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997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具体指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脚蹬振动的摩托车车架。
背景技术
车架是摩托车的骨架,基本上所有的部件都是以车架为基础来安装的。车架的划分方式在业界有多种,从大的方面主要分为骑士车车架、踏板车车架和弯梁车车架。图l是骑士车车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结构,它主要包括主梁管1、后斜撑管2和纵梁管3,主梁管1前端焊接有立管4,纵梁管3大致处于水平状态,尾部略往上翘,纵梁管3前端与主梁管1中部位置固定,后斜撑管2下端朝前搭在主梁管1下端位置并焊接固定,后斜撑管2上端朝后与纵梁管3大约中部位置固定,由此形成主体呈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向前上、后部和下部伸出的结构。在主梁管1下端设有平叉安装轴6和脚蹬支撑轴7。
图1所述车架的主要特点在于主梁管1整体为弧形扁管,中部向后弓,而弧形扁管由左右两块板金件焊接合围而成。平叉安装轴6和脚蹬支撑轴7 —高一低横向穿过两块板金件,再将脚蹬安装在平叉安装轴和脚蹬安装轴上。 在上述摩托车车架中,主梁管1下端的背面(朝向车尾部那面)从平叉安装轴开始,两块板金件11从中心逐渐对称地分开不再焊接在一起,且分开的距离越向下越远,在脚蹬支撑轴7安装位置完全分开,形成两块平行的板金件ll,而分开的区域形成一个类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孔洞IO,只是这里的两腰不是直线而是弧线,见图2和图3。由于分开的这片区域正好是脚蹬安装区域,不同位置强度不一样,刚度不同,由于这种差异,造成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脚蹬振动比较大,影响骑乘的舒适性和商品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消费者对摩托车的驾驶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即使上述小的失误或疏忽也可能对整车的销售带来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脚蹬振动的摩托车改良车架。
本发明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后斜撑管和纵梁
管,主梁管为由左右两块板金件焊接合围而成的弧形扁管,中部向后弓,主梁管前端焊接有
立管。纵梁管前端与主梁管中部位置固定,后斜撑管下端与主梁管下端固定,后斜撑管上端
朝后与纵梁管中部位置固定。在主梁管下端设有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构成主梁管的
两块板金件的背面在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封闭地连接在一起。 在两板金件的外侧位于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设有侧面加强板。 在构成主梁管的两块板金件的背面设有背面加强板,所述背面加强板将位于平叉
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的两块板金件封闭地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将原来两板金件背面分开的区域封闭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两板金件的外侧设有侧面加强板。通过这样的改进,主梁管下端的强度得到加强,尤其是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安装位置的强度得到加强且变得均衡,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脚蹬振动的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得到改善,骑乘的舒适性和商品性得以提高。


图1-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图lA-A剖视图; 图3-图lK向局部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5-图4B-B剖视图; 图6-图4P向局部视图; 图7-改进前后主脚蹬振动效果比较图。 其中,1-主梁管;2-后斜撑管;3-纵梁管;4_立管;5_前撑管;6-平叉安装轴; 7_脚蹬支撑轴;8_背面加强板;9_侧面加强板;10-孔洞;11_板金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4,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发明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后斜撑管2和纵梁
管3,主梁管1为由左右两块板金件11焊接合围而成的弧形扁管,中部向后弓,主梁管1前
端焊接有立管4和前撑管5。纵梁管3前端与主梁管1中部位置固定,后斜撑管2下端与主
梁管1下端固定,后斜撑管2上端朝后与纵梁管3中部位置固定。在主梁管1下端设有平
叉安装轴6和脚蹬支撑轴7,构成主梁管的两块板金件11的背面在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
轴之间封闭地连接在一起(而现有技术这段是分开的,且越到下面分得越开)。 这种封闭的连接有两种实现方案一、在原有两块板金件11分开形成开口的地方
补焊一块钢板形成背面加强板8,由背面加强板8将位于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的
两块板金件封闭地连接在一起;二、重新加工两板金件ll,两板金件一开始就没有缺口,跟
背面其它部位一样直接、连续焊接在一起。 在两板金件11的外侧位于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设有侧面加强板9,侧面 加强板9焊接在板金件外侧,见图5和图6。 图7为改进前后车架安装主脚蹬后主脚蹬振动效果比较图。图中曲线a为改前效 果,曲线b为改后效果。从图上可以看出,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脚蹬的振动在一定程度上得 到减缓,特别是高速时更加明显,骑乘的舒适性得到增强。
权利要求
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1)、后斜撑管(2)和纵梁管(3),主梁管为由左右两块板金件焊接合围而成的弧形扁管,中部向后弓,主梁管(1)前端焊接有立管(4);纵梁管(3)前端与主梁管(1)中部位置固定,后斜撑管(2)下端与主梁管(1)下端固定,后斜撑管(2)上端朝后与纵梁管(3)中部位置固定;在主梁管(1)下端设有平叉安装轴(6)和脚蹬支撑轴(7),其特征在于构成主梁管的两块板金件(11)的背面在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封闭地连接在一起。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两板金件(11)的外侧位于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设有侧面加强板(9)。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构成主梁管的两块板金件(11)的背面设有背面加强板(8),所述背面加强板(8)将位于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 间的两块板金件(11)封闭地连接在一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车架,包括主梁管、后斜撑管和纵梁管,主梁管为由左右两块板金件焊接合围而成的弧形扁管,中部向后弓。在主梁管下端设有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构成主梁管的两块板金件的背面在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封闭地连接在一起。在两板金件的外侧位于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之间设有侧面加强板。本发明将原来两板金件背面分开的区域封闭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两板金件的外侧设有侧面加强板。通过这样的改进,主梁管下端的强度得到加强,尤其是平叉安装轴和脚蹬支撑轴安装位置的强度得到加强且变得均衡,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脚蹬振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骑乘的舒适性和商品性得以提高。
文档编号B62K11/02GK101746458SQ20091019195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6日
发明者刘进伟, 张俊杰, 杨关海 申请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