺孔,从车顶盖下方部分的外侧插通螺栓, 拧入基座的螺孔中。
并且,在以与车体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侧面的上方部分的 方式形成车顶盖的下方部分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气体燃料 罐上,该气体燃料罐上安装的开关阀可以配置在所述间隙附近。这样 一来,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气体燃料从开关阀中流出,利用从车顶盖下 方部分和车体侧面的间隙流入的空气,气体燃料也容易扩散或从该间
隙流出。
并且,在以与车体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侧面的上方部分的 方式形成车顶盖的下方部分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车顶盖的
上方部分上可以形成有通气口。这样一来,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气体燃 料从燃料罐收纳空间流出,也容易利用从车顶盖下方部分和车体侧面
的间隙流入燃料罐收纳空间、并从上方部分的通气口流出的空气排出 到外部。并且,在气体燃料比空气轻的情况下,其自动向上方扩散, 因此容易从上方部分的通气口流出到外部。
并且,在以与车体侧面具有规定间隙地覆盖该侧面的上方部分的 方式形成车顶盖的下方部分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中,所述车顶盖由 以下部件构成 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沿所述车体的左右侧面形成;
和车顶盖上表面部件,形成在从该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在车辆上下方 向上的最上方位置降低一段的位置上,所述通气口可以形成在从所述 车顶盖侧面部件的所述最上方位置至所述车顶盖上表面部件的中途。 这样一来,由于从车辆外侧看不到通气口,因此美观性提高。该结构 也可以与在车顶盖下方部分和车体侧面之间设置间隙的结构一并采 用,也可以单独采用。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左侧视图。
图2是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车顶盖30中央附近的透视图。
图3是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后视图(剖视图)。
图4是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的透视图。
图5是换气口 40的开口面积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漏出的氢气与空气的气流的说明图。
图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后视图(剖视图)。
图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的后视图(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接着基于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图1是燃料 电池公共汽车10的左侧视图,图2是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上部透 视图,图3是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后视图(剖视图),图4是车顶 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的透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如图l所示,构成为使乘客经 由设在左侧面前方的前乘降口 12和设在左侧面中央的中央乘降口 14 相对乘客室16乘降的低底板式大型公共汽车,车辆的右侧面上没有乘 降口。并且,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将7个氢气瓶18作为气体燃料罐 搭载在上部,后部搭载有由数百块燃料电池层叠而成的燃料电池组20 以及与燃料电池相关的各种辅机类22等,燃料电池组20从氢气瓶18 将氢气(燃料气体)提供到阳极侧,从作为辅机类22之一的空气压縮 机向阳极侧提供空气(氧化气体),通过氢气和空气中所含的氧气的 电化学反应进行发电。并且,燃料电池公共汽车IO在正常行驶时利用 该发电电力,未图示的电动机驱动车轮旋转。
接着,以下对燃料电池公共汽车IO上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 图2所示,燃料电池公共汽车IO在上部车顶10a上具有由金属带26
11连接固定的7瓶氢气瓶18、形成收纳该氢气瓶18的瓶收纳空间的车顶 盖30、以及在该车顶盖30的上表面且面对氢气瓶18上方的位置上设 置的换气口 40。
氢气瓶18是内置数十MPa(例如35MPa)的高压氢气的圆筒状容 器,在车顶10a的左右两侧架设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轨道24、 24而 配置的状态下,由固定在各轨道24上的金属带26巻绕并连接。由此, 氢气瓶18在行驶过程中不会产生位置偏移。该氢气瓶18通过气体配 管与燃料电池组20的阳极侧连接。并且,气体配管中途设有未图示的 开关阀或减压阀。
车顶盖30是覆盖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车顶整体、形成上方空 间的部件,在该上方空间中包括收纳7瓶氢气瓶18的瓶收纳空间或其 他设备类的收纳空间。该车顶盖30如图1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覆 盖配置有空气压縮机28的车顶前方部分的流线型前车顶盖部31、覆盖 配置有多个氢气瓶的车顶中央部分的中央车顶盖部32、以及覆盖配置 有散热器21的车顶后方部分的后车顶盖部39,其中所述散热器21用 于对冷却燃料电池组20的冷却水进行放热。
在此,车顶盖30的中央车顶盖部32如图2及图3所示,具有在 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一对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 33、 33;与该一对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 33上端连接的4张车顶盖 中央上表面部件34、 34、 34、 34。各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包括与 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侧面大致齐平形成的立壁部33a、从该立壁部33a 的上端向车辆中心弯折、与车顶10a大致平行地形成的檐部33b。并且, 立壁部33a如图3所示,下端附近与从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车体侧 面向侧方突出的基座35抵接,在该状态下,螺栓36插通其下端附近, 拧入形成在基座35上的未图示的螺栓孔中。其结果,车顶盖中央侧面 部件33的立壁部33a与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车体侧面分离与基座 35的高度(数mm)相当的间隔dl,形成间隙47。该间隙47在车辆左右两侧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然而,为了设计或降低空气阻力,优
选将间隙47的间隔dl縮小到规定上限值以下,以使立壁部33a与车体 侧面10b大致齐平,但优选形成规定下限值以上的间隙,以在氢气瓶 18气体泄露时可以将空气流导入瓶收纳空间内。即,间隙47的间隔 dl优选考虑设计上的观点或抑制空气阻力、向瓶收纳空间内导入空气 而设定,优选设定成使上述效果达到最大限。例如,优选以5~10mm 的范围设定间隔dl。另外,也优选考虑瓶容纳空间的容量、瓶数目、 瓶的气压等设定间隔dl。
并且,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如图3所示,在左右两端以数 mm的间隔d2 (例如5~10mm)的间隙48钻入一对车顶盖中央侧面部 件33、 33的檐部33b、 33b的下侧的状态下,经由大致J字状的连接件 38连接。换言之,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形成在从一对车顶盖中央 侧面部件33、 33的顶部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最上方位置)T降 低一段的位置上,从该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的顶部位置T至车顶盖 中央上表面部件中途形成有间隔d2的间隙48。该间隙48在车辆左右 两侧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另外,间隙47、 48也形成本发明的换气 口 (通气口)。该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被安装成,在瓶收纳空间 达到超过大气压的规定压力(在此设定为小于设想的瓶收纳空间的最 大压力(例如耐压))时,以车道侧的端部34a即与乘降口 12、 14相 反一侧的端部为轴,人行道侧的端部34b即乘降口侧的端部跳起,从 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具体来说,安装成,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 34中车道侧端部34a与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的檐部33b的连接强度 大于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中人行道侧端部34b与车顶盖中央侧面 部件33的檐部33b的连接强度。另外,替代使人行道侧端部34b以车 道侧端部34a为轴跳起的结构,也可以在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上 设置容易变形的部位,在瓶收纳空间达到规定压力时,该部位变形, 人行道侧的端部34b打开。并且,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中车道侧 端部34a的背面与车顶盖中央恻面部件33之间架设有链37,该链37 在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变为打开状态时,起到防止从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车顶盖30或车辆主体脱离的作用。在此,氢气瓶18的开
关阀18a靠近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车道侧间隙47、 48设置。
换气口40如图4所示,由狭缝组构成,所述狭缝组通过在设在车 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上的开口 42中隔开间隔架设多个百叶板44而 形成。具体来说,在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的车宽度方向上设置的 4个开口42、 42、 42、 42中,通过在右侧的两个开口 42、 42上隔开多 个规定间隔配置具有可以沿车宽度方向架设的长度的百叶板44,而形 成狭缝组,并且,在左侧的两个开口 42、 42上也将同样的百叶板44 隔开多个规定间隔配置,由此形成狭缝组。在此,百叶板44由相对于 水平面倾斜的倾斜部44a和与该倾斜部44a上端和下端连接的水平部 44b、 44b构成,截面大致为Z字状。并且,构成为相邻两个百叶板44、 44的水平部44b、 44b具有规定间隔。
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部44a的倾斜角6在相对于水平面成 10 40。的范围内被决定。在此, 一个换气口 40的开口面积如图5所示, 是相邻百叶板44之间的间隙面积sl的和Esl。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 车顶盖30的总开口面积S为在将各换气口 40的间隙面积sl的和E sl相加所得到的值S (Esl)上,加上间隙47的开口面积s2、间隙48 的开口面积s3得到的值。该总开口面积S基于瓶收纳空间C确定,具 体而言,瓶收纳空间的容积C越大,总开口面积S设定得越大,以使 瓶收纳空间的压力容易经由各换气口 40、间隙47、 48释放。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百叶板44的功能 进行说明。百叶板44的倾斜部44a防止太阳光直接照射氢气瓶,百叶 板44的水平部44b防止飞石等直接砸到氢气瓶18。例如,如果对倾斜 部44a的倾斜角6进行设定,以使除黎明和黄昏以外的白天的太阳光无 法通过换气口40,则能够有效抑制氢气瓶18受到太阳光的影响而劣化。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由于某种原因而从氢
14气瓶18漏出氢气的情况进行说明。从氢气瓶18漏出的氢气的比重小
于空气,因此在瓶收纳空间内上升,到达形成在车顶盖30的上表面上 的狭缝组构成的换气口 40以及间隙48。并且,如图6所示,空气从车 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下方部分和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车体侧面10b 的间隙47流入,通过瓶收纳空间,达到换气口 40以及间隙48,因此, 漏出的氢气随着该空气流流出到外部。此时,由于换气口40及间隙48 形成在对着氢气瓶18上方的位置,因此与换气口形成在从氢气瓶上方 偏离的位置相比,漏出的氢气能够在短距离内达到换气口40或间隙48。 并且,由于在多个部位设置换气口以及间隙48,因此漏出的氢气可以 达到距离最近的换气口 40或间隙48。并且,氢气到达换气口40或间 隙48后,通过那里流出到外部。并且,车顶盖30的开口面积非常大, 因此瓶收纳空间内的压力不会过高。并且,即使瓶收纳空间内的压力 达到超过大气压的规定压力,如图3的点划线所示,车顶盖中央上表 面部件34也以车道侧端部34a为轴使人行道侧的端部34b跳起,因而 开口面积一下子变大,瓶收纳空间内的压力一下子释放。从这一点来 看,瓶收纳空间内的压力也不会变得过高。这样跳起的车顶盖中央上 表面部件34构成为由链37而保持在车顶10a上。
根据上述详细叙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即使由 于某种原因氢气从氢气瓶18中漏出,该氢气在瓶收纳空间内上升,迅 速到达多个换气口40、间隙48中最近的换气口 40或间隙48,并从那 里高效地流出。因此,能够尽早排出滞留在瓶收纳空间内的氢气。并 且,将车顶盖30的总开口面积设定得足够大,因此瓶收纳空间的压力 容易释放。
并且,换气口 40是隔开间隔架设多个百叶板44而形成的狭缝组, 百叶板44起到保护氢气瓶18不受飞石或太阳光等损害的作用,因此, 与换气口 40仅构成开口的情况相比,提高了氢气瓶的耐久性。
进而,作为车顶盖30的构成部件的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在瓶收纳空间达到超过大气压的规定压力时,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 态,因此开口面积一下子变大,瓶收纳空间的压力急剧降低。此时,
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以车道侧端部34a为轴使人行道侧端部34b 跳起,因此不会倒入乘降口侧。并且,打开的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 34被安装成通过链37而保持在车顶10a上,因而不会从燃料电池公共 汽车IO上脱离而落下。
进而,车顶盖30的下方部分、即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的立壁 部33a的下方部分,以与燃料电池公共汽车10的侧面10b隔开间隙47 地覆盖该侧面10b的上方部分(车顶10a与侧面10b的边界部分)的方 式形成,因此与以往那样在车顶盖的前面下边部和车顶之间设置间隙 的情况相比,从前方观察时外观变得美观,由于前面没有间隙,因而 还能避免行驶风变成乱流。
并且,间隙47设在车顶10a与侧面10b的边界部分,因此从间隙 47的入口到瓶收纳空间的距离变短,空气容易从间隙47流入瓶收纳空 间,瓶收纳空间内的气体也容易经由间隙47流出到外部。
并且,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的立壁部33a的下方部分以与从侧 面10b向侧方突出与间隙47的间隔dl大致相同长度的基座35抵接的 状态被固定,因此组装车顶盖30时,能够容易地使车顶盖中央侧面部 件33的立壁部33a的下方部分和车体侧面10b之间的间隙47为一定的 间隔dl。
进而,氢气瓶18将开关阀18a设置在间隙47或通气口 48附近, 因而即使由于某种原因氢气从开关阀18a中流出,也容易排出到外部。 并且,漏出的氢气随着从间隙47流入瓶收纳空间并从上方部分的通气 口 48或换气口 40流出的空气排出到外部,氢气比空气轻,因而可以 自动向上方扩散,从上方部分的通气口 48或换气口 40排出到外部。
16进而,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形成在从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
33的顶部位置T低一段的位置上,通气口 48形成在到达车顶盖中央上 表面部件34的中途,从车辆外侧看不到,因此美观性提高。
另外,本发明当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制,可以在属于本 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通过在开口中隔开间隔架设多个百 叶板44而形成的狭缝组作为换气口 40,但既可以将没有百叶板44的 开口 (矩形孔、圆形孔等)作为换气口,也可以将网眼等格子部件覆 盖在开口上作为换气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与车顶盖中央侧面 部件33的檐部33b的背面连接,但取而代之,也可以如图7所示,以 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和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的檐部33b的间 隙、即开口面积可变的方式,经由弹簧等弹性部件46将车顶盖中央上 表面部件34支撑在车顶10a上。B卩, 一般情况下,以车顶盖中央上表 面部件34和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的檐部33b的间隙为零或变小的 方式进行弹性支撑,在瓶收纳空间的压力上升时,该压力发生作用, 抵抗弹性部件46的弹力,顶起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由此,车顶 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和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的檐部33b的间隙变 大。这样一来,即使瓶收纳空间内的压力上升,由于开口面积变大, 因而压力急速下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百叶板44从倾斜部44a的下端向着上端的方 向作为相对水平面的斜后方,但也可以是从倾斜部44a的下端向着上端 的方向作为相对于水平面的斜前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决定换气口的总开口面积S的参数, 使用瓶收纳空间的容积C,但也可以增加氢气瓶18的根数、氢气瓶18的容量、氢气瓶18的内压以及瓶收纳空间温度中的至少一个参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及在其左右两
端具有间隙地安装的车顶盖中央侧面部件33构成车顶盖30的中央车 顶盖部32,但也可以是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与车顶盖中央侧面部 件33没有间隙地连接,或者可以将两部件33、 34—体成形。
上述实施方式以法律规定车辆在道路左侧通行的情况为例,因而 将车辆左侧作为人行道侧,车辆右侧作为车道侧进行了说明,但在法 律规定车辆在道路右侧通行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上述实施方
式的车辆左右结构相反,车辆右侧为人行道侧,车辆左侧为车道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气体燃料罐例举氢气瓶18而进行说明, 但只要是填充了比重小于空气比重的气体燃料的箱,可以是任意箱, 例如在搭载CNG发动机的车辆上可以是CNG储气瓶。
也可以替代上述实施方式的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34而采用图8 所示的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134。该车顶盖中央上表面部件134以车 道侧的端部134a覆盖氢气瓶18的开关阀18a的方式垂下,因而即使雨 水从换气口 40或通气口 48进入瓶收纳空间,开关阀18a也不会直接淋 到雨水。因此,能够防止开关阀18a被雨水腐蚀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顶盖30的上方部分设有换气口 40和间 隙48,但也可以不设置换气口 40,只设置间隙48。这种情况下,间隙 48的间隔d2优选形成为与换气口 40的总开口面积相当的开口面积。 或者,也可以不设置间隙48,只设置换气口40。
本发明将2005年1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002270号和 2005年1月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5-002272号作为优先权基础, 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援用于此。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搭载气体燃料罐的车辆的制造业、及使用该车辆 的服务业等。
权利要求
1.一种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搭载了气体燃料罐,其包括车顶盖,覆盖车顶地进行设置,并形成能够收纳1个以上所述气体燃料罐的燃料罐收纳空间;和盖部件,以可开关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车顶盖上,并在所述燃料罐收纳空间达到超过大气压的规定压力时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所述盖部件以人行道一侧的强度低于车道一侧的强度的方式进行 安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盖部件以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人行道一侧打开的方式进行安装。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盖部件以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人行道一侧的端部以车道一侧的端部为轴上升的方式进行安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盖部件通过限制部件安装到所述车辆或所述车顶盖上,所述限制部件用于防止所述盖部件在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后脱离车 辆。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将从关闭状态变为打开状态后的所述盖部件保持在所述车辆的车顶上的功能。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所述盖部件以对应所述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内部压力从关闭状态变 为打开状态的方式被弹性支撑,或者以对应所述燃料罐收纳空间的内 部压力变为打开状态后的开口面积发生变化的方式被弹性支撑。
8. —种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包括 搭载于车体的车顶上的气体燃料罐;和车顶盖,覆盖所述车顶地进行设置,并形成能够收纳1个以上所述气体燃料罐的燃料罐收纳空间;所述车顶盖的下方部分以与所述车体的侧面在水平方向上具有规定间隙、且覆盖该车体的侧面的上方部分的方式形成。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侧面的上方部分是所述侧面与所述车顶的边界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车顶盖的下方部分在与基座抵接的状态下被固定,所述基座从所述侧面向侧方突出与所述规定间隙大致相同的长度。
11.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气体燃料罐的安装在该气体燃料罐上的开关阀配置在所述间隙的附近。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车顶盖的上方部分形成有通气口 。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车顶盖包括 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沿车体的左右侧面形成;和车顶盖上表面部件,在比所述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的车辆上下方向 上的最上方位置降低一段的位置上形成;所述通气口在从所述车顶盖侧面部件的所述最上方位置到达所述车顶盖上表面部件的中途形成。
14.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车顶盖的前表面的下方部分与所述车顶之间没有间隙。
15. —种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包括 搭载于车体的车顶上的气体燃料罐;和车顶盖,覆盖所述车顶地进行设置,并形成能够收纳1个以上所 述气体燃料罐的燃料罐收纳空间;所述车顶盖包括 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沿所述车体的左右侧面 形成;和车顶盖上表面部件,在比所述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的车辆上 下方向上的最上方位置降低一段的位置上形成-,在从所述车顶盖侧面部件的所述最上方位置到达所述车顶盖上表 面部件的中途形成了通气口。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所述通气口是在所述一对车顶盖恻面部件的所述最上方位置与所 述车顶盖上表面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所述间隙由以规定间隔连接所述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和所述车顶 盖上表面部件的连接件维持。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连接所述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中的位于车道一侧的车顶盖侧面部 件和所述车顶盖上表面部件的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大于连接所述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中的位于人行道一侧的车顶盖侧面部件和所述车顶盖 上表面部件的连接件的连接强度。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在所述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中的位于车道一侧的车顶盖侧面部件与所述车顶盖上表面部件之间架设了链。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体燃料罐搭载车辆,其中, 所述气体燃料罐的开关阀靠近在所述一对车顶盖侧面部件中的位于车道一侧的车顶盖侧面部件与所述车顶盖上表面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地进行配置。
全文摘要
从氢气瓶(18)漏出的氢气比重比空气小,因而在瓶收纳空间内上升,到达形成在车顶盖(30)上表面的狭缝组构成的换气口(40)。此时,由于换气口(40)形成在对着氢气瓶(18)上方的位置,因此与换气口形成在从氢气瓶上方偏离的位置相比,漏出的氢气能够以短距离到达换气口(40)。并且,由于在多个部位设置换气口(40),因而漏出的氧气到达距离最近的换气口(40)。并且,氢气到达换气口(40)后,向上通过该换气口(40),流出到外部。
文档编号B62D47/02GK101549639SQ20091013473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7日
发明者石河统将, 长沼良明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